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
欧阳修
1.
掌握“壑、辄”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朗读和背诵全文。
2.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3.
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欧阳修
(
1007
—
1072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
”,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庆历
5
年(
1045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
被贬
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中人智仙结为莫逆之交。
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
《
醉翁亭记
》
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
夸张的写法
。
背景资料
醉翁亭
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名列
四大名亭之首
,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
1047
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
《
醉翁亭记
》
一文而闻名遐迩。
知识链接
检查预习
1.
重点字音字形
滁
(
ch
ú
)
林
壑
(
h
è
)
琅琊
(
l
á
nɡ y
á
)
潺潺
(
ch
á
n
)
僧
(
s
ē
n
ɡ
)
辄
(
zh
é
)
晦
明(
hu
ì
)
霏
(
f
ē
i
)
瞑
(
m
í
n
ɡ
)
伛偻
(
y
ǔ
l
ǚ
)
携
(
xi
é
)
洌
(
li
è
)
肴
(
y
á
o
)
蔌
(
s
ù
)
觥筹
(
ɡ
ō
n
ɡ
ch
ó
u
)
阴
翳
(
y
ì
)
弈
(
y
ì
)
酿
泉(
ni
à
n
ɡ
)
翼
然(
y
ì
)
岩
穴
(
xu
è
)
朝暮
(
zh
ā
o m
ù
)
酣
(
h
ā
n
)
颓
然(
tu
í
)
2.
古今异义
(
1
)醉翁之
意
不在酒
古义:
意趣,情趣。
今义:
意思或愿望。
(
2
)游人
去
而禽鸟乐也
古义:
离开。
今义:
到、往。
(
3
)
射
者中
古义:
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今义: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箭等)。
3.
一词多义
乐
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
(
意动用法,以
……
为乐
)
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
(
乐趣
)
名
{
名
之者谁
(
命名
)
不能
名
其一处也
(
说出
)
秀
{
蔚然而深
秀
者
(
秀丽
)
佳木
秀
而繁阴
(
植物开花结实,此指繁荣滋长
)
意
醉翁之
意
不在酒
(
情趣
)
每有会
意
(
意旨
)
此中有真
意
(
心思
)
高
而年又最
高
(
大
)
风霜
高
洁
(
高爽
)
宴
太守
宴
也
(
宴请
)
宴
酣之乐
(
宴会
)
出
水落而石
出
者
(
显露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
出
于两峰之间者
(
出来
)
归
太守
归
而宾客从也
(
回去
)
云
归
而岩穴暝
(
归聚
)
乎
在
乎
山水之间也
(
于
)
颓然
乎
其间者
(
在
)
而
渐闻水声潺潺
而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
表承接
)
而
年又最高
(
表递进
)
溪深
而
鱼肥
(
表并列
)
杂然
而
前陈者
(
表修饰
)
而
不知人之乐
(
表转折
)
(
1
)
名
之者谁 (
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
(2
)而不知太守之
乐
其乐也(
意动用法,“以
……
为快乐”
)
(
3
)
山
行六七里 (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
(4
)杂然而
前
陈者 (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
(5
)
翼然
临于泉上 (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6
)自
号
曰醉翁也 (
名词作动词,称呼
)
4.
词类活用
环滁
皆山也:
林
壑
尤美:
峰
回
路转:
云归
而
岩穴暝
:
晦
明变化者:
野芳
发
而幽香:
佳木秀而
繁
阴:
杂然
而前
陈
者:
5.
词语释义
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山谷。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曲折,回环。
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云归,烟云聚拢;岩穴,山谷;暝,昏暗。
阴暗。
开放。
茂盛,繁茂。这里指草木茂盛。
杂然,交错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醉翁亭记
环
滁
皆
山也。
其
西南诸峰,林
壑
尤
美,望之
蔚然
而
深秀
者,琅琊
也
。
山行
六七里,
渐
闻
水声
潺潺
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
路转,有亭
翼然
环绕
都
代词,指滁州城
山谷
格外,特别
草木繁盛的样子
幽深秀丽
表判断
在山上走
流水声
回环,曲折环绕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渐渐
听见
于
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
之者谁?太守
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
醉,而
年又最高
,故自
号
曰
醉翁也。醉翁之
意
不
在酒,在
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
之心而
寓
之
酒也。
在
建造
命名
自称
就,总是
年纪又是最大的
取别名
叫
情趣
相当于
“
于
”
领会
寄托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第
1
自然段主要内容: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若
夫
日出而林
霏
开
,云
归
而岩穴
暝
,
晦明
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野
芳
发
而幽香,佳木
秀
而
繁
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无实意,多用于句首
雾气
消散、散开
聚拢
昏暗
天气阴晴昏暗
花
开放
繁荣滋长
一片浓密的树荫
译文: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第
2
自然段主要内容:
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至于
负者
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
,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
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
溪而
渔
,溪
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
;
山肴
野蔌,
杂然
而前
陈
者,太守宴也。宴
酣
之乐,非
丝
非竹,
射
者中,
弈
者胜,
觥
筹
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
白发,
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背着东西的人
“于树休”,在树下休息
老年人
小孩子
来到
捕鱼
清澈
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杂乱的样子
摆开,陈列
尽情地喝酒
弦乐器的代称
投壶
下围棋
酒杯
行酒令的筹码
容颜苍老
醉醺醺的样子
译文: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第
3
自然段主要内容:
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
归
而宾客从也。
树林
阴翳
,鸣声
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
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
从
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
乐
其
乐
也。醉能同其
乐
,醒能
述
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
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随后,不久
返回,回家
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但是
随
以
……
为乐
乐事
欢乐
记述
为,是
译文: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第
4
自然段主要内容:
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
《
醉翁亭记
》
。
(
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重点句子翻译
(
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之时,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
4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啊。
(
5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
6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友人的快乐为快乐。
1.
结合全文内容回答,太守是为什么而醉?
①为景而醉。
第
1
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第
2
段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内容探究
②为人而醉。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太守醉,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为情而醉。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
——
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2.
精读最后一段,说说哪句话体现了全文主旨?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
——
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3.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2)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这“乐”也不是纯粹的乐,而是乐中含悲。为何?
(3)
因为作者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4.欧阳修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更在于
“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
。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1.
精读第
1
自然段并回答:这段如何划分层次?写法是什么?
品味赏析
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
这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景,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这段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
40
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环滁皆山也”
5
个字。这
5
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概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2.
精读第
2
自然段,说说它的内容、层次和写法。
这段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及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分三层。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
3.
第
3
自然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可分为四小层。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面。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写法探究
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①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
21
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
25
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② 本文是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
2
段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可谓情景交融。
拓展延伸
觥筹交错: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
醉翁亭记
》
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流传下来,请你找出来,说说它们现代汉语中的含义。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现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山肴野蔌:
风霜高洁:
本义为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野味和菜蔬。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的叙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精练而流畅自然的语言叙情结合,体现了欧阳修在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以遣愁绪的旷达胸襟,同时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总 结
远
近: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早 晚: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春 冬: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外 内: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夕照全景:太守归,宾客从 游人去,禽鸟乐
结构图示
醉翁亭记
谢 谢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