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83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ppt课件(83页)

ID:566711

大小:2.61 MB

页数:8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景物 形象 A 、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 B 、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 ( 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事物形象 ( 咏物诗 ) ( 偏重写景的诗歌)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 (1) 炼字(诗眼)赏句的鉴赏 分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含蓄性、精确性,揭示语言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即从情感、 意境上品味语言,挖掘词语的深层含义。 (2) 语言运用手法的鉴赏 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格及其作用。 (3) 语言风格的鉴赏 分析诗歌语言的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其明快、朦胧、沉郁、飘逸、雄奇等艺术特征。 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代诗歌鉴赏 —— 鉴赏表达技巧 1 、抒情方式: 2 、修辞手法: 3 、表现手法: 一、考查范围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通感、对比等 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赋、比、兴, 互文、 用典 ,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以动写静,景与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读懂诗要注意方法 读懂诗是关键 1 、 分清题材类别 2 、重视诗歌标题 3 、推敲关键词句 4 、做到知人论世 5 、利用诗后注解 6 、注意诗中典故 7 、理顺颠倒句法 8 、懂得基本常识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五、巧分类 一、看标题(序、注) 二、析尾句 三、 抓字词,明意象 四、知人论世 一、看标题(序、注) 秋旱方甚,七月二十八夜忽雨,喜而有作 陆游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演雨声。 [注释] 嘉谷:秋天的禾苗。稗草:杂草。沉忧:深深地忧愁。 题目告诉读者背景及作者心情。表达了关心农事、同情老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 1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 ( 2 ) 评价主旨要会选用不同的术语。 介绍写作背景,那是暗示本诗的绍思想内容;介相关诗句,那是暗示本诗韵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 如: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 、言简意丰 (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 、意在言外 ( 言在此而意无穷 ) 、含蓄蕴籍 ( 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 人寻味 ) 等等,都是常用术语。 二、析尾句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最后一句意为: 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三、抓字词、 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四、知人论世 “知人” —— 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而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就更高。 “论世” —— 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注意也要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作中,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词人就不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例如,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清新飘逸、热烈奔放的千古杰作,也只有在灿烂辉煌的盛唐文化的熏陶、培植下才会产生。 1 、写景抒情诗 2 、即事感怀诗 3 、咏物言志诗 4 、怀古咏史诗 5 、边塞征战诗 6 、赠友送别诗 7 、思乡怀远诗 8 、山水田园诗 9 、思妇闺情诗 10 、论道说理诗 五、巧分类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无限风光在险峰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写景抒情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 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2.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景物: 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客船等。 特征: 秋夜幽寂 凄冷。 感情:写出羁旅者的孤独、愁绪满怀和 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景物特征: 孤寂 表达技巧: 拟人 作者情感: 孤独、受冷落,寄情自然,人格的高洁清傲。 1. 概括 景物的共同 特征。 2. 写景常用的 表达技巧。 3. 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思想。 读懂写景诗的方法: 欢聚离散皆是缘 [赠友送别诗的鉴赏]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送别诗的鉴赏要点 唐人送别的习俗: 1. 折柳送别 2. 唱歌送别 3. 饮酒饯别 折柳送别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 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 相似 。 2.“ 柳”与“留”谐音, 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 柳枝有 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唱歌送别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踏歌 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 :“ 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 愁绝不忍听。 (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 (李白) 劳歌 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 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饮酒饯别 ⑴ 、 积累离别诗 常用意象 。 ⑵ 、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 思想情感 。 ⑶ 、 离别诗常用的 表达技巧 : 借景 抒情、衬托等 。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 、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 、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 反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 山万里反衬孤舟。 谢亭送别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1)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 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 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 、离别诗中多出现 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 钟声 晚。荷笠带 斜阳 ,青山独归远。 离别诗中常出现 “日暮”、“斜阳”、“暮雪”、“暮钟” 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唐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 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 ( 情景交融 ) 。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 飞鸟归林、鱼翔潭底 ,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 ( 反衬 )。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 月色 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 明月 (李白)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唐人常 借月抒怀 。 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2 、 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 间意象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 送客 亭 。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 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 谢亭 》 李白 谢亭 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注释: 谢亭 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晀所建。后来谢亭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也便 成了离愁的代名词。 