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合集(88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合集(88页)

ID:565808

大小:439 KB

页数:11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课时:七上现代文 文学常识部分 ‎【复习重点】‎ ‎ 复习七上第一至六单元重要作家的作品和文学常识。 ‎ ‎【每日一默】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观沧海》。‎ ‎【复习内容】‎ 自主复习一至六单元现代文重要作家和文学常识以及名著阅读。‎ ‎1、《春》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2、《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艺术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建国前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建国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等。因《茶馆》的创作1950年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3、《风筝》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1898年改为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篇。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理、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 ‎4、《金色花》者泰戈尔 印度文学家。1913年,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冰心等人受影响最深。‎ ‎5、《荷叶》作者 冰心(1900——1996)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代表作《繁星》《春水》(诗集),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儿童作品有《寄小读者》。解放后,她又写了《再寄小读者》和《归国以后》《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唤醒了》等散文集。‎ 名著阅读复习:《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见《中考专家》第三页 ‎【达标检测】‎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____________”著称。‎ 117‎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_______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______________的歌颂;二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崇拜和赞颂。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心原名________,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5、《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________、童真、________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_________”。 ‎ ‎6、《伊索寓言》产生于 的古典时期。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写出《伊索寓言》中的相关故事。(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①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现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7‎ 第 课时 七上现代文 字词部分 ‎【复习重点】‎ 通过 读、认复习第一至六单元现代文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次北固山下》 ‎ ‎【复习内容】‎ 一、自主复习第一至六单元现代文的字词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骚扰、小憩(qì)、茁壮、糟蹋、庸碌、辜负、昂然挺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终极、迸溅、繁密、伫(zhù)立、凝望、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qiú)卧龙、蜕(tuì)、饥寒、缀连、倔强、洗濯、玷(diàn)污、怨恨、扒(pá)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珍重、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tī)透、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孪生、回味无穷、嬉(xī)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落难、归属、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执著、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hē)责、懊恼、沉醉、迷醉、猝(cù)然长逝、问心无愧、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婉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绿萍、水藻、贮蓄、澄(chéng)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幽径、逝川、青翠、唱和(hè)、湛(zhàn)蓝、赞助、玄(xuán)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fèi)、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hé)、清洌、梦寐(mèi)、奇幻、远古、骸(hái)骨、潜行、裹藏、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扰(rǎo)乱、哀鸣、狩(shòu)猎、哀号、喧嚣(xiāo)、喑(yīn)哑、沉寂、静谧(mì)、篡(cuàn)夺、劫掠(lüè)、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观测、指令、合算、海域、 ‎ 117‎ 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yì)、抹、攥、怦怦、树杈、寒颤(zhàn)、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倘若、无端、至爱、笑嘻嘻、炫耀、称职、妥当、呈报、滑稽、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hài)人听闻、随声附和、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zhēn)、嬉戏、潺潺(chán)、红润、痒酥酥、踉踉(liàng)跄跄(qiàng)‎ ‎【当堂检测】‎ ‎ 一、根据注音写汉字 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 lín( )峋 头晕目xuàn( ) sǒng( )立 ( )chī想 诱( )huò xuān( ) 腾 训( )jiè bēi( )微 bèng( )溅 chuò( )泣 qíng( )天撼地 zhù( ) 立 十 zǐ( )妹 地jiào( ) mǐn( )灭 è( )运 Zōu( )邑 宽shù( ) (嶙 眩 耸、 痴 惑 喧、 诫 卑 迸、啜 擎 伫、姊 窖 泯、厄 陬 恕)‎ 挑 逗 倔 强 缀 连 (tiǎo jué zhuì ) ‎ 玷 污 堕 落 累累 (diàn duò léi )‎ 雏 形 贪婪 嬉 戏 (chú lán xī )‎ 慷慨 报酬 懊 恼 (kǎi chóu ào )‎ 奢望 险象迭 生 蹂躏 (shē dié lìn )‎ 洗濯 行 道树 堕 落 (zhuó xíng duò )‎ 隐秘 盘虬 扒 窃 (mì qiú pá )‎ 二、补全词语 故弄 虚 翻来 去 小心 (玄 覆 翼 )‎ ‎ 惊肉跳 一丝不 弦急管 (心 苟 繁)‎ 玲珑 透 仙露 浆 甘 下风 (剔 琼 拜)‎ 浮想联 无精打 兴高 烈 (翩 采 采)‎ ‎ 然大物 明 秋毫 然自得 (庞 察 怡)‎ 回 无穷 海天相 心 神 怡 (味 吻 旷)‎ 无忧无 阴 圆缺 举 无双 (虑 晴 世)‎ ‎ 绝处 生 终生 重峦叠 (逢 碌 嶂)‎ 问心无 多愁 感 得失之 (愧 善 患)‎ 和 可亲 委 求全 变本加 (蔼 曲 厉)‎ 忍 不禁 老还童 更胜一 天撼地 (俊 返 筹 擎) ‎ 三、解释词语; ‎ ‎1、忍俊不禁、可望不可即、具体而微、得失之患、获益匪浅 ‎2、:只能远远看见不能接近。‎ 117‎ ‎3、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第 课时 七上文言文《论语十则》‎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的本文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钱塘湖春行》‎ ‎【复习内容】‎ 一、《论语十则》‎ ‎(一)了解《论语》和孔子:‎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属语录体散文。孔子名(丘), 字( 仲尼 )( 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二)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①学而不厌  ②诲人不倦  ③不耻下问 ④温故而知新⑤任重道远 ‎⑥死而后已 ⑦见贤思齐 ⑧择善而从 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①学而时习之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默而识之④温故而知新 ‎ ‎(三)、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 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7‎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堂检测】‎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 ‎ 三、总结我的易错点。‎ 117‎ 第 课时:七上古诗《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四首诗的诗意。‎ ‎2、掌握重点语句的赏析。‎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天净沙 秋思》‎ ‎【复习内容】‎ ‎《观沧海》‎ 整体把握 ‎1、作家作品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曹操 ,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会正确默写: 竦峙 星汉灿烂 ‎3、主旨 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体现主旨的句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手法 ①借景抒情(全诗) ‎ ②虚写夸张想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③ 动静结合 ㈡名句赏析 ‎(修辞、手法、情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诗人创造出这样一个宏伟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再现意境)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 ‎《次北固山下》‎ 整体把握 117‎ ‎1、作家 王湾是 唐 朝诗人。‎ ‎2、默写 ‎3、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北固山下所见长江,抒发了作者的怀乡情思。‎ ㈡名句赏析 ‎1、(情感)诗中用“客路”“行舟”、“乡书”、“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2、(再现意境)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涨潮时江水漫无际涯,水面变得辽阔无边。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帆顺风在高远的江天上飘荡。‎ ‎3、(炼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平”、“阔”、“正”、“悬”四字用的好在哪?‎ ‎ “潮平”两岸才显得的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写景极为传神。‎ ‎4、(意境、哲理)请你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②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中,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手法、情感)‎ 借景抒情。将月亮人格化,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夜雨寄北》‎ 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情感)‎ 写作者想象之景。想象自己回归家乡,与亲友秉烛长谈。愁苦中夹杂着想象中团聚时的欢乐。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表达亲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总结本课我的易错点:‎ ‎ ‎ 117‎ 第 课时:七上古诗《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 ‎《泊秦淮》《浣溪沙》‎ ‎【复习重点】‎ ‎1.整体把握两首重点诗词。‎ ‎2.赏析四首诗名句。‎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复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 整体把握 ‎1、作家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是 唐 朝大诗人。选自《白氏长庆集》‎ ‎2、默写 ‎3、内容全诗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 ‎4、主旨 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书法是人喜悦思想感情。‎ ‎ 直抒胸臆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滩。‎ ㈡名句赏析 ‎1(再现意境)展开联想、想象,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2、(炼字)颔联中“早”、“争”、“啄”字用好在哪?‎ ‎“早”透露着作者对黄莺的喜爱,“争”借拟人写活了黄莺,衬托了春光的宝贵;“啄”写活了新燕生机勃勃的景象。‎ ‎《天净沙 秋思》‎ 整体把握 ‎1、文学地位《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默写 ‎3、主旨 这首小令寓情于景,表想了天涯游子的浓重的乡愁。‎ ‎4、手法:①以乐景衬哀情 ‎ ‎ ②白描手法 ㈡名句赏析 117‎ ‎1、(手法、情感)“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两幅画很不协调,说说作者的用。意。(在绝妙的秋思图中出现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与“断肠人”的情感一致吗?)‎ ‎ 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哀景鲜明对比,反衬天涯游子浓重的思想愁绪。(“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与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更勾起思乡之情,“断肠人”更添悲愁。‎ ‎2.用自己的话描绘小令的情景。‎ ‎《泊秦淮》‎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面上指责了卖唱歌女,而实际上是讽刺那些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达官贵人。表达了对当权者颓废生活的批判讽刺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忧虑之情。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浣溪沙》‎ 名句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词写的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总结本课我的易错点:‎ 117‎ 第 课时:七下现代文 ‎【复习重点】‎ ‎ 1、通过读、认,复习第一至六单元现代文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2、复习七下的名著阅读。 ‎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夜雨寄北》‎ ‎【复习内容】‎ 一、自主复习一至六单元现代文字词以及名著阅读。‎ 攒、拗、确凿、菜畦、桑葚(shèn)、轻捷、蟋蟀、臃肿、脑髓、相宜(yí)、书塾、方正、博学、蝉蜕(tuì)、人迹罕至、人声鼎沸、肿胀、叮嘱、恐惧、骊(lí)歌、花圃、丑陋、讪(shàn)笑、嫉(jí)妒、来势汹汹、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山巅(diān)、澎(péng)湃、狂澜、屏障、哺(bǔ)育、九曲连环、懊悔、祈(qí)祷、哽、逼狭、崎岖、回环曲折、亦复如是、炽(chì)痛、嗥(háo)鸣、斑斓(lán)、谰(lán)语、怪诞(dàn)、亘(gèn)古、默契、田垄、蚱(zhà)蜢(měng)、污秽(huì)、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鲜(xiǎn)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lù)、家喻户晓、妇孺(r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cuì)、死而后已、衰微、赫(hè)然、迭(dié)起、高标、巴望、锲(qiè)而不舍、兀兀(wù)穷年、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jiǒng)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dǒu)牛、重荷(hè)、愁苦、深邃(suì)、踌躇(chú)、锁闭、惹人注目、磐(pán)石、杂乱无章、不见天日、博学多识、一拍即合、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yīng)、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g)、行辈、撺(cuān)掇(duō)、凫(fú)水、狂舞、闪射、火烈、飞溅、亢(kàng)奋、晦暗、羁(jī)绊、蓦(mò)然、冗(rǒng)杂、搏击、烧灼、奔突、翻飞、大彻大悟、蘸(zhàn)、幽暗、惬(qiè)意、疏密、包罗、朱砂、口头禅(chán)、参(cēn)差(cī)不齐、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pín)蹙(cù)、粲(càn)然、嗔(chēn)视、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拽(zhu 117‎ ài)、低回婉转、叱咤(chà)风云、浑身解(xiè)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yán)、息息相通、无垠(yín)、癫狂、吞噬(shì)、销蚀、羸(léi)弱、步履、告罄(qìng)、遗孀、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餐露宿、夜不成眠、精疲力竭、闷闷不乐、毛骨悚(sǒng)然、耀武扬威、洋洋得意、怏怏(yàng)不乐、姗姗来迟、忧心忡忡(chōng)、疲惫不堪(kān)、畏缩不前、鲁莽大胆、念念有词、语无伦次、精打细算、与其……毋宁、泅(qiú)、作(zuò)践、沮(jǔ)丧、搁浅、抵御、愁闷、孤立无援、冻饿之虞(yú)、闻所未闻、郑重其事、知足安命、不毛之地、不可思议、聊以自慰、砭(biān)骨、履(lǚ)践、崔巍(wēi)、养精蓄锐(ruì)、齐心协力、头昏眼花、腰酸背疼、勇往直前、余暇、阴霾(mái)、疆域、迫不及待、孜孜(zī)不倦、刚毅不屈、梦寐以求、巢、瞅、雏、呷(xiā)、垂蔓(多音字 wàn)、眼睑(jiǎn)、眸(móu)子、流泻、斑斑驳驳、生意葱茏、肌腱、逞(chěng)能、恍惚、甜腻、娴熟、进退维谷、一尘不染、略胜一筹、眼花缭乱、秩序井然、铰(jiǎo)、劝诱、抽搐(chù)、沟壑、不羁、叽叽喳喳、石破天惊、面面相觑(qù)、鬣(liè)、剽(piāo)悍、疆场、驯(xùn)良、勇毅、窥伺(sì)、迎合、疮(chuāng)痍、枉然、阔绰、观瞻、妍丽、庇荫、遒(qiú)劲(jìng)、畸(jī)形、颚骨、慷慨以赴、相得益彰、有过之无不及 二、名著阅读 ‎(一)、《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主要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 ‎(二)《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英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 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阅读感受 ①故事精彩离奇;②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④‎ 117‎ 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人物形象 相 关 故 事(对应的典型情节) 性格特征 鲁滨逊 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 ‎(三)《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 ‎1、昆虫学家法布尔毕其一生观察研究昆虫,写出《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它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3、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当堂反馈】‎ 掌握课本重点文学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几乎每次进餐后,它(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嗉囊装满后,它(绿色蝈蝈)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 》,分别描写的是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 ,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 的良好习惯。(3分)‎ ‎2.《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特点很鲜明: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 ,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还有 ‎ 117‎ 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纯朴的“小茨冈”和执着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 ‎3.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3分)‎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 ‎(选自高尔基《童年》)‎ ①文里的“她”是谁? ‎ ‎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4.