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 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说明: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满分 120分,考试时
间 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
得分不能超过 120分。
3.本试卷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在答题卷指定区域上作答,否则无效。
第Ⅰ卷 选 择 题 (共 23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犷.野(guǎng) 蓦.然(mù) 尽态极妍.(yán)
B.御聘.(pìng) 绯.红(fēi) 妄.下断语(wàng)
C.缄.默(jiān) 煞.白(shà) 藏污纳垢.(gòu)
D.嗔.视(chēn) 逞.能(chéng) 怏.怏不乐(yàng)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
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B.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拔涉了二三十年。
C.到了需要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左右逢原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巴那张好嘴。
D.“正确的答案不只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根深谛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 )
①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 。
②在现实中盲目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说明他 能力太低。
③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来 的关爱?
A.采用 鉴赏 无微不至 B.采用 鉴赏 无所不至
C.沿用 鉴定 无所不至 D.沿用 鉴定 无微不至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智能手机一般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
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一座城市的底色其实就是它的文化底蕴,然而,文化是需要沉淀的。好的文化沉淀是
历史造就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缺一不可。一座古老的城市必然有
着 ,这是天时;有着 ,这是地利;有着 ,这是人和。当城市
的 和 交融在一起,就积淀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
①不会轻易消失的遗址、遗迹 ②在这片土地上奉献智慧与勤劳的人们
③历史文化 ④自己不间断的历史 ⑤现代精神
A.①②④③⑤ B.②①④⑤③ C.④①②③⑤ D.④⑤②①③
2 / 11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 6至 10题。
A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B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
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
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
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
①
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
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
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到居
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 B.客谢.之(谢:感谢)
C.监试者异.之(异:惊奇) D.以病去.(去:离职,离开)
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朗之.内外(助词,的) B.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介词,因为)
C.稍稍宾客其.父(代词,指仲永) D.今寇未至而.先徙 (连词,表并列)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B.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
强盗抢掠。)
C.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现在您离开那里而迁居这里,只不过是为了躲避
朝廷灭亡的期限罢了。)
D.朗躬巡视,致医药。(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
9.选出对“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正确..的一项。( )(3分)
A.他的父亲利用他的优势,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B.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避开同县的人,不让他们学习。
D.他的父亲认为仲永有优势,每天拉着仲永避开同县的人,不让他们学习。
10.选出下列对 A、B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仲永小时候就善于作诗,文理皆有“可观”,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天赋。
3 / 11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是因为他胃口不好。
D.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
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第Ⅱ卷 非 选 择 题 (共 97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 17分)
11.积累。((1)—(4)每空 2分,(5)每空 1分,共 12分)
(1)夜来南风起, 。(《观刈麦》白居易)
(2) ,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诸葛亮《出师表》)
( 5 ) 《 相 见 欢 》 李 煜 中
“ , , , ”
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12.名著(5分)
(1)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文段出自哪部名著。(2分)
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
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
得十戈比或八戈比。
(2)写一段话介绍《水浒传》、《繁星 春水》的其中一部,要求至少用到以下备选词语中的
两个。(限 70字以内,含标点)(3 分)
备选词语:大气磅礴 清新淡雅 曲折跌宕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情韵悠长
