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试卷
1.按要求填空。(5分)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3)姜夔《扬州慢》中,以芍药花开却无人欣赏抒发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学校举办中秋赏月诗会,以下诗词最适合选用的一项是( )。(2分)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下面是某高三学生的自主招生自荐信,画线部分表达不得体的有( )处。(3分)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①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是XXX,来自XX高级中学,曾代表学校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②以敏捷的反应和出众的口才令对手自惭形秽,③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贵校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④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理想。③贵校的自主招生条件也非常符合我的标准。⑥请您一定不要拒绝我。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年X月X日
A.1 B.2 C.3 D.4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曹操很懂得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关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平衡了。
③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如果罗贯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
⑥情感逻辑达到这样的一贯性和彻底性,人物性格就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
⑦然而让人物进入一种自己也无可奈何的情感逻辑,是使人物获得自己的生命的关键。有时,这种逻辑并非像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那样直接,而是相当曲折的。
⑧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去代替情感逻辑。而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理性逻辑在日常实用和科学研究中,占着天然的优势,因而一个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文化教育的水平越高,理性逻辑的优势就越强,以理性逻辑代替人物的情感逻辑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危险越大。倒是在小孩子、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始民族那里,情感逻辑往往具有相对的优势。
⑨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在接受理性教育时,要特别留意保持情感的活跃,不让它被优势强大的理性逻辑所吞没。同时,除了自我保护、自我体验以外,还要认真关注不同人物情感的特殊性,这不仅是作家的职业训练,而且是青少年的基本修养,文学作品的阅读正是提高这种修养的最有效途径。
3.对第①段加点词“歪曲”在文中含义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扭曲 B.变异 C.深刻化 D.个性化
4.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改为“关公的这种行为,有他独特的情感逻辑”,语言更为简洁。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3分)
5.以下艺术形象最符合本文作者“饱和度”判断的一项是( )。(3分)
A.《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蒋干
B.《品质》中的格斯拉兄弟
C.《一碗阳春面》中的面馆老板夫妇
D.《长亭送别》中的崔莺莺
6.运用本文“无理而妙”的理论分析以下纪念鲁迅的诗句。(3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节选自臧克家《有的人》)
7.从论据运用的角度,评析本文论证的充分性。(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温热
①晩上,载着两岁的儿子回家,一路絮絮叨叨地说着话。突然,前面路当中有一团小小的黑色。大晚上,坐在路当中的猫。
②我前面的一辆车也看到了它,闪了灯,没反应。又逼近,还是没反应,眼看快要撞到它,刹车,猫这才起身,往马路边人行道跑去,是只黑背白腹的土猫。
③猫也玩碰瓷?
④前车突然往左边猛打方向,紧贴着隔离绿化带开了过去,右轮勉强避过的地方,躺着一个白色的身影。再近些,那个身影后垂落着一条黄色斑纹的尾巴。
③我心里暗呼一声,糟糕。靠马路沿停下,跑过去。是一只成年公猫,除了耳朵和尾巴是橘色纹路,身上全白,没有血迹,没有碾压的痕迹,估计是几分钟前刚被路过的车辆撞飞的。体温仍在,但是它像块抹布垂在手里完全没有反应,一只眼睛闭着,一只半睁。探手摸胸腹,也是柔软温暖,体温尚在,但是没有明显的呼吸和心跳。
⑥还有救吗?
⑦几乎没犹豫,把后箱的防水布铺在副驾驶上,把猫平放上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儿子有点害怕,哭喊着要回家。
⑧“没事没事,前面就到家了。”
⑨还是哭。
⑩“宝宝,刚才有只小猫咪被车子撞了,怎么办呀?
⑪后面立刻止住了哭声
⑫“猫咪怎么啦
⑬“受伤了呀。”
⑭“在哪?我能看看吗?”
⑮“妈妈先把你送回家,你跟奶奶睡觉,妈妈带猫咪去医院看看好不好?”
⑯“妈妈,猫咪好臭。”
⑰“对呀,是只流浪猫
⑱“什么是流浪猫?”
⑲解释不了。
⑳安置好儿子,赶紧去宠物医院。大猫保持原来的姿势侧躺在座椅上,毫无声息。伸手摸,还是温热的。那么,是有希望的吧?
