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三节 修改病句
一、本课教学概述
1.1 教学目标
(1)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病句。
(2)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
(3)学会修改病句,在语言的运用中避免出现病句。
1.2 教学重点、难点
(1)辨析现代汉语中的病句。
(2)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
1.3 教学形式和课时
(1)教学形式是课堂讨论。
(2)本课总课时为2课时。
二、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2.1 教学要点
列举生活中的出现的病句,探究语病的“病因”。
2.2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主持人的“脱口误”
以多媒体显示引子中的病句,并略加分析。例如:①*这样的说法简直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会有风进来可,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意思相反)。②*在目前状况下,进行股票投资是否有没有风险呢?(“是否”、“有没有”──只需要留一个)。③*我国人口众多,盲人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数量……是……国家”──主语和谓语不搭配)。
(2)病句的辨析──诊断“病情”
学生讨论“如何发现病句?”教师归纳总结:
A.仿造类比法。例如:①*“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可按照此句仿写:“改善胃病”,“改进颈椎病”,“完善颈椎病”──可见动词和宾语不搭配)。②*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可按照此句仿写:“值得他们的学习”,“值得我们的参观”--可见多了”的“字)。
B. 主干紧缩法(结构梳理法)。例如:③*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可采取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杜绝汗味”(主语)“是”(谓语)“双管齐下”(宾语),显然不可搭配)。④*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提取句子主干:“事情”(主语)“完成”(谓语),显然不可搭配。应改为“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做完”)。
C. 语感审读法。例如:⑤*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读起来就觉得“不管……都……”很别扭,不顺畅。应改为“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 逻辑分析法。例如:⑥*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凡是……都……”在逻辑形式上表达“全称肯定命题”,表示毫无例外。显然扩大了表述对象的外延。应改为“大多数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才的”)。
(3)教师举例归纳──寻找病句的“病因”(病句的三种类型)
A. 搭配不当。成分与成分之间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搭配关系。常见三种情况。A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例如:①*杜绝汗味的根本是双管齐下。(应改为“杜绝汗味的根本方法是双管齐下”。加“方法”作主语;或“杜绝汗味要双管齐下”。改判断句为陈述句,“杜绝汗味”作主语,“要双管齐下”作谓语)。A2.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②*“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应改为:“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治愈颈椎病。由“治愈”作谓语)。A3. 定语、状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如③*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强烈的收视魅力。(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应改为“中西合璧的主持风格,显著的收视效果。”)。④*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共享。(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应改为“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快捷和享用广泛。”)。
B. 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是在一个结构中缺少必要的成分,或与之相反,在一个结构中重复出现某个成分,造成结构重叠和语义重复。常见两种情况:B1.成分残缺。例如:⑤*这也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应改为“这也是使得君来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来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补足动词谓语“是”)。⑥*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应改为“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提到最前边作主语。或“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决心。”将“我”放在“就”的前边,同样是作主语)。B2. 成分赘余。例如:⑦*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应改为“营造彰显成功人士的好楼房。”或“营造更好的、彰显成功人士的楼房。”总之都去掉重复赘余的一个“好”)。⑧*《史记》所写的人和事,都是真人真事。(应改为“《史记》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去掉多余的“人”和“事”)。
C. 语序不当。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恰当。常见四种情况:C1. 名词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例如:⑨*许多附近的居民都来看表演。(应改为“附近的许多居民都来看表演。”)。C2. 动词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例如:⑩*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的。(应改为"这期研讨班是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于今年5月底联合举办的。”)。C3. 虚词的位置安排不当。例如:⑾*我们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应改为“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C4. 时间、空间或逻辑关系的顺序不当。“时间顺序”是指由以前到现在再到将来,如果是一件事情则按照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空间顺序”是指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远及近,先中间后两边等顺序表述。“