“‎5.12”‎地震灾后重建取得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顽强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请从教材要求阅读的名著中任选一部能培养这种精神和意志的作品作一简介,仿照示例写出作品、人物和事件。‎ 示例:《名人传》中,音乐巨人贝多芬隐忍自己的痛苦,在他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 》中, ‎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A.在笛福的笔下,鲁滨孙勇敢、乐观、不惧困难。在孤岛上,他积极地与大自然做不屈的斗争,用火枪和《圣经》征服了“星期五”,使其心甘情愿做了他的忠实奴仆。‎ ‎ B.《童年》中的阿廖沙是个善于观察、非常敏感的孩子。在外祖父家里,他饱受欺凌;但在外祖母的细心呵护和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影响下,他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 C.《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驷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矛盾,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D.《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答案:‎ ‎1.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昆虫记》,分别描写的是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生活习性,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的讲卫生良好习惯。(3分)‎ ‎2.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自私残暴的人,他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慈祥、善良乐观、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还有贪婪恶毒的舅舅们以及快乐纯朴的“小茨冈”和执着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 ‎3.①选文里的“她”是谁? 阿廖沙的外婆(外婆);‎ 117‎ ‎②她的爱丰富了“我”的心灵,使“我”充满力量面对困苦的生活。‎ ‎4.示例:《名人传》中音乐巨人贝多芬隐忍自己的痛苦,在他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孤身一人在荒岛上艰辛而勇敢地度过了28年。 ‎ ‎5. D 四、总结本课复习我的短板:‎ 117‎ 第 课时 八上现代文(一)‎ ‎【复习重点】‎ 掌握本册常用字词的音、形、义。‎ 掌握本册重点文学常识、名著导读和综合性学习要求的内容。‎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默写《浣溪沙》‎ ‎【复习内容】‎ 一、阅读本册重点现代文,准确默写下列字词 ‎1、鄂、豫、绥(suí)靖(jìng)、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荒谬(miù) 负隅(yú)顽抗2、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阴惨、仄(zè)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竹篙(gāo)、疟(yào)子、 疟疾(nüè ji) 、模(mú)样、飒飒、梭(suō)子3、拂晓、瓦砾(lì)、地窖、鞠躬、颤巍巍、殷(yān)红、匍匐(pú fú)、 名副(fù)其实4、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晨曦(xī)、 瞥(piē)见5、肃穆、荒谬(miù)、健忘、杀戮(lù) 、蜿蜒(wān yán)6、骇(hài)、掳(lǔ)、震悚(sǒng)、惶急、疮疤、诘(jié)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7、交卸、奔(bēn)丧(sāng)、簌簌(sù)、典质、赋闲、颓(tuí)唐、琐屑(xiè) 踌躇(chóu chú)、 蹒跚(pán shān) 8、尴(gān)尬(gà)、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倔(jué)强9、伛(yǔ)、惶恐、荒僻、塌败、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zhì)笨、愧怍(zuò)10、克扣、接济、唏嘘(xī xū)、稀罕、噩耗、呵(hē)斥、伎(jì)俩(liǎng)、颠沛、吊唁(yàn)、文绉绉( zhōu)、长途跋涉、穷愁潦倒、风尘苦旅、鸡零狗碎、低眉顺眼、连声诺诺、生死祸福、潦(liáo)倒、时髦(máo)11、雄跨、雄姿、残损、古朴、推崇(chóng)、惟妙惟肖(xiào)、巧妙绝伦12、美感、史诗、驻足13、轩榭、败笔、丘壑(hè)、嶙峋、镂(lòu)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斟酌(zhēn zhuó)14、鸣钟击磬、鳌头、琉璃、藻井、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15、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cāng)俗、雅俗之别、韶(sháo)光 、休憩(qì)16、萌发、次第、翩然、孕育、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zài)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17、囊、克隆、繁衍(yǎn)、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qī)、相安无事18、遗骸(hái)、褶(zhě)皱、劫难、致密、追溯(sù)、天衣无缝19、失衡、藩篱、监控、归咎(jiù)、在劫难逃、五彩斑斓、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20、顷(qǐng )刻、面颊(jiá)、喷嚏(tì)、激荡、嘈杂、过滤、唠唠(láo)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二、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1、新闻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部分为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117‎ 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导 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主体,在导语之后,是新闻的核心部分,对导 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 电头,用于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鲁迅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 ‎《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这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爱唠叨、“满脑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女性。但她竟办成了别人办不成的事情,那就是给童年鲁迅买来了他梦寐以求的书——《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无常》,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范爱农》记叙了与范爱农的交往和他的不幸遭遇,此人勤奋正直、孤标傲世。作者通过对他的回忆,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 ‎《五猖会》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揭露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摧残。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 ‎《父亲的病》叙述了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是鲁迅开启维新思想的开端,使他以后东渡日本想要学医救国。 ‎ ‎《藤野先生》是作者怀抱学医救国的思想东渡日本遇到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正直热情,激励鲁迅投入新的战斗。 ‎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与封建主义决绝的道路。 ‎ 117‎ ‎《骆驼祥子》 老舍 主要内容: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祥子的三起三落 ‎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神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祥子: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 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刘四 残忍霸道 阅读感受: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触目惊心、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 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及典型情节 保尔•柯察金:‎ 117‎ ‎ 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当堂反馈】‎ 一、抽查默写 二、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填空:‎ ‎(1)《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10篇回忆散文,请写出其中两篇的篇名:《 》,《 》。‎ ‎(2)《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变化 ,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 。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具有浓郁的老北京 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其中祥子是一个老实健壮、吃苦耐劳、麻木潦倒、自暴自弃 (用4-5个词概括其特点)的人;虎妞是一个大胆追求祥子,泼辣而又有点变态的人,刘四是一个残忍霸道的形象。‎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作者是前苏联(填国别)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十月革命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其中的主要人物保尔有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 的高贵品质。‎ 三、综合性学习 ‎(1)写出两则关于战争的名言: 、 ‎ ‎( 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补全下列描写战争的古诗词:‎ A: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七律 长征》毛泽东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破阵子》辛弃疾 117‎ ‎(3)识记关于战争的成语:‎ ‎(草木皆兵 、马革裹尸 、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 、打草惊蛇 、四面楚歌 、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 、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 、揭竿而起 、围魏救赵 、四面楚歌 、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 、运畴帷幄 、一鼓作气 )‎ ‎(4)写出与“桥”有关的成语:(至少2个): 、 (过桥抽板 、过河拆桥 ) 。‎ ‎(5)写出与“桥”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至少2句) 、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卜算子 咏梅》陆游 ‎ 117‎ 第 课时: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两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 望岳 》‎ ‎【复习内容】‎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 ‎(一)了解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散文家。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二)词语解释 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具答之:详尽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魏晋: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邀请 处处志之:作标记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四)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写出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落英缤纷 无人问津)‎ ‎5.“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17‎ ‎ 7.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二、《陋室铭》(刘禹锡 唐)‎ ‎(一)文学常识及课文默写:‎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3、关于默写 Ⅰ写对下列词句 : 惟吾德馨 无案牍之劳形 Ⅱ理解性默写 :‎ ‎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2)、《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 ‎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3.何陋之有?:何:什么。‎ ‎(三)译句 ‎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上石阶,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四)回答下列问题 ‎ 117‎ ‎1.统领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五)、写法的复习 1、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2、还运用了如引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3、思考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是全文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例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孔子云:何陋之有?”与哪句话呼应,有何意思?‎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强调陋室不陋,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9分)‎ ‎1、欲穷其林____________ 2、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 3、初极狭,才通人_________‎ ‎4、屋舍俨然____________ 5、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 6、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 117‎ ‎7、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8、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 9、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 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8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 ) 4、惟吾德馨( )‎ ‎3、谈笑有鸿儒( ) 6、往来无白丁( )‎ ‎7、可心调素琴( ) 8、阅金经( )‎ ‎9、无丝竹之乱耳( ) 10、无案牍之劳形( ) ‎ 四、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4、孔子云:何陋之有? ‎ 五、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0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117‎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绝境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 ‎ (2分)‎ ‎4、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你对此如何理解?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2分)‎ ‎ ‎ ‎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何还要写它?(2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26—29题。(14分)‎ 陋室铭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予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凋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17‎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 ‎ 答案:一、、1、走到……尽头 2、隐隐约约 3、仅 4、整齐的样子 5、交错相通 6、不值得 7、通“邀”,邀请 8、感叹、惋惜 9、计划 二、1、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2、带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三、四略 五、(一)、(14分)‎ ‎1、(1)交错相通 (2)通“邀”,邀请(3)值得(4)与人世隔绝的境地(4分)‎ ‎2、(1)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2分)‎ ‎ (2)其余的人也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2分)‎ ‎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2分)‎ ‎4、他表面上是弹琴,实际上是在享受抚琴中的乐趣。 这反映了他不慕荣利、率真放达的性格。(2分)‎ ‎5、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理想中的美好社会,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2分)‎ 二、(14分)‎ ‎6.(共4分)(1)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鸿:大(3)调: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 ‎7.(共4分)(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 ‎8.(共2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9.(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117‎ 第 课时 八上《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两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默写《春望》‎ ‎【复习内容】‎ 一、《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一)划线词语解释 可爱者甚蕃 (多 ) 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立) 陶后鲜有闻(很 少)‎ 不蔓不枝 (生枝蔓)(长枝节 ) 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 宜乎众矣(应当)‎ 濯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同予者何人(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更加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三)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2.陶渊明“独爱菊”而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答:相同点:都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同点:面对污浊的环境,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而周敦颐则强调人格的修养,强调即使环境不好,人格也可以是高尚的。‎ ‎3.下面这段话蕴含着君子的哪些可贵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7‎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洁行廉,庄重纯朴,通达事理,仪态端正,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四、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君子。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6、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莲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的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二、《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 如积水空明 (指水的澄澈) 解衣欲睡(脱、 脱下) 怀民亦未寝(睡觉) ‎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院 里) 念无以为乐者( 考虑,想到 )(……的人 )‎ 但少闲人 (只是 )( 清闲的人) 月色入户(窗 户) 遂至承天寺 (于是,就)‎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17‎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到了庭院里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四)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写出了月光清澈明亮的特点。