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
张洁
作者简介
张洁
,
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幼年丧父,从母姓。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
著有
《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等。
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
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的作品则更
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
。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谁拣麦穗?在拣麦穗时她们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两者对梦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一、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拣麦穗
姑娘们
换取嫁妆幸福
“我”
嫁卖灶糖老汉
梦想
破灭
麻木、顺受
(依依顺顺)
寄托真、善、美的信念
梦
想
(2)
全文可分成两部分,这不难看出,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为全文创设一个大背景
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同时为我的出场和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作了铺垫。
一、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3)
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你认为这段对话好在哪里?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简洁、有个性、幽默、机智
写出“我”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及老汉的纯朴、善良。
一、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一、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课后习题三)
(4)
“烟荷包”
在文中
寄托
了
作者的什么情感?
作者为什么常常想找到那个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在全文中,
“烟荷包”
不仅照应全文,是“我”的情感的寄托的前呼后应,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是“我”与其他农村姑娘相比,没有成为一个悲剧人物的重要区别。
“烟荷包”
还代表了作者
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
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
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
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它不仅仅是
一个
农村女孩的幼稚梦想
二、
思考探究
:
(课后练习二)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让雪压下来。”
“我仍旧站在那棵……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1)、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
①运用了
象征
手法。
②运用了
反衬
手法。
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景,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2)、“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
思考探究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
3)、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文,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三、
文章的线索
明线
拣麦穗
爱
暗线
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
四、本文的艺术特色:
2、映衬和铺垫
3、象征手法
4、双线结构
1、对比手法
小结
文章以微带感伤的情调,从旧时的农村姑娘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
两种梦想的破灭
:一是姑娘们拣麦穗时生出来的对未来生活的种种美梦的破灭,另一个是“我”加入拣麦穗队伍产生的奇特梦想的破灭。
张洁散文的相关评论:
80年代初期,在整个社会和文学界的反思性思潮的语境下,散文创作主要以
老年作家
巴金、孙犁、杨绛、陈白尘、黄裳等为代表
。描述个人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回忆旧友和亲人,批判“文革”历史暴政造成的伤害,是大多数作品涉及的方面。一些
中年作家
如
张洁、宗璞、贾平凹、韩少华、唐敏、王英琦
等,则常会通过儿童视角,抒发一种温馨、感伤而清新的感情,展现“人性”中朴素、感人的一面。洪子诚著。
扩展阅读
他们的努力大体上可以看作是在回应“五四”(主要是20年代)抒情散文的风格,
强调散文应该“独抒性灵”,自由地书写内心体验
。不过由于当代散文的积习已深,许多文章在语言和结构上,仍可以看到受60年代散文模式的束缚。过于关注散文的“诗化”和“意境”的营造,是表现这种拘囿的一端。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7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扩展阅读
思考感悟
“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