四、现代文阅读(共 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 13-21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第 13-21题。
(一)土(14分)
张金刚
⑴土,包容而神奇。可萌芽的种子,欲生长的秧苗,只要投入土的怀抱,他
都会倾尽所有,滋养其绽放生命的精彩,不管那些生灵天生高贵或是卑微。
⑵着实难以置信,被踩在脚下、其貌不扬的泥土,竟会拱出绿色柔嫩的芽子,
捧出娇艳缤纷的花朵,育成参天葳蕤的大树,奉上营养美味的果实,如魔术、童
话般梦幻,不可思议。但任鲜花与赞赏加身,土都依然低调、无言。
⑶然而,土却是真实的,不会有丝毫欺骗。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
大葱不会长成西瓜,种下黄金不会再长黄金,因此“小猫种鱼”只有失望,相信奇迹
也终是美梦一场。兼容无私但又淳朴诚恳,这便是土的禀性和情怀。
⑷土地与农民,相依相生,结下了亘古绵延的绝世情缘。农民最懂土地,会
应时地春种、夏管、秋收,留足一冬的覆雪沉睡、休养生息,来年再度耕耘、呵
护。土地也最惜农民,只要风调雨顺,他总不会辜负汗滴入土的辛勤、低头叩首
的虔诚,用一地金黄、一派丰收回报劳作的农民。当然,谁要偷懒,歉收便是惩
戒。
⑸正因如此,父亲对养育了全家老小的土地,总是心怀眷恋,难以割舍,几
4 / 11
次劝说,都难以说服他跟我进城。说是,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丢下不管,让
草给吃了,这岂不是忘恩负义;他摸透了土地的脾性,如朋友一般,进了城岂不
孤独、闲得慌。我懂父亲,便尊了他的意愿,守着土地老友安度春秋。
⑹当然,父亲更懂我。每每对他提及市场上的蔬菜、肉类没味道且不安全,
父亲都会大包小包带一堆“土货”过来,笑谈: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总归好这口,老
家有地,不愁没的吃。那行头、那口气,真如挂着蒜辫、拎着大葱的赵本山得意
地说:这好东西,给钱都没处买去。
⑺这些“土货”,乍一看,色泽、个头、外表真没市场上的洋气、耐看。西红柿
长得歪七扭八,土鸡蛋个小且带着鸡粪,豇豆疙疙瘩瘩偶有虫眼,韭菜叶子狭细
杂着黄叶,一看就是没打过农药、激素,没整过容的绿色食品。一下锅,一入口,
土里吧叽的土货,华丽转身、香艳无比。西红柿炒鸡蛋,殷红伴着嫩黄,酸香爽
口;韭菜馅饺子,翠绿隐透,风味浓郁;土鸡炖汤,油花焦黄,鸡汤鲜香,令人
垂涎。这纯天然、无污染的“土货”,土得有营养,土得有滋味,融入了浓浓的亲情、
乡情,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洋货”自是珍贵万分。
⑻崇尚回归的现代人,对土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愫,若即若离,充满暧昧。喜
欢“土货”,可谁愿重返土地,连进城的民工都不愿回乡种田;“开心农场”火极一时,
不过仅是一道窗口,借以透气罢了。故而,将周末驱车进山下乡,拥抱自然,奉
为时尚新潮;周一不得不又被城市淹没。那些沾着泥土芬芳的石子、山货或是记
忆,倒是足可安顿、抚慰心灵。
⑼我一直相信,艺术越接近泥土,接了地气,才越有生命力。源自泥土煅烧
的陶器、瓷器,被土埋得越久越是珍品;不假修饰的“原生态”唱法独树一帜、奉为
天籁,土得掉渣儿的“山药蛋派”影响依旧,扎根乡土的地方戏经世不衰……
⑽我们几个文学爱好者,张罗着想办本文学期刊,定位便是贴近百姓生活、
体现乡土民风,不求高雅,不怕“土气”。因为,我们都是曾亲近过土地,懂得土地
的博大厚重,对土地有着深深的依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
地爱得深沉”,这不是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纯粹、伤
怀。先前我不懂,只有远离了故土才体味得真切,也明白了游子为何只因一抔家
乡土、一杯家乡水,便泪眼婆娑。
⑾传说,人是女娲用泥而造,生就与土结缘。打小我便在土里滚、土里爬,
沾了一身土气,老婆笑我土老帽儿,但却爱上了我如土一般的真诚、包容、厚道。
年迈的父亲脚沾泥土进城,我备感亲切;他常说:土地养育了咱,希望咱们百年
之后都入土如安,叶落归根。我含泪点头,深知他心。
13.阅读⑷⑸段,说说农民与土地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3分)
14.第⑵段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15.第⑺段写“土货”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
分析。(4分)
16.纵观本文,概括作者对土地怀有深情的原因。(3分)
5 / 11
(二)美和美的东西(9分)
蒋孔阳
⑴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
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美的眼光,来说他们美不
美。但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究竟什么是美?我们却往往会瞠目结舌,不知所答。
⑵在对美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是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把美的东西当成美。这是因为我们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时候,差不多总是先碰
到具体的美的东西,然后再将美的东西概括出来美的概念来。
⑶古希腊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谈论美的专著。其中苏格拉
底向希庇阿斯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美?”希庇阿斯就混淆了美和美的东西,用
一位漂亮的小姐、一匹漂亮的母马、一只漂亮的汤罐等等,来回答“什么是美”。
苏格拉底坚决反对这一回答,说他所要探讨的,不是“什么东西是最美的”,而是
“什么是美”。“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
事物成为美”。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探讨了许久,最后不得不感叹地说:“美是难
的。”
⑷这个讨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他要我们透过美的现象去探讨美的本
质,从千千万万美的东西中,去寻找美的普遍规律。关于美本身,所要研究的是
作为普遍规律的美,也就是美的本质,而不是芸芸总总的美的现象、美的东西。
把美的东西当成美,会造成许多困难。
⑸首先,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而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
例如漂亮的小姐,就只能说明漂亮小姐的美,而不能说明漂亮的母马的美、漂亮
的汤罐的美。美的东西千千万万,但它们都各有其美,而不能用以相互说明,更
不能相互等同。桃花的美不同于梅花的美,而《红楼梦》与《儒林外史》或唐诗
的美,也是各异其趣,迥不相同。美是从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
规律,它从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原因,但它本身
并不就是美的东西。
⑹其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美的东西与人处在某种关系当中,它是美的;处在另外的关系当中,它就可能
不美或是另一种美。例如两湖,当晴光潋滟或是山雨空濛的时候,条件不同,它
就具有不同的美。而当杜甫写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这时的雨,可以说是美的。可是当杜甫写道:“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这时的雨,你又能说是美的吗?