‎ ‎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表达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心情。‎ ‎3、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答:该句为点晴之笔。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感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二是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 ‎4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当堂检测】‎ ‎《爱莲说》练习 117‎ 一、解词。‎ ‎1、可爱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3、濯清涟而不妖( )(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蔓不枝( )( ) 6、亭亭净植( )( )‎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9、花之君子者也( ) 10、陶后鲜有闻( ) ‎ ‎11、宜乎众矣( ) 12、花之隐逸者也( )‎ 二、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3、濯清涟而不妖。 ‎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三、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 ‎3.读文赏荷:(5分) ‎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 117‎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 ‎ ‎ ‎ ‎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一积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欣然起行( ) (2) 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 ‎2. 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___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在“______________”之列。                                           ‎ 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⑴月色入户。 户 ‎⑵盖竹柏影也。 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117‎ ‎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分)‎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翻译:                                 ‎ ‎3.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属于     ,第二段属于     ,第三段属于      ‎ ‎    。‎ ‎4.文中两个问句是什么问句?他们的实际意思又是什么?‎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                         ‎ ‎(2)写月夜散步心情,表现与张怀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           ‎ ‎                                       ‎ ‎6.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                                              ‎ 答案 ‎《爱莲说》练习 一、二略 三、1.(2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 117‎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2. (4分)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3.读文赏荷:(5分) ‎ ‎(1).(2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2).(3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一、积累:‎ ‎1(1)愉快地,高兴地(2)交叉错杂(3)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5)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6)连词,只是,不过 ‎2.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宋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二、阅读:‎ ‎(一)1.⑴窗户⑵原来⑶仅仅,只是⑷美妙 ‎2.⑴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 ‎3.⑴【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⑵【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4.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二)1. 考虑、想到 ;散步、漫步 117‎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记叙  描写  议论、抒情 ‎4. 反问句。哪里的夜晚都有月,哪里的院中都会有竹柏,都可能有这样的月色。‎ ‎5.(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117‎ 第11课时 八上《三峡》‎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使至塞上》‎ ‎【复习内容】‎ 一、 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 ,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 二、理解性背诵:    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三、熟读并流畅地背诵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中断,缺口。‎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 溯:逆流而上。 ‎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奔:飞奔的马。疾:快。‎ ‎4.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良:确实,实在。 ‎ ‎6.林寒涧肃。肃:寂静 ‎ ‎7.属引凄异。属:动词,连接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绝:消失。‎ 注意下列区别: 属:属引凄异(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117‎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绝:久绝(消失)。绝 巘(山峰):极  阻绝:断 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通假字:阙;同“缺”,中断。‎ 四、翻译下列句子 ‎ ‎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了,不能通航。 ‎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 五、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 ‎2.从全文看,第四段引用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3.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续不断,再写其高峰。‎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四季寓于四季变化中来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六、理解课文写景特点,回答问题。‎ 117‎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降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根据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             ,天高地厚华夏情。‎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山峻水清三峡美等。(要在对联中体现三峡的景物特点)              ‎ ‎【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二.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 4题。(11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木,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有惊知已于千古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外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固难以辞叙 (4)悉以临惧相戒 ‎2.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 ‎(2)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已于千古矣。‎ ‎ ‎ 117‎ ‎3.甲乙两文中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角度不同,甲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从 描写,“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是从 描写。(2分)‎ ‎4.甲乙两文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表现手法中有何不同?(3分)‎ ‎ ‎ ‎【答案】:一.(1)真(或实在)    (2)寂静  (3)连续  (4)快(4分,每小题1分)‎ ‎ 二.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分,如关键词漏译或错译,酌情扣分)‎ 三、1.(1)通“缺”,意思是“中断” (2)早上 (3)本来(的确) (4)全、都(2分;答对2个1分,答对4个2分)‎ ‎2.(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分)‎ ‎(2)如果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2分)‎ ‎3.正面 侧面(2分)‎ ‎4.都抒发了对三峡赞美热爱之情。甲文寓情于景,乙文既有寓情于景,又有直接抒情。(3分)‎ 117‎ 第 课时 八上古诗《望岳》《春望》《使至塞上》《游山西村》‎ ‎【复习重点】‎ ‎1.熟练、流畅地背诵并准确地默写几首诗。‎ ‎2.理解诗意,识记诗中的主旨句、哲理句、千古名句并进行赏析。‎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游山西村》‎ ‎【复习内容】‎ 一、背诵默写与积累 ‎1.《望岳》中能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壮志的句子是:“ , 。”‎ ‎2.《望岳》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峻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面对房价上涨,从2011年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对16个省(市区)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察,表现我国以“ , 。”的雄心、信心、和勇气,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用《望岳》中的诗句填写)‎ ‎4.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忧民和思亲之情的句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5.《春望》中, 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景。‎ ‎6.《使至塞上》中诗人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 。”借用比喻表达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7.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又有一定哲理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8.《使至塞上》的首联交代了出使路线,颔联实写塞上秋景,,也写出了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二、根据对诗意的理解分析,选择填空。‎ ‎1.对《望岳》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 “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117‎ D.第二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3.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王维以使者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写景,一“鹏”“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度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场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的哲理千古名句。‎ C.颈联写出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朴实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三、名句赏析 ‎1.《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割”字用得好。请赏析好在哪里?‎ ‎“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对《春望》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4.《使至塞上》的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浑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5.请概括《游山西村》中诗人游村时的所见所闻。‎ 117‎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即可)‎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描绘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当堂检测】‎ ‎1、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2、"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1、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远、近 朝、暮 ‎2.《春望》‎ ‎1、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2、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3、"国破山河在"中"破"给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4、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7‎ ‎5、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答案:1、两种理解都可:一种触景生情,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二种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2、"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3、"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4、这首诗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5、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3、《使至塞上》‎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表达了 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 ‎ ‎3、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答案:1、诗人自己诗人孤独、思乡 ‎2、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117‎ ‎ 3、这两句诗写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                ‎ ‎4、、 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4、《游山西村》‎ ‎1.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 ‎      ‎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1、(1)村民的热情好客(2)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2、(1)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2)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3、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117‎ 第 课时 八下现代文1-4单元 ‎【复习重点】‎ ‎1.掌握本册常用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本册重点文学常识和综合性学习要求的内容。‎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复习内容】‎ 快速阅读本册重点现代文,准确默写下列字词 ‎1、绯红、标致、落第、不逊(xùn)、诘(jié)责、托辞、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物以希为贵2、翳、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zhōu)‎ ‎3、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4、黝(yǒu)黑、滞留、愚钝、器宇、禁(jìn)锢(gù)、轩昂、犀利、侏儒、酒肆(sì)、尴尬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mào)无垠5、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míng)思遐想、期期艾艾(ài) 6、博识、美艳、消释、褪尽、凛冽、升腾7、睥(pì)睨、污秽、迸射、播弄、虐待、雷霆、踌躇、鞭挞、祈祷、罪孽、拖泥带水9、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10、执拗(niù)、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镶嵌、酷肖、海誓山盟、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11、蓬蒿(hāo)、咫(zhǐ)尺、狼藉 、呐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chù)、精巧绝伦、美味佳肴12、萧瑟、和煦、干涸、吞噬(shì)、裸露(lù)、戈壁滩、沧海桑田13、媲(pì)美、挑衅(xìn)、鼠目寸光、相辅相成14、缄(jiān)默、窥探、狩(shòu)猎、顾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15、哂笑、拍板、牟取、黑咕隆咚、颤颤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视同仁、任劳任怨16、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chún)朴、即物起兴(xìng)、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huì)17、腌、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肃然起敬、囊萤映雪18、囿、钹、招徕(lái)、铁铉(xuàn)、香饽饽、秫(shú)秸(jiē)秆(gǎn)、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19、家醅(pēi)、一马当先、顾名思义20、怵、抠(kōu)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源、孤陋寡闻、人情练达 ‎1. 抽查默写:‎ ‎2.错字订正:‎ 名著知识:‎ 117‎ ‎(一)、《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法)罗曼·罗兰 ‎《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相关练习:‎ ‎1、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命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2、请你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名著,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读《      》(名著名称),我了解到(内容): ‎ 示例:读《名人传》,我了解到: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他却把苦难铸成了一支支欢快的乐曲,奉献给了世人。‎ ‎3、《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中最为深刻和雄伟的,凝聚着音乐家毕生的心血。‎ ‎5、《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①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它记叙了贝多芬、(米开朗琪(基)罗)、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②请概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117‎ 答案:示例: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地鼓掌欢迎。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6、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传)、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三部传记。