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ID:566962

大小:13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论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12 题。(共 6 分)‎ ‎1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 ‎(1)请解释“生而知之者”与“不知而作之者。(2 分)‎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4 分)‎ ‎ ‎ ‎ ‎ 答案:12.参考答案: (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       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略 ‎ ‎ 2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卷高考题) ‎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1 题。(共 18 分)‎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智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当是时,晋国政皆决智伯。‎ 智伯益骄,请地韩、魏,韩、魏与之。请地赵,赵不与。智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1】惧,乃奔保晋阳。‎ ‎ ‎ 三家以国人围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2】;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参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绛水可以灌韩之平阳也。 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 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率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三家分智氏之田。‎ 晋烈公十九年,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晋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 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取材于《史记》《资治通鉴》)‎ 注释:【1】赵襄子:晋国臣子,赵地之主。后文的魏桓子、韩康子分别为魏地之主和韩地之主。‎ ‎【2】城不浸者三版: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城墙未被水浸泡的部分只剩下三块夹板的高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 B.而二子无喜志.          志:心思 C.智伯不悛.            悛:悔改 D.晋绝.不祀            绝:灭亡 ‎7.下列对句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欲以.伐四卿             以:凭借 B.以.汾水可以灌魏之安邑        以:用 C.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以:把、将 D.子何以.知之             以:依据 ‎ ‎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非反而何 这种情况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 B.臣见其视臣而趋疾 我看到他们一见到我就快步走开了 C.为之期日而遣之 为此确定了具体日子后送走了他 D.襄子将卒犯其前 赵襄子将最后攻击智伯军的正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春秋时晋国的臣子智伯,一度掌控了晋国的大权,并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B.臣子絺疵见微知著,预见韩、魏必反,向智伯进言反被怀疑,只好求救于齐国。‎ C.张孟谈用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韩、魏二子,瓦解了智伯阵营,致使智氏灭族。‎ D.韩、赵、魏分别得到了诸侯封号,瓜分了晋国的国土,历史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2 分)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 ‎11.第五段中韩、魏二子对张孟谈说“我心知其然也,请从文中找出可以佐证此话的动作描写语句。(4 分)‎ ‎ ‎ ‎ ‎ 答案:‎ ‎ ‎ 二、(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4 分) 6.A   7.B   8.D   9.B 10.参考答案: (我们)两家难道不以尽快分到赵氏的地盘为利(吗?) 11.参考答案: ①桓子肘康子 ②康子履桓子之跗 12.参考答案:‎ ‎ (1)“生而知之者”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天生就聪明智慧的人);“不知而作之者”是自       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不知其然而盲目创作的人)。 (2)途径:学习研究古代文化;增广见闻,择善而从;注重实践,掌握多种技艺。      启示:略 ‎ ‎ 3 《明史·海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高考题)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留中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以瑞且见用,设酒馔款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适晏驾,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陨绝于地。既释,复故官。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故所至力行清丈,颁一条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无偏云。(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布衣粗食,老仆种菜;任职户部时,见皇上深居西苑,不亲理朝政,又独自上奏劝谏。‎ B.海瑞劝谏皇上,不惧以死报国。皇上得疏大怒,命令火速捉拿,不要让他逃遁,但得知海瑞待罪于朝不会逃跑后,又细读疏文,并感动叹息。‎ C.海瑞严厉执法,受到小人诋毁。他任南京右都御史时,因要求严明,部下怨恨,部属房寰惧遭揭发,又受怂恿,上疏诋毁,致使海瑞被迫退休。‎ D.海瑞为人刚直,身后穷困窘迫。他生平以刚为主,虽然一心为民,但行事却有偏颇;他一生清廉自律,家境贫寒,死后竟至靠人凑钱殓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有御史偶陈戏乐,欲遵太祖法予之杖。‎ ‎(2)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3分)‎ ‎ ‎ ‎ ‎ 答案:‎ ‎(一)‎ ‎10.A      11.A     12.C ‎13.(1)众多官吏一向偷安怠惰,海瑞以自己的行动加以纠正。有御史偶尔演戏奏乐,海瑞将要遵照太祖法规对他杖责。‎ ‎(2)市民停业悼念。灵柩经过江面,民众穿戴白衣帽两岸送行,洒酒祭奠而哭的人百里不绝。‎ ‎14.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 ‎ 4 祁顺《守约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余曰:“善哉,先生之名轩也。