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西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大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ID:568420

大小:124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山西省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及模拟试卷大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五、(21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熏,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 ‎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 ‎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 ‎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 ‎15.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撷取的三个生活画面及所表达的情感。(6分)‎ ‎ 答: ‎ ‎ ‎ ‎16.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 (1)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 答: ‎ ‎ (2)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 答: ‎ ‎17.本文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举例赏析。(6分)‎ ‎ 答: ‎ ‎ ‎ ‎18.作者叙写的三个生活片断充满了温情,为什么要以“冬天”为题呢?(3分)‎ ‎ 答: ‎ ‎ ‎ 五、‎ ‎15.第一个生活场景写父亲为我们夹豆腐,突出父子间的天伦之乐,家庭中融融的亲情;‎ ‎ 第二个生活场景写与朋友泛舟西湖,表达了虽平淡若水,却乐在其中的朋友深情;‎ ‎ 第三个场景是举家在台州小住的画面。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情,回忆中带有苍凉,冷人心痛。‎ ‎16.(1)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寂寞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答出“天地空空”的含义1分,答出情感2分)‎ ‎ (2)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表现出豆腐在沸水中熬煮的样子。“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煮豆腐的精心。(答出比喻手法1分,“养”字1分,分析1分)‎ ‎17.如写父亲夹豆腐的情景。他“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一“仰”一“觑”一“伸”一“夹”一“放”,诠释了无言的父爱,饱含着作者的感激之情。再如“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虽在异地他乡;作者与妻儿彼此间浓浓的牵挂与爱意。‎ ‎18.(1)这三件事都发生在冬天里。‎ ‎ (2)通过对比,以冬天的寒冷反衬与亲人朋友间的真挚深厚的情意。‎ 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鱼,飘在空中 ‎ ①飘在空中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 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箏。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 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脱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 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那狭小的 一角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 ‎ ②我从湖边经过,从它们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 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 ‎ ③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 去。‎ ‎ ④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 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不轻易 死去。‎ ‎ ⑤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妁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束的鱼腥的气 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到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 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 调。‎ ‎ ⑥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地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 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 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都还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空 白录影带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农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 足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问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角上。夜深了,‎ 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漆漆的屋里。