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zw
学科网
学
.
科
.
网
吴敬梓
(
1701
—
1754
),字
敏轩
,号
粒民
,晚年又号
文木山人
,
安徽
全椒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
《
儒林外史
》
,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
,成为我国
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杰出作品。又有
《
文木山
房
文
集
》
。
吴敬梓(
1701-1754
)
《
儒林外史
》
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
55
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zw
学科网
掌 握 下 列 词 语
荒诞
(
dàn
)
商酌
(
zhuó
)
避讳
(
huì
)
兀
(
wù
)
自
荼
(
tú
)
毒 锭子
(
dìng
)
解
(
jiè
)
元 带挈
(
qiè
)
作揖
(
yī
)
行事
(
háng
)
拙病
(
zhuō
)
绾着
(
wǎn
)
相
(
xiàng
)
公 细丝锭
(
dìng
)
子
桑梓
(
zǐ
)
醉醺
(
xūn
)
醺
(
xūn
)
腆
(
tiǎn
)
着肚子
啐
(
cuì
)
在脸上 星宿
(
xiù
)
轩敞
(
xuān
)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
:拱手让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
: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
:商量斟酌。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期。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
“
入学
”
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
考试分为三级:(
1
)
(
2
)
(
3
)
。乡试通
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
次。 乡试取中后称为
,
第一名称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春天在礼部举
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
,第一名为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
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
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
进士出身
,第
三甲赐
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合称为
三鼎甲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最终成为科举考试的奴隶。
乡试
会试
殿试
举人
解元
贡生
会元
进士
状元
榜眼
探花
《
范进中举
》
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
中举前
和
中举后
两大部分。
作者着意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
第一部分:
写范进中举之前贫困的生活,
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
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
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课文结构
(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借盘缠,遭到拒绝和辱骂)
(喜极而疯;胡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胡屠户受赠)
zw
跳读全文,思考:
2
、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
性格上
有了怎样的改变?
1
、范进中举前、中举后在
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举前
中举后
生活境况
社会地位
处事态度
住茅草屋,吃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有拿鸡蛋送白酒的,有背斗米捉两鸡的,有搬桌拿凳的,胡屠户送肉送钱,张乡绅送银赠房
被丈人骂作
“
现世宝
”
“
癞蛤蟆
”“
尖嘴猴腮
”
邻里无人理会
(
地位低微
,
受人歧视、辱骂)
邻居众人口口声声“范老爷”
报录人献计治疯
丈人称他
“
文曲星
”“
贤婿老爷
”“才学高品貌好”扯衣裳后襟;
张乡绅拜会,称兄联谊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不顾一切去参加乡试)
对张
奉迎自如
对胡
势利虚伪
研读
“
范进疯了
”
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
1
、范进发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
、文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态?(找出关键的词语)
3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范进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了什么描写?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
动作
,用“往后 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
神态
。
语言描写
中 “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
动作描 写
,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
语言
,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又用了什么描写?
用富有讽刺性的
外貌描写
,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又用了什么描写?
“
拍着笑着”的
动作描写
,写尽范进的疯态。
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既采用了
正面描写
又采用了
侧面烘托
的写法
,
请加以分析
:
老太 太的慌
报录人、邻居的吓了一跳
众人拉不住
——
——
——
烘托范进昏厥怕人
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
烘托范进的疯劲
范进的疯态
范进
众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夸张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多层次细节描写
运用
夸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
“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
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
请问范进连说“
好了
”,是什么“
好
”起来了?
(
1
)经济地位
(
2
)社会地位
(别人对他的态度)
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懦弱迂腐
圆滑世故
热衷功名
范进是这篇小说的
中心人物
。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
一是他悲苦辛酸的命运,一是他卑怯屈辱的性格
。
这两方面又是互相联系的、统一的,都同他热衷功名富贵却又长期落第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穷得绝粮断炊,连老婆和老母亲都不能养活,这便招致丈人胡屠户和周围人们的轻蔑和嘲笑;而这遭人白眼的处境,又形成他
自轻自贱、逆来顺受、
“
唯唯连声
”
那样怯懦、卑微和屈辱
的性格。他的性格反映出科举重压下落第文人的辛酸悲苦。
请找出文中对胡屠户的描写,思考:
除了范进,文中塑造的另一个生动形象是:
胡屠户
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在文中有何作用?
中举前
中举后
称呼
长相
学问
动作
贺礼
现世宝、癞蛤蟆
贤婿老爷、文曲星
尖嘴猴腮
体面的相貌
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师舍
与你的
。
才学又高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
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
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
一
路低着头扯了几十回。
攥在手里
紧紧的
,
舒过去
,
缩回去
,
揣
,
低头去
一副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变化
对亲家
的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老太太
说话
态度
训斥 狗血喷头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胡屠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欺贫爱富
趋炎附势
庸俗势利
范进中举前后,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
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只好去集上卖鸡。在范家如此困难的关头,没有一位乡邻前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心帮忙(拿来鸡蛋、酒、米等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
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胡屠户:
截然不同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
出他的
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的
市侩
性格。
张静斋:
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作者具
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
攀附
范进宗师周学道和
汤知县,来
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
请从胡屠户、乡邻、张 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乡 邻:
趋炎附势
,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小结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制度下的
世态炎凉
。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思考: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
是悲剧?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喜剧常用
夸张
的手法揭露和嘲笑
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
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
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
喜剧
,理由是:
(
1
)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
运用了夸张手法;
(
2
)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
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
3
)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范进喜极而疯又是一场
悲剧
,理由是:
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
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
人
生悲剧
;
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
国家民族的悲剧。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
面对这样的科举,古人感慨良多,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鲁迅把这部书称之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说它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
主要的写作特色是:
总结
1
、细节描写,小中见大
。
2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3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讽刺强烈。
迁移训练
……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读片段“严监生之死”,分析严监生的性格特点。
我来说
思想
情感
态度
启示
意义
作业:
作者在文中多次运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你能否学习这种手法,抓住生活中的点滴事件,来表现生活中你熟悉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