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卷

ID:566913

大小:67.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震,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       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   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     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笑靥(yè)  怯懦(qiè)鲜血(xi)     B.思辨(biàn)创口(chung)惊诧(zhà)‎ C.破绽(zhàn)角斗(jué)共震(zhèn)    D.横杆(gn) 模具(mú)  菲薄(fi)‎ ‎2.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处心积虑  美轮美奂  凝视       B. 千方百计  美轮美奂  注视 C.千方百计  无与伦比  注视       D. 处心积虑  无与伦比  凝视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代表委员们认为,家长的焦虑心态、应试的要求客观上助推了课外辅导热,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需求的增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则是校外辅导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在“机器换人”战略驱动下,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D.《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的兴起,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学习文物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因而受到人们追捧。‎ ‎4.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A.      B.      C.      D.‎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论及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理由时,总离不开对它的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当然也不例外。由于人是非物质文化创造及发展中能动的主体,因而非物质文化的价值取向又总是由人的动机及目的所决定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不同的思维特点则形成不同的行为理念。因此在非物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就特别地体现了人的物质目的与精神需求相共生的行为理念和原则。这使非物质文化的价值体现,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实用与审美,正是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价值体现的重要内容。‎ 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就表明了它不属于现代文化,而属于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是现代文化的突出代表。大众文化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在特定时间内在大众媒体和广大人群中普遍流行的文化。但大众文化缺乏深层性、持久性和稳定性,人们接受一种大众文化更是出于从众和外在的冲击力,而不是内在的、深层次的文化需求。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和民间性决定了它不会像大众文化一样在大范围内很快流行起来,它缺乏大众文化流传的普遍性、快速性、时尚性和强大性。但非物质文化深深根植于民间和人民的心灵深处,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是特定民族在同自然、社会和人的长期交往中所凝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及理想信念。‎ 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不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说的,而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是否依赖于物质形态而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指文化存在的本质形态。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就是物质文化,如文物、古建筑等;以精神形态存在的文化则是精神文化,如思想、知识等。而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式,而是指无须以物质形式为表现和传承的文化。精神文化虽然不是物质形态文化,但也不等于非物质文化,大部分精神文化是通过物质媒体进行表现和传承的,只有部分精神文化才是非物质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不可能存在;任何一种文化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传承,否则就会消失。物质文化是外化并凝结在物质材料上的,并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传播和传承,因而,物质文化是静态文化、固化文化。而非物质文化无须外化和凝结在物质材料上,也无须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而是通过口头讲述及亲身行为等来直接表现和传承的。非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承的动态性或活态性虽然不具有物质文化的表现和传播那样大的规模与范围,但却具有物质文化表现和传播所不具有的优点。‎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靠音像资料的保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使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实际上,正是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使人类的文明如此绚丽,非物质文化就是其中的一朵盛开的奇葩。要真正有效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在于使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保存和传承下来,而且更在于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交流,扩大其影响。非物质文化一旦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和认同,非物质文化的民族性意义和作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就是非物质文化在其民族性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世界性的含义,对世界其他民族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节)‎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这一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的价值体现为实用,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为审美。