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选读
张宗明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
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
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 不少于 800 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选读 1】
人人脚下都有吉祥的云
天津考生
两个大学毕业生,一个因为有家庭背景而很快在理想的单位上班了,一个却因为缺乏社
会关系而迟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后者叹息道:“都说路在脚下,那不过是安慰人的口号而
已,平民子弟脚下哪有路!”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这倒并不是什么唯心主义的心灵鸡汤,而是无数强者的人生总
结。走路要用双腿,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健康的双腿,他的脚下还有路吗?史铁生,在他 19
岁那年,无情的上帝却夺去了他健美的雙腿。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上,他放飞梦想与希望,
让智慧驰骋于文学的蓝天,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史铁生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
谁,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中,脚下总是有路的,与其叹息,不如用心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脚下自有千条路,问题在于你有没有正视现实的勇气,有没有自我调整的智慧。《茶馆》
里的松二爷,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在辛亥革命断了旗人的“铁杆庄稼”以后,不自食其力,
最终饿死了。而另一位旗人常四爷,在同样没了“铁杆庄稼”以后,卖青菜,卖花生米,凭
力气挣饭吃,活得堂堂正正。无视变化了的现实,脑子里只有一根筋,只认识习惯的一条道,
自然会四顾茫然,深感脚下无路,发出松二爷一样的哀嚎。
时代先锋黄大年说:“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
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人只能是滚滚洪流中
的一朵浪花,随时代奔腾向前,而不能是回流中的枯枝败叶,有意无意地阻挡历史的前进!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国有大梦,人有小梦,大梦牵小梦,小梦促大梦,将个人梦和民
族梦结合起来,每个人都会演绎出壮丽的人生。
路是人走出来的,有怎样的人便有怎样的路,一个心灵世界充实健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
会有路可走,反之即便有了一条宽广的路也不会走多远。“官二代”“富二代”应该是脚下
之路宽且广的,但是许多“官二代”“富二代”成了“坑爹族”。那些落马的大小贪官,也
曾有过宽广的人生之路,结果却没有能够走进辉煌的境界。路本身不是人生辉煌与否的决定
因素,有怎样的精神境界,如何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走好自己的路,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
人走得更远,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总有人认为自己被命运女神抛弃了,心有怨气。其实,每个人脚下踩的都是吉祥的云,
那是命运女神的垂青,只要你抓住信念,有不灭的希望,勇于实践,脚踏实地,你就能够走
出公主、王子的路。
点评
1.有的放矢,为时而文。有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感叹平民子弟脚下没有路,
这一现象较为普遍,作者特此撰文针对这一社会现实进行分析,指出人人脚下都有吉祥的云,
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标题新颖,诗意浓郁。文章以“人人脚下都有吉祥的云”为题,喻指人人脚下都有路
可走,标题诗意浓郁,生动形象。文中亦多诗意语言,如“让智慧驰骋于文学的蓝天”、
“被命运女神抛弃”“ 走出公主、王子的路”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3.纲举目张,层次分明。文章主体部分以“天无绝人之路是无数强者的人生总结”“要
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和自我调整的智慧”“要有充实健康的心灵世界”为分论点,从不同角度
阐述中心论点,纲举目张,层次分明。
【满分选读 2】
养育爱国志提振精气神
天津考生
方志敏是革命先驱,在黑暗的年代,他曾经说过:“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
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
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重读革命先驱的语录,我们会感受到革命者的胸襟,也深感
某些当代青年精气神的不足。
何为精气神?简言之,就是家国情怀,就是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人要吃喝拉撒,有儿
女情长,但是在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時候,他不回避,不逃避,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责任。两年
前,复旦女生樊悦书在一篇文章里叹道,我发现光考上好大学是没用的,再努力也买不起上
海的一套房子。她的观点引起广泛共鸣,樊悦书身上所缺的正是青年应有的精气神。
是的,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正、公平离人们的理想还有很大的距
离,我们必需正视严峻的现实,加快改革的进程,推进社会向更加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
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变成现实。而青年正是推动社
会发展和进步的生力军,作为这个队伍的一员,我们需要的不是悲哀叹息,怨天尤人,而是
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我们的青春。
青年狂飙突进,不当叹月的弃妇,他们吼唱慷慨激扬的歌。想想五四时期,多少纨绔子
弟陶醉在灯红酒绿里,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青年,奔走工厂田头,宣传主义,唤起民众,
