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导读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马克思“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莎士比亚“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解题
本文是一篇
科普作品
,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
高土其《时间伯伯》
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
拟人化
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陶世龙,男,
1929
年
4
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
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
1951
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
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
《
揭开大地的秘密
》
、
《
地球的画像
》
和
《
时间的脚印
》
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寻找大自然记录的时间的脚印
——
化石
是
远古时间
的脚印,
年轮
是
树木经历风雨
的脚印,
……
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
(
上图
)
中
,
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
,
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
,
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公园
,
大批恐龙脚印的发现地
,
层层相迭的岩层
,
因颜色的差异可以看的很清楚
.
甘肃永靖县的刘家峡
恐龙公园中的恐龙脚印化石
慢慢“烂”掉的石头
我国山西云岗石窟建成后经过一千几百年,风化现象严重,方方的石柱却变成了浑圆的。
给下列红字注音:
腐
蚀
( ) 浑
浊
( )
山
麓
( )粗
糙
( )
龟
裂( )海
枯
石烂( )
钟
鼎
文( )
楔
形( )
shí
zhuó
lù
c
āo
j
ūn
k
ū
d
îng
xi
ē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
第l~4段
)概括介绍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部分(第
5~28
段)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又可分三层。
第三部分(第
29、
30
段)照应开头,说明辨别岩石中留下的“时间的脚印”之难,意义之重大。
石头为什么会烂呢?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1843
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好几千年、一直很结实的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却变得愈来愈“瘦弱”了。
经过科学家诊断,
找出了
“病根”原来是列宁格勒潮湿寒冷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潮湿的空气中含有很多水分,联合氧气和二氧化碳,把石像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使石像内部的结构变得愈来愈疏松。
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有进攻它们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
1
,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
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被自然界中的各种因素改变着,由此记载下时间的。)
2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
3
,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
(这个独句段总括了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
历程。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
4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5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以上哪几句可以作为划分全篇段落的标志?根据作者行文思路,拟出结构提纲
。
1
,
3
,
4
句。
(一)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
(二)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1
、岩石的毁灭与新生
2
、岩石保留的历史痕迹
3
、岩石对历史发展的见证
(
三)读懂大自然记录,造福人类。
1
、你能根据书上的内容概述“石烂”的过程吗?岩石经受着哪些方面来的“攻击”?又是怎样形成新的岩石的?(
8-19
节)
2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20-22
)
3
、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23-27
)
4
,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28-30
)
5
,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31-32
)
找出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说说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表达效果的?
讨论:大自然中还保存了哪些时间的记录?
喜玛拉雅山的海洋生物化石。
介绍 “铜壶滴漏”偏离主旨吗?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时间的脚印”是怎样留下的?
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