《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  无忝于约之义矣。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 ‎④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由由,愉悦的样子。休休,安乐的样子。②《韶》濮之与薰莸:《韶》,即《韶》乐,风格雅正。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薰,一种香草。莸,一种臭草。‎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且          B.岂         C.盖        D.然 ‎22.分析第①段引用《论语》“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在说理上的作用。(3分)‎ ‎                                                                                                    ‎ ‎                                                                                                 ‎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②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 骈散结合      B.排比铺陈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 ‎2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5分)‎ ‎                                                                                                 ‎ ‎                                                                                                  ‎ ‎ ‎ 答案:‎ ‎21.(1分) C   22.(3分)答案示例:这句引文点明了守约轩的名称来源于《论语》,而《论语》是古人普遍信奉经典,这样的引用强化了守约轩命名的权威性。这句引文强调了对自己的节制、约束的重要性,为后文展开议论打下基础。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23.(2分)D  24.(5分)答案示例:作者对谢叔仁用“约”给轩命名表示赞赏,夸奖他循理安分、躬守规矩的操守品行,也对逾分渎礼的人提出批评,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 (评分说明:“揭示‘约’即遵循道义礼法对修身齐家的重要作用”2分,“提倡将守约传于后世,形成家风,代代承袭”2分,其他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 ‎ 5 朱熹《宋若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 ‎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前令宿逋:前任县令拖欠上级官府的赋税。③浮户:没有固定户籍的人口。④寿岳:指庇佑国运昌盛,福寿绵延的山。‎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不能夺也(    )                     ⑵俾移福建(    )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  )‎ 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 ‎⑵历数当时刑赏之缪(  )‎ 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                                                                                                ‎ ‎                                                                                                  ‎ ‎18.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19.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3分)‎ ‎                                                                                                      ‎ ‎                                                                                                     ‎ ‎20.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 ‎                                                                                               ‎ ‎                                                                                                ‎ ‎                                                                                                  ‎ ‎ ‎ ‎ ‎ 答案:‎ ‎15.(2分)⑴改变      ⑵使 16.(2分)⑴ D    ⑵ A  17.(6分)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评分说明:“至是群盗甫定”“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为6个点,1点1分。) 18.(3分)公一以军律绳之/ 赏信罚必 /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军吏亦皆悦服。 (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19.(3分)答案示例: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扰。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宋若水的做法 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20.(4分)答案示例: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 ‎ 6 《明史·左光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题)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 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 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 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 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 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史治。他 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 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 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家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14.