因此任何美的东西的美,都随着它与人的关系而变化,我们很难把美的东西永远
当成是美的。
⑺第三,美的东西不仅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从自然到社会,
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艺术,无不有美的东西存在,在这样众多的美的东西中,
你要把美说成是一种东西,当然不可能。同一种东西,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不
美的;不同的东西,它们却可以都是美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东西,也可以都是美
的。
⑻第四,美不是事物的某一种物质属性,本来不是一种“东西”,我们又怎么
能够把美等同于美的东西呢?谈到味,它有酸甜苦辣;谈到色,它有红黄蓝白;
6 / 11
谈到声,它有清浊高低。凡此,都是一定的物质因素构成的,它们都表现为某种
物质的东西。但是,美却不然,你能说美是有哪些物质的因素构成的呢?你只能
说,美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它又不仅仅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例如美
必须和味、色、声发生联系,但美又不在于味、色、声本身,而在于味外之味,
色外之色,声外之声。这样,你又怎么能够用某种固定的东西,固定的味、色、
声,来说明美呢?
⑼美不是美的东西,它是什么呢?我们说它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
性质和普遍规律。
17.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8.第⑶段提到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9.本文条例清晰,结构严谨。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4分)
(三)古怪的重水(7分)
叶永烈
①1942年,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激烈进行的时候,英国的间谍部
门却把注意力集中在挪威南部某荒凉小镇的一家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工厂。这家小
工厂里,并没有隆隆的机器声,也没有高高的烟囱,只有来自当地发电厂的电线
和自来水管。它在静悄悄地生产着一种神秘的重要物资。德国军队重兵防守,但
这家小工厂还是被英国间谍炸掉了。德国人马上调集专家抢修,花了 9个月的时
间,小工厂又开始了神秘的生产。1944 年,德国军队极为秘密地把小工厂的产品
运走。但那些产品最终还是被英国间谍的定时炸弹和美国的轰炸机炸毁了。
②这家小工厂生产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呢?这神秘的产品,就是重水!
③重水看上去跟普通的水差不多,也是那样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它似水
不是水,跟普通水有着许多不同的“脾气”。重水确实是“重”水,它比普通水重。1
立方米重水要比 1立方米普通水重 105.6公斤。重水这名字,便是打这儿来的。谁
都知道,在标准条件下,普通的水在 0℃结冰,在 100℃沸腾。然而,重水却在 3.8℃
结冰,在 101.42℃沸腾。普通水的密度在 4℃时最大,重水的密度在 11.6℃时最大。
很多物质在重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普通水中小。比如,食盐在重水中的溶解度,
比在普通水中减少 15%,氯化钡的溶解度则减少 20%。许多化学反应在重水中进
行,比在普通水中慢。严格地说,重水也是水!普通的水分子是由 1 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重水的分子,也是由 1个氧原子和 2 个氢原子组成的——只不过
这氢原子不是普通的氢原子而是重氢原子。
④在大自然中,普通的水很多,然而重水却很少,在 50 吨水里大约只含有
7.5 公斤重水。重水总是混杂在普通水中,均匀地混合在一起。怎样才能把重水分
离出来呢?人们发现,当用电流电解水的时候,普通的水大量被电解成氧气和氢
气,而在剩下的液体中,重水的含量越来越多。于是,人们便请电流帮忙,来提
取重水:把水大批大批地电解,然后把剩下的液体进行蒸馏,利用重水和普通水
7 / 11
沸点的不同把它们分开,制得很纯净的重水。从天然水中提取重水,要消耗大量
的电能。据统计,提炼 1公斤重水比熔炼 1 吨铝所需要的电能还多 3倍。
⑤重水,是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它能有效地减慢中子的速度,把
快中子变为热中子,并且它本身不吸收中子,不会减少中子的数目。因此,重水
是非常理想的中子减速剂,它能使链式反应进行下去,实现原子弹的爆炸。重水
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
划不得不推迟。
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子能开始被应用在工农业生产上。人们建造了
原子能反应堆。在原子能反应堆中,同样要用到中子减速剂,用到重水。
⑦在制成原子弹之后,人们又发明了氢弹。制造氢弹的主要原料是氘和氚。
氘来自重水。这样一来,重水更加身价百倍。氢弹爆炸,实际上就是氘和氚进行
激烈的热核反应,在一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聚变能。
⑧人们现在正努力探索控制热核反应,把它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建造热核反
应发电站。这种新型发电站与原子反应堆相比具有许多优点,比如环境污染少,
热核反应产生的能力大,发电量大,更重要的是,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
江湖河海的水中,有数以万吨计的重水,可以大量提取氘。正因为这样,如今重
水被人们誉为“未来的燃料”。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科普》,有删改)
20.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3 分)
2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五、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作文题“就从 开始”的空格上可以填入“那一刻”、“校道”、“握手”等词语,
表达你对生活的理解,抒发人生的理想,感悟人间真情……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填入其他词语(所填词语不超 5个字),将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不少于 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 20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附加题(共 1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 1、2题。(6分)
