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讲
萧 城 一 中 朱 辉 田
文学
类
文本阅读复习
——
小说
本节课要讲到的小说题目
《到梨花屯去》
《赵一曼女士》
《天嚣》
《马兰花》
小说定义:小说是以
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
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
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
定义:三要素
+
主题
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古典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考点指向:三要素
+
主题
+
语言
你能否发现三要素考点的共同性
课堂安排
第一讲 情节结构题型
第二讲 人物形象题型
第三讲 环境类题型、主题探究、特色新题类
贯穿三讲的:如何把握小说主题(难点)
第一讲 情节结构类
共三个内容:
一、梳理概括情节类题型
二、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型
三、分析情节技巧类题型
一、梳理和概括情节
1.
梳理方式一:运用小说情节结构基本模式(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例如:孙犁《芦花荡》:背景(引子)
——
护送(开端)
——
受伤(发展)
——
报仇(高潮或结局)
2.梳理方式二:辨清5个
W
即
“
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
”,
运用5W形式概括,其中“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
1
)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
2
)丈夫撒谎掩饰。
(
3
)妻子替丈夫圆谎。
(
4
)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3.
梳理方式三:围绕某一线索概括
(
1
)地点线索(鲁迅《故乡》回故乡
——
在故乡
——
离故乡)
(
2
)人物线索(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
——
赞于勒
——
遇于勒
——
躲于勒)
(
3
)时间线索(都德《最后一课》上学路上
——
上课之前
——
上课经过
——
宣布放学)
2015《马兰花》有明暗两条线索,可据此梳理情节
马兰花得知麻婶得病后发呆
到医院看望未提六百元钱事
对丈夫常拿六百元钱说事很伤心
读麻婶女儿的信满眼泪水。
麻婶向马兰花借六百元钱
得脑溢血在医院抢救未果
其女儿火化麻婶带骨灰回上海
写信替母还马兰花钱。
马兰花
一家为借款
而引发的冲突
麻婶母女
的还款过程
典型例题
二、分析情节作用
(2017·
全国卷
3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
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7·
全国卷
Ⅰ
)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
“
美好
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6·
山东卷
)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
“
绒布妈妈
”
实验
,
有什么作用?
(2015·
全国卷
Ⅰ
)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
,
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
,
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并
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一)解答情节作用类题目2大角度
结构角度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
,
贯串全文;设置悬念
,
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
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
内容角度
对环境的作用
突出
/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
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的作用
塑造了
……
的人物形象
,
表现了人物
……
性格或精神
,
刻画了人物
……
的心理
,
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等。
对情节的作用
推动了
情节发展
,
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对主题的作用
揭示
/
表达
/
寄托
/
暗示了
……
的主题
,
深化主题
,
突出主题
,
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
设置悬念
,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二)不同位置的具体作用
1.开头的类型及作用
2.中间情节的作用
3.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方 式
作 用
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
从结构安排上看
,
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
,
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
,
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
从表现手法
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③
突出人物形象;
④
突出文章主旨。
令人感伤的结局
①
从主题上看
,
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
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
,
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
,
令人回味
,
引人思考。
令人欢喜的结局
①
从表达效果上看
,
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
耐人寻味;
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
,
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
,
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从主题上看
,
这
样的结局凸显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空白的结局
小说结尾戛然而止
,
留下了
“
空白
”
让读者想象
,
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考题分析一:
2019
课标
3
卷《到梨花屯去》
T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
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案:
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问: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解题思路:题目暗含答题方向
首尾均有
——
结构上前后呼应
均有这一细节(同一细节)
——
有强调之意
这一细节
——
乘客沉默
——
乘客在深思、读者也在深思回味。
答案:①首尾两度写到沉默,既是
结构上的呼应
,也
强调了
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
读者去思考
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意味。
学生答例
内容主题解读偏差
关于本篇小说的主题
“当年写这篇小说,就是在
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拨乱反正后,社会上下都在进行了反思
。根本的问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所以
要以人民群众的愿望为出发点和归宿。
”
“
这篇文章所写的主题,就是
要不忘初心,承担使命,为人民负责
。”
“
作品所写的,就是干部到村里去帮助老百姓的一个小故事,虽然是写于1979年,但
和今天的时代要求,依然高度扣合
。其实,就是
符合当下的不忘初心、承担责任、找到差距、狠抓落实等主题
。
”
——
作者何士光。
内容主题解读较好,但答点不全
学生答例
高考题分析二:2017课标1卷《天嚣》
T
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试题分析】考查情节作用好处,由前可知,一般从结构、人物、情节、主题、读者阅读感受几个方面考虑。这是基本的答题思考方向,但是,我们在实际作答时,不仅心中有套路,更要结合文本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此处主要从
情节、主题、读者阅读感受三方面考虑。
学生答例:
套路化答题,欠说服力,未落实分析
套术语,贴标签,生拉硬扯
【参考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我们可以这样组织答案:
(
1
)情节结构上,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营造神秘氛围。
(
2
)主题表现上,
“
美好的谜
”
,因为听不懂蒙古族群众的话所以成了谜,深化了各族人民一家亲团结相助的
温暖
主题。
(
3
)读者感受上,这样的结尾,
引人思考,令人回味。
(
4
)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较难想到)
小说情节作用题
小结
1.