这三人共同的特点是: ‎ ‎[答案]:三人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二)《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击各国海轮,使市民人心惶惶开始,到诺第留斯号被大西洋旋涡吞没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 作者:‎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科幻小说。‎ 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或:鹦鹉螺号)的潜艇,并且他和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被尼摩 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做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 ‎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之后不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终于,十个月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这三个人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这时,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117‎ ‎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 ‎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人物评析:‎ 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自信,因为他的头在其肩部轮廓所形成的弧线上面高傲般扬着,那双阴郁神态的眼睛冷静沉着地注视着别人。镇定,因为他的皮肤苍白而不红润,说明他性情平和。坚毅,这从他眼眶筋肉的急速收缩就能看出。果敢,因为他的深呼吸就显示出了十分强盛的生命力。‎ 尼摩船长对大海的利用 ‎1、食物2、日常用品3、烟草4、电 阿龙纳斯教授:生物学家,博古通今,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康塞尔,将这些海洋生物向我们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使读者认识了许多海洋生物;阿龙纳斯还把在海洋中见到的种种奇观,一一娓娓道来,令读者大开眼界。 ‎ 康塞尔: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他从不大惊小怪。总是那么气定神闲,为人随和,从不着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着急上火。他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但是对那些东西的名字却一无所知,可以说他是个分类狂。 ‎ 尼德兰:是个比较原始的人,一个野性十足的捕鲸手。他也会赞叹极地的美,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馆里的酒,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暴,受不了被监禁,总是计划逃脱,如果没有他,教授和康塞尔最后不可能回到陆地上。 ‎ 法拉格特:“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 ‎【当堂反馈】‎ 掌握本册重点文学常识,完成下列填空 ‎1. 名著阅读: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 ① 》‎ 117‎ ‎《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 ② (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③ 的想法。‎ 答案:①朝花夕拾 ②仙台 ③弃医从文 ‎ 2. 国作家 的《名人传》,叙述了 、 、 三人 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 国作家 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 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 发现了这艘潜艇,并且带着仆人 和一个捕鲸手,跟随 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三.概述《名人传》中三个人的主要事迹,并谈谈阅读感受。‎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四、积累诗句 ‎ 1.写出与母爱有关的诗句、俗语各一句。‎ ‎2.按要求写诗句。‎ 春: , 。‎ 秋: , 。‎ ‎【课后反馈】‎ 117‎ 第 课时 八下《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两课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和作者写序的意图。‎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赤壁》‎ ‎【复习内容】‎ ‎《马说》 (韩愈 唐朝 )‎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 3.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 二、重点字词解释 ‎1、策之不以其道:驾驭;方法 2、执策而临之 鞭子;面对 ‎3、其真无马邪: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喂; 通“才”指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 一样,相当 9、才美不外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日行千里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 辱:受屈辱 ‎1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 槽枥:马厩 ‎14、一食(shí):吃一顿 或:有时 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 尽, “吃尽”的意思 粟:古代喂马的口粮石,十斗为石 ‎15、食马者: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三、原文填空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7‎ ‎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四、翻译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故虽有名马,zhi辱于奴隶人之手。 ‎ 所以即使有好马,也只是屈辱在仆役人的手中。‎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来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通晓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17‎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辞。   ‎ 二、重点字词解释。‎ 选自《宋学士文集》‎ ‎【嗜】特别爱好。【无从】没有办法。【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患】担心,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叩问】求教。扣,问。【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稍降辞色】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叱咄】训斥,呵责。【至】周到。【复】这里指辩解。【俟】等待。【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严冬。【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舍】这里指学舍,学校。【支】同“肢”。【僵劲】僵硬。【媵人】陪嫁的女子,这里指女仆。【汤】热水。【沃灌】浇水洗。‎ ‎【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提供伙食。【被】同“披”(穿着)。【缨】帽带。【腰】动词,挂在腰间。【容臭】香袋。【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心。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三、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 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用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117‎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四、文意理解:‎ 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7‎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3、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什么精神品质? 守信、不畏艰苦、求师诚恳、态度谦恭,不计客观条件的艰苦,执着追求,虚心求教。 14、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悬梁:东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囊萤:晋车胤;映雪:晋孙康;负薪:西汉朱买臣;  挂角:隋李密;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闻鸡起舞:(东晋)祖逖 ‎15.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6.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7、 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 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发悔读书迟。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8 .《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19、作者 117‎ 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20、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25、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26、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当堂反馈】‎ 一、《马说》 (韩愈 唐朝 )‎ ‎(一)了解作者:韩愈: 唐 代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七位是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柳宗元 、 王安石 、 曾巩 、 欧阳修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同样,相等 ‎(2)执策而临之 执:拿着 临:面对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之: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或:有时 ‎(4)虽有千里只能 虽:即使 ‎(5)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 ‎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 喂 ‎(7)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 ‎(8)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打 道:正确的方法 ‎(三)翻译下列句子 ‎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喂它太多粮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四)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韩愈用“千里马”比喻 人才 ,用“食马者”比喻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表达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 的思想感情。 ‎ ‎(2)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117‎ ‎(3)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现 。‎ ‎(4)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二、《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明)‎ ‎(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走:跑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4.援疑质理 : 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5.俟其欣悦 俟:等待 6.负箧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7.烨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8.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9.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10.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从没享受过鲜鱼肥肉的好滋味。‎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这是因为我的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三)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题目中的“东阳”是地名,“生”是 长辈对晚辈 的称呼,“序”是文体名,本文是一篇 赠 序。‎ ‎2.表明我能够“遍观群书”原因的句子:“ 录毕 , 走送之 , 不敢稍逾约 。”‎ ‎3.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他都能克服,这是因为:“ 以中有足乐者 , 不知口体之奉不如人也 ”。‎ ‎4.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作者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幼时求学之难和成年之后求师之难两个方面。(或无师之难,叩问之难)。‎ 借书抄录,按期归还来解决求学之难;行百里路、恭敬求教来解决求师之难。‎ ‎5.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的勤奋(求学信念之坚定)‎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117‎ ‎7.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目的是: 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 ‎(四)发散思维 ‎1.试写出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不少于四个),并作简单的解释(人物+事件)。‎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借光 闻鸡起舞 (解释略)‎ ‎2.请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117‎ 第 课时 八下古诗词(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复习重点】‎ 识记文学常识,准确默写诗句。‎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过零丁洋》‎ ‎【复习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 ‎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 ‎3、诗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 ‎4、诗的首联中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现在用来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赤壁》‎ ‎1、这首绝句的作者是 唐 代的 杜牧 。‎ ‎2、这首诗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3、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时期的 周瑜 。诗人借“ 折戟 ”‎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情。‎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字面意思是什么?表明了作者对历史有怎样的深层认识?‎ ‎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新颖独特。‎ 117‎ ‎《过零丁洋》‎ 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 ‎(1)科举入仕 (2)起兵抗元 这首诗中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描写自己身陷困境的诗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 朝的苏轼 ,人们把他和他的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 并称为“三苏”。‎ ‎2、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又恐 ,一个是 何似 。‎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全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过渡作用。表达了作者由出尘之思,转向了对人间生活热爱的思想感情。‎ ‎4、指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情感。 ‎ 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这首散曲的作者是 元 朝的 张养浩 。‎ ‎2、从炼字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化静为动,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3、作者西望长安,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 几朝国都都曾有过繁华,但眼前却是一片凄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作者看过后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117‎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 ‎ ‎ 第 课时 八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复习重点】‎ 准确地把握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水调歌头》‎ ‎【复习内容】‎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 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中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有《黔之驴》《捕蛇者说》。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17‎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一词多义:‎ ‎1、清:A、水尤清冽(清澈)   B、以其境过清(清净,冷清) 2、见:A、下见小潭(通现,现出)  B、明灭可见(看见) 3、从: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 B、隶而从者(跟随,随从) 4、可: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约摸)  B、明灭可见(能够,可以) 5、差:A、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B、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6、环:A、如鸣佩环(玉环)  B、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7、道:A、伐竹取道(道路)  B、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8、居:A、不可久居(停留)  B、居十日(过 )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四、词类活用: 1、如鸣佩环,心乐之(形容词“乐”用作动词,“喜欢”的意思) 2、近岸,卷石底以出(形容词“近”用作动词,“靠近,接近”的意思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次作状语,“在空中”的意思) 4、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的意思) 五.内容理解:‎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6、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潭水十分清澈的词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也有一句用游鱼写水的清澈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 117‎ ‎、写直接描写潭水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侧面描写潭水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8、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9、作者写景和物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如写鱼,先写静态“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再写动态“俶尔远视,往来翕忽”,写出了鱼的欢乐情趣。(本题也可作为赏析文中写法的精妙之处。) 10、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 作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后见潭水清澈,鱼在水中嬉戏,活泼可爱,心亦乐;后因周边寂静寥落无人,寒气透骨,使人心神凄凉,联想到遭受谪贬的不平待遇,引发内心的忧伤和愤闷,就离开。(用《岳阳楼记》里的话即“以物喜,以己悲”) 1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1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1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1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定点特写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比喻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一、生字 ‎    谪(zhé)守朝晖(huī)夕阴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浩浩汤汤 (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  二、重点解词 117‎ ‎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    何极:哪有穷尽。