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一、
1.【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间(jiàn)歇 黝(yǒu)黯 血(xiě)淋淋 螳臂当(dānɡ)车
B.臧(zānɡ)否 嗔(chēn)怪 黄澄(dēnɡ)澄 载(zǎi)歌载舞
C.粗糙(zào)结(jié) 彩 大杂烩(huì) 渐臻(zhēn)佳境
D.蹊(qī)跷 应(yìnɡ)邀 供给(jǐ)制 踽(yǔ)踽而行
【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B.“载”读zài;C.“糙”读cāo;D.“踽”读jǔ。
失分点提醒:多音字有时会因为词性的不同而导致读音也不同。如“载”当“年岁”和“记录”讲时,读第三声。当“充满、装”的意思时,读四声,还有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时,也读四声。本题B项就属于这种情况。
【答案】A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题点】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
【难度】基础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题
【视频】
2.【题目】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赃款 告罄 木版画 言简意赅
B.秉承 禅联 显像管 珊珊可爱
C.谩骂 贻误 金刚钻 雍荣华贵
D.穹庐 服帖 衍生品 一如继往
【解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B.“禅”应为“蝉”,C.“荣”应为“容”,D. “继”应为“既”。
失分点提醒:学生应具备依据词义推究字形的能力。如“继”和“既”,“继”是“继续”;“既”是“从前、以往”。“一如既往”的大意是“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如此就可以判断选用哪个字了。
【答案】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题点】形近字熟语(成语)字形
【难度】基础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2题
【视频】
3.【题目】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 的诗歌作品的。
②情况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 太主观。
③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天衣无缝, 。
A.品位未免无可非议 B.品位不免无可厚非
C.品味未免无可厚非 D.品味不免无可非议
【解析】“品味”是动词,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是名词,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不免”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自然或必然导致某种情况出现,有不可控性之意,“未免”主要用来表示对某种情况的评价。“无可非议”指不值得指责,“无可厚非”指不值得过多指责。
失分点提醒:本题要注意近义词的不同语素之间的差别。由于近义词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的语素上,语素不同,侧重点就不同,使用就会有所不同。如“味”与“位”,“厚非”与“非议”等就是辨析的重点。
【答案】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题点】形似义近词语辨析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3题
【视频】
4.【题目】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同时,还应当研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发展的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
B.此次活动共举办主题讲座五场,听众达千余人左右,这对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的侵害,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C.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市场的迅速扩张,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将成为一个全新的机会领域。国家必须适时地支持发展这项技术。
D.铁总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铁路推出乘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服务,是为了适应旅客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服务需求,为旅客乘坐火车旅行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
【解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成分残缺,在“实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后加“的目标”;B、“千余人”和“左右”都表示约数;C、中途易辙,在句首加“随着”。
失分点提醒:病句分析要学会采用提取主干法。通过提取主干,很容易将病句中存在的结构上和成分间的问题找出来。如“实现发展”这样的主干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另外还要熟悉病句常出现的六种错误类型。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点】成分残缺重复赘余结构混乱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4题
【视频】
5. 【题目】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①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②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③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④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⑤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⑥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 ①③④②⑥⑤ B. ①⑥⑤④②③
C. ⑤④②⑥③① D. ⑤③①⑥④②
【解析】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
失分点提醒:本题回答要注意句间关系,句子之间前后的衔接。尤其是关联词和代词的指代意义。如①句中“这两位帝王”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④句“但”作为转折连词与哪句意思相反。
【答案】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题点】客观排序题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5题
【视频】
二、
【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一是“民本”。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