指向
:三要素
+
结构
+
感受。
2.
看位置,析作用。
3.
套路是思路,术语是储备,文本是关键。
三、分析情节技巧
(
2020
佛山一模《朋友们来看雪吧》)
T8
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2019课标1卷《赵一曼女士》)T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7·全国卷Ⅰ
《天嚣》
)
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6课标2卷)
T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典型例题
指出情节技巧、特点
分析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
小说情节技巧有哪些?
设问方向一:指出情节技巧、特点
(
2020
佛山一模《朋友们来看雪吧》)
8. 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小说在
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答案:①叙述人称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以“我”的视角叙述“我”与胡达老人、鱼纹间的故事,记叙我在乌回镇的见闻及抒发感受,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②叙述故事时多次运用第二人称“你们”,以“你们问草编铜钱”的询问引出鱼纹,以“我告诉你们”引出乌回镇如何过年的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便于叙述内容);以“你们来看雪吧”的呼告作结,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③“我”“你们”的交叉运用,使读者如置身于故事中,直接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感染,从而深化了主旨。
设问方式二:分析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
(2019课标1卷《赵一曼女士》)T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Ⅰ
《天嚣》
)
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6课标2卷《战争》)
T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高考题分析一:
2019
课标
1
卷《赵一曼女士》
T6.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思路分析:
1.
先找出全文现实的叙述,标注出来,一共
4
处。分析发现,这
4
处现实的叙述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增强真实性、表达了今人对英雄烈士的崇敬。
2.
历史事件的叙述描写主要是表现了人物。
3.
整合起来,答点呼之欲出:(
1
)现实叙述
与历史叙述互相印证,让小说更有真实性;(
2
)历史与现实穿插记叙,使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让读者全面了解赵一曼人物形象;(
3
)有利于突出主题,既表现出赵一曼坚守信仰,誓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又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表达出后人对英雄的敬仰。】
参考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我们的作答:
(
1
)现实叙述与历史叙述互相印证,让小说
更有真实性
;
(
2
)历史与现实穿插记叙,使
人物形象
更立体丰满,让读者全面了解赵一曼人物形象;
(
3
)有利于
突出主题
,既高度赞颂了赵一曼的英雄形象,又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条理性不够,尚需整合
高考题分析二:
2017课标1卷《天嚣》
T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试题分析】任何小说都有一个谋篇布局的问题,尤其是篇幅很短的小说。所谓谋篇布局,就是
怎样设置人物、安排情节、提炼主题、组织结构等
。
本篇谋篇布局的中心是什么?是“渴”。值得说明的是,这里的“渴”不是一种单纯的缺水状态,而是从“渴”的出现到“渴”解决的一个完整过程。
【试题分析】
作用上仍考虑小说的几大要素。
在情节安排上
,以此谋篇布局,
不枝不蔓,叙事线索十分清晰,情节简洁又集中。
在主题表现上
,能够突出小说主题。这篇小说虽然写了基地试验队成员与蒙古族同胞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操,表现出了积极的社会意义,但从整体上看,小说更想表现的是人的生命本能,从人的本体意义上发现生命的秘密,这是本篇小说最主要的写作目的。
可进行反向推导,即如果不以
“
渴
”
为中心布局谋篇,会怎样
……
参考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
使情节更简洁
。
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
使主题更突出。
学生答例
情节上的作用分析不到位;
主题解读不错,但欠术语
2016课标2卷《战争》
T
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③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答题思路】指向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读者感受
高考题分析三:
2015
《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答:(
1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
2
)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答案要点:人物形象、情节、主题】
学生答例:
推动情节
突出主题
丰富内容
小结:小说情节技巧类题型
1.
明确小说情节技巧有哪些
——
基本知识储备
2.
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的分析
指向几大要素:
人物形象、情节、主题、读者感受
小说情节结构类题总结
三个内容:
一、梳理概括情节类题型
情节基本模式梳理、
5W
梳理法、线索梳理法
二、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型
四要素
+
结构
+
感受;看位置,看文本。
三、分析情节技巧类题型
情节技巧有哪些;作用指向小说几大要素
此讲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