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第
一
单 元
杨振宁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20
世
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
学
家
……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
——《
邓稼先
》
1
.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妇孺皆知”等词
语,勾画课文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其含义。
2.
理
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
把握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对
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
法。
4
.
了解邓稼先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杨
振宁,
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理论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0
年又获拉姆福德奖,继而于
1986
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1993
年获美国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1999
年获美国物理学会昂萨格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背景资料
(
1
)创作背景
本
文选自
1993
年
8
月
21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
年
7
月
29
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
2
)关于“两弹一星”
“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人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拥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中国于
1966
年成功地进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氢弹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到爆炸第一颗氢弹,中国只用了
2
年零
8
个月的时间,其速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
(
3
)关于邓稼先
邓
稼先(
1924
—
1986
),安徽怀宁人,核
物
理学家
、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1945
年,邓
稼
先从西
南联大毕业,他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
究
生考试
,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
大
学研究
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
便
读满学
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
称“娃娃博士”。
1950
年
8
月,邓稼先
在
美国获
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
校
好友的
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
10
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9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
,
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
,
叫作
“
自传
”
;
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
称为
“
他传
”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
,
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
,
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
,
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
“
他传
”
,作者
杨振宁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文体知识
他们是
同乡
同学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
一个
……
元
勋
(
)
奠
基( )
挚
友( )
至死不
懈
( )
鞠躬尽
瘁
( )
选
聘
( )
无
垠
( )
殷
红( )
彷
徨
( )
鲜
为人知( )
锋芒毕
露
( )
xūn
diàn
zhì
xiè
cuì
pìn
yín
yān
huánɡ
xiǎn
lù
1.
给
下列划线字注音。
预习检查
jié
( )然不同
chóu
( )划
yùn
( )育 妇
rú
( )皆知
马革
ɡuǒ
( )尸 家
yù
( )户晓
2.
根
据拼音写汉字
截
筹
孕
孺
裹
喻
①
( )
值
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
②
( )
很
少有人知道。
③
( )
指
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④
( )
每
家每户都知道。
⑤
( )
断
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
⑥
( )
毫
无愧疚地接受(名声、荣誉等)。
⑦
( )
兢
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⑧( )
用
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3.
通晓词义,填对词语。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当之无愧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1
.
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读完后小组内交
流
,
说
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
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
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
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
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第
五部分,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与执着。
第
六部分,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价,他是“我”永恒的骄傲。
2.
分
析六部分之间的联系。
答
案: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表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的。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1
.
文章第一局部似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可否去掉?
第
一局部从百年屈辱入手写作,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因为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落后,被动挨打,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府强大了。国力增强了。科技是否领先则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而邓稼先正是领导中国知识分子追赶世界,科技势头,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保证中国坚强站立起来的人。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所以,第一局部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合作探究
2
.
第三局部为什么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呢?
奥
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成绩标明他们同样都在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文章将两人作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地表示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他忠厚朴实。为人和善,从不引人注目,默默的团结着自身的部下,同事一起进步。其无私纯厚的品格可以征服不顾一切的红卫兵、造反派,可以使自身的团体齐心奋进,他是
“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作者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3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怎样阐释这两句话?
“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
,“
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
是
中
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
“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中
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当作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拓展延伸
文
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
句
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
1898
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
子
等。
长
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
句
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并能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会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邓
稼先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胸中有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将个人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他是我们的自豪,我们的骄傲!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提
示:第五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因为他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的引用、排比的运用、环境的描写、人物的生动事例,及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重
点精读第五部分,思考:
邓
稼先的工作环境怎么样?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文
章第五部分的描写最能体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品质,请大家细细品读
。邓
稼先的工作环境怎么样?从哪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环
境恶劣、艰苦。比如,引用的《吊古战场文》中的话,写了旷野不见人烟,大风怒吼,百草枯死,天寒地冻,野兽飞鸟无处栖身,常覆三军,时常鬼哭。
那引用它的作用是什么?
一
句普通的“我不能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的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让世人震惊,让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无怪乎作者要用“五四”时期的传唱曲《中国男儿》来赞颂邓稼先。
合作探究
1.
第五部分
文
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
?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
一
次试验出现意外,别人请他离开,他坚决不离开。表现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为国防科技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
2.
选
文说,“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
作
者为什么要建议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
文中引用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这
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引用这首歌的歌词,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为祖国国防事业屡建奇功的赞美,突出了邓稼先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之大。
3.
速
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说说“我
”
眼中的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奇丈夫!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4.
说
说“奇丈夫”邓稼先
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
50
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着眼大手笔】
踏遍戈壁共草原
,
二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
群力奋战自当先。
捷音频年传
,
蔑视核讹诈
,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
许身国威壮河山。
功勋泽人间。
永远的丰碑
——
邓稼先
问题探究
为
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做详细介绍
?
其
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
面。
其
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
50
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
其
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
50
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多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敬重之情。
主题归纳
拓展延伸
请
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与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
示例
1
:
当
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
示例
2
:
他
,一个忠厚平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把
一切献给科学、祖国
不计个人名利
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板书设计
邓稼先
伟大的科学家
无私奉献
课堂小结
邓
稼先带给我们的有思考、有感动。让生命绽放一次灿烂,让思想散发一次光芒,让信念穿透一次时空,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为了不受宰割的中国,邓稼先让生命喷发出绚烂激情。他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虽然他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会一直激励着我们,请大家牢记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永恒的骄傲”的大漠英雄——邓稼先。
作业布置
学
习了本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谈一下自己的理想。
示例
:
祖
国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做基础,没有国家的强盛做后盾,便没有小家的和平与安宁,没有个人的幸福与温馨。让我们胸怀祖国与人民,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念,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舍小家顾大家,树立崇高的理想,为祖国的繁荣与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吧!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