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   三、重点语句翻译 ‎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译: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 ‎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    (宠,荣耀;偕,一起)‎ ‎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117‎ ‎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   四、阅读探究复习题 ‎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    2、归纳段意 ‎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    4、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5、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    7、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    8、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9、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10、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1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    1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117‎ ‎    13、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    14、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    1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    16、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    1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    18、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 ‎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9、“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    20、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21、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23、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语音    滁州(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辄(zhé) 暝(míng)  晦明(huì)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山 肴(yáo)   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  颓然(tuí)    ‎ 117‎ 阴翳(yì) 三、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 2、山行/六七里 3、故 / 自号曰醉翁也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四、一词多义。 1、秀  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发荣滋长   动词) 2、归  云归而岩石暝(归: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去) 3、谓  太守自谓也(谓:命名,称谓)        太守谓谁(谓:通为,是) 4、乐  山水之乐(乐: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乐:欢乐,形容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而乐(乐:以……为乐,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以……为乐) 五、其它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环绕。  2、. 林壑尤美:壑,山谷。 3、蔚然:树木茂盛的样子。      4、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临于泉上者:靠近。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 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   寓,寄托 9、、林霏开:。霏,雾气。开,消散  10、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11、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1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13、伛偻提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提携  ,这里指小孩。14、临溪而渔:渔,钓1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1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17、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1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借指音乐 19、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弈,下棋 20、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21、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颜,脸色 22、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23、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 117‎ ‎24、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25、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6、醒能述以文者:述,表述 六、成语积累 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3、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用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山肴野簌: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5、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七、句子翻译: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七、文章内容理解: ■整体感知: 《醉翁亭记》一文以“乐”字作为贯串全文的主线,极其生动地描写乐醉翁亭地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描绘了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条理十分清晰。又描写了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勾画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并借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全文将写景。叙事、议论熔于一炉。 ■本文中心思想把握两点:①作者借山水之乐排遣内心的郁闷  ②‎ 117‎ 表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理解题: 1、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此句也是文章的名句) 2、本文以“醉”与“乐”贯穿全文,主线是“乐”结尾部分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4、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5、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6、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7、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8、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9、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0、文中有一短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意思相同,请写出这一短语 伛偻提携 。 11、作者为什么既写自己与宾客们的欢游、宴饮,又写滁人的出游?文章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有何作用? 答:写众宾客宴游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写滁人游山反映出百姓和乐。写禽鸟之乐和宾客之乐是为了衬托太守之乐。  ★九、虚词。 1、“而”字的用法。 表承接: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知从太守而乐 表修饰:朝而往,暮而归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并列: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溪深而鱼肥   泉香而酒洌   往来而不绝者   起坐而喧哗者  表递进:而年又最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之”的用法和意义。(本课“之”字的用法除了后四个不一样外,其他都可释为“助词,的”)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 山间之朝暮也 、 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之景不同、宴酣之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和而不知人之乐 117‎ ‎ ”的“之”字都可释为“助词,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起连接主谓作用,可不译)     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起凑足音节作用,可不译)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可释为“从”    ‎ 117‎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和行者休于树”都可释为“在” 四、“也”字用法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0.山间之朝暮也  11.山间之四时也.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6.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8.在乎山水之间也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而乐亦无穷也  1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0.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当堂反馈】‎ ‎《小石潭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格外 凉 2、蒙络摇缀 遮掩缠绕 ‎ ‎3、佁然不动 呆呆的样子 4、往来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6、不可知其源 可以,能够 ‎ ‎7、以其境过清 因为 凄清 8、乃记之而去 离开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三.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小石潭 清幽冷寂 的特点,写出了自己 孤凄悲凉 的感受。‎ ‎2、课文第二段突出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突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3、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岳阳楼记》 ‎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百废具兴 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 ‎3、朝晖夕阴 日光 4、南极潇湘 尽 ‎ ‎5、薄暮冥冥 迫近 6、忧谗畏讥 说别人坏话 ‎ ‎7、沙鸥翔集 鸟停息在树上 8、宠辱偕忘 一起 ‎ 117‎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曾经 10、吾谁与归 归依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三.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三、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2、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本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醉翁亭记》‎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翼然临于泉上 靠近 2、野芳发而幽香 香花 ‎ ‎3、山间之四时也 季 4、杂然而前陈者 摆开 ‎ ‎5、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6、树林阴翳 遮盖 ‎ ‎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8、太守谓谁 为,是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这秀丽的山水之间。‎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太阳出来后,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三.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文章第一段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峰回路转:比喻经历挫折失败后,事情出现新的转机。)‎ 117‎ ‎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 ‎ 第 课时 八下古诗词(二)‎ ‎《饮酒》《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复习重点】‎ 识记文学常识,准确默写诗句。‎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山坡羊 潼关怀古》‎ ‎【复习内容】‎ ‎《饮酒》(其五)‎ ‎1、《饮酒》(其五)的作者是 东晋 (朝代)著名诗人 陶渊明 。‎ ‎2、写出了诗人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的两句诗是:‎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3、表明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仍能过闲适恬静生活的原因的诗句是:‎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 ‎《行路难》(其一)‎ ‎1、李白的《行路难》通过“ 停杯投箸不能食 , 拔剑四顾心茫然 ”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2、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困难与挫折,这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自勉: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做比喻,说明自己人生道路受到阻塞,人生理想无法实现。‎ 117‎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 ‎ ‎5、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朝的 杜甫 。‎ ‎2、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杜甫的哪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请写出诗名。‎ ‎ 安史之乱。 《石壕吏》 ‎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要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 ‎ 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唐 代边塞诗人 岑参 。 ‎ ‎2、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的意 境与本诗中的“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有异曲同工之妙。‎ ‎3、解释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 将军角弓不得控 拉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 纵横交错的样子 ‎ 风掣红旗冻不翻 拉,扯 ‎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 雪花给树木披上银装,仿佛突然刮起了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5、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词句以新奇的比喻,把漫天飞雪比作梨花盛开,创造出了一个瑰丽富有诗意的境界,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己亥杂诗》‎ ‎1、这首诗的作者是 龚自珍 ,近代 思想 家、 文学 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2、本诗开头两句,以“ 浩荡 ”修饰离愁,以“ 白日斜 (或:天涯)”‎ 117‎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3、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 ‎4、谈谈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理解。‎ ‎ 鲜花虽然谢落,但它决不是无情地随风飘洒,而是立志将自己化作肥料,用来滋养新花。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17‎ 第 课时 八下古诗词(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 ‎【复习重点】‎ 识记文学常识,准确默写诗句。‎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品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送读少府之任蜀州》‎ ‎【复习内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 五言律 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送别 诗。‎ ‎2、本诗中“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两句与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 不要,无须 ,诗句表达了诗人 豪迈旷达(或:爽朗乐观)的思想感情。‎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 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早春之景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最是一年春好处 ,‎ ‎ 绝胜烟柳满皇都 。‎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 ‎ 117‎ ‎ 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 ‎《无题》‎ ‎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2、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 ‎3、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说其“妙在首联”,请你分析首联妙在何处。‎ ‎ 上句写情,用“相见难”衬托“别亦难”,写出了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下句写景,用百花凋谢的暮春之景,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景象,以哀景衬哀情,使离别之情更加感伤。‎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现在用来形容奉献精神。)‎ ‎《相见欢》‎ ‎1、诗中直接抒发诗人离愁的诗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 寂寞、孤独、悲凉 。 ‎ ‎3、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 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 ‎4、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做简要赏析。‎ 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深刻地写了出来。深切地写出了昔日帝王而今日沦为囚徒屈辱、悲苦的人生感受。‎ ‎《登飞来峰》‎ ‎1、这首诗的作者是 北宋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 ‎2、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困难、挫折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17‎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显示了诗人什么样的精神?‎ ‎ 显示了诗人高瞻远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踌躇满志的情怀。 ‎ ‎4、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 ‎【当堂练习】:‎ 八年级下古诗文复习小测试题(诗句)姓名 分数 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_。《赤 壁》 ‎ ‎3,___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4,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 ‎5,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8,_________,__________。亡,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 ‎9,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10,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 ‎1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 ‎1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3._______________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15.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16.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 参)‎ ‎17.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18,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19.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0.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1.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2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2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2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117‎ ‎2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第 课时:九上现代文 文学常识部分 ‎【复习重点】‎ ‎1、复习九上第一至六单元重要作家的作品和文学常识。‎ ‎2、复习九上第一至六单元现代文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饮酒》‎ ‎【复习内容】‎ 一、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 ‎ 1《沁园春 雪》作者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 ‎ 2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 ‎ 3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二、词语积累:‎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字词.‎ 第一课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第二课 田圃tiánpǔ:喧嚷xuānrǎng:洗礼xǐlǐ:襁褓qiǎngbǎo:温声细语wēnshēngxìyǔ:润如油膏rùnrúyóugāo:第五课 征引zhēngyǐn 旁骛pángwù:亵渎xièdú: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qiǎngguō 第六课 陨落yǔnluò:灵柩língjiù: 凌驾 睿智ruìzhì: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kèjìnzhíshǒu 第七课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tìsì 自知之明 气吞牛斗qìtūn-niúdǒu第八课 忐忑tǎntè:繁衍 一抔黄土yīpóu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第九课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zìsuī: 第十课厚实 嬉闹 驱除 歇斯底里 第十一课 拮据 栈桥 煞白 十拿九稳 第十二课 沙哑 发窘fājiǒng: 抽噎chōuyē:出风头 第十三课 根深蒂固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第十四课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第十五课 藻饰 狡黠 ‎ 117‎ 诘难 伦理 滞碍zhìài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第十六课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第十七课 怄òu 端的 干系gānxi 寻思 逞辩chěngbiàn:勾当 第十八课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第十九课 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唯唯连声 第二十课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眼搜胆 精血诚聚 ‎ ‎2、熟记下列四字词语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润如油膏 温声细语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 不二法门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歇斯底里 十拿九稳 斩钉截铁 从容不迫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持之以恒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 高谈阔论 全神贯注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滥加粗暴 咬文嚼字 ‎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 面面相觑 恃才放旷 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3、字词专题训练 依据拼音写汉字,给加横线的字注音并注意用行楷书写的词的意义 山舞银蛇 原驰( ) 蜡象 红装素guǒ__ 妖娆( ) 洗礼 文cǎi__ 单( )于 ‎ 成吉思汗( ) 风流人物 风骚( ) 一代天jiāo__ 留滞( )  襁( )褓( ) ‎ ‎ 田圃( ) 喧嚷( ) 禁( ) gù__ yīn ___哑  颤( )抖 昏晕( ) 儒( )门 旁wù__  佝( )偻( ) 承蜩( ) 亵(xiè)渎 层累( )骈( ) ‎ ‎ 强聒( )不舍 言行相顾 yǔn__落 灵柩( ) 凌驾 睿( )智 弥留之际 恪( )尽职守  枘( )凿 相契( ) xī____皇上人 扶掖( )  谀( )词 ‎ ‎ kuò__然无累 灰jìn__ 忐( )忑( )繁yǎn__ 一抔( )黄土 无与lún__比 怒不可è__ 阴晦( ) 萧索 猹( ) 五行( )缺土 獾( ) 弶( ) 脚踝( ) 苏生 髀( ) ‎ 愕( )然 鄙( )夷 嗤( )笑 瑟索( )打拱( )黛( ) 惘( ) xī__闹 栈( )桥  牡( )蛎 蚝( ) 拮( )据( ) shà__白发jiǒng__ 抽噎( ) 出风头 模()式 根深dì__固 zīzī___不倦 汲( )取 不言而喻 持之yǐ__傅( )彩 文才藻( )饰矫( )  jié__难 zhì__碍睾( ) ch阐()证 吹毛求cī___ 要jué__ 狡xiá__‎ ‎ 咬文嚼( )字 豁( )然贯通 开卷有益 玄虚 诓( )骗 趱( )行 嗔( ) 尴( )尬( )‎ 去处 这厮( ) 朴( )刀 恁( )地 省( )得 兀( )地 怄( ) 喏( )喏连声 ‎ 濠( )州 面面厮觑( ) 聒( )噪( )逞( )辩 勾当 庖( )官 惇( ) 恃( )才放旷 讫( )‎ 117‎ 佯( ) 簏( ) 谮( )害 麾( ) 绰(  ) 沉吟 禀( )请 带挈( ) 相公 ‎ ‎ 腆( )着 啐( ) 抛(  ) 嗑( ) 亚( )元 绾( ) 桑梓( ) 轩敞 锭( )子 商酌( )‎ ‎ 叙功 相与 起承转合 应瑒(  ) 颦( )儿 画缯( ) 鳏鳏( )腻( )烦 怔怔( ) 笑吟吟( )‎ 三、名著阅读 一、名著名称:《水浒传》‎ 文体: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作者概况:元末明初人 施耐庵 主要内容:北宋末年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 主题思想:①官逼民反。②表达人们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③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人物性格: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共性: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 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循规蹈矩。最后是在忍无可忍、万般无奈之下才被逼上梁山的,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武松:是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 精彩章节: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 林冲:雪夜上梁山,误入白虎堂。‎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艺术特色: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语言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117‎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二、名著名称:《红楼梦》‎ 文体:古典小说 作者概况: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自幼在“锦衣玉食”中长大,后因家族经历重大变故,经历了许多挫折,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其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主要内容: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主题思想:充分揭露了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 人物性格: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才情出类拔萃。‎ 薛宝钗:怡情大方,乐观宽厚、才华横溢。‎ 精彩章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艺术特色: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三、名著名称:《三国演义》‎ 文体: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概况: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主要内容:以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主题思想: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们渴求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表现了重义守信、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人物性格:曹操:阴险狡诈,妒忌贤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诸葛亮:深谋远虑,谦虚、谨慎,忠心耿耿。‎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关羽:忠义、智勇双全。‎ 精彩章节: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兵败走麦城,空城计,白帝城托孤。‎ 艺术特色: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117‎ 相关问题:‎ ‎  ①《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煮酒论英雄?各自的内心怎样?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②写出《三国演义》中有关关羽的情节。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   ③“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   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   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④“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这一肖像描写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四、名著名称:《傅雷家书》‎ 文体:家信汇编而成的家书。‎ 作者概况: 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一生译作丰富。‎ 主要内容: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主题思想:用现身说法,教儿女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人物性格:傅雷:长者的形象,人生阅历丰厚,善于说教,慈祥仁爱,爱子深切,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傅聪:热爱音乐、执着追求理想,热爱祖国,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艺术家的形象。‎ 精彩名句:①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②慢慢的你会养成一种心情对付过去事:就是能够想到了不再惊心动魄,能够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艺术特色:家书中涉及的艺术领域相当广泛,谈到了美术、音乐作品,及谈到一些表现技巧,艺术修养,整个的家书真情流露,表现了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文字生动优美、感人至深。‎ 五、《培根随笔》 培根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学领域内的建树。‎ 117‎ ‎3、《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论求知论求知论求知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名句 ‎ ‎· 知识就是力量。 --- 培根 ‎ ‎· 奇迹总是在不畏中闪现。 --- 培根 ‎ ‎· 安逸和满足易成为腐败与堕落的温床。 --- 培根 ‎ ‎·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业的两种尺度。 --- 培根 ‎ ‎·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 --- 培根 ‎ ‎·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 培根 ‎ ‎·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根 ‎ ‎· 饶舌的人多虚妄。 --- 培根 ‎ 一句话书评: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当堂反馈:读消息,完成各题 ‎(新华社上19日电)农历大年初一,郑菲菲一觉醒来,发现枕边多 了一抹红色——一个折叠着的红包。打开一看,是一张写满字的红纸:“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勉之。”苍劲而有力书法,菲菲看出是爷爷的字。她激动的说:“前几天就跟家人说,今年我不要压岁钱了,你们送几句祝福就行了。没想到,爷爷还真的写了。”‎ ‎ 新春的上海,一种“不要压岁钱,只要压岁言”的新风,在一些家庭悄然流行。大学一年级的吴雪虹今年是第一次以大学生的身份给爷爷拜年。她不仅没有要红包,而且只收了爷爷一句祝福:“要不断充实自己,知识永远是最可靠的资本。”‎ 请给上面的一则新闻拟一个小标题。(不要超过10个字)。‎ ‎(2)读六年级的表弟到你家拜年,爸爸妈妈想让你代写一则“压岁言”送给表弟,你想写些什么呢?‎ ‎(3)有关“春节压岁钱”的问题,九一班学生曾进行了一番辩论,甲乙双方的观点各不相同,请写出你的见解(或观点)。‎ 117‎ 甲方:在春节的喜庆氛围里,长辈们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欢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 乙方:随着生活改善,压岁钱逐步攀升,产生了不少副作用。有的孩子一方面攀比,以得钱多为荣,另一方面乱花钱,不理解挣钱的辛苦,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我认为:‎ ‎(4)新闻中划线的句子有欠妥的地方,请你改正。‎ ‎(5)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老板、“大款”、甚至干脆说读书就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过阔气日子”。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参考答案:(1)压岁言代替压岁钱或压岁言风悄然流行。‎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千里学海志士渡,万仞书山勤者攀。‎ ‎(3)压岁钱不能变味,一是不能再钱数上攀比,二是可以变变方式,比如可以给孩子们挑选一些增长知识的书籍、光盘之类的“压岁钱”,总之让他们学会感恩,得到收获!‎ ‎(4)改为:她没有要红包,只收了爷爷的一句嘱咐。‎ ‎(5)钱不是万能的。尽管金钱可以满足人的一些愿望,但许多是用钱买不到的,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是需要真情来延续的。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金钱是通行证,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无论想要干什么,离开了它寸步难行 附:没读过原著的要看一看 ‎《水浒传》经典情节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大相国寺菜园附近这伙泼皮第二天拿着酒菜来向鲁智深赔礼。吃到半酣,只听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喳喳叫个不停,吵得人心烦。泼皮们嫌不吉利,鲁智深跟着他们来到树下,两手抱紧树干,腰一挺,竟把那棵大树连根拔了起来。周围的泼皮全被惊呆了。‎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达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一天,他在山下的亭子里遇到了一个卖酒的,趁着酒兴就喝了许多,一时酒兴上来了,打坏金刚,大吐了一场。他虽也很是后悔,但是方丈碍赵员外的面子,只好把他打发到大相国寺去了。‎ 117‎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林冲被陷害刺配沧州,陆谦让差人在半路上杀人灭口。两个差人在野猪林,他们假意说要休息,骗林冲同意让他们绑起来。鲁智深在客店听到要把林冲灭口,赶到这救了林冲。鲁智深不放心,和他们一起上路,沿途让公差服侍林冲。 ‎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 鲁达等三人到潘家酒楼喝酒,听说金家父女被镇关西强媒硬娶,激起鲁达对镇关西大怒,当即赠送银两,为金家父女安排出逃。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鲁达为避官司,奔出南门出走 武松打虎 ‎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要过冈,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武松醉打蒋门神 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施恩与他结拜。施恩之酒店被恶霸蒋门神霸占,武松闻之大怒,带酒赶至快活林,痛打蒋门神,夺回酒店。‎ 武松大闹飞云浦 武松因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在飞云浦因公人受蒋门神指示要害武松,武松立于桥头假意观望,两名公人刚要从背后下手,却被武松一脚一个踢入河中。另将两公人擒住。武松明白真相大怒,将蒋门神、张都监等四人斩杀后,折回孟州。‎ 武松斗杀西门庆 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 武松血溅鸳鸯楼 张都监要替蒋门神报仇,要害武松性命,而武松将押解的四个公人杀死在飞云浦,转身回到孟州城张都监后花园,打探到张都监在鸳鸯楼,只身前往,将在吃酒的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及夫人、下人诛杀,之后越城遁走。‎ 武松除恶蜈蚣岭 武松杀死潘、西门后自首,发配孟州。后得张青夫妇相助,改扮头陀前往二龙山。途经蜈蚣岭,翦除恶人吴千与李二头陀。‎ 林冲雪夜上梁山 117‎ 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而利用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沧州,凶残的高衙内不肯罢休,非要置林冲于死地,欲在野猪林狠下杀手,幸得鲁智深相救。林冲被迫看守草料房,又一次险遭毒手,忍无可忍得林冲一气之下杀死陆谦,在风雪交加得夜晚上了梁山。‎ 林冲风雪山神庙 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看守草料场。高俅派陆虞候到沧州谋害林冲。一把火烧了草料场并想把林冲烧死。林冲出门打酒,下着大雪,想在神庙过夜。在山神庙中林冲听到陆虞候说要烧死林冲,才明白了原委,将陆虞候杀死,无奈上了梁山。‎ 林冲误入白虎堂 高衙内因想林娘子得病,陆谦献毒计,让高俅派人买宝刀给林冲,然后诈说高俅要看刀,令林冲带刀进高府。陆谦将林冲领入白虎节堂处理军务之地,诬陷他带刀进节堂有行刺之心,将林冲发配。‎ 杨志:‎ 杨志卖刀 杨志被高太尉赶出了殿帅府。因为身上没钱,只好卖掉祖传的宝刀。杨志祖传宝刀的好处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第二件叫'吹毛得过',都被证实"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牛二不信,杨志一生气,把牛二杀了,也证实了第三件叫'杀人不见血。杨志去自首,反而被梁中书重用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王进为了逃灾免祸,带着老母投宿史家村,意外收少庄主九纹龙史进为徒弟。史进在王进指导下学的一身好武艺。陈达被史进生擒,少华山的另外两位寨主前来求情,史进见他们义气深重,和他们结为朋友。中秋夜,史进邀请三人来史家村赏月,不料走漏消息,引来官兵围庄。史进火烧史家村,和三位头领拼命杀出一条血路,冲上少华山。‎ 宋江:怒杀阎婆惜 晁盖派刘唐带上书信、金银去答谢宋江。宋江退了金银,怍了书信。返回住处中途被阎婆拦住,宋江不重女色,勉强在她家中留宿一夜,谁知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报官。 宋江苦苦哀求无效,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回宋家村。‎ 宋江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宋江来到浔阳楼自饮自吃,吟反诗两首。 黄文炳于浔阳楼上发现宋江反诗,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装疯。黄文炳是个及其小气的人,便要宋江至于死地,蔡九知府把宋江下到死囚中。‎ 众好汉:三打祝家庄 梁山好汉决意攻打祝家庄。