‎ B.非物质文化遗产单靠音像资料的保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使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活起来。‎ C.非物质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D.非物质文化一般属于民族文化,存在于民间,是特定民族在同自然、社会和人的长期交往中所凝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特征及理想信念。‎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是物质文化,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也不是非物质文化。‎ C.物质文化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非物质文化无须通过物质材料来表现和传承。‎ D.只有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交流,扩大其影响,才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 ‎7.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从“超级女声”开始,各地电视台争先恐后推出选秀节目形成的选秀文化,具有大众文化的普遍性、快速性、时尚性和强大性的特点。‎ B.百事孝为先,孝道文化是通过《孝经》等物质媒体进行表现和传承的精神文化。‎ C.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是以茶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它属于物质文化。‎ D.口技、说书、京剧、庙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深根植于民间和人民心灵深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传统。‎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 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 ‎                                                    (节选自《后汉书·崔骃传》)‎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或讥其太玄静               或:有时 B.公何得薄哉?                   薄:接近 C.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     美:美丽 D.矜矜业业,无殆无荒。           殆:危险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作《达旨》以答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B.公何得薄哉?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满溢之位,道家所戒            某所,而母立于兹 D.故君子福大而愈惧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衣,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B.《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宗法等级制。‎ C. 祚,本意是指福,赐福,也指帝位,还指保佑。‎ D.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同的还有“察”与“举”等词。‎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B.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C.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D.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崔骃呈上的《四巡颂》都符合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文雅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 B.皇上对窦宪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让我试着接见他。”    ‎ C.皇帝见了崔骃的“颂”之后,对他格外的青睐,予以破格提拔。 ‎ D.窦宪任车骑将军后日益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直言劝谏。窦宪不能容忍崔骃的劝谏,逐渐疏远了他。 ‎ 第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4分)‎ ‎(2)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8分)‎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属玉:水鸟名。舂锄:水鸟名,即白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以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而有风致。‎ B.“身闲心苦一舂锄”中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C.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 D.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本句不同。‎ ‎(2)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3)本诗颈联反用典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及蕴含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徜徉在古典诗文的海洋中,读《登高》,懂得了杜甫“          ,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落魄;读《拟行路难》,懂得了     (作者)“吞声踯躅不敢言”的愤慨不平;读《兰亭集序》,懂得了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的感慨;读《琵琶行》,懂得了白居易与琵琶女“           ,         ”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劝解;读《蜀道难》,懂得了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的长叹。‎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到平江路去 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 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 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 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 ‎ 这就是平江路了。