灞陵行送别(节选) 李白 送君 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注释:长安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条灞水,汉文帝葬于此,遂称灞陵,水边有灞陵亭。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在这里分手。因此 灞陵亭在唐诗里常和别离联系在一起。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 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注释:唐朝水运发达,大运河与众多的河湖构成四通八达的水网。行旅之人出门大多乘船。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的鉴赏]  闺怨诗有两类 : 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的鉴赏要点: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 、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念天地之悠悠 [即事感怀诗鉴赏]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 因一点事由而生发, 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令》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朱弁的《春阴》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由此引发的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即事感怀诗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 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咏物言志诗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1. 事物特征: 2. 诗人情感: 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1. 概括所咏事物的 特征 。 2. 体会作者所言之 “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 表达技巧 —— 象征、托物言志、拟人、比喻 等。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越中览古 》 着重渲染 越宫昔日的繁华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用对比手法以强烈的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 苏台览古 》 着重描绘 姑苏台今日的荒凉 ,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反衬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 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 要点:两首诗都是 怀古咏史诗,主题 相同 , 题材 相似;都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 2. 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主 要是 凭吊历史遗迹,或为历史人物,或为历史事件, 作者的胸襟怀抱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表现出来,这类作品 多用典故 ,风格与感怀类似。 1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人事变化无常的感慨。 如刘禹锡的 《 乌衣巷 》 姜夔 《 扬州慢 》 2 )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3 )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怀古咏史诗鉴赏要点: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汴河。隋炀帝时,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习惯上也呼之为汴河。隋炀帝开大运河的动机,不外乎满足一己的淫乐,大量耗费民脂民膏,成为他最著名的暴行。 汴河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四句以“大禹治水的业绩”相比,甚至用反诘句式来强调:论起功绩来,炀帝开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吗?但这样的评论是以“若无水殿龙舟事”为前提的。“共禹论功”一抬,“不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压在“水殿龙舟事”上面,对统治阶级奢侈糜烂的生活予以批评。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征战诗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中有 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 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 “马策、刀环” 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 3 句怨气候酷寒,第 4 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赏析边塞诗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 ②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③感受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A. 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 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控诉战争痛苦; 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C. 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D. 反映独具风格的塞外风光和塞外的风土人情。 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等景物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羁旅愁思 :孟浩然 《 宿建德江 》 思念亲友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征人思乡 :李益 《 夜上受降城闻笛 》 闺中怀人 :王昌龄 《 闺怨 》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思乡怀人诗鉴赏 方法: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注 ]  ① 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⑴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煮酒把盏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 ——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 淡泊  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 —— 借景抒情 白描  ③语言特点 —— 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方法: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 《 式微 》 。 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1)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借以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 注:“式微式微,胡不归?”出自《诗经》。“式微”一词是诗歌中表“归隐”的意象。 无限风光在险峰 [论道说理诗的鉴赏] 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 本诗借欣赏庐山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事或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 1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题西林壁 》 苏轼) 2 、泉眼无声惜细流 ,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头。 ( 《 小池 》 杨万里 ) 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生活哲理。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这类诗有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如朱熹 《 观书有感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者以水为喻,意在说明知识能使人心澄如镜,心胸开阔,充满力量的道理。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如杨万里的 《 小池 》 ,原意只写春末夏初的池塘小景,而现在人们常借“小荷才露尖尖角”来说明青少年的才华初露。 哲理诗鉴赏要点 第一要注意形与神。 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 《 登鹳鹊楼 》 ) 在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同时,又要蕴含着深刻哲理。 课堂示例 第二要注意情与理。 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李绅 《 锄禾 》 ) 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不可移易的真理 :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 课堂示例 第三要注意理与趣。 理与趣的关系,是诗中的理性内容与审美特征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优秀的哲理诗都具有“理趣”,既富于哲理性,又富于艺术趣味性。因此,我们应在生动形象、理趣盎然的艺术趣味中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望 岳 ( 杜甫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首诗最后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这两句是诗人由望山而想象登上顶峰以后,俯视众多的山峰,都会显得矮小。