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杨林被擒,石秀遇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走法。宋江二打祝家庄,仍然失利,但活捉女将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三打祝家庄,骗得祝家相信,‎ 117‎ 梁山人马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得胜回山 吴用智取生辰纲 杨志受梁中书所托,押送他生辰纲。吴用等七人办做枣贩子在黄泥岗埋伏下。杨志等人来到黄泥岗休息, 7人先吃了一桶酒,刘唐从另一桶中又兜了半瓢吃,故意给杨志他们看,只是叫他们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中取出药,抖在瓢里,只做走出来饶刘唐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卖酒那个)劈手夺来,倾在桶里.‎ 英雄排座次 一日天降陨石,宋江带众人于陨落处挖出一块碑文,写下了108的座次 第一是宋江的,第二卢俊义,其他就是:做过官的排前面,草莽出身的排后面:上山资历老的排前面,政治背景越厚越前面,亲宋派排前面,不亲宋的往后排 江州城胜利劫法场 宋江醉酒浔阳楼上题反诗,被黄文炳发现,下入死牢,梁山泊主晁盖起梁山兵马,攻打江州,劫了法场,救下宋江,后来李俊,李立等一同来帮忙,29条好汉在白龙庙聚义,后用计智取无为军,攻克江州,张顺活捉黄文炳,众人杀了他为宋江报仇.‎ 李逵沂岭杀虎 ‎ 李逵也回家接母亲上山去享福,背着母亲上了路。一日,行至沂岭,李逵为母取水,回来后发现母亲被虎吃掉。李逵大怒,连杀了4 只老虎, ‎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 七禽孟获 三国中期,蜀国占据西蜀一带,这时南方孟获作乱。诸葛亮出征南蛮孟获,为了收买人心,七次俘获孟获而又其次将其释放。第七次释放孟获的时候,孟获终于归顺蜀国,诸葛亮平定了南方。‎ 空城计 街亭失手,诸葛亮被迫撤兵,司马懿大军追至,这时孔明手下的将领士兵基本都分配军务调完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开城门,独自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疑心有伏兵。调头就撤兵。诸葛亮躲过一劫!‎ 失街亭 诸葛亮北伐,因街亭是军事要地,派马谡镇守。马谡号称自幼熟读兵书,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将人马驻扎在山上,司马懿带兵来攻时,将马谡困在山上,断其水道,并放火烧山,令马谡军队不战自乱,丢失了街亭。‎ 诸葛亮斩马谡 117‎ 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非常生气。想起了刘备临死前嘱咐他的话“吾观马谡,言过其实也”。后悔不已。悲痛中,斩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 诸葛亮舌战群儒 刘备被曹操赶得走投无路,想去投靠东吴,派诸葛亮去做说客。但是东吴谋臣处处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凭着他的满腹经纶舌战群儒,说得他们个个哑口无言。后来经鲁肃协助,说服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智,想除掉诸葛亮,于是刁难诸葛亮要他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料定过几天有大雾,于是便答应,第三天夜里。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一些船只船上放满草人向曹操营寨驶去,曹操不清楚敌军虚实,叫将士疯狂放箭。箭射满了草船。诸葛亮满载而归!‎ 火烧博望坡 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进攻新野。诸葛亮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白帝城托孤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誓要“踏平东吴”。不料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大败,逃往白帝城,忧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太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 曹操发起联军讨伐董卓。华雄非常勇猛,一连杀了联军好几个大将,关羽按耐不住请战。袁绍反对,但曹操很赞赏他,为他斟酒。关羽说等斩了华雄回来喝也不迟。于是飞身上马冲入敌营,不一会儿就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这时候酒还是热的。‎ 过五关斩六将 徐州之战刘备战败。关羽经张辽劝说,约法三章暂时投降了曹操。后得知刘备在袁绍处。曹操为了挽留关羽便挂避客牌对其避而不见。关羽只能不辞而别。沿路上经过了五个关口,守将都不放行,关羽一一杀之。一共六个。最后与刘备会合。‎ 单刀赴会 117‎ 关羽镇守荆州,东吴一直想找机会讨回。鲁肃献计骗关羽过江赴宴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坦然答应!只带周仓为他提刀。席间鲁肃提起索回荆州之事,关羽却绝口不谈,鲁肃再三纠缠,关羽故作生气喝退周仓。关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鲁肃手将鲁肃扯到江边。关云长上船乘风而去。‎ 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水淹七军 关羽围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领七支军队去救援。屯兵在山谷中。当时正值秋雨连绵。关羽命人堵住襄江各处水口。等江水高涨时,水淹七军。曹军死伤无数,庞德被斩,于禁被俘。‎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右臂中箭,回兵。箭头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请来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请关羽把手臂套住绑紧,把头蒙住。关羽却说不用。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事毕,两人互相惊叹。‎ 华容道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逃跑,沿路遭遇了张飞等人的截杀,身边只剩下几百人马。经过华容道,关羽已经在这里埋伏多时。此时曹操已经走投无路,便请求关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马。关羽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时曹操对他的恩义,心一软,就放了曹操。‎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廷发榜文四处招兵买马以平乱。刘备见了榜文长叹一声,刚好张飞听见,说“大丈夫不去为国出力,在这里长叹什么。”刘备说力不从心,张飞说他卖猪肉颇有积蓄,可招兵。刘备非常高兴。两人就去喝酒,刚好关羽也正要去应募,也进来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机,于是结拜为兄弟,共图大事。‎ 三顾茅庐 刘备刚出来打天下,徐庶给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就亲自去请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前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直到第三次才见着。刘备向他请教了当世局势,并邀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道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并同意出山。刘备如鱼得水,文武兼得,开始了他统一中国的大业。‎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灭了吕布之后,请刘备去饮酒。酒席间,曹操就问刘备天下谁称得上是英雄。刘备将孙策、袁绍、袁术、刘表等人一一列举。曹操都说不是。刘备便问他,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一听大惊。手中的筷子也掉落地上,他巧借雷声掩饰过了。‎ 117‎ 第 课时 九上文言文《出师表》‎ ‎【复习重点】‎ 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行路难》‎ ‎【复习内容】‎ 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理解性背诵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117‎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13、在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请来了对局势有扭转作用的之人,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②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文意理解: ‎ ‎1、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 ‎ 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 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 ‎3、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课外延伸:‎ ‎【一】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二】出自本文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117‎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 计日可待(指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咨诹善道:询问好道理。‎ 察纳雅言:征求好的建议。 ‎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重点实词。‎ 布衣:平民 。 躬耕:亲自。 以驱驰:奔走效劳 。 倾覆:兵败。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义:适宜、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罚。 遗:给予。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排除、铲除。 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阙(通“缺”当“缺点、疏漏”讲)漏。 简(通“检”选拔)拔 ‎4、古今异义字: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 一字多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 恐托付不效。(成效)。 不效(效果)则治臣之罪 ‎6、特殊用法: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是诸葛亮自谦的话。‎ ‎7、 成语及名句: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翻译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和朝廷中,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117‎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9、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当堂反馈】:‎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17‎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1分)‎ ‎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                                         ‎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                       (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节选自《出师表》)‎ ‎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由是感激(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遂许先帝以驱驰(    )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117‎ 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 ‎    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 ‎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译文:                                                                     ‎ ‎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译文:                                                                     ‎ ‎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答案: (一)12. 先帝 ‎13.Zhòu;  亲自   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1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15、“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6、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二):8.(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 ‎9.B ‎ ‎10.士/争凑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意思接近即可)‎ 117‎ 第 课时 九上古诗《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观刈麦》‎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四首诗词的内容,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和赏析。‎ ‎2.品析写法,能够联系诗词的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渔家傲·秋思》‎ 名句赏析: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该句抒发了词人离家万里的乡愁和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一句写出了边塞之城的景色和严峻的军事形式。‎ ‎1 词中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觉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2 词中以南归大雁去而不留反衬边地荒凉的词句是:衡阳雁去无留意。‎ ‎3 词中通过渲染战时的肃杀气氛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的词句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 词中道出将士彻夜无眠的感伤之情的词句是: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5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这句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 ‎6 词中能表现词人边关思亲与渴望边陲立功矛盾心理的词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风光的诗词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 117‎ 维 《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 二、 《江城子·密州出猎》‎ 名句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 ‎1 词中生动描绘千百猎手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的词句是:千骑卷平冈 ‎ 2 词中动用典故既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又含有对朝廷的贬谪的不满情绪的词句是: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 词中表现作者决心报效祖国,立功边疆,实现报国壮志的词句是:西北望,射天狼。‎ ‎4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表情达意的语句,请写出这样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 《行路难》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词中表现作者满怀壮志,希望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效力,有机会建功立业的词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 《破阵子》‎ 名句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 词中表现词人愿为国家效力,梦中也不忘报国志愿的句子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2 词中表现戍边将士骑术精湛,射击高超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3 词中表现词人欲助君王实现统一大业,为自己树立千载美名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4 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5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戍边将士的诗句,请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四 《观刈麦》‎ 名句赏析:‎ a、“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 117‎ b、“家田输稅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妇人的痛苦悲惨生活以及赋税的繁重。‎ c、“足蒸暑突气,背灼炎天光” 写出了农家的劳累辛苦。‎ ‎(一)解释下列句子: ‎ ‎1.曾(zēng)不事农桑:竟然不从事农业生产。曾:竟然。事:从事。农桑 农耕和蚕桑。‎ ‎2.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 ‎3.岁晏(yàn):年底。晏,晚。‎ ‎(二)默写:‎ ‎1.描写贫妇人“拾遗穗”场景的句子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2.描写母子给在田间劳作的亲人送饭送水的句子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观刈麦》中有一句与白居易的另外一篇文章《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都表达了百姓矛盾痛苦的心理,这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从侧面表现天气十分炎热和劳动者艰辛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三)简答:‎ ‎1. 《观刈麦》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 答: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观刈麦》中有一句"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请问听者"悲"从何来?用文中的原句来回答。答: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和“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两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其原因是什么?‎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为了缴纳繁重的赋税,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忍受,再热再累也要忍受,甚至希望这样的热天再长一些,好收割更多的麦子。‎ ‎4.《悯农》(锄禾日当午)一诗和本诗,在情感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些相似点写出来。这两首诗都是触景生情的产物,都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统治者的不满。‎ ‎(四)“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惜字用得好 ”。请赏析. 惜:珍惜,希望的意思。诗人深入所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的情况下,独特的矛盾心理。农人民并非不知夏日炎热难当,但是为了抓紧时间在长长的烈日里抢收麦子,心里想的只是希望夏日更。一个“惜”字写出了农民的疾苦,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刻同情。‎ 117‎ 第 课时:九下现代文及名著阅读 ‎【复习重点】‎ ‎ 复习第一至六单元重要作家的作品和文学常识以及本册名著阅读 ‎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复习内容】‎ 一、自主复习一至四单元现代文重要作家和文学常识与全册字词以及名著阅读。‎ 九年级下册字词汇总 ‎(一)锦幛、荇(xìng)藻、蓬蒿(hāo)、蝼蚁干(二)瘪(biě)、淤(yū)滩、驳船、簇新、胚芽 虔(qián)信、慰藉(jiè)、晨曦(xī)、瞰(kàn)望(五)羼(chàn)、蘸、阔绰、颓(tuí)唐、营生、格局(六)擀(gǎn )、嘬(chuài)、剜(wǎn)、檎、腌(ā)臜(zā)、捯(dáo)气、唿哨、隐匿(nì)、荣膺(yīng)、一气呵(hē)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天伦之乐、影影绰绰(chuò)、望眼欲穿(七)窒(zhì)息、巉岩、骸(hái)骨、吹毛求疵(cī)、奄奄(yǎn)一息(九)骄奢(shē)、清吟、荫(yìn)庇(bì)、芳馨(xīn)、怡悦、云翳(yì)、一泻千里(十)倒坍(tān)、引颈(jǐng)受戮(lù)、星临万户、周道如砥(dǐ)沉湎(miǎn)(十一)瘠(jí)薄、沉湎、 孱弱 、 遮天蔽日、孱(chán)弱、浩瀚无垠、袅袅(niǎo)烟云、山崩地裂、百鸟啾啾(jiū)、隐姓埋名(十二)瞻望、攫(jué)取、增益、臆测、馈(kuì)赠、乐此不疲恻(十三)恻(cè)隐、豁(huò)免、告禀(bǐng)、庖(páo)代、延纳、饶恕、心如铁石、万恶不赦(shè)、遍稽(jī)群籍、鸡犬不宁、有例可援(十四)糍(cí)粑(bā)、打鼾(hān)、阴霾(mái)、盘缠、鹭(lù)鸶(sī)、怡然自得、打牙祭、睡眼惺忪、蹑手蹑脚(十五)峥嵘、涟漪(yī)、鳞次栉(zhì)比、通宵达旦、顶礼膜(mó)拜 二、文学常识 ‎《孔乙己》 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鲁迅(1881~1936),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117‎ ‎《社戏》(1922)、《孔乙己》(1919)、《故乡》(1921)、《狂人日记》(1918)、均出自《呐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藤野先生》(1926)、《范爱农》(1926)是前期散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后期杂文。 