浪淘沙①[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②。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8 / 11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浪淘沙,词牌名。本词是游宴诗。②紫陌,京城郊外的路。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可谓篇中妙笔,任选一角度作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3题。(4分)
3.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25个字(含标点)。(4分)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 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
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
字 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 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 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
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 800到 1000字统一调成 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 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
目共有 136 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
增加了 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 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
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 择 题 (共 23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C)(2分)
A.蓦.然(mù)为蓦.然(mò);
B.御聘.(pìng)为御聘.(pìn);
D.逞.能(chéng)为逞.能(chěng)
2.(A)(2分)
B.“长途拔涉”的“拔”为“跋”;
C.“左右逢原”的“原”为“源”;
D.“根深谛固”的“谛”为“蒂”
3.(A)(2分)
采用:采纳应用;沿用:继续使用(过去流传或者遗留下来的法则、方法和制度)等。
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鉴定:鉴别审定事物的真伪、优劣。
无微不至: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用于坏事)。
4.(D)(2分)
A.一面对两面。勤奋、踏实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不是失败的关键。
B.成分残缺,“拥有”没有宾语。
C.搭配不当,“相机”无法将“话语”摄入“镜头”。
9 / 11
5.(C)(2分)
“自己不间断的历史”与“天时”搭配,“不会轻易消失的遗址、遗迹”对应“地利”,“在
这片土地上奉献智慧与勤劳的人们”对应“人和”,所以前 3空是④①②;“历史文化”与“现
代精神”既是时间的先后也是“文化”表现到“精神”实质的逻辑关系,后 2空为③⑤。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6.(B)(2分)“监试者异之”的“异”,是指“对……感到惊奇”。
7.(D)(2分)“今寇未至而先徙”的“而”为连词,表转折。
8.(C)(3分) “彼”“此”具体所指为“野王”“温县”,“朝亡之期”应为“早晨死亡的期
限”。
9.(B)(3分)
10.(C)(3分)“胃口不好”是文中所没有提及的。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九岁的时候,有人说起他父亲的字,司马朗说:“不尊重
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那个人对他表示了歉意。十二岁的时候,通过经
学考试,成为一名童子郎。因为司马朗长得又高又壮,监考的官员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便盘
问他。司马朗说:“我内外的亲戚,历来都长得高大。我虽然幼稚柔弱,却没有攀高依赖的习
气,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监考官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后来关东一带黄巾军起事,原来的冀州刺史李邵家住野王县,临近险要的山区,打算迁
徙到温县居住。司马朗劝说李邵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
温县与野王县就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只不过是逃避了早晨
死亡的期限,却不能把死期延缓到明天,而且您身上寄托着一郡人民的希望,现在贼寇还没
到您就要先离开,沿山一带州县的人民必然恐惧震惊,这等于动摇民心,为那些强盗坏人打
通犯罪的途径啊!我私下里真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劝告,沿山一带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
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曹操征召他为司空掾史,任命他为成皋县令,因病离职,又复职任
堂阳县长。他治理地方政策宽厚仁惠,不用鞭、杖等刑罚,百姓也不犯法。他升任兖州刺史,
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即使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司马朗也总是穿
着粗布服,吃粗劣的饭食,用俭仆的生活给部下作出表率。行军到居巢的时候,部队中发生
了瘟疫。司马朗亲自巡视军营,为生病的士卒请医配药。(后来)司马朗染上了疾病,死时年
龄为四十七岁。
第Ⅱ卷 非 选 择 题 (共 97分)
三、古诗文与名著积累(共 17分)
11.积累。((1)—(4)每空 2分,(5)(6)每空 1分,共 12分)
(1)(2分)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观刈麦》白居易)
(2)(2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3)(2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王安石)
(4)(2分,每空 1分)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5)(4分,每空 1分)《相见欢》李煜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化抽象为形象,含蓄的表现了诗人失去自由,囚禁生活的孤凄悲凉,亡国之痛和离家之愁。