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牟轻的警察,‎ 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 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 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 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 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 ‎ ⑦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丈乌的深夜好像也 只有那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予,洗碗,洗菜,收 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 人,到她们哪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 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 持了欠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未转去,还足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对父亲说。‎ ‎ ⑧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 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 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地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一 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到母亲继续这样与鱼为姅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 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可在寻找新生的 途中悄然死去。‎ ‎ ⑨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P急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鱼儿很小。咬在鱼钧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 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为寻找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 斜的天空 ‎14.结合全文,解释标题“鱼,飘在空中”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全文看,作者写了有关母亲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奠定寒冷的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大江大海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 小河小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最后一段描写“那一夜的梦”有什么样的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2分)‎ ‎14.(6分)‎ ‎ 含义有三:‎ ‎ (1)鱼从水中跃起,像一只飘在空中的风筝。(2分)‎ ‎ (2)母亲象城市里的一条漏网之鱼,为了生活而漂浮在城市里。(2分)‎ ‎ (3)我像一尾鱼,离开了母亲,走出农村,开始了新的生活。(2分)‎ ‎15 (5分)‎ ‎ 共三件事:(1)冬天街头卖鱼(2)北京街道兜售空白录影带。(3)义乌打工熬夜。‎ ‎ 体现了母亲勤劳、执着、安分守己、恋家、依恋小镇的生活特点。(答对1点给1分,‎ ‎ 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5分)‎ ‎16.(6分)‎ ‎ (1)表现了母亲劳动环境的艰苦, (1分)以及劳作的艰辛, (1分)表达了儿子对母 ‎ 亲深深的理解。(1分)‎ ‎ (2)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生动描绘了母亲在城市里为生活而奔波的艰难,(1分)‎ ‎ 突出了母亲对乡村生活的依恋。(1分)‎ ‎17. (5分)①渲染出鱼的生活环境以及母亲对于女的爱, (2分)含蓄深广,给读者以丰 ‎ 富的想像。(2分)②与开篇及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1分)‎ 祁县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 婷 ‎ 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 他老爸17岁时,引为已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还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以存好几盅水哩。‎ ‎ 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担。‎ ‎ 17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和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时他是家中的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 他老爸17的上半岁紧锣密鼓地打拼,准备上中文系。屁股和膝头的补丁厚如烙饼,而且颜色迥异。海外频频寄来的进口布料、纯毛衣服,窝赃般地压在箱底发霉虫蛀。他身任学生会副主席、团委书记、对敌斗争积极分子兼足球队长,该足球队转战全省没有失过一个球,遂去大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度过17岁生日。下半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忙着写大字报、贴标语,早请示晚汇报,被抄家和去串联。绘画学3个月,小提琴练半年,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直到两年后去插队。‎ ‎ 我17岁体重只有42公斤,要挑50公斤的谷担,耱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觉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5个生字,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腋下夹一本禁书,到各知青点去投桃报李,换来各种意外的惊喜。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节,然后佯醉,为了不必到结霜的小河边涮碗。‎ ‎ 17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劳。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说班上男生都叫女朋友“老婆”。趁机追问儿子:有没有拍拖?答:还没有那么畅销。上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说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10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17岁时,他老爸开始写小说,至今没得发表;再写诗,发表以后除了他的老娘将《诗刊》放在菜蓝里向左邻右舍显宝外,似无追星女青年;改写寓言、随笔、科幻小说,书出得薄薄的,反响也是小小的。喜欢马雅可夫斯基、雷锋、贝多芬、郭小川,其中没有我。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今所出版的书大多是数十万字一本的诗歌理论,这是后话。