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人物形象
专题
萧 城 一 中 朱 辉 田
文学
类
文本阅读复习
——
小说
本节课要讲到的小说题目
《理水》
《小步舞》
《赵一曼女士》
《有声电影》
《微纪元》
《玻璃》
回顾上一讲:小说情节结构专题
三个内容:
一、梳理概括情节类题型
情节基本模式梳理、
5W
梳理法、线索梳理法
二、分析情节作用类题型
四要素
+
结构
+
感受;看位置,看文本。
三、分析情节技巧类题型
情节技巧有哪些;作用指向小说几大要素
(2017·
全国卷
3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
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
请结合全文分析。
(2017·
全国卷
Ⅰ
)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
“
美好
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016·
山东卷
)
小说写吴秋明讲述
“
绒布妈妈
”
实验
,
有什么作用?
(2015·
全国卷
Ⅰ
)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
,
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
,
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
并
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分析情节作用
典型例题
关键:套路是辅助、题目有玄机、文本是根本
分析情节技巧
(
2020
佛山一模《朋友们来看雪吧》)
T8
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小说在叙述人称的运用上有何特点。
(201
8
课标1卷《赵一曼女士》)T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7·全国卷Ⅰ
《天嚣》
)
T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2016课标2卷)
T1.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5·全国卷Ⅰ)《马兰花》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典型例题
指出情节技巧、特点
分析情节技巧的作用、好处
第二讲 人物形象类
共三个内容:
一、概括人物形象
二、刻画形象手法
三、人物形象作用
人物形象包括:
性格特点(核心)
、身份、职业、地位、能力、行为习惯等。
性格特点包括:性情、品行、情感、精神等。
2009
年安徽卷
《
董师傅游湖
》
简要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匠,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性格
+
身份
+
能力】
一、概括人物形象
概括人物形象的切入角度:
典型例题
2018
《赵一曼女士》
T5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
8
《有声电影》
)T
5.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201
8
《微纪元》
)T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5《马兰花》)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201
5
《塾师老汪》
)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传统题型:是什么样的人
/
有哪些性格特征
2015
《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小说阅读中考查的人物形象,
一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这样的形象特征
往往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出来
。
因此本题做题思路:先找出文中对马兰花进行描写的内容,
重点分析其言行
。
如
她听到麻婶住院后的反应、去看望麻婶却没有提六百元钱的事、与丈夫因六百元钱的事而发生矛盾、忍让丈夫但也给丈夫讲理等
,
从这些事件和描写中,归纳、提炼出马兰花的性格特征。
注意答题模式:
性格特征
+
举例分析。
答:
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回答这些词可以吗?
乐于助人、善良、博爱、坚强、执着、宽容、勤劳
不准确:博爱、宽容、执着
非主要:坚强、勤劳
我们的失分点
——
1.
选点偏差
点拨:(
1
)选点有主次,选取主要特征概括。
(
2
)以情节、人物描写为主要依据。
2.
用词不准
点拨:概念内涵辨清楚(例如:乐于助人
——
博爱;大方
——
无私)
变式命题
——
2018
《赵一曼女士》
T5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
8
《有声电影》
)T
5.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201
8
《微纪元》
)T
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
5
《塾师老汪》
)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切入口更小、能力要求更高
(201
8
《有声电影》
)T
5.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
具体心态
。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即是要求在仔细通读全文并做出一定整理的基础上作答。这个经过是什么呢?
没看电影的时候-决定去看电影-在电影院-看完回家之后
。本题要求通过梳理这一过程,概括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①二姐“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便不想看,“不知为知之”强不知为知,
不屑一顾,傲慢无知,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②听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就想“开开眼”,对待新奇事物抱着“开眼”的想法,
有虚荣心作祟,是一种从众、趋新的态度。
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推让座位、买糖、说家事、吃瓜子、说话声音大”等都写出他们
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毫不在意,冷淡拒绝,实质还是固步自封;
④没有看有声电影,却“都赞叹不已”,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看电影这事,“阵势”挺大,其实对二姐们来说实在是可有可无,但她们究竟还是要得出个“结论”方才罢休,不管这个“结论”是什么。或者说,只有将有声电影这个新奇事物纳入到一个她们自己的“评价体系”中,这事才真的告一段落,她们才能心安。
深究下去,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市民,在面对以有声电影为象征物的强大的新奇事物甚至新的时代时,他们在不由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包括上面已经分析过的,面对“电人巨吻”时掩饰尴尬与骇异感、唯恐落后地赶时髦看有声电影,
内心深处隐藏的其实都是惶恐、茫然,那是时代的焦虑症。
这一点,需要对老舍的作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才能解读出来,难度较大,因此只是列入参考答案,考生只需答出前三点即可。
——
教育部考试中心《试题分析》
参考答案: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建议:先概括心态,再结合文本分析。
学生答例
“
不谦虚
”“
虚假
”
概括不准
概括人物形象 小结
1.
四个常见分析切入角度:情节、描写、评价、背景
2.
两个失分点:选点偏差、用词不准
3.
传统命题
——
变式命题:切入口更小,能力要求更高(以
2018
年三道高考题为代表)
二、
刻画形象手法
(
2019
《理水》)
T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
如何具体塑造
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2019《小步舞》)T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典型例题
神态上的细节描写举例:《祝福》中对
“
祥林嫂
”
眼睛的描写
(
2019
《理水》)
T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
如何具体塑造
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本题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找出对大禹及其随员的相关描写,进行整合,点出手法。注意,对比衬托是侧面描写的方法,不能丢。
学生答例
具体分析不到位
语言、动作、神态等,不要写在一点里
参考答案:
①形象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言行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2019《小步舞》)T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
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学生答例
第(
1
)点几个要点堆在一起,不当,且无文本分析;
第(
2
)点并非手法
三、人物形象的作用
(2016年全国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三校联考 沈从文《静》)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物象作用】
典型例题
简言之,人物形象的作用
对其他形象塑造的作用(对比、衬托、突出形象特点)
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对主题发展的作用(揭示、突出主题)
(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考查小说主要人物的作用
【答案】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
从对主题的作用考虑
)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
从对社会的作用考虑
)
(
2016
年全国卷《玻璃》)“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发展:“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每点2分)
学生答例
第二点应拆分
(
3
)(
4
)点重复
(三校联考 沈从文《静》)文中多处写到“风筝”这个意象,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
①从人物形象(心理上),“看风筝”“望到一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表达了小女孩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回归的期盼;②主旨上,多次出现的“风筝”象征战乱时代下层人民漂泊无家可归,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写出社会的动荡局面;③情节结构上,文章多处话题、情节是由风筝引起的,推动情节发展;④情节结构上,结尾“一个高高的风筝,……在空中摇摆”写风筝依然在空中摇摆,意味着小女孩还和原来一样,暗示人物悲惨的结局。(每点2分,答够3点可得满分。)
人物形象作用 小结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包括
“
我
”
)、其他物象的作用
——
指向
塑造
人物、
推动
情节、暗示背景、
表现
主旨等几大要素。
小说人物形象类题型 总结
一、概括人物形象
四个常见切入角度:情节、描写、评价、背景
两个失分点:选点偏差、用词不准
传统命题
——
变式命题(以
2018
年三道高考题为代表)
二、刻画形象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
——
知识储备
三、人物形象作用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作用——指向小说几大要素
此讲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