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
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本文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
点的方法。
教学目的
1.重点:
(1)学习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难点: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重点难点
顾颉刚 (1893—1980.12.25)
历史学家。江苏吴县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任北京大学助教。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院士,《文史》杂志社总编辑,大中国图书局编辑所长兼总经理。建国后,任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是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也是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建国后,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两汉州制考》、《郑樵传》等。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预习检查: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没有事实根据的。
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就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 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合作探究:
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
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各一例。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2)道理论据: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3、第3段举国难危急的时候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4、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5、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学问。学问,都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讨论: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四段“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之因;
二、第五段“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的重要性;
三、第六段“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四、第六段“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要有合理的、大胆的怀疑,有目的的寻求解决,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高,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受益一生的。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