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 ‎14.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解答时,可先忽略停顿相同的地方,重点分析停顿不同之处,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 “忠贤及魏广微”是并列结构,是动词“劾”的对象,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C项。“拟”是打算、准备的意思,“十一月二日”是“上之”的时间,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为“殿下”。‎ 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开始时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最终左光斗家破人亡。‎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承”,招认;“已而”,不久、继而;“为酷刑所毙”,被动句,被严刑拷打而死;“下”,作动词,被送往;“缓”,延缓、推迟;“图”,动词,谋划。‎ ‎(2)“犹”,副词,还、仍然;“以”,动词,认为;“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趣”,通“促”,催促;“破”,破亡。‎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题分两问。然后,阅读翻译原文,勾画关键语句。结合语段“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分析,可知孙奇逢等救助左光斗的原因。结合语句“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分析可知,救助结果。最后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 ‎ 参考译文:‎ 左斗光,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考中进士。后来升为中书舍人。被选拔授予御使,负责巡视京城。其间收捕处理了吏部的一些凶悍作恶的官吏,收缴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出京管理屯田,于是分条上疏共陈述三因十四条建议,皇上下诏全部应允施行,因而水利大兴,北方人开始懂得种植水稻,邹元标曾经说:“三十年前,京都人不知道稻草为何物,如今所处的地方都是水稻,这是种植水田的好处啊!”阉人刘朝称东宫有旨,索要供外戚聚居的土地。光斗没有将意旨拆封并还给刘朝,说:“天下每一尺土地都归殿下所有,今日怎敢私自授予。”阉人愤然离开。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和他一起谋划,又和高攀龙一起揭发崔呈秀贪赃。魏中贤和他的党羽都对他非常怨恨。等魏忠贤驱逐了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以后,接着将驱逐杨涟、左光斗。左光斗很气愤,草拟奏疏,弹劾魏忠贤和魏广徽有三十二条当斩罪,准备十一月二日奏上,预先将妻子儿女遣还原籍。魏忠贤侦知,提前两天将他和杨涟二人一起免职。奸邪小人还不解恨,又制造汪文言案,将左光斗的名字挂上,派差役前往逮治。父老乡亲抱着马头号哭,声震原野,差役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左光斗被关入诏狱,严刑拷问。许显纯诬蔑他们收受杨镐和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人起初不承认,后来害怕不承认就会被严刑拷打而死,希望被送往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能够稍微延缓死期好为以后澄清真相进行谋划。于是他们都承认了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左光斗也虚担了收受贿银二万两的罪名。魏忠贤于是假借圣旨,仍命许显纯每过五天就追赃拷打一次,不交给法司,杨涟等人这才后悔自己失算了。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们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共捐得数千两银子,商量要代他们缴纳罚金,来缓解他们的讼事,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当时是天启五年(1625)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享年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物追查还未结束。魏忠贤命令抚按严厉追缴,拘捕光斗同族兄弟子侄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被牵连治罪而死,母亲因哭泣儿子悲伤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追查不力,上疏催促他们力办,因此最终使左光斗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朝廷追赐左光斗为右都御使,录用了他的一个儿子。福王时,追加谥号为“忠毅”。‎ ‎ 7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B.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C.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D.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 ‎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 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 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 B. 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 C. 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D. 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 ‎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 ‎ ‎【答案】‎ ‎10. B    11. A    12. C    ‎ ‎13. (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本题中,“愚意尝谓非宜”意思是:我认为不合时宜。“何者”是针对“愚意尝谓非宜”而发问的,故要断开,排除CD;“黎庶不达其意”,“黎庶”是主语,“不达”谓语,“其意”宾语,本句主谓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 ‎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说法错误。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故选A。‎ ‎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 ‎ ‎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 ‎ ‎ 译文:‎ 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人称他为王白须。最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朝官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本来不值得计较,应当在合途的时候任职,至于破格提拨,这并不是我的愿望。”于是做了尚书郎。多次升迁,担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周矫堂兄周球向扬州府告发。