鲁迅小说集有《彷徨》《呐喊》,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 ‎《野草》,杂文集有《且介亭杂文集》等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 一位悲剧人物,  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 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 ‎“多余人”。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侵蚀下,‎ 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共同吞噬人的魂灵。‎ ‎《变色龙》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谈生命》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威尼斯商人》 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 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 笔下的夏洛克。‎ 三、名著阅读复习 《格列佛游记》 《简.爱》 《格列佛游记》 【作者】斯威夫特 【国别】英国 【主要人物性格】‎ 格列佛: 1.他善良、正直,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侵略者,扑灭王宫大火等等. 2.无私真诚、崇尚自然。 3. 格列佛是一个具备了整个人类所有的优秀品质 的 代表,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人物,因而显得有些苍白。 ‎ 大人国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 小人国:小人国里拥有荒缪的逻辑、腐败的警察制度,诬告成风。 大人国:大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 飞岛国的科学家:残暴,脱离人民与实际 117‎ ‎【主要情节】本书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大人国、小人国、飞岛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写作特色】丰富的想象、拟人的手法、讽刺的笔法。 【点评】本书不留情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的鞭挞。 【精彩片断】 ①游小人国时对“高跟”、“低跟”党的斗争 ②游大人国时和国王的谈话 ③游飞岛国时参观“拉格多科学院” ④游慧骃国时和马的对话 ‎《简 .爱》 【作者】夏洛特•勃朗蒂 【国别】英国 ‎ ‎【主要内容】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投靠冷酷的舅母,但舅母无情地抛弃了她。她在一所慈善学校做了六年的学生和两年的教师。十八岁时,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府学当家庭教师,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两人都被对方独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所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爱了。正当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的前妻还活着。简•爱知道他们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后来,简•爱意外遇见了她的表兄妹们,并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一笔遗产。但她无法抵御对罗切斯特的刻骨思念,于是便回到了已经失去了财富、身体也遭到火灾严重摧残的罗切斯特身边,毅然跟他结婚。在爱的沐浴下,罗切斯特找回了幸福和健康。‎ ‎【人物性格特征】 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感情丰富、独立自尊、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阅读感受】 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 ‎ 整部作品以自叙形式写成。大量运用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②全书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给读者制造出一种森恐怖的气氛,而又不脱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背景。③作者还以行情的笔法描写了主人公之间的真挚爱情和自然风景,感情色彩丰富而强烈。这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至今仍保持着它独 特的艺术魅力。‎ ‎【精彩片断】 罗切斯特与简爱相互倾吐衷肠的情节 【写作特色】充满激情与想象。‎ 117‎ 第 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的本文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 己亥杂诗 》‎ ‎【复习内容】‎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了解作者: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本文选自《孟子 告子下》。‎ ‎(二)主旨: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 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三)重点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117‎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恒:常常。 过:犯过错。 然后:这样以后。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一个人常常犯过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 ‎ 恒:常常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读bì,辅佐。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4、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 117‎ ‎)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二、思考、应用。‎ ‎(1)本文列举了六个人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迹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共同点:出身卑微,都是经历艰苦磨难后,最终成就了伟业。启示: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在思想、身体、生活、行为等方面经历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2)文中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始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更有说服力地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   附: :勾践,卧薪尝胆。 ‎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3)成语、名言: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处安思危;‎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三、开放题。   ‎ ‎1、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    (名言:艰难困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当堂反馈】‎ 一、《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一)词语解释 舜发于:被任用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衡于虑 :衡同“横”,堵塞 苦其心志:使┅┅痛苦 而后作:奋起,有作为 空乏其身:使┅┅贫困 117‎ ‎(二)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臣子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实力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三)问题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一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受磨练的益处(结果)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其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四)拓展 ‎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扼住命运的咽喉”,‎ 117‎ 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 课时《鱼我所欲也》‎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的本文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复习内容】‎ 相关识记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有什么好处。 9、恶:厌恶。 ‎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 ‎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117‎ ‎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四、思考题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 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 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 向与今天比较等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当堂反馈】:‎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 117‎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 ‎5、蹴尔而与之 6、乡为身死而不受 ‎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此之谓失其本心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三)思考题 ‎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的分别是怎样的人?‎ ‎4.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 ‎【当堂反馈】:‎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 4、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6、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8、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良,天性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17‎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三)思考题 ‎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 ‎3.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的分别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和见利忘义的人 ‎4.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17‎ 第 课时《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 ‎【复习重点】‎ ‎1.准确地把握的本文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文意,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解答实际问题。‎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复习内容】‎ ‎ 《曹刿论战》 《左传》‎ 相关识记 一、整体把握 ‎1、作家作品:节选自《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2、主旨:本文全面地叙述了齐鲁“长勺之战”,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同时也阐发了战争中“敌疲我打”“一鼓作气”这样 精辟的理论。‎ ‎3、人物性格概括:‎ 曹刿:热爱自己的国家,勇于进谏,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才能卓越,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能做到知己知彼。‎ 鲁庄公:才能平庸,但不是一个昏君,能知人善任知错就改。‎ ‎4、写作特点:(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2)结够严谨,层次清楚。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3)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117‎ ‎5、理解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二、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 ‎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 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 4、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猪、牛、羊等;虚报;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振作;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估计;埋伏。‎ 三、翻译句子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四、回答下列问题。 ‎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117‎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 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一、相关识记 ‎1、作家作品:《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国策》《国事》《事语》等名称。西汉刘向编订。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2、中心概括: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收到很好的效果。‎ ‎3、写作特点:人物形象鲜明、设喻说理。‎ 二、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117‎ ‎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 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四、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 ‎“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当堂反馈】‎ 一、《曹刿论战》(《左转》)‎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 ‎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 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 4、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指猪、牛、羊等;虚报;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即使。‎ 117‎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战胜 ‎(二)翻译句子 ‎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这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默写填空:《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2、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辙乱旗靡。‎ ‎3、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有“远谋”。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谨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117‎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3、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背诵积累:齐威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理由是: ‎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 ‎4、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117‎ 第 课时《关雎》《蒹葭》《雁门太守行》‎ ‎【复习重点】‎ ‎1.整体把握两首重点诗词。‎ ‎2.赏析四首诗名句。‎ ‎【每日一默】‎ 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无题》‎ ‎【复习内容】‎ ‎《关雎》《蒹葭》‎ 整体把握 ‎1、文学常识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由孔子编辑。分风、‎ 雅、颂三个组成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民谣。《诗经》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2、默写 ‎3、主旨 《关雎》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 而得之的喜悦。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蒹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4、手法 “赋”、“比”、“兴”。‎ 一.《〈诗经〉两首》‎ ‎1.给下列字注音 ‎  雎鸠(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 坻(    ) 荇(     )‎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í 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17‎ ‎ (1)君子好逑    逑:配偶。  (2)寤寐思服    思服:思念。‎ ‎ (3)左右芼之    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  宛:仿佛、好像。‎ ‎ (5)道阻且长    阻:艰险。  (6)白露未已    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 ‎3.填空 ‎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⑵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简答 ‎(1)《关雎》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本诗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2)《蒹葭》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这首诗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执著的追求。‎ ‎(3)比较《关雎》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  《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4)《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 《雁门太守行》‎ 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忧国之思、报国之志、忧民之心。 ‎ 117‎ 二.《雁门太守行》‎ ‎1.本诗作者为    代诗人      ,字     ,因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等,与       、       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唐  李贺  长吉  诗鬼  李白  李商隐 ‎2.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               ,歌颂了                           。‎ 一场边关战争   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精神。‎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敌军人马众多,像乌云一样直压城头,似乎要把城头压倒。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峰里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这两句诗采用了对偶和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赞扬了官军将士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 ‎4.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话形容                                 。‎ 局势的危急 ‎5.“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营造苍凉悲壮的气氛的?试作简要分析。‎ 用呜咽的“角声”,肃杀悲凉的“秋色”营造了悲凉的气氛。‎ ‎6、名句赏析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蒸脂凝夜紫。‎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诗人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描绘: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117‎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