反映了诗人那种雄伟的气魄、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开阔的胸襟和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至今仍阐明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表现了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 课堂示例 一般来说,古诗词中的 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就是诗歌所表现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诗人通过诗歌 所表现的生活认识、个人思想和政治倾向。 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曲折地、隐晦地表达的,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去挖掘。去揭示。那么,鉴赏一首古诗词,应该如何去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在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时要注意的4个问题: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应注意: 1.一首诗或词的作者的态度与观点是建立在 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作者的态度观点也要注意从一首诗或词曲的整体上去考虑, 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的赏析而去架空分析。 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2.对诗词作品的观点与态度的概括要准确、恰当、 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 在这方面,我们常犯的错误是 容易“拔高” 的毛病,即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古人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评价常常不恰当,有失分寸。 3.要因诗论诗,因人论诗,因事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词的评价内容,尤其是要防止想当然式搬用某些现成的词语,使得 评价出现似是而非,言不及义 的现象。要防止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认真体味。仔细分析,依据特定的诗、特定的作者、特定的时代作出特定的分析。 4.作者在诗中的观点,需要我们鉴赏时概括,因此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中作者的态度观点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要 防止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附: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①忧国伤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岳阳楼》 ②建功报国: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 曹操 《 龟虽寿 》 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 —— 王昌龄 《 从军行 》 抒写报国无门的悲伤 —— 辛弃疾 《 京口北固亭怀古 》 抒发山河沦丧的痛苦 —— 陆游 《 示儿 》 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 —— 苏轼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感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 屈原 《 涉江 》 ②建功报国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③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④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④生活杂感 4、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试题。 早寒有怀 ( 孟浩然 )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 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 请说说首联两句与诗题有着怎样的联系。 —— (2) 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1) 首联两句写景。诗人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 , 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 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诗人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 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后面的题目。 日 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固。 石来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保须花烬繁。 (1) 古诗词的句子,或为适应格律,或为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 倒置语序 的现象。请你写出本诗颈联的原句顺序,并改写为散文化的句子。 原句顺序为: 改写为: (2) 这是作者在流寓夔州期间写的一首诗。阅读全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及所抒发的感情。 意境 (6 个字内 ) ; 情感 (6 个字内 ) : 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 清冷的月色照满山川,幽深的泉水在石壁上潺潺而流,秋夜 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晶莹欲滴。 寂静、清冷、 凄清、洁净等 ( 意思对即可 ) 思乡恋亲或悲凉抑郁 ( 意思对即可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试题。 绝 句 ( 杜 甫 ) 江碧鸟 逾 白 , 山青花 欲 燃。 今春又看过 , 何日是归年。 (1) 请分析“ 逾 ”与“ 欲 ”的表达作用。 (2) 分析感情表达的特点。 (1) 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以江山花鸟四景,分别写碧绿、青翠、火红、洁白四色,景色清新,赏心悦目。 (2) 本诗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前两句的江山花鸟四景写出了景象清新、赏心悦目的春光,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 · 游兴 顿失,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是一个重要节目。 ( 1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 分) ( 2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4 分) ( 1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当时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 2 )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分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次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2)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 ? 请简要说明理由。 (2) 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 :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 :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 】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⑴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⑵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 注解 】① 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②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 1 )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 ? ( 2 )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 ( 3 )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 3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意思对即可) ( 1 ) 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  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 ________ 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   ___________ _ 的爱国情感。    2 、“古人”“来者”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独”字表现了作者 ______ _ 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_____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________ 的感情基调。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 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 希望 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 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的明君 孤独寂寞凄凉 直抒胸臆 苍凉悲壮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