‎ ‎17岁时,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后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个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雾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咯!”被震醒过来,原来自己还在晒场边打盹。‎ 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17岁!‎ ‎14.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6分)‎ 答: ‎ ‎15.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4分)‎ 答: ‎ ‎ ‎ ‎16.请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 ‎17.以文章加点词语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6分)‎ 答: ‎ 五、(22分)‎ ‎14.(6分)父母辈特点: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子辈特点: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有平等意识。‎ ‎15.(4分)对儿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持批评态度,但是对儿子在外出旅游时表现出来的爱心和面对金钱不懂得回扣的单纯却持肯定态度;对儿子的平等意识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儿子兴趣爱好的狭窄却持怀疑态度。‎ ‎16.(6分)对比手法。文章把父(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17.(6分)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愁 乡 石 张晓风(台湾)‎ 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 ‎ 每次看到海,总有一种瘫痪的感觉,尤其是看到这种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这种向正前方望直对着上海的海。 ‎ ‎“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他们说。 ‎ 我不知道四百五十海里有多远,也许比银河还迢遥吧?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那样让人牵起一种又凄凉又悲怆的心境。我们面海而立,在浪花与浪花之间追想多柳的长安与多荷的金陵,我的乡愁遂变得又剧烈又模糊。 ‎ 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①。 ‎ 明孝陵的松涛在海浪中来回穿梭,那种声音、那种色泽,恍惚间竟有那么相像。记忆里那一片乱映的苍绿已经好虚幻好缥缈了,但不知为什么,老忍不住要用一种固执的热情去思念它。 ‎ 有两三个人影徘徊在柔软的沙滩上,拣着五彩的贝壳。那些炫人的小东西像繁花一样地开在白沙滩上,给发现的人一种难言的惊喜。而我站在那里,无法让悲激的心怀去适应一地的色彩。 ‎ 蓦然间,沁凉的浪打在我的脚下,我没有料到那一下冲撞竟有那么裂人心魄。想着海水所来的方向,想着上海某一个不知名的滩头,我便有一种嚎哭的冲动。而哪里是我们可以恸哭的秦庭?哪里是申包胥②可以流七日泪水的地方?此处是异国,异国寂凉的海滩。 ‎ 他们叫这一片海为中国海,世上再没有另一个海有这样美丽沉郁的名字了。小时侯曾经多么神往于爱琴海,多么迷醉于想象中那抹灿烂的晚霞,而现在,在这个无奈的多风的下午,我只剩下一个爱情,爱我自己国家的名字,爱这个蓝得近乎衰愁的中国海。 ‎ 而一个中国人站在中国海的沙滩上遥望中国,这是一个怎样咸涩的下午。 ‎ 遂想起那些在金门的日子,想起在马山看对岸的角屿,在湖井头看对岸的何厝。望着那一带山峦,望着那曾使东方人骄傲了几千年的故土,心灵便脆薄得不堪一声海涛。那时候忍不住想到自己为什么不是一只候鸟,犹记得在每个江南草长的春天回到旧日的梁前,又恨自己不是鱼,可以绕着故国的沙滩岩岸而流泪。 ‎ 海水在远处澎湃,海水在近处澎湃,海水徒然地冲刷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羞耻。 ‎ 我木然地坐在许多石块之间,那些灰色的,轮流着被海水和阳光煎熬的小圆石。 ‎ 那些岛上的人很幸福地过着他们的日子,他们在历史上从来不曾辉煌过,所以他们不必痛心,他们没有骄傲过,所以无须悲哀。他们那样坦然地说着日本话、给小孩子起日本名字,在国民学校旗竿上竖着别人的太阳旗,他们那样怡然地顶着东西、唱着歌,走在美国人为他们铺的柏油路上。 ‎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那种快乐是我们永远不会有也不屑有的。我们所有的只是超载的乡愁,只是世家子弟的那份茕烛。 ‎ 海浪冲逼而来,在阳光下亮着残忍的光芒。海雨天风,不放过旅人的悲思。我们向哪里去躲避?我们向哪里去遗忘? ‎ 小圆石在不绝的浪涛中颠簸着,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我拣了几个,包在手绢里,我的臂膀遂有着十分沉重的感觉。 ‎ 忽然间,就那样不可避免地忆起了雨花台,忆起那闪亮了我整个童年的璀璨景象。那时侯,那些彩色的小石曾怎样地令我迷惑。有阳光的假日,满山的拣石者挑剔地品评着每一块小石子。那段日子为什么那么短呢?那时侯我们为什么不能预见自己的命运?在去国离乡的岁月里,我们的箱箧里没有一撮故国的泥土。更不能想象一块雨花台石子的奢侈了。 ‎ 灰色的小圆石一共是七块。它们停留在海滩上想必已经很久了,每一次海浪的冲撞便使它们更浑圆一些。 ‎ 雕琢它们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日日夜夜,它们听着遥远的消息。 ‎ 把七块小石转动着,它们便发出琅然的声音,那声音里有着一种神秘的回响,呢喃着这个世纪最大的悲剧。 ‎ 在流浪的岁月里我们一无所有,而今,我却有了它们。我们的命运多少有些类似,我们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 ‎ ‎“愁乡石!”我说,我知道这必是它的名字,它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 ‎ 我慢慢地走回去,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我一步一步艰难地摆脱它。而手绢里的愁乡石响着,响久违的乡音。 ‎ 无端的,无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归》③。 ‎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 愁乡石响着,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 后记:鹅库玛系冲绳岛④极北端之海滩,多有异石悲风。西人设基督教华语电台于斯,以其面对上海及广大的内陆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国十八年,虽望乡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注:①啼鴃,即“鶗鴂”,杜鹃鸟。阮籍诗句有“鸣雁飞南征,鶗鴂发哀音”。‎ ‎②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他为请秦王发兵救楚,在秦廷痛哭七昼夜,终于感动秦王。他的爱国精神为后人所景仰。‎ ‎③ 姜夔,自号白石道人,故又叫 姜白石,《八归》即姜夔词《八归•湘中送胡德华》中有“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句。‎ ‎④冲绳,史称“琉球”,明清时为中国的属邦。甲午战争后为日本占有,二战后美军于此建立军事基地。 ‎ ‎15.