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ppt课件(2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昆明的雨》ppt课件(29页)

ID:567561

大小:1.0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昆明的雨 学习目标 1. 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的琐事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 感悟作者对往昔怀念的感情。 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 情景导入 汪曾祺( 1920-1997 ),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 北京文艺 》 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他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 《 端午的鸭蛋 》 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课前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 昆明的雨 》 写于 1984 年 5 月 19 日,首次发表于 1984 年第十期的 《 滇池 》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 7 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 73 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汪曾祺散文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读一读 课前自主学习 鲜 腴 ( yú ) 青头 菌 ( jùn ) 黄 焖 ( mèn ) 鸡草 茎 ( jīng ) 松毛 择 ( zhái ) 净 炽 ( chì )红 桂花绿 釉 ( yòu ) 课前自主学习 记一记 1. 鲜腴: 新鲜,肥美。 2. 方比: 比较,比得上。 3.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4. 格调: 指人的风格或品格。 课前自主学习 记一记 “格调、风格”辨析 同: 二者都有“风范”的意思。 异: “风格”比“格调”的范围大,也可以说风格包含格调。风格是表现在外在的景象、态度、举止,也指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格调是指表现出来的品质。 例: ( 1 )文章要以义理意致为核心脊梁骨,气韵格调为筋骨,用典合宜为皮肤,华丽辞藻为冠冕。 ( 2 )三班风格高,抽出了四个精明强干的小伙子来帮助我们。 导思 1. 文章从赠送的画入手,写昆明的雨,有何效果? 赠画 关键词 : 喜爱、赞美 导思 2. 文中为何大量写雨季的植物? 雨中植物 昆明的雨 导思 3: 在作者笔下,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昆明的雨 导思 4: 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情感? 情感 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前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 双竖线、单竖线 。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 方框 。 3.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 波浪线 。 4. 有疑问的地方,用 问号 标注。 圈点要求 课前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①②): 第二部分(③-⑨):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 10 、 11 ):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前自主学习 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1 — 2 段), 想一想,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给宁坤的画呢? 文章 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事物仙人掌、几朵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事物,也是下面所要写到的内容,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品读 第二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 ? 有何作用?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本段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围绕“雨”,突出“想念”二字,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怀念,引出下文。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叙写。 课文品读 浏览 第二部分( 3 — 9 段) , “ 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 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之情。 课文品读 “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课文品读 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课文品读 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 课文品读 阅读第三部分( 10—11 段)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 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课文品读 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课文品读 文章结尾采用了哪些手法?这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反复、抒情。语段的作用: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②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课文品读 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时间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绵、丰满却颇具柔情。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课文品读 技法总结 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 昆明的雨 》 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出爱的醇厚。仙人掌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以及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阅读方法解密 赏析句子三步法 。 赏析句子是中考阅读常见题型之一,通常分三步: 第一步, 判断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 第二步, 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 第三步, 找出该句和文章主旨的联系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式: 本句运用了 …… 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或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作者(或人物) …… 的感情。 技法总结 课堂总结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昆明的雨 雨季长 倒挂仙人掌 各种菌子 雨季杨梅 雨季缅桂花 明亮、丰满 使人动情 喜欢、怀念、留恋 板书设计 最适合填人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 ________ 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 , 去得快捷,丝毫不施泥带水。 A. 雷声渐远,风速渐慢 , 雨声渐缓 , 乌云渐散 B. 雷声渐近 , 风速渐快,雨声渐紧 , 乌云渐聚 C. 渐近的需声 , 渐快的风速 , 渐紧的雨声 , 渐聚的乌云 D. 渐远的雷声 , 渐慢的风速 , 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当堂训练 答案: A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李之仪 《 卜算子 》 【 译文 】 我住长江的上游,你住长江的下游。我们虽然共饮着同一条江水,却不能见,只能日日夜夜承受着思念的愁苦。悠悠的江水啊,要流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这段离愁别恨又要到何年何月才会结束。只希望你的心同我的心一样,不会辜负这番相思的情意。 拓展延伸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