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性善论”,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6.【题目】下列关于“王道”“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王”即“以德行仁”,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
【解析】B项张冠李戴。选项中“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张冠李戴。原文为“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注意区分孟子提出的“霸道”和“王道”分别是什么,如此就容易理解其代表人物是谁了。表述中要特别注意对应,不要出现本题出现的张冠李戴的现象。
【答案】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题点】张冠李戴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6题
【视频】
7.【题目】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C.《孟子》很难成“经”,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
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解析】C项因果倒置。原文“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是原因,“《孟子》成‘经’难”是结果。
失分点提醒:理解本题要准确理解文本表述内容,原因和结果不能倒置。选项中“因而”的表述要特别提防因果倒置的情况。
【答案】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点】因果不当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7题
【视频】
8.【题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可见以“民本”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
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
C.“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解析】B项偷换概念。原文表述是“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特别注意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的区别。概念之间的内涵和外延有什么不同,是回答这类题目的关键。
【答案】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题点】偷换概念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8题
【视频】
【结束】
三、
【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计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子桓兄弟:指曹丕、曹植等;曹丕字子桓。
9.【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若获戾戾:凶暴 B.兴举义兵举:发动
C.妄相忖度度:猜测 D.昔乐毅走赵走:投奔
【解析】A.“臣若获戾”大意理解是“我如果获罪”,可见这里“戾”是名词“罪”。
失分点提醒: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还可以知识迁移,依据学过的内容进行推断。如“走”的含义,可以从“欲亡赵走燕”进行推断。
【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点】一词多义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9题
【视频】
10.【题目】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胡亥之杀蒙恬也鹏之徙于南冥也
B.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身死国灭,为天下人笑
C.夫能以大事小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而遭值董卓之难青,取于之蓝而青于蓝
【解析】C项前句是介词,表处置,“用”;后句是连词,表目的,“来”;A项两句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两项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两句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熟练掌握高考必考的18个虚词的常用用法。要依据句子大意来判断虚词的意义。还可以根据所给高中课文上例句中虚词的含义,推断文中例句中虚词的含义,看意思是否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题点】之为以而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0题
【视频】
11.【题目】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一组是()
①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
②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
③所以然者,兵多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④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⑥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解析】①是说自己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是属于自己平素的行为高洁。③是说自己遇上董卓叛乱时不扩充军队的原因。⑤是表达自己不称雄的后果。⑥虽然是讲作者自己读乐毅、蒙恬书后的感受,但是同样也从侧面表现了自己志向高洁的情怀。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关注题干要求,“全都表明曹操的志向高洁”的,如此要选用排除法,不是和志向有关的进行排除,如①③⑤都可以排除。本题干扰点是⑥。
【答案】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题点】整体筛选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1题
【视频】
12.【题目】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叙述自己起初只想做一个好郡守;世道混乱,便想隐居乡下,读书射猎;后兴兵讨伐董卓,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
B.在文中曹操历数自己的功绩,历陈古人行事,并以周公自况,申明自己功业虽大,但无代汉自立之心。
C.在文中,作者提到每次阅读有关乐毅和蒙恬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很真切地表明了自己忠于汉室的决心。
D.文章用质朴、坦率、沉着的语言直剖胸襟,毫不矫情作态,故读来亲切感人。充分显示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及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非凡气概。
【解析】文中第三自然段作者提到他不想多拥有也没有拥有很多兵马,汴水之战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并非“很多兵马”,如此再三说明自己的志向本不高。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可以将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原文中“然常自损,不欲多之”和选项中“并且得到了很多兵马”的说法明显不符。