请说出“每次想到上海,总觉得像历史上的镐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 ” 一句中“幽渺”一词的含义(4分) ‎ 答: ‎ ‎ ‎ ‎                                     ‎ ‎16.文章开头说“到‘鹅库玛’度假去的那一天,海水蓝得很特别。”请根据文章说明“特别”在哪里。 (6分)‎ 答: ‎ ‎ ‎ ‎                                   ‎ ‎17.文章前后重复出现两个独句段:“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6分)‎ 答: ‎ ‎ ‎ ‎                                       ‎ ‎18.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为什么说“愁乡石”“必定是它的名字,决不会再有其他的名字”的理由?(6分)‎ 答: ‎ ‎ ‎ ‎                                       ‎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5. 本指深远,辽阔,渺茫之意。(本义1分 )这里是指因两岸对峙与故土分别多年音讯阻隔,如今隔着邈远的大海相望而不能相见,(原因1分)本应是熟悉之至的地方,却像古远荒废的故都那样遥远模糊(语境义1分),而生发凄凉又悲怆的心境、剧烈而模糊的乡愁(感情1分)‎ ‎16. 碧入波心的、急速涨潮的海水蓝得特别;(本色2分)中国海美丽沉郁的名字令人哀愁,在中国海的沙滩上听着来自上海的潮汐,遥望着中国,勾起了“我”的乡愁,(乡愁2分)更感觉海水蓝得近乎哀愁、蓝得让人崩溃。(蓝的感情象征2分)‎ ‎17.是借笼罩故土江山的杜鹃的哀鸣抒发心中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不得相见的哀愁与怅惘。(释义2分)前后反复出现,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渲染了一种浓烈的抒情氛围,强化了乡愁这种情感;(感情作用2分)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文脉畅通,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结构作用1分)又使文章在语言上有雅致蕴藉的表达效果(修辞效果1分)‎ ‎18.小圆石灰白的色调让人想起流浪的霜鬓,唤起作者流浪在外,故土难回的悲酸,沉重的分量恰如作者的心情;(色调2分)小圆石让作者想起了雨花台、雨花石,寄托着强烈的思乡之愁;(雨花石2分)雕琢这些小圆石的是中国海的浪花,是来自上海的潮汐,使作者感伤于世纪的悲剧和民族的苦难。(民族2分)作者通过这一名字托物抒怀,寄托着沉重的乡愁。‎ 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十二月月考试题 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草屋的声音 ‎ 赵伟平 ‎ ‎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  ⑤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颗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后,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最后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满世界一屋银妆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15.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6分)‎ ‎16.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6分)‎ ‎17.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描写草屋起到什么作用?(4分)‎ ‎18.本文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你怎样从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6分)‎ ‎15‎ ‎.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草屋环境宁静有情致;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每一点1分)‎ ‎16.①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1分)  ②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1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2分)‎ ‎17.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2分)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而有情致。(2分)‎ ‎18.“草屋无言”与题意并不矛盾。(1分)作者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表达了对草屋生活的美好回忆,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深情留恋,(3分)体现了作者超脱尘俗的情趣和积极的人生追求。(2分)‎ 大同市2009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五、(20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一18题。‎ 鹰之恋 杨天斌 ‎ 鹰的翅膀在记忆里抖动着。‎ ‎ 已经是秋天了。太阳白炽的光芒已不再那么炽烈地燃烧了,天空很恬静,没有一朵云或 一只鸟飘过,使人觉得头顶之上那湛蓝的天空如同没有拍到任何景物的底片,使我们烦躁的 心得到暂时的安慰。‎ ‎ 那么我们渴望什么呢?呆板的天空已多年不见充满阳刚之气的鸟类飞过,基本上被燕雀 等温柔的鸟儿占据着,偶而划一两道生存和爱情的弧线。仰望天空丝毫没有令人荡气回肠的 感觉,倒是有无数扯不断的离愁思绪牵系着你。老鹰捉小鸡,孩子们津津乐道的童话,白菜一样腐烂了,我们仍固执地千百次向天空翘首凝望,寻找记忆里那只黑颜色的风筝。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 ‎ 我至今仍很难忘却最初见到鹰时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感觉。那是在青藏高原上的军营 里,我们几个好友牧马归来,斜卧在草坡上神聊,不知是谁忽然说:“看,那只鹰!”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我看见一只铁青色的大鸟在天空写意地,漫不经心地滑翔着,翅膀切割气流嚯嚯有声,连雪峰上滑下的一朵云儿都像是它利爪下的一团猎物。也许是把我们几个也当成攻击的目标了吧,它傲气地在我们头顶超低空盘旋起来,一圈、两圈,忽然就一动不动地停在空中。骨质的弯嘴,犀利的双眸,粗糙的羽毛,尖利的鹰爪,看上去是那样清晰,简直让人触目惊心。多么难耐的对峙,仅仅半分钟,它又开始向前飞行了。至今,我仍弄不清楚,它何以竟飞得那么平稳、轻松。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那傲视一切,大大咧咧的神态太叫人折服了。望着它远去凝成的一枚小黑点,我也仿佛生出双翼,融入苍茫云天里。鹰留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这般美妙。‎ ‎ 第二次见到鹰是在偏远的阿克塞草原上。