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谢毅,交付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没有爵位,不在廷尉职责范围以内,不肯受理,这件事在州里颠过来倒过去。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把他比作西汉廷尉张释之。当时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任抚军,执掌国政,向王彪之询问是否应该大赦。他回答说:“自从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大赦,我认为不合时宜。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每逢郊祀必定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蠢之辈又要产生侥幸的心理了。”于是就听从了他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中大臣之家有传染病,家中传染三人以上的,即使自身无病,百日内也不得进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将会空无一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有人说,这件事应该当由大司马来决定。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责备的。”于是朝廷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不同寻常的违背天命的事,大司马一定要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耽误先帝陵墓的修筑,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后,皇帝派黄门侍郎探病问候,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太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就赠以光禄的官职,谥号是简。‎ ‎ 8 《放翁家训·序》《石林治生家训要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太傅:陆游的高祖。楚公:陆游的祖父。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载令闻                    令:美好 B.革带敝                      敝:破旧 C.厌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匮                  匮:缺乏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辱先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乃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10.下列句子全都符合陆游所说“常成于困约”的一组是 ‎①东徙渡江,夷于编氓             ②终身未尝为越产 ‎③旧庐一椽不可加也               ④革带敝,以绳续绝处 ‎⑤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       ⑥沦于市井、 降于皂隶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诚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 ‎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4分)‎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4分)‎ ‎13. 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3分)‎ ‎ ‎ ‎ ‎ ‎ ‎ 答案:‎ ‎7. C   C项,“厌”字,根据“厌黎藿,慕膏粱”的对称句式,相反意义来看,与“慕”意思相反,指厌恶粗茶淡饭,羡慕精粮肥肉;故“厌”此处应为“厌恶”。 ‎ ‎8. B   A项,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并列;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才;C项,连词,表递进,并且/副词,表递进,尚且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 ‎9. A  本句意为“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句中两个“命也”都是前句判断,分别在“命也”与“亦命也”前后断开,排除CD;“挠节以求贵”与“市道以营利”是对称句式,分别在其后断开,排除BC。‎ ‎10. B  ①是指不愿在伪朝为官而向东迁徙,成为一般百姓,与“困约”无关;⑤是小姑回家后见到笼饼而推辞的行为,只能是反映家中节俭的风气,而非“成于困约”;⑥是指家风放任之后子弟可能会堕落于市井小民之中的情况,并非“成于困约”,而是“败于奢靡”。 ‎ ‎11. C   C项,“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错误,原文“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只是列举了农工商士四种人的不同谋生办法,他们家实际上是士族,因此不是“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 ‎12. (1)如果家里有人稍微改变他的旧制,(太傅)就不高兴。‎ ‎(2)更何况有难以说得尽的灾祸,这难道是善于治家谋生吗?    ‎ ‎13. 陆侧重有气节,道义,叶侧重作世人治生表率。两人都认为要节俭,不能营营逐利。‎ 参考译文:‎ ‎(一)‎ 我家在唐朝作过宰相的一共有六人,都廉洁正直、忠诚孝顺,世代流传下美好的名声。想到后世子孙不能够侍奉伪朝,苟且地贪图富贵,因而羞辱先生名声,便弃官不入仕。向东迁徙度过长江,沦为一般老百姓。孝顺友爱的品行在家中推行,忠诚守信的名声在乡里显扬,家法令人敬畏,很久都没有改变。宋朝兴起后,天下一统,陆家于是与时代一道兴盛,此后百余年间,文豪名儒相继出现,或位列三公,或官拜九卿,子孙也都致力于仕途或潜心于治学,代代相承,从此,又成为宋朝世家大族,可以说是昌盛无比了。‎ 然而我对于这种情况私下里仍有惧意,天下之事,常常在困顿贫乏中成功,而在奢侈享受中失败。我在童子时,先父曾谆谆教导说,太傅出入朝廷四十多年,终身未曾积累更多的财产;家人有稍微改变旧俗的,就很不高兴;晚年时回到鲁墟老家,旧房子连一根椽子也没有增加(就继续居住)。祖父楚公少年时尤其贫苦,衣带破旧,就用绳子接续断裂处。祖母秦国夫人曾经作了一件新襦裙,攒了好几个月的钱才能做成,有一天不慎打翻粥饭弄脏了它,竟至于哭泣着不肯进食。小姑嫁给石家人,回娘家探亲,食物中有笼饼,她立即起来道歉说:“我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是谁过生日。”旁边的人有的偷偷发笑。楚公叹息说:“我家从前,好几天都喝粥,每年过节或生日时才吃笼饼,你们这些人又怎么知道呢?”当时楚公已经显贵了,却还是以喝粥吃饼作为泰然之事,像这样愀然叹息。我出生得太晚,所听说的事情已经很简略了;然而比我更年轻的陆家子弟,又将要不再听闻这些事了。而旧时的家风此时已经毁坏严重。子弟们厌恶粗茶淡饭的贫寒生活,向往肥肉精粮的富贵生活,常常还把以前的事当做忌讳不让孩子们听闻。这样家中风气放任而不能再恢复,并且有把子孙陷入危险受辱之地,沦落为市井小民,降低身份至奴仆中的危险。回想从前祖先们父子兄弟致力于耕织种桑,安居乐业而终身不必愧疚后悔,这是可以重新恢复的吗?‎ 唉!做官而到公卿大臣,是命运使然;退居山野而成为农夫,这也是命运使然;如果屈节用来求得显贵,出卖自己奉行的道德准则来谋取利益,这是我们家的人所深深感到耻辱的啊。子孙们一定要以之为戒,这样就还没有毁坏亡费的端倪。‎ ‎(二)‎ 出外劳作,归家休息,是农家赖以生存的办法;在作坊里打造作品,这是手工业者用来谋生的办法;把某地所有的事物迁徙到没有的地方去买卖,这是商家谋生的办法;焚膏继晷日夜苦读,这是读书人谋生的办法。