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作者:韩愈
导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社会上从师风气日下。
韩愈作《师说》来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
1.掌握
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古文特点及
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2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目标
导
知人论世
唐宋八 大家首
文起八代之衰
古文运动
韩愈
,
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昌黎先生集》。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
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
和
柳宗元
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
先秦两汉散文
那样
言之有物
,
要阐发孔孟之道
;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而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
主张语言要新颖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
“师其意,不师其辞”“言贵创新,辞必己出”
。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
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
。
“说”:
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
属议论文范围,
一般为
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如
《
马说
》
、
《
捕蛇者说
》
、
《
爱莲说
》
、
《
师说
》
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
古义为
陈述和解说
,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
解说
……
的道理
”来理解。 可以
先叙后议
,也可
夹叙夹议
,
“师说”:
解说关于
“从师”
的道理。
学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2
1
韩愈为什么为他写这篇《师说》?
这篇文章为谁而作,文中有没有信息?
2
议
1.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研读拓展, 实践体悟
评
成果展示,教师展评
【明确】
(1)社会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作者运用
对比论证
的手法,从三个方面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评
成果展示,教师展评
对比论证
对象
从师的态度
结果
观点
纵比
“今众人”
“耻学于师”
“愚益愚”
通过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古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自比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 学
于其身
耻师
大 遗
横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聚而笑之
议
2.古人的从师之道是怎么样的?择师的原则是什么?
研读拓展, 实践体悟
评
成果展示,教师展评
从师之道: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圣人无常师
择师原则:①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检
韩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试就这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①
“孔子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学音乐,向师襄学弹琴,向老子问礼。”因为“
术业有专攻
”
②
孔子曰:“三人行,则
必有我师
”
③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述而》)
“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④
《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学相长
也。
课堂总结: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
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练
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