那天施工初歇,我信步闲游,被一条景色秀丽、‎ 危峡陡壁的山谷迷住了,寻幽探胜的好奇心使我误入歧途。在一处崖壁相挤、枯藤相结的幽 谷里,我发现了一只鹰,它死在我脚下两米远的岩石旁。我生平还是第一次在这么近的地方 观察一只鹰,尽管它已死去多时,再也没有锋芒毕露、不可一世的精气神,但我还是为它平日的气质所威慑,不敢轻易接近它。半晌才试探着向它靠拢。它周身褐色的羽毛粗糙而零乱,犀利的眸子紧紧闭着,双翅耷拉,烂掉的皮肉处脱落一堆粗硬的毛管。怎么也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天空中“展翅三千里,扶摇上九霄”的勇者?是什么力量摧毁了它?是饮弹,是中矢,还是老死谷底?这时我猛然想起一位诗人写鹰的诗:‎ ‎ 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雄禽的尸体,也不作鼠辈的食物/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 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 ‎ 哦,这就是鹰的性格、鹰的终结。它竟是这么倔强,这般壮美,我的血一点点地热起来了,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而眼前我则对这只突然遭逢厄运的大鸟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它一定是猝不及防,无可奈何地落到了这般田地。我不禁为它默默祈祷,在心里默诵着墓志铭。‎ ‎ 自此,鹰就这样闯入我心灵的天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锲入我血脉之中,它的色泽、它的亮翅、它的律动、它的思想都构成了我诗意中的佳句,以至于一切鸟雀在我眼里都黯然失色。可眼下我们已多年没有见到鹰那矫健的身姿了。生存鹰的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我们曾无数次友好地寻找它,呼唤它,可失神的天空一次次呈现在眼前的是失望的谜底。我常常从幻想中逃出来,我感到压抑,有些承受不了天空的宁静、空旷和寂寞。鹰呵,我们还能听到辽远的空中传来的啸叫声么?那的确离我们太遥远了,遥远得只能从记忆中寻找。可对我来说.鹰永远是童心上的一支最锐利的响箭,射向苍穹,射向邃远。‎ ‎ (选自2006年第4期《散文选刊》)‎ ‎15.文章题目是“鹰之恋”,文中具体写到了哪几种状态下的鹰?他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带 ‎ 给作者怎样的心灵感受?(6分)‎ 答: ‎ ‎ ‎ ‎ ‎ ‎16.请赏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6分)‎ ‎①于是我们的视线全被那天空中悬浮的飞行物高高钓起,并且牢牢地粘住了。(3分)‎ 答: ‎ ‎ ‎ ‎②在停止不动的那一刹那,没有人想到那是在空中,倒是像平贴在白纸上的剪纸。(3分)‎ 答: ‎ ‎ ‎ ‎17.文章第二段中说,“其实生存鹰的天空,远比鹰的翅膀凋零得早”,结尾又说“生存鹰的 ‎ 天空远比老奶奶的童话腐烂得早”。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 ‎ ‎ ‎ ‎18.仔细品读文章结尾画线处的句子,试分析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 ‎ ‎ ‎ ‎ 五、(20分)‎ ‎15.(6分)两种:飞翔的鹰和死去的鹰。(2分)飞翔的鹰飞得平稳、轻松,强劲矫健,傲视一切。(1分)让人触目惊心,叫人折服;(1分)死去的鹰,锋芒尽失但仍显得倔强, (1分)令人产生莫名的同情和叹息。(1分)‎ ‎16.(6分)①化无形为有形,形象地描绘出我们翘首仰望、视线被飞翔的鹰所牵引的情状,突出了我们内心对鹰的折服仰慕之情。 (3分) ②化动为静,捕捉住翱翔的雄鹰刹那间定格于蓝天的剪影,突出飞翔的矫健平稳、轻松自如。(3分)‎ ‎17.(3分)生存鹰的“天空”早已不复存在。作者对适合鹰生存的环境的消失饱含怅惘失落。热切呼唤和谐的、有利于鹰生存的空间再现。‎ ‎18.(5分)①结构上:与第一段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2分)②思想内容上:再次表达“我”对鹰的仰慕神往之情,呼唤鹰所代表的那种令人振奋的充满阳刚之气的“精神力量”的回归。(3分)‎ 山西太原成成中学2008——2009年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题。‎ 时光 ‎ ‎ 冯骥才 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今晚突然停电,摸黑点起蜡烛。烛光如同光明的花苞,宁静地浮在漆黑的空间里;室内无风,这光之花苞便分外优雅与美丽;些许的光散布开来,朦胧依稀地勾勒出周边的事物。没有电就没有音乐相伴,但我有比音乐更好的伴侣——思考。‎ 可是对于生活最具悟性的,不是思想者,而是普通大众。比如大众俗语中,把临近年终这几天称做"年根儿",多么真切和形象!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时光竟然这样的紧迫、拮据与深浓……‎ 一下子,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全都重叠地堆在眼前。不管这些事情怎样庞杂与艰辛,无奈与突兀。我更想从中找到自己的足痕。从春天落英缤纷的京都退藏到冬日小雨空的雅典德尔菲遗址;从重庆荒芜的红卫兵墓到津南那条神奇的蛤蜊堤;从一个会场到另一个会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中;究竟哪一些足迹至今清晰犹在,哪一些足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 我瞪着眼前的重重黑影,使劲看去。就在烛光散布的尽头,忽然看到一双眼睛正直对着我。目光冷峻锐利,逼视而来。这原是我放在那里的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然而此刻他的目光却变得分外有力。它何以穿过夜的浓雾,穿过漫长的八百年,锐不可当、拷问似的直视着任何敢于朝他瞧上一眼的人?显然,是由于八百年前那位不知名的民间雕工传神的本领、非凡的才气;他还把一种阳刚正气和直逼邪恶的精神注入其中。如今那位无名雕工早已了无踪影,然而他那令人震撼的生命精神却保存下来。‎ 在这里,时光不是分毫不曾消逝吗?‎ 植物死了,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诗人离去,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 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再造生命,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而此中,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惟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 此刻,我的眸子闪闪发亮,视野开阔,房间里的一切艺术珍品都一点点地呈现。它们不是被烛光照亮,而是被我陡然觉醒的心智召唤出来的。‎ 其实我最清晰和最深刻的足迹,应是书桌下边,水泥的地面上那两个被自己的双足磨成的浅坑。我的时光只有被安顿在这里,它才不会消失,而被我转化成一个个独异又鲜活的生命,以及一行行永不褪色的文字。然而我一年里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检阅一下自己创造的人物吧,掂量他们的寿命有多长。艺术家的生命是用他艺术的生命计量的。每个艺术家都有可能达到永恒,放弃掉的只能是自己。是不是?‎ 迎面那宋代天王瞪着我,等我回答。我无言以对,尴尬到了自感狼狈。‎ 忽然,电来了,灯光大亮,事物通明,恍如更换天地。刚才那片幽阔深远的思想世界顿时不在,惟有烛火空自燃烧,显得多余。再看那宋代的天王像,在灯光里仿佛换了一个神气,不再那样咄咄逼人了。