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
床头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
《
静夜诗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李白
《
渡荆门送别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
《
次北固山下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
春望
》
白日放歌须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灏
《
黄河楼
》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
,
如唐诗、宋词、元曲。
《
天净沙
•
秋思
》
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
,
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
,
每首能独立
,
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
,
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
,
叫曲牌
,
表示不同的谱式
,
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
,
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
,
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
,
但也有例外的。
《
天净沙
•
秋思
》
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
号东篱,元代大都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是曲牌名,
秋思
是题目。此曲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
/
老树
/
昏鸦。
小桥
/
流水
/
人家。
古道
/
西风
/
瘦马。
夕阳
/
西下,
断肠人
/
在
/
天涯
。
提示:
注意节奏
读一读:
整体把握诗意
: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赏析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黄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个完整的萧瑟荒凉的意境。
枯藤老树昏鸦: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幽远恬静的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这是伏笔,与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强烈的反衬作用。如果说第一句是一幅浓郁凝重的油画,那么,第二句则是一幅清新淡远的水彩画。二者相得益彰。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正逐渐沉到地平线下去,此时,正是人们停止劳作,从田间,从作坊归家歇息的时候。连乌鸦也在此时纷纷回飞,到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寻找自己的窝巢。小桥流水边上的人家,也飘出了袅袅炊烟,等待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回到温馨宁静的家。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
!
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难怪要悲痛欲断肠了。
1
、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 抒情的?
5
、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系?
3
、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2
、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合作探究
天净沙
·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烘托
思乡
苍凉
荒凉
恬静
游子思乡图
写 景
抒 情
1
、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
、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
3
、给这幅图画拟个恰当的名字。
4
、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
断肠
对比反衬
5
、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
小结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