㉑我对死亡的概念,只有冰冷一词。小时候养的小动物们,很多并不长命,喂得好好的,睡一觉以后醒来,就成了冰冷的身体。这让我对带有体温的动物几乎有一种执念,有时候半夜醒来,也要爬起来去摸摸沙发上安然睡着的狗才能安心。
㉒我喂养过一只流浪小猫,活泼亲人却被路过的大狗咬成重伤,奄奄一息。那只小猫,在我找到的时候也是温热的,腹部伤得很重,内脏外露,不像今天这只那么安静,有短促的呼吸。正要送医却渐渐没了气息,只剩一点点抽搐。
㉓所以,面对这只大猫时,温热也许只是个借口。把它抱到路边仔细查看时,我心里已经知道,百分之九十五没救了。但还是要去。
㉔也许还有救呢,体温还在啊。
㉕到医院的短短五分钟路程,是我在那天晚上走得最远的路。甚至在心里自问自答,如果有救,要花不少钱,救吗?救。一条生命啊。
㉖到医院,一个女医生在做当天的病历整理,我把猫放在听诊台上。电话响了,她出门接电话。诊疗室灯光惨白,我对着安静躺着的大猫,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才发现,大猫真的很大,摊开几乎占到半张桌子,半手长的白毛早就成了灰毛,乱糟糟结成块,刚才那只半睁着还莹亮水灵的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蒙上了一层翳,没了光彩。
㉗戴着听诊器回来的医生认真听了会儿胸腔腹腔的声音,说了句我意料之中的话:“已经走了。”我摸了摸它的爪子,脏兮兮的粉色肉垫有点凉,但绝不是冷。身上仍有余温。
㉘真奇怪啊,走了。不是死了。不是没了。这是宠物医院特有的人道吗?一只一生流浪在街头,从没人爱过的猫,终于在宣告生命终结的诊疗台上,获得了和人类一样的尊重。
㉙鼻子一酸。
㉚返回的路上,在车后面找了个盒子,它蜷缩着恰好能躺进。大猫看起来好像睡着一样,头倚着盒边,两手卷起拢在胸前,腿直直地抵到盒子外。接下来怎么办,好好找个地方安葬它?瞎想着,又路过刚才发现它的那段马路。路灯昏暗,车头灯照向的地方依次明亮,刚才抱起它的那块地方,路边人行道上有一大一小两团黑影。
㉛是刚才坐在马路当中守护大猫的那只黑白猫,和跟它长得一模一样的黑白小猫,以几乎完全相同的姿势团着手蹲坐在地上。我停了车,它们没有躲闪的意思,木木的看我。这一对是母子?那车上的大猫,是丈夫,是爸爸?也许在它们眼里,有个人类救走了它,它受的伤,就一定会好起来呢?也许它们觉得,这样等着,可能有一天它就回来了呢?或者就算再也见不到了,也是各在天涯好好地活下去呢?
㉜我傻站了会儿,回车上,启动,车子慢慢向前滑行,反光镜里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越来越远,隐入夜色。
㉝屏了很久的泪,终于落下来了。
㉞对不起,再见啊。
8.本文多用短句,请以第⑤段为例加以赏析。(4分)
9.请分析画线句“鼻子一酸”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0.有人说文章删去㉜—㉞三段更好,你是否赞同?请简述理由。(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诗
(南朝·陈)阴铿
苍茫岁欲晚,辛苦客方行。
大江静犹浪,扁舟独且征。
棠枯绛叶尽,芦冻白花轻。
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惊。
湘波各深浅,空轸①念归情
[注]①轸:古代车厢底部四面的横木。借指车。
12.下面关于这首诗题材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送别诗 B.怀远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平实质朴 B.隽永凝练 C.阔大悠远 D.绚丽飘逸
14.全诗围绕“辛苦”二字展开,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陈参军永华,字复甫,泉郡同安人。父某科孝廉,以广文①殉国难。公时年舞象②,试冠军,已补龙溪博士弟子员。
②因父丧,遂随郑成功居厦门。成功为储贤馆,延四方之士,公与焉,未尝受成功职也。其为人静穆,语呐呐如不能出诸口,遇事果断有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群意所动。与人交,务尽忠款。平居燕处无惰容,布衣蔬食,泊如也。成功常语子郑经,指公曰:“吾遗以佐汝,汝其师事之!”