逻辑顺序”是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等顺序表述。例如:⑿*由于会议开得及时,促进了工作,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应改为“由于会议开得及时,抓住了关键,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工作。”)。
三、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3.1 教学要点
探究语病的“病因”和修改病句。
3.2 教学过程
(1)内容导入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病句的三种类型,下面我们继续介绍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然后还要学会修改病句。
(2)教师继续举例归纳──寻找病句的“病因”(病句的另外三种类型)
D.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也称句式杂糅(róu,①名词,杂饭,②形容词,混杂,错杂),即把两种格式混杂在一起组成一句话,造成句子语义不清晰。常见四种情况:D1. 格式混用。实际是紧缩句中虚词的搭配出了问题。例如:①*工作再重再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混杂了“再……也……”格式和“越……越……”格式。应改为“工作再重再忙,也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或“工作越重越忙,越要坚持学习、更新知识”)。②*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混杂了“比……增加了……”和“跟……相比增加了……”两个格式。应改为“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 %。”或“该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 %”)。D2. 中途易辙。前后两句话该用同一种句式而杂用了不同的句式,造成句子语义不连贯。例如:③*说起话来,他比谁都说得动听,可是做得却比谁都差。(前后句子不相称)。④*继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现在留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歌是《弹歌》”(应说成“原始人在劳动中创造了《邪许歌》以后又创造了很多歌,其中《弹歌》是留传到现在的最古老的歌”)。⑤*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这是主动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受到严肃的批评。”──用被动句表达。或“对于滥用方言的做法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用主动句表达)。⑥*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这是“把”字句与被动句杂糅。应改为“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把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挤小了。”──用“把”字句表达。或“他那满脸的皱纹特别深,本来挺大的一双眼睛也被挤小了。”──用被动句表达)。⑦*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这是陈述句与疑问句杂糅。应改为“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用疑问句表达。或“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写,那写不出好文章是可想而知的。”──用陈述句表达)。“
*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把”字句与“使”字句杂糅。应改为“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用“使”字句表达。或“我们要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用“把”字句表达)。
E. 不合逻辑。这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①*人到老年,白发稀疏,皱纹满面。这些表现都是体质衰弱给老年带来的老态(偷换概念)。②*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主客倒置)。③*梧桐树宽大的叶子落了一地,所以气温降下来了(强拉因果)。④*在我国,这种优质的长绒棉,是新疆的产地(判断失当)。⑤*他的批评很正确很及时,我想没有人不会不同的(否定混乱)。⑥*在那黑暗的年代,优秀的知识分子为祖国的存亡而前赴后继地奋斗(顾此失彼)。⑦*我经常看见她出入这家商店,我才知道她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结论不可靠)。⑧*四方台从来没有人能上去,上去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自相矛盾)。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生长着菌类和各种蘑菇(分类不清)。
F. 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明,语义有歧义等因素,影响了表意的明确性。F1. 指代不明确。例如:①*这个观点最近有些文章提出批评,我认为这是对的。(句中第二个“这”指代不明,应明确地指出是“观点”还是“批评”)。F2. 数目不确切。例如:②*参加这次活动的我校师生将近400多人。(“将近”与“400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掉“将近”或“多”)。F3. 范围不确定。例如:③*从60岁到99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意义理解,好像100岁以上的老太太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利。应改为“60岁以上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3)病句的修改──对“症”下“药”。
修改不是“另起炉灶”的创作,而是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改正病句中的错误,使病句恢复“健康”。改动尽量要少,能调语序的就不增删,能改一处一字的就不改两处两字。另外,保持语句的简洁通畅,决不可改出新“病句”来。
修改病句经常要用到“换、添、调、删”四种方法。“换”,指使用正确的词或词组替换句子中“搭配不当”的词或词组。例如“‘天然安睡宝’让你在睡眠中改善颈椎病”,可将“改善”替换为“治愈”。“添”,指给“成分残缺”的句子添加上必要的成分。例如“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防水、防静电,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应在“防静电”后面加上“的作用”。“调”,指适当调整“语序不当”的句子的词语顺序,使句子变得通顺自然。例如“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看表演”,就可以把“附近的”移到“许多”的前面。“删”,指把造成句子“赘余”
的词语删掉,使句子的意思清晰明确。例如“在这一个月的实践中,我们不仅结交了一些朋友,而且还使我们受到了不少的教育”,前一分句的主语是“我们”,后一分句多了个“使我们”,反而造成缺主语而无法衔接,所以应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