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
肉嘟嘟的小嘴巴
一生把爱交给他
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
了
---
岩石
恐龙化石
三叶虫化石
长毛象
琥珀
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
知识点: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
能力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
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
德育点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
培养
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学习课文步骤
一 整 体 感 知
二 重 点 讨 论
三 交 际 训 练
【
教学重点
】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 的
含义
。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
教学难点
】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
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
蚀
浑
浊
山
麓
海
枯
石烂
shí zhuó lù kū
粗
糙
刨
刮
楔
形文字
cāo bào xiē
整体感知课文
.
抢答:
1
.
看哪一组同学最先标出全文的段号
?
并回答共几段?
共
32
段
2
看哪一组同学最先全文的独句段?共几
段?分别是哪些?
(
2
、
6
、
8
、
12
、
14
、
19
、
23
、
25
、
28
)
3 ·
以上所说的独句段中,有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6
)
2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8
)
3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19
)
4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 迹。”(
23
)
5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25
)
6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8
)
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
1—5
)讲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录。
第二部分:
(
6—30
)详细讲解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
(
31—32
)读懂大自然,造福人类。
重点研习
一、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吗?
提示一:读第
8—19
自然段。
提示二:岩石经受着
阳光
、
霜雪
、
风沙
、
空气
、
水流
、
生物
和
人类
的“攻击”。
山崖裂缝
——
崩落
(碎石,沙砾,泥土)
—
旅行
-----
沉积
——
堆压形成新的岩石
。
二、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提示一:读第
20—22
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
岩层厚度
、
排列顺序
、
地壳 运动
等方面去思考。
岩层厚度:
1
米厚(
3000—10000
年)
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
三、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一:读第
23—27
自然段。
提示二:可从
岩石结构
、
石头颜色
、
生物化石
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
——
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
——
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
——
反映历史的发展
四、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提示一:读第
28—30
自然段。
提示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三叶虫化石
——“
寒武纪”
——
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
——“
石炭纪”
——
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
——“
第四纪”
——
气候寒冷
小 结
通过岩石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说明了
气候的变化、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及上亿年
的时间的痕迹,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
失
的“脚印”。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
31—32
自然段。
增加知识
找寻宝藏
小结重点
分析第
6—22
自然段的说明顺序
提示
:
解题思路:简括各自然段意思
——
合并相关段落
——
对照顺序类型进行发现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18
、
19—22
、
总提下文
自然界中岩石的各种现象
过渡,引起下文
岩石毁灭所呈现的现象
概说呈此现象的原因
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雨水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人的作用
岩石生存的原因
岩石生存的结果
概括
具体
结果
原因
原因
结果
总
分
(逻辑
顺序
)
巩固练习
交际训练
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谚语。
齐读
《
时间伯伯
》
——
高士其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