‎ 我也不用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14.体会作者的意思,分别说说“时间”和“时光”的主要特征。(4分)‎ ‎15.文章第二段写烛光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描写烛光在全文有什么作用?(6分)‎ ‎16.停电中,作者回顾起“一年里经历过的种种事物的影像”,又描写了“一尊木雕的北宋天王像”,这两段文字,与作者想要述说的话题“时光”有什么关系?分别作说明。(6分)‎ ‎17.解释下面语句的含义。(6分)‎ ‎ (1)它叫我们顿时发觉一棵本来是绿意盈盈的岁月之树,已被我们消耗殆尽,只剩下一点点根底。‎ ‎ (2)我也不回答他,因为我已经回答自己了。‎ 五、14.时间是紧迫的,它属于现实;是现实生活中奔波忙碌的过程,随着一个人生命的结束而结束。(2分)时光短促、有限、性急,它属于人生;是生命的过程,当生命走到终点,它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结束仍可能继续具有价值。(2分)‎ ‎15.文章第二段写烛光运用了细节描写(2分),写出烛光的亮度,形状,像花苞一样光明、优雅与美丽;使周边的事物可见。烘托出美妙朦胧的氛围,引起想象和思索,为下文写生命的思考作铺垫,也暗示现在这段时光是珍贵的,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4分)。‎ ‎16.作者回顾一年中的种种经历,试图排除客观原因,审视现实生活中哪些体现了时光的价值(3分)。北宋天王像是前代民间木雕工匠的创作,它将无名雕工的才气、正气和精神传递下来,引发了作者对时光的思考(3分)。‎ ‎17.(1)运用了比喻,把岁月比作树,写出了临近年终,岁月流逝,人又衰老了一点,如同消耗绿意的树。(3分)‎ ‎ (2)我已经不用回答北宋天王像对“我”的质问,因为我已经明白;在现实生活中,时光未必可贵;只有在艺术家永恒的生活中,时光才是无价的。(3分)‎ 山西省太原市徐沟中学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 五.(2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 庄子的草帽 ‎ 庄子的濠上观鱼,正是初夏,阳光强烈,他戴着一顶宽边的草帽。那顶草帽有多种用途,既可以戴在 头上遮太阳,又可以拿在手里扇风,也可以垫在屁股下面坐在路边的土坎上。他那顶草帽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不是两堆平原上农人们惯戴的那种金黄色的麦秸草帽,而是青色的,由蒲草编成的,显得格外的招眼和时髦。他的朋友惠子也戴着草帽,是很平常的那种。他们俩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相互也都明白对方的含义;庄子想说他的朋友像个稻草人,惠子觉得庄子像只刚从中钻出来的绿冠草鸡。接着他们就看拿濠中的鱼,看的很投入,惠子情不自禁的说:哎呀,鱼真的快乐啊!庄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惠子看了庄子一眼,说道: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庄子有些神秘的笑 ‎ 了笑,带着几分滑稽。 ‎ 这是几句很普通的话,但这些话让后来的人们觉得奇怪和新鲜。奇怪和新鲜的东西总能引动人们的好奇心,然后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哲理或者艺术。庄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极为散淡的人,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就是拿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在几千年后,还被人们背诵,作为构筑他们思想框架的主要材料。要是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大笑不止。历史往往就是这样,重要的,核心的,真正的有益于后代的东西,总被淘汰,遗忘或是销毁,而将一些鸡毛蒜皮留下,并且充作神圣的经典。譬如就庄子这个人而言,应该留下来的倒不是只言片语的对话和杂感,而是那顶青青的蒲草编的草帽。因为他真正的思想那上面,在每一根蒲草的纤维上面。 庄子喜欢躺在草地上睡觉,尤其是在容易惹人困倦的夏天。他放松自己,仰面向天地躺着,将草帽罩在脸上,舒坦而惬意。他听得见泥土的声音,草的声音,炊烟的声音,狗和女人的声音,以及他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发出的微弱声音。他闻得见天的气味,云的气味,泥土和草丛中看不见的虫子的气味和南风从淮河带来的水的气味。这些声音和气味缓缓的带着他进入梦乡。他的梦很茂盛,像那些茂盛的野草。庄周梦蝶就是这时候的产物,野草一样的产物。一个象征的童话,一片错乱的思想的树林,一只真正的比车轮还大的蝴蝶,让人们吃惊,也让庄子弄糊涂了。但他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沉得住气,糊涂就糊涂吧,糊涂总比不糊涂好。正是那个糊涂得梦让他名声大震,成为贯穿历史得思想界的明星。而历史和人们并不知道,那个梦正是随着他的鼾声,留在那顶蒲草帽上的。睡醒之后,庄子什么都不记得,回到 家里,才发现有个梦粘在草帽上,他便将那梦收拾,刻写在竹简上。 ‎ ‎ 这当然是几千年前的事,现在庄子还在那地方,就是他曾经观鱼,做梦的后来叫做蒙城的地方,庄子祠与其说是他的香火祭祠,不如说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庄园。鱼和蝴蝶好像还在各自的状态之中,但此鱼非彼鱼,此蝶非彼蝶,都是些后来的变种!庄子还是那样,悠闲散淡,梦幻而多思。他当然是以雕塑的方式出现的,一张稍微苍白而修长的脸,手臂和腿较长,服装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但他确实是庄子,是那个用绿色的蒲草帽遮着脸,躺在草地上睡 觉和做梦的人。 庄子端坐着,膝盖齐齐地并拢,双手搁在上面,旁边好像还有一柄葵扇。我发现少了件东西,是草帽。草帽是乡野的东西,民间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庄子那时候作为散淡文人地东西。后来他成为圣哲,人们便顺理成章地认为应该与那顶粗糙地蒲草帽无缘了。人们总爱犯这类的错误,总不过是以想当然代替本质。其实,就在淮河两岸,以及更多的地方,那种蒲草帽已经很多了,庄子因此有些高兴,因为蒲草帽罩着的那些头脑里,多多少少都有些活着的鱼和蝴蝶。时间改变了许多东西,而草帽的功能没有改变,有些人戴在头上遮太阳,有些人拿在手里扇风,有些人垫栽屁股下面坐在土坎上…… 蒲草帽依然是青色的,像大平原青青碧碧的草,也像一只只孵化原始思想的青色鸟窝。 14.本文开篇以目击现场的方式,再现了濠上观鱼的情景,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 ‎15.本文多次提到庄子悠闲散淡的人生方式,阅读全文,说说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4分) ‎ ‎16.“人们往往爱犯这类的错误,往往以想当然代替本质。”结合上下说说句中的“想当然”和“本质”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6分) ‎ ‎17.现在的人们在忙碌之余,投身自然,亲近自然,放松心情。你认为他们与庄子的悠闲散淡是否相同?结合作者对庄子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 14.①这种方式将读者引入到庄子与惠子的对话现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②引出下文对草帽内涵的理解。(6分) 15.庄子带着青色的.蒲草编织的草帽,庄子与惠子在濠上观鱼,庄子在草地上自由地睡觉.自由地做梦。(4分) ‎ ‎ 16.“想当然”指人们将庄子奉为圣哲,顺理成章地认为与那顶粗糙的蒲草帽无缘了。