③成功既没,郑经继袭,以公为参军,职兼将相。公慨然以身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经倚为重。知公贫,常以海舶遗公,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聊资公用。公却不受,强与之,辄遭败,更与之,亦然。公笑曰:“吾固知吾命穷,徒损他人资,无益。”台郡多芜地,公募人辟之,岁入谷数千石,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计己所存,足供终岁食而已。
④逮耿逆以闽叛,郑经乘机率舟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使公居守台湾,国事无大小,惟公主之,公转粟馈饷,五六年军无乏绝。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相率感化,路不拾遗者数岁。
⑤一日,命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户闭甚严,日斋沐具表入室拜祷,愿以身代民命,或曰:“君秉国钧,民之望也,今为此,实骇观听,其若民心何?”公曰:“此吾所以为民也”,复叹曰“郑氏之祚不永矣!”居无何,诘朝端坐而逝。
[注]①广文:指同安县教谕(官职名)。②舞象:男子15岁—20岁。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布衣蔬食( ) (2)郑氏之祚不永矣(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谓商贾僦此,岁可得数千金( )
A.租金 B.运费 C.租赁 D.使用
(2)君秉国钧,民之望也( )
A.拿着 B.掌握 C.坚持 D.承受
17.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初,郑氏为法尚严,多诛杀细过,公一以宽持之,间有斩戮,悉出平允,民皆悦服。
19.概括郑成功要求郑经对陈参军“师事之”的原因。(3分)
20.第③段“公却不受”和第⑤段“入室拜祷”两件事分别反映了陈参军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逊斋记
(元)欧阳玄
①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圣门高第,固尝有如是之问矣。近代有行之者,司马君实之类是也。□
人之一生,苟有得于一言而合于道,则其生平精神、心术、凡见诸行事者,莫不于此取则焉。故虽一言也而可胜用哉!君实之于实,自为儿时至于相天下,终始惟一言也,然则守约之道,顾不至当欤?
②吴君礼逊,佳子弟也,学殖之务,尤孜孜焉。尝请于予曰:“吾于逊一字也,深有慕而未能愿,仍逊以自号,何如?”余曰:“旨哉言乎!非所谓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夫逊也者,吾党之士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也。在《礼》“入学鼓箧①”,即以逊为先。《说命》亦曰:“惟学逊志。”盖吾之于道,慊然如有所不知,而后人告我以知;退然如有所不能,而后人告我以能。谦以受道,抑以从人,兹非入门之第一义乎?夫子曰:“义以为质,而逊以出之。”义之在人,犹物之有干也。然辞焉而弗婉,色焉而弗愉,则严者愈严,而义有不可直遂者矣。婉辞足以达意,愉色足以致和,兹非出门之第一程乎?
③今吾礼逊学道,则犹升堂而望入室者也。(甲)涉世则积跬步,而至千里者也。(乙)虽然,逊以出之,又不可不信以成之也。(丙)信以成之,则如君实之守其实而后可也。(丁)孟子曰:“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吾于是亦云。
[注]①入学鼓箧:击鼓召集学士,令打开书箱,拿出书来学习的一种仪式。②孟施舍:人名。传说是一勇士。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盖 B.则 C.且 D.然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士子追求一言终身行之以求圣门高第。
B.但得一言,则人之精神心术等皆有所依凭。
C.若人得一合道之言,则生平行事皆可胜用。
D.司马光从儿时至于相天下,始终坚守“逊”。
23.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论证效果。(3分)
24.下面的句子是第③段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最合理的位置是( )。(2分)
舍逊何所循而进,何所赍而行哉!
A.甲 B.乙 C.丙 D.丁
25.概括本文行文思路。(4分)
三 写作70分
26.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这句话可以启发人们认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1)飞鸟相与还(1分) 饮酒(1分) (2)吾尝终日而思矣(1分) (3)念桥边红药(1分),年年知为谁生(1分)
2.(1)B(2分) (2)C(3分)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3.(2分)B