12.名著(5分)
10 / 11
(1)(2分) 阿廖沙 《童年》 (1空 1分)
(2)(3 分)(能兼顾体裁、内容、主题和写作特色为佳)
例 1:《水浒》是一幅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丽画卷,小说大气磅礴,故事情节曲折跌宕,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真不愧为一部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
例 2:《繁星 春水》两本诗集,语言清新淡雅又晶莹明丽,明白通畅又情韵悠长,抒写作者对
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
四、现代文阅读
(一)
13.农民与土地相依相生,结下了亘古绵延的绝世情缘(1分);农民最懂土地,对土地有着难
以割舍的眷恋之情(1分);土地也最惜农民,以丰收回报农民的辛勤付出(1分)。
14.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两种即可得 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泥土
的神奇(1分),增强了语句的气势(1分),表现了作者对泥土的赞美之情(1分)。
15.对比(1分),拿华而不实的洋货与融入了亲情、乡情的土货进行对比,将洋货的洋气、耐
看与土货的土气、难看进行对比(1分),突出了土货的美味与珍贵(1分),从侧面表现了作
者对土地的热爱,对故乡亲情的眷恋与赞颂(1分)。
16.土地具有兼容无私又淳朴诚恳的禀性和情怀(1分);土地与农民相依相生,养育了辛勤劳
作、眷恋它的人们(1分);土地承载着艺术的生命力,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与乡情(1分)。
(二)
17.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2分)
18.充当事实论据(1 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这个观点(2
分)。
19.首先,提出论题:什么是美(1分);接着,阐述人们常把美和美的东西混淆在一起(1分);
然后,论述为什么不能把美的东西当成美(1分);最后,得出结论:美是构成美的东西之所
以美的根本性质和普遍规律(1分)。(评分说明:要有表示过程的标志性词语,要结合每一段
的内容。)
(三)
20.①说明小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重要;②引出下文对重水的说明;③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每点 1 分)
21.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1 分)。首先说明重水的特点及构成(1 分),再说明重水的分离方法
(1 分),最后说明重水的用途(1 分)。这是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逻辑顺序。
五、作文(50分)
评分标准参考本文档后附的“佛山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佛山市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等
级
分值 评分标准
一
类
卷
50-45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②结构完整,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③语言得体、流畅。
二
类
卷
44-40
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②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③语言通顺,很少错别字。
三
类
卷
39-30
①立意基本正确,能表现中心。
②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③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不多。
11 / 11
四
类
卷
29-15
①立意不明确,材料不能较好地表现中心。
②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③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
类
卷
14-0
①无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②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③文理不通,错别字多。
说明:1.评分由两人独立进行,两者评分相差 6 分(含 6 分)以上,进行三评,取三次评分
的平均数为该题最后得分。
2.加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加 1-5 分(加到作文满分为止):
①立意深刻;②选材新颖;③语言有文采。
3.扣分:
①不足 500 字的,每少 30 字扣 1 分;
②文中错别字超过 3 分后,每 1 个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③文章中出现真实姓名或真实校名的,降一等级评分;
④出现抄袭、雷同的文章,证据确凿,一律按五类卷评分。
附加题(共 10分)
(一)(6分)
1.(3分)
上片叙写与友人正在这大好春光中游览(1分);下片抒发了与友人相逢快要分别的不舍,
却不能久聚的感伤、怅恨之情(1分),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1分)。(上片要抓住“携
手”“游遍”,下片要抓住“恨无穷”“与谁同”进行分析。)
2.(3分)
这三句话将别情融入赏花之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而别
情之中,亦体现出友人的深情厚谊;(1分)
“今年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是
以乐景写哀情;(1分)
“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也与上片“当时”呼应,表达对过去
美好的回忆和久别重逢的喜悦;(1分)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虚写明年这里花朵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天各一方,
表达虽与好友重逢,却不能久聚的痛苦;(1分)
可见其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1分)
(答出任意 3点即可。答题时要点明写作角度(写出这几句诗使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内
容分析其巧妙的具体所在(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二)(4分)
3.(4分)
示例:教育部要求中小学生增加背诵、减少识字引发争议。(“内容”“争议”等主要信息 2分,
通顺 1分,字数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