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 ‎ 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 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早年顾颉刚先生就住在这里,他从平江路着眼,写了苏州旧日的情调:一条条铺着碎石子或者压有凹沟的石板的端直的街道,夹在潺湲的小河流中间,很舒适地躺着,显得非常从容和安静。但小河则不停地哼出清新快活的调子,叫苏州城浮动起来。因此苏州是调和于动静的气氛中间,她永远不会陷入死寂或喧嚣的情调。以前来苏州游玩的郁达夫也议论过这一种情况,他说这街上的石块,和人家的建筑,处处的环桥河水和狭小的街衢,没有一件不在那里夸示过去的中国民族的悠悠的态度。 ‎ 这是从前的平江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仍然能够感受到昨天的平江路的脉搏是怎样的跳动着。我们一边觉得难以置信,一边就怦然心动起来了。 ‎ 现在,我是踏踏实实地走在平江路上了。 ‎ 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着的时候,很有心情一家一家地朝他们的家里看一看,这是老房子,所以一无遮掩的,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开展着,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能够看得很清楚,我不要窥探他们的生活,只是随意的,任着自己的心情去看一看。他们是在过着平淡的日子,在旧的房子里,他们在烧晚饭,在看报纸,也有老人在下棋,小孩子在做作业,也有房子是比较进深的,就只能看见头一进的人家,里边的人家,就要走进长长的黑黑的备弄,在一侧有一丝光亮的地方,摸索着推开那扇木门来,就在里边,是又一处杂乱却不失精致的小天地,再从备弄里回出来,仍然回到街上,再往前走,就渐渐地到了下班的时间了,人多了起来。一个妇女提着菜篮子,另一个妇女拖着小孩,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她问道。不知道,小孩答。妇女就生气了,你只知道吃,她说,小孩正在吃烤得糊糊的肉串,是在小学门口的摊点上买的,他的嘴唇油光闪亮的。沿街的店面生意也忙起来,河面上还是有一两只小船经过的,这只船是在管理城市的卫生,打捞河面上的垃圾,有一个人站在河边刚想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去,但是看到了这只船,他的手缩了回去。生活的琐碎就这样坦白地一览无余地沿街展开,长长的平江路,此时便是一个世俗生活的生动长卷了。 ‎ 就这样走走,看看,好像也没有什么多余的想头。但到平江路随便地这么走一走,心情就会起一点变化的,好像原本心里空空的,但是这么一走,心里就踏实了,老是弥漫在心头的空空荡荡、无着边际的感觉就消失了。我不是在平江路出生和长大,但是走一走平江路,就好像走进了自己的童年,亲切的温馨的感觉就生了出来,好像世世代代就是在这里生活的。‎ 平江路上有许多名胜古迹,我不止一两次地去过耦园。但是我到耦园,却不是去赞叹它精湛的园艺,而是因为它是一处惬意的喝茶聊天的地方,或者是一个温婉的情绪着落点,也因去耦园的路,不要途经一些旅游品商店,也不要有乌糟糟吵吵闹闹的停车场,沿着河,踩着老街的石块,慢慢地走,走到该拐弯的地方,拐弯,仍然有河,再沿着河,慢慢地走,就走到了耦园,其实就这样的走,好像到不到耦园都是不重要的了。   ‎ 在宋朝的时候,有了碑刻的平江图,那是整个的苏州城。现在在我的心里,也有了一张平江图,这是苏州城的缩影。这张平江图是直白和坦率的,一目了然,两道竖线,数道横线。这些横线竖线,已经从地平面上、从地图纸上,印到了我心里去,以后我便有更多的时间,有更任意的心情,沿着这些线,走,到平江路去。‎ ‎(取材于范小青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写了作者一次在平江路散步的经历,其间穿插对苏州旧貌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对苏州悠久历史和古典文化的眷恋和怀念。‎ B.作者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 C.文章第九段插入顾颉刚对苏州旧日情调的描写和郁达夫的议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平江街区的特色。‎ D.文中写道,有人想往河里扔垃圾但最终没扔,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 E. 文章以“去平江路”起,以“到平江路去”止,中间多次写到“走在平江路上”,首尾呼应,脉络清晰;语言亲切自然,又富有文化韵味。‎ ‎17.赏析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18.文章第七段说,“平江路己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结合全文,分析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5分)‎ ‎19.(1)文章题目是“到平江路去”,文中也有多处文字关涉“去平江路”这层意思。联系全文,说说平江路有哪些吸引作者的地方。(4分)‎ ‎(2)平江路让作者热爱和眷恋,说出一个你心中的“平江路”,并参照本文列出你喜爱那个地方的理由。(4分)‎ 六、(10分)‎ ‎20.将材料概括成一个5字短语,然后跟材料所给短语一起组合,写出下联。(4分) ‎ 材料:历经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5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今后,香港、珠海、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将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珠三角西部都将被纳入香港3小时车程范围。‎ 材料:三千里     振国威       波涛正涌     跨海长虹 ‎ 上联:四十年改革犹酣  仰观日月星  望天巨眼施神力 下联:                                          ‎ ‎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6分)‎ ‎2月17日下午,故宫发布名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元宵节灯会活动信息后,引发持续关注和抢票热潮,元宵节当晚的灯会活动预约票几乎是“秒光”。在18日0点时,再尝试登陆故宫门票预售系统时,甚至已经无法打开网站。一场传统灯会竟然能点燃如此巨大的参与热情,元宵佳节在如今所展现出的文化魅力,可见一斑。‎ 在传统节日中回归传统习俗、品味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今天许多人过节时的首选。不只是元宵节,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假期,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捧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花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内蒙古博物院,孩子们围坐在蒙古包里,亲身体验蒙古族小年祭火仪式,品尝麻糖、果条和奶茶等传统食品;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南京白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针对以上材料,分析传统文化成为新时尚的原因。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不超过100个字)‎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最近“仪式感”一词流行起来,人们对“仪式感”的看法形成两个阵营。支持方说,正是传统仪式的不断缺失,导致现在的人丢失了许多好东西,比如见到长辈老师不用再错身让路行礼,丢失了道德礼节;而反对方则说,繁文缛节不过是个形式,婚礼再隆重也不能代表爱情,也可能会离婚。‎ 其实中国自古以来高度重视仪式的教化作用,讲求通过仪礼建构社会秩序,在仪礼中传承中华文化。