【答案】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题点】曲解文意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2题
【视频】
13.【题目】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②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
③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
【解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涉及的考点有①“意望”原来的愿望。②“见信者”被动句,被信任。③“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被动句,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关注句子实词,如“意望”,其含义和现代意思不同;另外就是语序,如“意望已过”和特殊句式“见信者”“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翻译时要调整成为正常的语序。
【答案】
①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②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
③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题点】文言实词 特殊句式
【难度】中档题
【题型】文言文阅读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3题
【视频】
文言翻译: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
。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其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像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廷,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结束】
14. 【组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①博艺随身。花柳②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本词作者写作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①赌,与人竞赛。②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1)【题目】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
【解析】“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直接描写突出歌者的多才多艺。“花柳上,斗尖新。”在各种竞赛中,出类拔萃,表现歌者对技艺追求。“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突出其高亢的歌声。“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侧面描写,从缠头多表现歌者技艺高超。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目要求,“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实际是要学生回答词人是如何描写歌女的。对人物的描写,一般就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分析即可。
【答案】词的上阕即从正面描写了歌者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者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者的技艺高超。
【考点】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题点】描写方式
【难度】中档题
【题型】诗歌鉴赏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4(1)题
【视频】
(2)【题目】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对比的手法,上阕写歌者高超的技艺;下阕写“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表现了歌者难有知音内心的痛苦。通过诗词之后的注解,“本词作者写作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可见诗人要通过对歌者的同情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点在作者情感的正确理解上。作者写这首词,有对歌女的欣赏和同情,更多的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感伤。学生往往不能分析出更深层次的情感,要结合诗词之后的注解,做到知人论世。
【答案】运用对比或对照写作手法,作者将歌者曾经自负得意与如今四处奔波、知音难觅的前后际遇相对照,既表达了对歌者的欣赏与同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以及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
【考点】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题点】评价作者情感对比
【难度】中档题
【题型】诗歌鉴赏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4(2)题
【视频】
整体赏析:全词通过一个歌者年老色衰遭遗弃的悲惨命运,道出封建社会千千万万被玩弄、遭遗弃的歌女艺妓的共同心声。上片通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反衬出年老的失意。歌女述说自己的出身,自言具有多种高超的艺术技能,敢和人比赛竞争。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
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抒发词人对她的无限同情。作者这首词有“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这虽然是一个歌女的口吻,但又体现了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这里的“若有知音见采”之“若有”是实无,也就是悲叹找不到知音。“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可以想象得出,这个歌女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满堂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而当时这个筵席前,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而歌女内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泪水,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干。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
【结束】
15. 【题目】在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句子。