“本质”是指蒲草帽象征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内核,而这一点庄子永远不会丢弃。(6分) ‎ ‎17.外在的表现方式有相似之处,但实质是不同的。现在人们亲近自然是为了休闲,是把它作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手段。庄子的悠闲散淡体现了他对乡野和民间特质的自由思想和追求,是一种生命状态,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格写照,是庄子自由灵魂的外化。(6分)‎ 、平遥中学、三校联考试卷 五、 (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秋日的灯盏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走到这里,自然变得素洁起来,像戏台上的名角戏装卸下,铅华洗去,走在街市上,纯乎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 ‎③暗夜里,车驶过同样岑寂的山村,简陋的土墙开设的小窗口透出昏黄的光,一家人聚在严实的屋内,守着炉火,内心踏实起来,谷仓是照耀一家人美好心情的不灭灯盏,隔着芳香的木板,里边躺着一家人的生存希望——从春日开始萌发,夏阳曝晒,现在终于落实下来。当时是那么漫长,好像一盏秦时的灯,要擎到汉时才被真实地点亮,中间这么多的交替、衔接、奔跑——的确,我看过那些最终不能点亮灯盏的农耕人家,秋日远去,寒冬到来,是那么黯然神伤地蹲着,敲打着春日吃进泥层中的犁耙,要问个究竟。丰稔的人家如实地享受着秋日的馈赠,闲聊时记起春夏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带着舒适的滋润。看来,只有希望不落虚空,眉宇间才笑得起来。‎ ‎④一本书在经过春风、夏雨的重叠,终于在深秋的最后几日结束了文字的蔓延。这个文人松了一口气,好几次他像一个持灯者,火舌飘忽不定,他的心时浮时沉,晴明阴晦在瘦削的脸庞上隐现。夜半推开窗门,所有家庭的灯盏都熄灭了,自己却还在夜色里跋涉——这大半年的灯火费得太多了。在乡村写作,笔下的蔬笋气明显与上一个章节慢了一个节奏。似乎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乡村里完成的这一部分,像是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脚步细碎,神色安然,被深浓起来的薄薄轻纱笼罩。也应该有一个相近的阅读环境——‎ 村头老樟树下,寂静萧然的风雨亭里,简约朴素的廊桥上。选择环境阅读是一种智慧,删去书写者身上的种种附加,也放弃了自己种种目的性,此时,书页打开,字句联袂而起,人融了进去。有几次我读到一些残本,残本毁弃了创作者的背景材料,如在异地骤遇了陌生人,没有既往的历史记录,没有阴影和光圈,使阅读时每一字句都像秋风里吹过的干果,水分滤去,肉质干脆。秋风残照下的人、文要比湿润阳春时可靠,它的冷峻是此前未有的情节,浓缩着艳丽的汁水,到了这个节气的文人笔下,我们说韵味,其中一部分就是由朴实无华来承担的。‎ ‎⑤渐渐形成一个晚秋爱好者。尚在砚边的余墨被风吹干,兑点水,作一幅草草小品,透视着笔底漫不经心的挥洒状态,万木萧疏,百草枯黄,一个在秋风中穿行的漫游者,心事清癯。一些被春日枝繁叶茂遮蔽的疤痕,一些少年时代持抱不放的爱恋,不是展现了,就是放弃了。季节使人、物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啊,幻想的春日和无比实在的秋日――有理由说,春日秋日的笔下文辞一定是不同色泽的,尽管出自一人之手。我仍然记得秋日里修订春日写下的一叠文稿,落笔如刀斧,删尽繁枝缛叶——这就是文字的命运,像许多果实那样,春夏的花枝招展,只有到了秋日,是否存在才能确认。‎ ‎⑥有一些灯盏没能亮到秋日,与生俱来的命数,使它们止步于初秋。刘安说,不与夏虫语寒,不与曲人语道。因为生命中缺乏言说的条件,回放曾经在春日里生机无限的花朵,不禁追问起空间的历程,究竟隐伏着多少玄机:在时光携带着无数浮沉不定的生物匆匆行进时,伤逝之美也在同时上演——使一个走到秋日下的人,那些郁积着浓艳和空洞的春愁,此时一笔勾销。 ‎ ‎14、作者为什么说“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4分)‎ ‎                                       ‎ ‎15、文中第3段有哪些表达特色?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 ‎                                          16、“秋日的灯盏”在文中指什么?为何称之为“灯盏”?(6分) ‎ ‎                                           ‎ ‎17、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结合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条加以概述。(6分)‎ ‎ ‎ ‎14.因为它的独立存在体现了山村的岑寂(2分)(如答“虚构出岑寂田野的动人一幕”得1分),揭示了到了秋日一切美艳都归于素洁,归于自然的道理。(2分)‎ ‎15.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结合)等表达技巧。(2分)选取山村秋收后一家人围聚炉火和谷仓的典型场景进行描写。(1分) ‎ 渲染了温馨、喜悦、满足、实在的氛围。(2分)揭示出希望不落空才会快乐的道理。(1分)(如扣比喻等任一表达特色进行阐述,每点2分。)‎ ‎16.秋天的果实或劳动的结晶(意思对即可)。(2分)‎ 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为灯盏发出光和热,给人温暖,让人心里踏实,使人充满喜悦、看到希望,这些与秋天的果实、劳动的结晶给人们的感受相同,二者有相似点。(4分)‎ ‎17.①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②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 ‎③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成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每点2分)‎ 山西大学附中2008-2009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 题。(共22分)‎ 一句话,一辈子 有这么一个个寓言故事。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招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通过一个人的谈吐,最能看出其学识和修养。善良智慧或者温厚博学的语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碍直抵对方心岸。‎ 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准备发动一次大攻势,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在一天傍晚来到莱茵河畔散步,看见一个神情沮丧的士兵迎面走来。艾森豪威尔打招呼道:“你还好吗,孩子?”那青年士兵回答:“我烦得要命!”老师讲到这里,让我们猜猜艾森豪威尔将如何回答。‎ 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同学说:“他是盟军统帅,一定会说战争就要打响,你为什么萎靡不振?”另一个同学说:“你沮丧什么?是不是贪生怕死?”‎ 后面发言的几位同学也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老师摇了摇头:“艾森豪威尔说:‘嗨,你跟我真是难兄难弟,因为我也心烦得很,这样吧,我们一起散步,这对你我都会有好处。’”