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5-2006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ID:567523

大小: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_‎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哂笑(shěn) 慰藉(jiè) 筵席 (yán) 数见不鲜(shù)‎ B.羁旅(jī) 怂恿(cǒng) 栈道(zhàn) 风声鹤唳(lì)‎ C.戏谑(xuè) 禅让(shàn) 犀利 (xī) 光风霁月(jì)‎ D.饿殍(piǎo) 静谧(mì) 伉俪(hàng)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峥嵘 安详 霓虹灯 饥肠漉漉 B.沽酒 报销 辩证法 诚惶诚恐 C.崔嵬 副刊 谐奏曲 稗官野史 D.忏悔 震憾 鱼水情 曲高和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接受下议院各特别委员会主席 时表示,他同意就伊违禁武器的情报展开调查。‎ ‎②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 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③为了迅速扭转企业连年亏损的局面,厂长决定 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A.质询 激发 起用 B. 质疑 激励 启用 C. 质询 激励 启用 D. 质疑 激发 起用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生到国外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 B.高速公路路况单纯,上路行车,视野角度缩小,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跟车距离产生错觉,最终引发交通事故。‎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小李已经主持过好几回学校的大型活动了,这次让她担任联谊活动的主持工作,真是赶鸭子上架,算找对人了。”余老师一脸自豪地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 10 -‎ ‎_‎ A.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两岸同胞福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B.在抗击世界艾滋病会议的正式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C.台湾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组成了几支赴台医疗队,准备携带先进的医疗器材、药品和大陆人民的热情奔赴台湾灾区。‎ D.由于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劳动力的价格,我们为了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争夺较为有限的劳动力市场,因而不得不做出些压低本国劳动力的事情。‎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 咏夏景》 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B.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爱好,你看我女儿,长这么大了,还那么喜欢那些小玩艺,什么小泥人呀、小布熊呀、小瓷罐呀,摆满了房间。‎ C.伊拉克反美武装力量不断制造袭击事件,许多选举工作人员也遭到恐吓,国际社会非常关注‎1月30日的大选将怎样进行?‎ D.上海市总工会认为,姚明是注入时代元素的新劳模,理由有两条:一是姚明能够代表中国形象,是出色的运动员。二是姚明爱国,能够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二、(12分,每小题3分) ‎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 ‎“异化”一词,在开始时是作为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的一个万用代名词而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所以,我们必须为它的社会学涵义下一个严密的定义。异化实质上指的是:人们在自己无力支配并认为是压抑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面前所体验的一种束手无策、孤独和毫无意义的感觉。‎ 卡尔·马克思把异化的概念引进了现代社会学。按照他的观点,异化是在人们忘记了社会和社会制度是人为所创建的,因而能被人改变这一事实时产生的。由此,社会就成为一种不可支配的敌对力量出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环境产生一种“异化”感。马克思在论及诸如法律、政府、宗教及经济等许多社会制度中运用了这一观点。以宗教为例,人们创造了宗教,却忘记了原本是社会的创造,而束手无策地让自己建立的制度来支配自己的生命。经济秩序也是如此。人们建立起经济制度,可是当他们受到这些制度压迫时,却感到无力改变这些制度,这样一来,人就成了自己所建立的制度的受害者。‎ 马克思相信,具有劳动能力是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他认为,所有其他的物种,都不过是世界的对象而已,只有人类才是世界的主人,因为他们自觉地作用于世界并创造了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文化和个性特征。在现代社会中,人和劳动相互异化了,并因此导致了人同自然、同其他人、甚至同自己之间的对立。‎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现代社会的高度分工是产生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每个工人的工作都经过了一种特殊的、严格的和有限的分工,这就限制了人的手、脑以及工作热情的全部发挥。工人们所负的责任很小,他们一无工具,二不拥有最终的产品,三不能参加决策,正因为这样,他们就成了整个劳动过程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一架机器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齿轮。劳动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劳动,而不是一种创造性的、令人满足的劳动。这种状况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尤为严重。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工人们劳动生产出的利润都落入他人的腰包。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曾对劳动异化的本质作过一番总结。这一总结如今看来仍和当时一样适用。‎ - 10 -‎ ‎_‎ 那么,劳动的异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劳动,而是被迫强制劳动。因而,他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化明显地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和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质是: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7.以下对“异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学的“异化”概念是属于在社会制度和社会条件研究范畴内的人们的心理现象。‎ B.产生“异化”的根本点是人们在不自觉中创建了与自己对立的势力却误以为无法改变的心理。‎ C. 人与其他一切包括与自我产生对立是人与劳动的异化派生的结果,而且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特征之一。‎ D.“劳动异化”的产生是因为人们还不能认识到这样的道理:劳动创造了人,从本质上讲,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我需要。‎ ‎8.以下不属于产生“劳动异化”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A.大工业生产中严格分工严重影响了工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 B.工人们既不占有生产资料和产品,又不能参加民主管理。‎ C.劳动应是人的自觉行为,充满了创造、满足和发展的乐趣。 ‎ D.资本家占有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剩余价值。‎ ‎9.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创造的宗教却在支配人的生命,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敌对力量。‎ B.“这种状况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尤为严重”中“这种状况”是指工人的手、脑以及工作热情的不能全部发挥。‎ C.在劳动异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文化和个性特征。 ‎ D.工人不能满足劳动需要的原因是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把异化的概念引进现代社会学中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无产阶级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B.“只有人类才是世界的主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人具有劳动能力。‎ C. 既然高度分工是产生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社会发展将会回到符合个性和综合性的劳动中去。 ‎ D.人要使自己外化的劳动转变为内化劳动,就必须要放弃自我牺牲的劳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 10 -‎ ‎_‎ ‎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羝,公羊。‎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苏武,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 10 -‎ ‎_‎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苏武向李陵说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由衷赞叹,又使他深感羞愧。‎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3分)‎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2分)‎ ‎(3)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3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鹿 柴 ‎ 韦庄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两小题)(4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 ‎(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 ‎(杜甫《客至》)‎ ‎(3)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 ‎ 君子坦荡荡, 。