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经
》
两首
关雎
蒹葭
《
诗经
》
《
诗经
》
是我国
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收集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11
篇诗歌
(
又称诗三百),其中
6
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现存
305
篇
(
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
《
诗经
》
。先秦称为
《
诗
》
,或取其整数称
《
诗三百
》
。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
经典,始称
《
诗经
》,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
风、雅、颂
”三部分,其中的
风
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
雅
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
颂
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
[jì sì]
宗庙的
舞曲歌辞
。
《
诗经
》
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
赋
;譬喻叫
比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
兴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
六义
”。
《
诗经
》
的“
六义
”
1
、三大基本内容:
“
风
”:
“
雅
”:
“
颂
”:
2
、三大表现手法:
“
赋
”:
“
比
”:
“
兴
”:
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 间歌谣。
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朝吟风雅颂 暮唱赋比兴
“
风”:“
风土之音曰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雅”:“
朝庭之音曰雅”
,
是
朝庭里的乐歌
。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
《
诗经
》
三种表现手法
朱熹的解释
“
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
比
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
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
赋
就是铺陈直叙。
比
就是比喻。
兴
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
诗经
》
以
四言
为主,兼有
杂言
。
在结构上多采用
重章叠句
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
回旋跌宕
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
双声叠韵
、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此外,
《
诗经
》
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
《
诗经
》
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关 雎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读准声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双声词、双韵词、双声叠韵词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君子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美好俏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俏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仔细挑选采呀采。文静美好俏姑娘,钟声换来她颜笑。
读懂大意
概括全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用押韵的现代汉语翻译
关 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好姑娘苗苗条条,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好姑娘苗苗条条,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 执着追求。
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
关雎》的主要内容:
解文题
《
关雎
》
是
《
诗经
》
开卷的第一首诗,历来为人重视。它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一首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合作、探究
一、理清作者思路
:
对姑娘一见钟(第一节)
对姑娘的思
在梦中与所爱的姑娘
念(第二节)
结合(第三、四、五节)
第一章:
文中的这位男子
,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这一章
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起兴:就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比如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乐气氛。
第二章
:
以缠绵悱恻之情,道出男子追求未果的爱慕之心与相思之苦。日思夜想,不能须臾忘怀。白天里食不知味,无心做事,
而漫漫长夜又只能躺在床上
翻来覆去的苦思冥想不能成眠,这种「为爱而不得其爱,又不忘其爱」的无限情思
.
这一章以眼前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这位君子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第三章
:
表
现这个情窦初开少男对
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
,
以至于在梦中他与心上人终于相会
,
亲近她
,
爱慕她
,
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她,心中充满了欢喜之情和把她取进家门的喜悦和热闹的场面。
这一章
是描写这位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相思
幻想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第一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四五章)
爱恋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
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
,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
.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
探究特色
三、均为四言,题目取自首句,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
二、重章叠句:
强化感情,深化意境,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全诗充满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
“
乐而不淫
”
的纯真爱情。
全诗小结
蒹 葭
蒹 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 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 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
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 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 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 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蒹葭(诗歌大意)
河畔芦苇密苍苍,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崎岖弯又长。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水中央。
芦苇苍苍密又密,露珠未干清滴滴。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边。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升高难向前,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水草甸。
芦苇茂盛千万杆,晶莹露珠还未干。我想念的那个人,就在河水那一岸。沿着河道往上走,道路崎岖迂回弯。顺着河流往下走,仿佛她在河沙滩。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
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之情。
主要内容
含蓄美
1
、文字简约:
没有直接抒写主人公对心上人的
思念之情,只写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
动,但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
痛苦都含蓄地表现出来。
2
、形象可感:
虽未刻画双方形象,但主人公的
执着、“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
3
、余音饶梁:
只写追求之难,伊人“宛在”,结
果如何,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
1
、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难解难分
2
、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 浑然一体。
3
、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相互映衬。
4
、“伊人”高洁而有魅力的气质被蒹葭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意境美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飘渺之感。
朦胧美
描写艺术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二、伊人在水中央
三、上下求索的青年
——
凄清的秋景
(渲染冷寂落寞的气氛)
——
可望不可即
(空灵悠远的意境)
——
执著追求
(怅惘迷茫之情)
特点
《
蒹葭
》
的结构: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蒹 葭
苍 苍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写景:
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
每章五到八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
主旨: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