‎ 对“仪式感”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答案 ‎1. D(A项鲜血(xuè);B项惊诧(chà);C项共振)‎ ‎2.C(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多含贬义,千方百计指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符合文意;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符合文意;凝视指聚精会神地观看,注视除了注意地看外还有关注,意思更符合文意。)‎ ‎3.A(B项主客颠倒;C项成分残缺;D项搭配不当,“受到人们的追捧”的主语应该是“《国家宝藏》这样的文物类节目”,不是“兴起”。)‎ ‎4.B ‎5.B(叙述的对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非物质文化) []‎ ‎6.C (A项,原文说非物质文化不是物质形态文化的否定式;B项,原文说只有部分精神文化才是非物质文化;D项,只有……才关系不当,另外“原文非物质文化一旦被世界其他民族所接受和认同……这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 ‎7.C(不能以茶的形态决定它属于物质文化,茶文化也有属于非物质文明的内容。)‎ ‎8. B(A项或:有人。C项美:赞美。D项殆:懈怠)‎ ‎9. D(连词,表转折)。(A项代词,他们/兼词,在其中。B项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为什么。C项助词/名词)‎ ‎10.D(“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推选、推荐,与“擢”不同。)‎ ‎11.A ‎12.D(A项崔骃呈上《四巡颂》来称颂汉德,皇上向来喜好文章;B项是让窦宪去见崔骃;C项 “予以破格提拔”有误,文中的信息是“适欲官之,会帝崩”。)‎ ‎13.(1)年轻时游历到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把钻研典籍当作事业,无瑕顾及做官之事。(游、以……为、典籍、遑各1分)‎ ‎(2) 于是请他进来奉为座上客。不多久,皇帝来到窦宪家。当时崔骃正好在窦宪家,皇帝听说后想要召见他。(揖、几何、幸、适各1分)‎ ‎【参考译文】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崔骃十三岁能通晓《诗经》、《易经》、《春秋》,博学有大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会写文章。年轻时游历到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把钻研典籍当作事业,无暇顾及做官之事。当时有的人劝谏他说过于清静无为,将会因为身后的名声而失去现实的利益。崔骃模仿杨雄的《解嘲》,写了《达旨》来答复他们。 ‎ 元和年间,肃宗开始遵循古礼,巡视四方山岳。崔骃呈上《四巡颂》来称颂汉德,辞藻十分典雅美妙。皇上向来喜好文章,自从看了崔骃的《四巡颂》之后,常常感慨赞叹。对侍中窦宪说:“你知道崔骃吗?” 窦宪答道:“班固多次对我说起他,但我没有见过。”皇上说“:你喜欢班固而忽略了崔骃,这是叶公好龙哩。请试着见他。”崔骃由此问候窦宪。窦宪来不及穿戴拖着鞋子赶到门口迎接,笑着对崔骃说道:“亭伯,我奉皇上的命令和你交朋友,你怎能先来接近我呢?”于是请他进来奉为座上客。不多久,皇帝来到窦宪家。当时崔骃正好在窦宪家,皇帝听说后想要召见他。窦宪劝谏皇帝,认为不宜与平民相见。皇帝领悟道:“我能使崔骃朝夕在我身旁,何必在此见面!”正想请他做官,碰到皇帝驾崩。 ‎ 窦太后掌朝,窦宪以贵戚身份出入传递诏命。崔骃献书告诫他说:“窦氏的兴起,从孝文帝开始。长君、少君以淳厚贤淑守道,成名在先日;安丰侯窦融(窦宪的祖父)以佐命大德,显赫于中兴之时。在内心以忠诚使自己地位坚固,在外以法度自我约束,最终享有福运封国,传福至今。谦德之光,《周易》所赞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备。所以君子福大却更加恐惧,爵位高而更加谦恭。看远近,低头抬头都有法则可循,铭刻在几杖之上,刻记在盘盂之间。兢兢业业,不懈怠不荒废。这样,就享有百福,流传无穷。” ‎ 等到窦宪做了车骑将军,召崔骃做掾吏。窦宪府尊贵权重,掾属三十人,都是从前的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员,只有崔骃没有做过官且年少,提拔在其中。窦宪擅权骄横放纵,崔骃多次劝谏他。等到出击匈奴时, 窦宪在道路上更加不守法度。崔骃做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次,切中要害。窦宪不能容忍,逐渐疏远了他,因为知道崔骃是高第出身,让他出为长岭县长。崔骃自认为被疏远,不得志,于是不上任而回家。‎ ‎14.(1)C(不是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 ‎(2)长江边上,孤城一座,风吹雨打,已经三日,小市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的(1分)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图景(1分)。‎ ‎(3)颈联诗人由网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遇而结网”的成语,(1分)原意是不能光有愿望而不去实践,(1分)作者却一反其意,以临渊而不羡鱼(1分),表达他对荣利既不动心,更不汲汲以求,自甘贫贱,安于淡泊的思想感情。(1分)‎ ‎15.艰难苦恨繁霜鬓鲍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侧身西望长咨嗟 ‎16.B D (4分)(B项“意在感慨时代变化之快,让人无所适从。”理解有误。D项“可见平江路的人都很珍惜这个充满怀旧气息的地方。”曲解文意。文中只是写了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没有此意。)‎ ‎17.运用了比喻、比拟、联想(或虚写)、视觉触觉嗅觉结合的手法(写出两种给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昔日到处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韵味(1分),表达了对苏州古城、古韵的热爱、怀念之情(1分)。‎ ‎18.承上启下(1分)。承接前文对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现状的表述(1分),引出下文对承载着苏州历史记忆的这一老街区的描写(1分)。流露出因为这种现状而产生的失落(1分);也包含着对平江路得以保存而感到的庆幸和欣慰(1分)。‎ ‎19.(1)平江路是苏州最后一个保存着原样的街区。(1分)平江路既是静的,又是生动活泼的。(1分)平江路展现了普通人绵延不断的日常生活。(1分)平江路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1分)‎ ‎(2)参考理由:那里能唤起对古城的记忆。代表着旧日的情调。在那儿走走,让人心里感到踏实。那里有许多保存下来的名胜古迹,富有文化气息。(写出一个具有文化气息或地域特色的地方给1分,说出三点理由给3分。)‎ ‎20.参考答案:  三千里波涛正涌(1分)  横贯港珠澳(“横贯”词性、意思合理即可得1分,“港珠澳”1分)  跨海长虹振国威(1分)‎ ‎21.一方面是因为在创新技术、创新形式的助推下,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体验更加契合了。(从创新角度谈)另一方面,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传统文化背后的价值理念、体现出的情感要素,才是吸引现代人的根本原因。(从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的角度谈)(每点3分)‎ ‎22.(60分)参考2018年天津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基础等级  E 符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E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说明:关于切入分43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符合题意——要围绕“仪式感”立意,如只谈“传统文化”为偏离题意。‎ ‎(2)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