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B.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C. 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
D. 而乐亦无穷也 穷:穷困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见
C. 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D.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
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出而林霏开 开:消散,散开
B. 山间之四时也 四时:四季
C. 往来而不绝者 绝:消失
D. 觥筹交错 觥:酒杯
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
B. 临溪而渔 临:来到,靠近
C. 泉香而酒洌 洌:清澈
D. 负者歌于途 负者:失败的人
5.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伛偻提携 伛偻: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B. 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随后,不久
C. 树林阴翳 翳:昏暗潮湿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乐
6.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B.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
C. 醒能述以文者 述:记述
D.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自从
7.下面的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
A.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B. 风霜高洁
C.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3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9..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第1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第2 段描写了山间朝暮、四时之景和太守的山水之乐。
C.第3 段写“滁人游”“太守姿”“众宾欢” “太守醉”,是为了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极度消沉的表现。
10.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作者用分述总收之法,将山水之乐具体化,点出乐字,使文意加深一层。
C.第三段写太守醉游琅琊山的情形,是生动的“风习画”。
D.作者极写游客之乐,侧面显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
12.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文章描写山中夏季景物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B、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山间早晚和四季的景色及其带给游人的无穷乐趣。
C、文章第三段分别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其核心为滁人游。
D、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
13. 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第一段描写景物分别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描写的。
B、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C、文章通过对太守游琅琊山喝醉及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D、文章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
1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B、“山水之乐”具体体现在山中朝暮、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
C、文中第三段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的情感。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答案】
1.D 2.B 3.C 4.D 5.C 6.D 7.C 8.D 9.D 10. D 11.C 12.C 13. C 1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