①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②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
③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 ”,是对“时间无限,人生有限”的感慨。
④李白《蜀道难》中的“西当太白有鸟道, ”,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的险要。
⑤王维的《使至塞上》中“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本题中涉及的如“就砺则利、横绝峨眉巅”都是要特别注意的。
失分点提醒:本题的失分点是学生写容易错别字。如“砺、利、峨眉巅”等。因此学生要在熟记的基础上,结合题干的提示理解辨析,书写要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增减字。
【答案】(1)金就砺则利(2)铁骑突出刀枪鸣(3)人生几何(4)可以横绝峨眉巅(5)大漠孤烟直
【考点】默写中国古诗文名句名篇
【题点】填空型默写
【难度】基础题
【题型】默写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5题
【视频】
五、
【组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⑴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⑵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会和他谈起。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⑶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⑷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⑸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⑹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⑺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⑻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⑼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她大笑道: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⑽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⑾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⑿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⒀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⒁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节选自2014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16. 【题目】文中的理发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解析】理发店的老板是个很有特色的人,文章特意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进行了刻画。“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如此,一个淳朴善良、手艺娴熟、为人热情、喜欢成人之美的理发师的形象就塑造出来了。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遗漏要点。学生一般会注意到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正面描写上,却忽略了对人物的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小说写小理发店,“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从侧面烘托了老板的朴实。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对其进行概括。
【答案】①朴实。理发店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店面朴素,伙计不变。②理发手艺高。在小区存在十四年,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都常去小店。③心地善良,喜欢成人之美。准备打烊时,“我”来了,然后是一个女同志来了,他坚持要理完发回家,不顾火车是否晚点。
【考点】欣赏小说的形象
【题点】物形象特点概括或分析
【难度】中档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6题
【视频】
17. 【题目】文中有三处写了“一支烟的工夫”,分别说说其作用。
【解析】文中有三处写了“一支烟的工夫”,分别是老板说的,“我”感觉的,理发的女同志说的。不同的人说出或感觉出,都有不同的作用。老板这样说,是自信于自己的手艺娴熟;“我”感觉快,是因为“我”一直担心老板会误了火车,心里替他着急。女同志这样说,是表示对老板的感谢。
失分点提醒:“一支烟的工夫”在文中反复出现,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作用。这句话出自不同的人之口,就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学生设身处地去想,就不难考虑到其作用。
【答案】①对“我”的安慰和对自己手艺的自信;②理发时间短,暗示赶火车的时间紧,“我”
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不能回家;③表现了女人对老板的愧疚心态和对老板的感激、回报。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
【题点】反复句段分析
【难度】中档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7题
【视频】
18. 【题目】文章题目是“烟花惊艳”,请结合全文探究“惊艳”的深刻含义。
【解析】文章题目是“烟花惊艳”,这里的“惊艳”既包含了对新年烟花的美丽的赞美。更包含了对小小理发店里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的赞美,对人性善良的赞美。
失分点提醒:分析题目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由表面含义到深层意蕴。本文题目是“烟花惊艳”,先分析其表面含义,就是除夕夜的绚丽烟花;再逐层分析,这样的美是老板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再深入可以分析出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答案】①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绚丽的景象带给人惊喜;②理发店老板不顾火车是否晚点,坚持为“我”理发,“我”成人之美让女同志先理发,女同志回报老板,等老板忙完载我俩上火车站,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礼让与帮助辐射出的人性美,令人震撼;③理发店虽小,但给“我”精神洗礼,萦绕在“我”心中,让人久久的回味;④社会充满爱,真、善、美闪耀人间,传播了普通人的相互关怀,让人兴奋愉悦。
【考点】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题点】标题意蕴探究
【难度】较难题
【题型】现代文阅读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8题
【视频】