4.(共3分)答案示例:不能改。原句用“并不是……只是不是……而是”的句式(1分),强调关公的行为有着内在的情感逻辑。这种逻辑看似自相矛盾,却有其独特性(1分),在辨析中说理,突显情感逻辑的本质特征(1分)。
5.(3分)D
6.(共3分)评分要点:
对总分型答案的评分要点:无理而妙的理论解释(1点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无理而妙+效果(1点1分)
对分述型答案的评分要点:或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无理(1点1分)+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妙(1点1分)+效果(1点1分)
答案示例:这句诗的“无理”体现在作者对“活着”与“死了”的判断不符合理性逻辑(1点),“妙”在不符合理性逻辑的诗句在情感上极具感染力(1点),绝对化的情感逻辑,表达了诗人对鲁迅精神的赞美之情(1点)。
7.(共5分)答案示例:本文先列举白居易《长恨歌》,论证情感逻辑具有绝对化的特征(1分),再列举关公不顾一切放走曹操,论证情感逻辑自相矛盾的特征(1分),例证典型而充分(1分),而在论证自相矛盾的情感逻辑具有曲折性的特点时(1分),缺少必要的论据支撑,是论证充分性上的不足。(1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8.(4分)“糟糕”“跑过去”,写出我的心理和动作,表达出我对它的关切(2分)。“身上全白”“没有血迹”“一只半睁”“体温尚在”“体温仍在”,写出流浪猫外形和状态以及有救助的希望(2分)。
9.(共3分)答案示例:这个短句独立成段(1分),从内容上看,反映了当时“我”内心的复杂的情感:既有流浪猫终究未能得到救治而丧生的难过(1分),又有因医生的话语感受到流浪猫作为一条生命在临终时得到了尊重的宽慰(1分)。
10.(共4分)开放题,言之有理皆可。
删去好:
评分要点:内容(含与主题关系)理由2分+结构(或手法)理由1分+效果1分
①②③写到2点得到2分;④1分;⑤1分。
答案示例:第③段连用5个问句,既充分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流浪猫的关切,也通过这样的发问引发读者对流浪猫命运的思考(①点);在作者的发问中,有动物之间相互守望的温情(②
点);也借猫观人,引发人类对自己情感世界的观照(反思),使主题含蓄丰富(③点)。至此结尾戛然而止(或删去行文更简洁),结构相对完整(④点),拓宽读者的情感想象空间,回味无穷(⑤点)。
删去不好:
评分要点内容理由(含与主题关系)2分+结构(或手法)理由1分+效果1分
①2分;②或③1分;④1分。
答案示例:原文在内容上顺承上文,表达了作者没能将流浪猫救治成功的遗憾与愧疚,使主题集中鲜明(①点);在结构上,让情节有照应,㉜段与开头的情节相照应(②点);第③段的落泪与⑧段的“鼻子一酸”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点);结尾直抒胸臆,引发读者的同感和共鸣(④点)。
11.(4分)答案示例:本文表达了对世间那些弱小、卑微、无助生命的同情、关爱与尊重,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有启示作用(2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或他们),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冷漠(1分)。生命从来不分高低贵贱,关爱弱小,平等地对待所有的生命形式,才能赋予生命更完整且美好的意义(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A(1分) 13.B(2分)
14.(共5分)
评分要点:
时令角度赏析(结合“岁欲晚”)1分+景物角度赏析(结合中间)2分+作者角度赏析(结合“空轸念归”)1分+(总结)表述1分
①1分,②③④写到任2点2分,⑤1分,⑥1分(或不总结但分述明确赏析角度的也可得1分)
答案示例:(1)开篇“岁欲晚”:点明时令,岁暮天寒,行路之苦(①点);(2)“静犹浪”:写出平静背后的路途之险恶(②点);(3)“独且征”:出行时的远途奔波的孤寂之苦(③点);(4)“绛叶尽”“芦冻白花”“寒不望”:以路途景色的萧瑟、荒凉、天气寒冷,衬托独行之艰辛(④点);(5)“空轸念归”:作者有家不能归去的思归之苦(⑤点)。(6)整首诗从不同角度凸显“辛苦”,既写出诗人对友人旅途之关切,又写尽诗人自身苦苦思归之深情(⑥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15.(1)穿布衣(1分) (2)福分(1分)
16.(1)C(1分)(2)B(1分)
17.(共3分)比获/悉以遗亲旧/量其所需/或数十百石各有差
说明:该断未断扣分(参照答案),可断可不断不扣分(或数十百石/各有差)
18.(共5分)开始的时候,郑氏制定的法律很严格(或崇尚严苛)(尚1分),百姓犯了小过错(或犯了小过错的老百姓)大多被处死(细过1分),陈参军全部用宽容对待他们(一或持1分),偶然有被处死的(间1分),也全都出于公平(悉1分),百姓都心悦诚服。
19.(共3分)遇事果断有魄力,不被他人左右;与人交往,务尽忠诚;平时布衣蔬食,生性淡泊。(1点1分)
20.(共4分)意思对即可。不贪图财物 一心为民(1点2分)
参考译文:
陈永华谘议参军(官职名),字复甫,是福建泉郡同安人。父亲是某科举人,在广文任上自缢以身殉国难。陈公当时15岁,科试第一名,已被递补为龙溪的儒学生员。