更有多少人后来牺牲在战场上、刑场上,他们叹息过不公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胸中有使命,心中无怨言。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谁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还是要有一点
精神。不是说不可以考虑个人命运,而是说不能只有个人命运,更不能超越时代的许可,追
求绝对的公平公正。即便是谈个人命运,也不能指望父母,指望婚姻。三分靠天命,七分靠
打拼,我们是自己的上帝,我们现在的样子,是曾经的我们使用时间亲手塑造的样子;而不
久的未来,我们的样子,又取决于现在的自己使用时间的方式。
今年两会期间,“快递小哥”柴闪闪成功刷屏,他的一句“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奋斗
是唯一的标准答案!”瞬间传遍网络,让无数追梦人感同身受。柴闪闪正像当年的革命青年
一样,是一个精气神十足的青年,充满家国情怀的青年。祖国的未来靠我们,我们的未来靠
自己,让我们养育爱国志,提振精气神,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点评
1.关注现实,切中时弊。文章在第一段段末指出某些当代青年精气神不足的问题,全文
针对此作为评议对象,关注现实,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精神。
2.入题自然,中心突出。文章开篇引方志敏的语录,赞其胸襟,引出当代青年精气神不
足的问题,继而进入评议,入题自然,扣题紧密。全文紧扣青年精气神不足进行分析议论,
阐释道理,中心突出,观点鲜明。
3.说理辩证,客观公允。阐释公平、公正问题时既承认问题的客观性,又承认解决问题
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更谈青年的责任。阐释个人和社会关系时,既承认个人追求的合理性,
又谈青年应有的态度。全文说理辩证全面,客观公允。
【满分选读 3】
美在追求美在梦
天津考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毫无疑问,人应当具有
家国情怀。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家国情怀呢?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一个高三
的学生,在离高考前三个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得知消息,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投入紧张的备
考复习,不迟到,不早退,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高考分数揭晓的当晚,
他和同学一起守在电话机旁,当得知自己达到一本分数线时,他幸福地离开了人世。
一个多美的故事!有人为他惋惜,覺得他的努力没有意义,不如适时而退,早点享受生
活。人各有志,人各有异,对于垂死的人应当怎样生活,我们不必苛求,但是这位同龄人身
上闪烁的精神正是家国情怀的体现: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生命不息,梦想不止。
读诗经《蒹葭》,会有一种美荡涤我们的心胸。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追寻
思慕的人儿;眼前是弥望的芦苇,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宛在水中央”。一个“宛”字说
明“伊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即便是一个真实的她或他,也身在“水中央”,可望而不
可即。若用某些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起早来追寻这样一个臆想的对象,显然是不明智的,但
是人们爱这首诗,代代传唱不已。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彰显了一种人类的普遍精神:即使遥
不可及,也不放弃追求的梦。
生活在现实中,当然必须遵循现实性原则,不能拔着头发而梦想离开地球;但是,现实
和梦想又不能绝然分开,它们是一枚铜币的两面。如果说现实是一栋大楼,那么梦想就是大
楼的根基,没有梦想,现实的大楼就无法越积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只苍鹰,那么梦想就是
羽翼,没有梦想,现实的苍鹰就无法越飞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艘船,那么梦想就是帆,没
有梦想的帆,现实的船就无法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与《蒹葭》相似的故事,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而遭受惩罚,忍受
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悬在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目标的切近
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和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蒹葭》和古希腊神话里的故事,其实是在揭示人类生存的境况,揭示现实和理想的矛盾,
凸现人类追求精神可贵。
人无精神不立,木无主干不挺。《蒹葭》里的古诗人和早逝的高三学子,他们都是美丽
的,美在追求美在梦,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生命不息,梦想不断,这也是家国情怀,这就
是家国情怀!
点评
1.入题自然,立意独特。文章开篇即引陶行知的话,提出如何展现家国情怀,展现文章
与文题材料的关系。文章从“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和“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角度阐释
家国情怀的内涵,立意新颖独特。
2.诗意阐述,不落俗套。从爱情诗中分析出执着的追求精神,揭示出“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文化蕴含,解读深刻、独到。运用《蒹葭》作论据,论证“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论点,
既有说服力,又有文化品位,恰到好处。
3.语言优美,论证有力。文章第四段先以一枚硬币的两面作比,阐述理想和梦想的关系,
再以大楼、苍鹰和船为比喻,以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排比句,比喻、排比兼用,语言优美,
颇有气势,增强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