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ppt课件(30页)

ID:566502

大小:3.0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科学小品文 导入新课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明显的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 《 时间的脚印 》 ,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 。 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科学小品文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3、掌握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揭示课题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 陶世龙, 1929 年 4 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出版有 《 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 》《 揭开大地的秘密 》《 地球的画像 》《 火山和地震 》《 多变的地球 》 等科普读物。 读准字音 腐蚀 shí 浑 h ún 浊 zhu ó 山麓 lù 粗糙 cāo 龟 jūn 裂 海枯 kū 石烂 沙砾 lì 沟壑 hè 楔 xiē 形 钟鼎 dǐng 文 踪迹 j ì 装置 zhì 沉淀 di à n 地壳 qi à o 胶 ji āo 结 帷 w éi 幕 学习词语 掸 dǎn 用鸡毛或布条绑成的除尘用具。 踪迹 zōng jì 行动所留下可察觉的形迹。 装置 zhuāng zhì 各机器、仪器或其它设备中结构较复杂并具有某种独立功用的物件。 烘烤 hōng kǎo 用火燥物。 腐蚀 fǔ shí 指物质因化学作用而逐渐消损破坏。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沙砾 shā lì 沙子和碎石。 山麓 shān lù 山脚。 沟壑 gōu hè 山沟。 龟裂 jūn l i è 裂开密密麻麻的缝隙。 帷幕 wéi mù 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海枯石烂 hǎi kū shí làn 枯:干涸。烂:腐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用于盟誓,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速读要求: 1 、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 2 、你读课文后对岩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 文章先说明了岩石的破坏与重新生成。在说明重新形成时,指出岩石保存了历史痕迹也就是说岩石为历史作了记录:一能看出历史上的地貌,二能看出地壳的活动,三是记录了古生物的状况,还有其他自然界的活动。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 ( 1—4 )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第二部分( 5—29 )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第一层( 5—21 )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 第二层( 22—29 )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可以记录时间 。 第三部分( 30—31 )指出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过渡句及其作用 1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者把时间的概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申到自然界中,总启下文,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2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历程。 3 、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总括上文,总结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 4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题;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上的历史痕迹。 。 5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承接上文,化石的作用;开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问题探究 1 、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 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 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2 、真有海枯石烂这一现象吗?为什么? 【 1 】 有的。 【 2 】 原因: ①雨水的作用; ②空气和水中酸的作用; ③生物的作用; ④ 人的作用。 3 、介绍 “铜壶滴漏”偏离主旨吗?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时间的脚印”是怎样留下的? 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5 、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揣摩语言 1 、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他们与岩石的敌对性。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 2 、 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 …… 排比句,生动的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 “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4 、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 躺 ” 在最下面。 拟人手法,用“躺”形容岩石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的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5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 ……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 …… 比喻,将 冰河 比喻成铁扫帚,生动、形象,写出了 冰河的破坏力之大。 分析说明方法 1 、 举例子。 在讲到人对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掉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湖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的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 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2 、 打比方。 如课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地移动比作“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生动形象。 3 、 分类别。 课文在说明岩石遭受各方面的“攻击”时,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拓展练习 1 、与时间有关的名言。 【 1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 2 】 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马克思) 【 3 】 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 【 4 】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莎士比亚 ) 2 、 与时间有关的古诗句。 【 1 】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2 】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3 】莫等闲,白了头,空悲切。 【 4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 5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6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确定。 主题思想 本文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及怎样记录时间,最后阐明了读懂岩石记录时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阅读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分析说明文顺序的方法,了解到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同时我们还知道岩石原来也能记下时间,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其实岂止岩石 ? 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陶先生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