‎ 艾森豪威尔没有打任何官腔,他那平等、亲切的人情味,让那个士兵受到感动,并以有这样的统帅而振奋,后来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 一句抚慰人心的话,能够照亮你的心灵,甚至会影响你一辈子的生活态度。因为一句话,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面孔将我们暗淡的心重新点亮。‎ 记得那个灰色的7月,高考落榜的我暗然神伤,无法面对现实。我的老师对我说:“人生就是这样。快乐自然令人向往,痛苦也得承受,这是真实的人生之途。你不必为一次的失败而烦恼。其实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就看你如何去体会,如何去理解。”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摔倒了就要爬起来,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如今,将近8年了,老师的话还不时地在我的耳边响起。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起老师的话,吸取教训,鼓起勇气,迈向一个新的目标。‎ ‎15.读了本文之后,你认为要做到语言得体动听,必须具备哪些因素?(6分)‎ ‎ ‎ ‎16.结合文章赏析下面的两句话。‎ ‎①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3分)‎ ‎ ‎ ‎②摔倒了就要爬起来,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3分)‎ ‎ ‎ ‎17.“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作者安排这一细节的目的是什么?(4分)‎ ‎ ‎ ‎18.为什么说“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6分)‎ ‎ ‎ 五、(共22分)‎ ‎15、刀斧伤及的只是皮肉,短时期内就能愈合;语言伤及的是人的心灵,它能浇灭人的热情,摧垮人的自尊,给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是长期的、巨大的。(4分)‎ ‎16、(各2分)‎ ‎①口中能说出抚慰人心的好话,也能说出伤害感情的坏话。‎ ‎②失败了就要继续奋斗,别忘了,要吸取教训。‎ ‎17、作者安排这一细节,是为了将身体的伤害与语言的伤害形成对比,从而反衬语言的伤害更严重性。(4分)‎ ‎18、平等亲切有人情味,见识广博有智慧,温厚善良有爱心(每点1分,共6分)‎ 山西康杰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 四、(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冬日絮语 冯骥才 ‎①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②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③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④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现你的高不可攀和无法企及吗?而骗子无法从你身上骗走的,正是你那无比珍贵的单纯。老人的生命愈来愈短,还是他生命的道路愈来愈长?生命的计量,在于它的长度,还是宽度与深度?‎ ‎⑤冬日里,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变得又斜又低。夏天里,阳光的双足最多只是站在我的窗台上,现在却长驱直入,直射在我北面的墙壁上。一尊唐代的木佛一直伫立在阴影里沉思,此刻迎着一束光芒无声地微笑了。‎ ‎⑥‎ 阳光还要充满我的世界,它化为闪闪烁烁的光雾,朝着四周的阴暗的地方浸染。阴影又执著又调皮,阳光照到哪里,它就立刻躲到光的背后。而愈是幽暗的地方,愈能看见被阳光照得晶晶发光的游动的尘埃。这令我十分迷惑:黑暗与光明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黑夜与晨曦的界限呢?来自于早醒的鸟第一声的啼叫吗?……这叫声由于被晨露滋润而异样地清亮。‎ ‎⑦但是,有一种光可以透入幽闭的暗处,那便是从音箱里散发出来的闪光的琴音。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琴,而是在摸索你的心灵;他还用手思索,用手感应,用手触动色彩,用手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琴音是不同的亮色,它们像明明灭灭、强强弱弱的光束,散布在空间!那些旋律片段好似一些金色的鸟,扇着翅膀,飞进布满阴影的地方。有时,它会在一阵轰响里,关闭了整个地球上的灯或者创造出一个辉煌夺目的太阳。我便在一张寄给远方的失意朋友的新年贺卡上,写了一句话: 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⑧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⑨盛夏里,有时乌云四合,那即将被峥嵘的云吞没的最后一块蓝天,好似天空的一个洞,无穷地深远。而现在整个天空全成了这样,在你头顶上无边无际地展开!空阔、高远、清澈、庄严!除去少有的飘雪的日子,大多数时间连一点点云丝也没有,鸟儿也不敢飞上去,这不仅由于它冷冽寥廓,而是因为它大得……大得叫你一仰起头就感到自己的渺小。只有在夜间,寒空中才有星星闪烁。这星星是宇宙间点灯的驿站。万古以来,是谁不停歇地从一个驿站奔向下一个驿站?为谁送信?为了宇宙间那一桩永恒的爱吗?‎ ‎⑩我从大地注视着这冬天的脚步,看看它究竟怎样一步步、沿着哪个方向一直走到春天。‎ ‎1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描写了冬天哪两种景物?又据此分别阐发了哪些道理呢?(6分)‎ 答: ‎ ‎14.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你想得到的一切安慰都在音乐里。‎ 答: ‎ ‎(2)冬日里最令人莫解的还是天空。‎ 答: ‎ ‎15.文章开头部分写“香棒”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答: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能回答文章第⑩段提出的问题吗?请结合文章的主旨简要作答。(6分)‎ 答: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2分)‎ ‎13.(1)冬天的阳光(1分)。自己的心灵透明纯净,世界就会变得纯洁光明(1分);世界上的事物既对立又统一(或“事物都是辩证的、两面的”,答“有阳光的地方总有阴影”也可)(1分)。‎ ‎(2)冬天的天空(1分)。相对于空阔高远的天空,人显得非常渺小(1分);追求光明与爱,才是人们永恒的使命(1分)。‎ ‎14.(1)音乐能够激发人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或“思索”)(1分),清除人心灵上的幽暗(1分),抚慰人的心灵。‎ ‎(2)冬日的天空空阔、高远、清澈、庄严吸引着人们(1分);它深藏着奥秘,引人思索(1分)。‎ ‎15.(1)内容上,借写“香棒”的绿叶衬托冬日的阳光(1分),突出了冬日阳光的灿烂、明媚、神奇(1分),阐明了万事万物相对而生的道理(1分)。‎ ‎(2)结构上,引出“冬日的阳光”,为歌颂冬日的阳光做铺垫(2分);为文章增添了生活气息,显得自然生动(1分)。‎ ‎16.冬天沿着爱(或“光明”“温暖”)的方向(1分),穿越黑暗(阴影),走出严寒(冷冽),走向春天(1分);我们应该用纯洁的心灵(1分),走出人生的失意(1分),拓展人生的宽度与广度(1分),创造一个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1分)。‎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