(《论语》)‎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我国古代小说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 小说,唐代的传奇小说,宋元的话本、演义小说,再到明清文人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小说的发展历程。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 和《故事新编》可视为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作品以“表现得深切”、“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现代化的特征。‎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柏林墙①的碎片 刘小枫 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 10 -‎ ‎_‎ 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在柏林墙的西侧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留的纪念品珍藏起来。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不难想见,用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欢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 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它已经变成了碎片。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它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也许是非常独特的;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去的悲哀。‎ 柏林墙绝不是一种仅在德国才有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凝聚。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绝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惟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 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还有我们自己。‎ ‎【注】①1949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 ‎19.文章开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4分)‎ ‎20.文章第三段末尾作者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试就这里所说的“墙”,另举本文之外的一个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6分)‎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 10 -‎ ‎_‎ A.本文题为“柏林墙的碎片”,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 B.作者说“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这表明在一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人类寻求财富的决心和热忱。‎ C.在本文作者看来,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人类的爱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从而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墙。‎ D.文中说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原材料,表现出作者对现代世界工业文明和讽刺和反对;表达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E.本文围绕着柏林墙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前后行文多有照应,脉络清晰,思路颇为严谨。‎ 六、(10分)‎ ‎2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有关医学专家鉴于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比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出的30%高出20%—50%这一现象,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勿滥用抗生素。‎ ‎24.请把下面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2分)( )‎ ‎① 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 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 ③ 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 ④ 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25.“圆”可以想像成很多东西。请仿照下面的例子,先想像出一个具体物件,然后写出一段不少于40字的话。要求:想像合理,有一定文采。(4分)‎ 例子:‎ 井口:圆圆的这口老井,没有任何特别的装饰,古朴而自然,镶嵌在地里,宛如一面魔镜,似有深邃的思想,用淙淙的水声,述说着一部完整的历史。‎ 七、(60分)‎ - 10 -‎ ‎_‎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错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离开原来的或应有的位置。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错位”现象:学生迷恋网络,商家欺骗消费者,是一种“错位”;子女当一天家长,让闯红灯的人当一回交警,也是一种“错位”。‎ 在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和见闻吗?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呢?请以“错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 10 -‎ ‎_‎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B A C A A 二、(12分,每小题3分)‎ 题号 ‎7‎ ‎8‎ ‎9‎ ‎10‎ 答案 C C ‎ A ‎ D 三、(12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 C ‎ D ‎ B ‎ C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1)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或“合理的做法”),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3分)‎ ‎(2)到了匈奴以后,备办礼物赠送给单于。(2分)‎ ‎(3)反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怎么会见你?(或“要见你干什么?”“凭什么要见你?”)(3分)‎ ‎16.“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两者意境不相同。(6分)(表述通顺,符合大意即可)‎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两小题)(4分)‎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与尔同销万古愁 小人长戚戚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 ‎ 志怪、志人 《彷徨》‎ 五、(18分)‎ ‎19.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评分标准:本题4分,摘抄原文即可给分;若答成“怀有解放、造福全人类的政治理想,而在现实中却隔绝、诋毁人身”亦是满分,意思对即可。]‎ - 10 -‎ ‎_‎ ‎20.第一,运用反问,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等情绪表达得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等情绪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第二,承上启下,由散文中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下文。[评分标准:本题4分,修辞作用与结构作用各2分。反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答出一种即可。简单贴标签(如“引人深思”“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承上启下”等)未能结合具体作品简要分析,则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21.(略)[评分标准:本题6分。本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内容也有所限定:“这里所说的‘墙’”,当指“现代世界”的“墙”,当指因缺乏自我牺牲精神而起阻隔作用的“墙”,当指需要通过我们努力去消除的“墙”。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符合文意与题意,如巴以争端、南北朝鲜、两岸关系、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人际交往等问题均符合选材的要求。例子典型,3分;看法正确,3分。例子不符合题意,本题不给分。]‎ ‎22.A C(4分)‎ 六、(10分)‎ ‎23.目前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高达50%—80%,而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范围内调查得 出抗生素使用率仅为30%,因此有关医学专家忠告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勿滥用抗生素。‎ ‎(4分,表述准确,符合要求即可)‎ ‎24.⑤ ③ ② ④ ①  (2分,错一个序号即不得分)‎ ‎25.参考示例:‎ ‎ 草帽:我的视野里出现了一个圆,在绿色的齐膝深的秧苗里,那个泛着微黄的圆是那么引人注目。就是它,为父亲遮住了风风雨雨,挡住了炎炎烈日,让父亲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希望。‎ (① 能运用比喻等修辞,②能由具体写到抽象并揭示其内涵。共4分)‎ 七、 (60分)                       ‎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10 -‎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