因父亲丧亡,陈公就跟随郑成功在厦门驻扎。郑成功开辟储贤馆,延揽天下士子,陈公参与其中,但不曾接受成功授予的官职。陈公为人安静肃穆,不善于言谈,好像不能从嘴里吐出一字,遇事却果断而有见识力,定计决疑,了如指掌,不为其他人意见所动。与人交往, 诚字为先。平时闲居没有懈怠的神色,穿着布衣吃着蔬饭,随意淡泊。郑成功经常指着陈公,对儿子郑经说:“我留下他来辅佐你,你可得要用对待老师之礼侍奉他。”
郑成功死后,郑经袭位,授予陈公咨议参军,职兼将相。陈公勇于任事,知无不言,谋无不尽,郑经倚重他。郑经知道陈公家贫,常常把海船赠送给陈公,说商人租赁海船,陈公每年可得到数千银子,姑且供给陈公用资。陈公却不接受,强行给他,总遭失败,再给他,也这样。陈公笑着说:我本来知道我命里贫困,白白地损耗他人的钱资,没有益处。台湾多荒芜之地,陈公招募人开辟,每年收入有数千石,等到收获,陈公全部送给亲属旧部,估量他们需要的用量,有的数十石有的数百石,各有差别;计算自己所存的,足够供给一年吃的粮食罢了。
等到耿率领的骚乱者在闽叛乱,郑经乘机率水师攻袭闽粤八郡,移驻泉州;命令陈公居守台湾,国事无大小,只听凭陈永华主持,陈永华转运军粮输送军饷,五六年军队无匮乏开始的时候,郑氏制定的法律很严格,(百姓)犯了小过错大多被处死,陈公全部用宽容对待他们,偶然有被处死的,也全都出于公平,百姓都心悦诚服,一个接一个受到感化,路不拾遗的状况持续了好多年。
一天,陈公命令家人洒扫厅事,内设供具,门户关闭甚严,天天吃斋沐浴准备奏章入室拜祷,希望用自身来代民命,有人说:“您掌握国家政权,是百姓的期望,今天这样做,实在让人惊骇,您把民心放在哪里呢?”陈公说:“这就是我以身代民命的原因”,又叹息说“郑氏之福分不长久了!”过了不久,第二天早上端正地坐着逝世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21.(1分)A
22.(2分)C
23.(共3分)比喻论证1分,以树比人,阐明义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1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1分。
24.(2分)B
25.(共4分)作者先以“可以终身行之”之言开端,切入话题,引出本文要讨论的“逊”(1分);接着阐述“逊”对人立身行事的重要性:入门第一义,出门第一程(1分),以及如何才能做到“谦逊”(1分);最后进一步阐明,君子学道光做到“逊”不够,还必须做到“信”,呼应开头(1分)。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参考译文:
有一个字,可以终身遵照它去做的吗?孔子的弟子,曾经有这样的疑问。近代有践行“一言”的人,司马光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因为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得到一个与道相合的字,那么他的精神、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一切显现在他的行为中的东西,没有什么不以此为准则。因此,虽然只是一个字,也完全够用了啊!司马光对于“实”,从他小时候开始一直到担任宰相,始终践行这一个字。既然这样,那么这种简易可行的方法,难道不是很恰当吗?
吴礼逊,是一个很优秀的后生。学问上的事,他十分勤勉。曾经向我请教说:“我对于字,十分向往却未能到达这样的境界,仍然以‘逊’给自己命名,怎么样?”我说:“这个字好啊,不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个字却可以终身践行它的字吗?”逊,是我们读书人进入圣门学习的第一美德,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在《礼》中,有“入学鼓箧”的仪式,就把逊作为根本。《说命》也说:“谦逊好学。”
因为我们对于道,不满足的样子如同什么都不知道,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明白;谦卑的样子如同什么也不能胜任,而后别人告诉我使我得以胜任。通过对人谦逊来接受道,通过克制自己来遵从他人,这难道不是进入圣门的第一美德吗?夫子说:“君子将义作为根本,又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义对于人的价值,如同躯干对于物的价值一样。但是,如果一个人说出的话不委婉和顺,表现出的神色不和悦,那么原本严肃的事情就显得更严肃,从而义就不能顺利实现了。委婉的言辞足够用来表达心意,和悦的神色足够用来使人事和顺,这难道不是离开圣门经历世事的第一规范吗?
如果我们秉持谦逊的态度,学道就能由浅入深,达到更高的水平。经历世事就能积累点滴,到达更远的境界。如果舍弃谦逊的态度,我们又依照什么来前进,怀着什么来前行呢?尽管这样,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它,又不可以不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依靠忠诚守信来成就它,就如同司马光坚守他的“实”而后才能成事一样。孟子说:“孟施舍的养勇,只是保持一股无所畏惧的气势,又不如曾子的方法简易可行。”我对此表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