19. 【题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第1段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在理发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突出了理发店的特点,从侧面表现了理发店老板的人物形象。
B.“他总会哈哈大笑”
表明理发店老板对自己眼前所做的好事的称心、满意,回忆起来,心中总充满快乐。
C.“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写出了理发店老板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疲倦,好在火车上睡一觉。
D.原本理一个人的头发时间就紧张,女同志的到来让时间更紧张了。理发店老板的手犹豫了一下,可以看出他不愿意做这件事,但听了我的话之后,他还是笑着答应了。
E.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解析】B项表明的是一年前所做的好事。C项不是疲倦,理发店老板买最后一班火车票的原因是车票好买,车上清静;D项不是听了我的话之后答应的;
失分点提醒:分析作品内容要放回原文进行比对,理解当时场景之下不同的情景。如对老板的话“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的正确理解;“他总会哈哈大笑”针对的是什么事情等。
【答案】AE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题点】赏析作品内涵
【难度】中档题
【题型】选择题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19题
【视频】
【结束】
六、
20.【题目】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段句式相近且富含思想哲理的句子。
最快的脚步不是跨越,而是继续;最慢的脚步不是缓慢,而是徘徊;最好的道路不是大道,而是坦荡;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而是陷阱。
【解析】本句主要是对比,句式是“最......的......不是......,而是......”如此,学生可以找到相应的如“富有”和“贫穷”“幸福”和“痛苦”“希望”和“绝望”等对比性的词语作为写作对象。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注意句子中出现的对比现象,学生失分主要是语言积累不足,仿写的句子语意不通顺,与例句相差太多。
【答案】示例1 :最好的景致不是山花烂漫,而是愉悦的心情;最差的景致不是穷山恶水,而是沮丧;最宽广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胸怀(宽容);最狭窄的地方不是峡谷,而是嫉妒与刻薄。
示例2: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健康;最大的贫穷不是一无所有,而是空虚无聊;最棒的祝福不是将来,而是现在;最大的痛苦不是失恋,而是绝望。
【考点】仿用句式
【题点】命题式仿写
【难度】中档题
【题型】语言表达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20题
【视频】
21.【题目】今年3月25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5-2016”在清华大学揭幕。登上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榜首的分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叶嘉莹。当主持人手持奖杯准备发奖时,却得知获奖者屠呦呦没有来。面对这种境况,主持人该做怎样的即兴解说?请你替主持人写一段即兴发挥的解说词,100字左右。
【解析】对于颁奖时得奖人没有到现场的情况,作为主持人,首先表示的应该是遗憾,之后应该强调这个奖项的意义,得奖人的特殊贡献。然后对得奖人淡泊名利的品行表示尊敬。最后表达自己的处理意见。
失分点提醒:回答本题要注意具体的情景。学生失分在不能正确处理主持人的情绪。表达不全面,只是针对得奖人淡泊名利的品行表示赞赏,却忽略了对奖项的意义的分析和如何处理奖杯的设想。
【答案】听到获奖者没有到场的消息,我感到遗憾,因为这个重重的奖杯是奖给研制成青蒿素以拯救上百万人生命的得主的,但她对荣华和热闹的冷淡和回避,却又另我崇敬。我愿秉承大家的意愿,将捧着奖杯亲自送至她家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题点】表达得体
【难度】中档题
【题型】语言表达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21题
【视频】
七、
22.【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家和万事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不得抄袭或套作。②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篇作文要求以“家和万事兴”为题,写议论文和记叙文。如此,学生可以通过叙述一件事,来凸显家庭的温馨和睦。“家和”是家庭和睦,“万事兴”是家庭和睦的结果。所以,写作中要兼顾两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议论家庭和睦和分裂的对比,论述“家和”方能“万事兴”的中心论点。
【答案】家和万事兴
古人说“一家之计在于和”。是啊,只有和睦,家才真正温馨。
我曾经在网上浏览时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女孩,名叫兰兰,她的父母几乎每天吵架,而且一天比一天吵得凶。兰兰害怕看到爸爸妈妈吵架,每当爸爸妈妈互相骂人的时候,兰兰总是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一个人哭泣。兰兰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不再吵架,和和气气地讲话呀!有一天,兰兰病了,躺在床上休息,爸爸妈妈坐在她的床边,轻轻地说话,就连放一个杯子都是轻轻的,害怕吵醒她。这时,她心中无比高兴,甚至希望自己永远都能这样生病,那爸爸妈妈就再也不会吵架了。
大家都看过《家有儿女》吧!众所周知,这是一个非常和睦的家庭,虽然有时候他们也会打打闹闹,但大多时候这个家还是充满了欢声笑语。爸爸夏东海知识渊博、诙谐幽默;妈妈刘梅敬老爱幼、尽职尽责;小雪聪明伶俐;刘星调皮捣蛋;小雨活泼可爱。看完整部电视剧,我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想不厌其烦地再看上几遍,因为他们的家庭实在是太有趣了。
说到家庭和睦,我的家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你问我,我家和睦的秘诀是什么,那我告诉你:我们家有一个可爱的“调解员”。这个所谓的调解员其实是挂在我们家客厅墙上的一幅姑苏桃花坞年画,画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婆婆。老婆婆脸上笑吟吟的,穿着一身五颜六色的长袍,身子圆得像一个球儿,所以,顾名思义,这幅年画就叫做“一团和气”。老婆婆手里还捏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和气吉祥”。正是因为有了这幅年画,我们一家人讲话都和和气气的。
有一次,我数学考试没考好,才得了93分。回家路上,我想:糟了!今夜肯定有暴风雪。果然,老妈看了试卷后怒火中烧,正想大声斥责我,老爸一看不对劲儿,用手指了指那幅年画,老妈回头一看,正好看到了那个老婆婆,老婆婆笑眯眯的,举着手里那条“和气吉祥”
的横幅,好像在说:“莫生气,和为贵!”老妈看了,没有再呵斥我,而是好好地跟我讲了在这张试卷中我究竟粗心大意在哪里,疏忽在哪里,又让老爸给我出了一些类似的习题。后来,紧接着的数学期末考试,我得到了全部满分。嘿嘿,我可真得好好谢谢我家的这位“调解员”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
【考点】写作
【题点】命题作文
【难度】中档题
【题型】作文
【来源】河西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二)语文试卷第22题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