然而读书人作为四种百姓之首,尤其应该勉励自己成为表率,效仿古人体察天地万物的志向,如今连一种生计也不能从事,还说什么大丈夫呢!‎ 经营家业不一定要忙忙碌碌竞相追逐,胡乱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对自己有利却对他人有害,不但明里有他人非议,暗中有鬼神降罪,对于自己来说也心中不安,何况这灾祸是不能说得尽的,这难道是善于谋生吗?‎ 节俭,是守家的第一法则。因此凡是日常用度,奉养父母,一概以节省为本,不能过多。宁可使家中多有盈余,也不要使粮仓有匮乏的时候。况且奢侈之人,他的精神气度一定有所消耗,欲望过于强烈而意气骄傲,贫穷到极点而不顾廉耻。节俭的不可忽视就有这么重要!‎ ‎ ‎ ‎ 9 《论语·学而》《论语·雍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①敬而行②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③简乎?”子曰:“雍之言然。”(《论语·雍也》)‎ ‎【注】①居:居心。②行:做事。③大:同“太”。‎ ‎2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________为本。“敬事”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22.孔子认同“居敬而行简”优于“居简而行简”,试作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答案:‎ ‎(三)(6分)‎ ‎21.(2分)民    严肃谨慎地对待政务 ‎22.(4分)‎ ‎①“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握重点,不敢烦扰百姓。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 ‎②“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这样百姓就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 ‎ 10 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高考题)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惟其言不浮乎其心    浮:显现              B.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    纂:继承 C.兵戈不试            试:使用              D.近揆两汉,远追三代        揆:揣度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出乎其诚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有不足以过之者    此小大之辩也 C.刚毅而信实    劳苦而功高如此              D.日趋于富盛之域    赵尝五战于秦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曲还是疏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某  自  初  读  书  即  知  读  执  事  之  文  既  思  而  思  之  广  求  远  访  以  日  揽  其  变  呜  呼  如  公  者  真  极  天  下  之  文  者  欤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4分)_______________‎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4分)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14.(3分)A    15.(3分)C    16.(3分)B ‎17.(3分)‎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18.(8分)‎ ‎(1)(4分)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 ‎(2)(4分)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 11 袁宗道《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高考题)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为置侧室高,礼训慈育,闺内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 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亦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因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8.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 ‎ ‎ ‎ 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C ‎6.B ‎7.(1)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8.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泊名利。‎ ‎ ‎ ‎ ‎ ‎ ‎ ‎ 12 《王安中字履道》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纛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康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位途随之沉浮不定。‎ ‎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并言京欺君僭上、纛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 ‎ ‎(2)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 ‎ ‎ ‎ 答案:‎ ‎10.A ‎ ‎11.C ‎ ‎12.C ‎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 13 《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日:“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日:“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秦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早。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館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日:“杭, 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哀美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 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 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前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早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镳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 ‎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A ‎11. B ‎12. C ‎13‎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