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
(《沧浪诗话》)
:
李、杜二公,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刘海涛
1.
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
情怀
、故土之思、身世之悲
2.
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风格
【
教学目标
】
760
年春,杜甫在严武等人帮助下建草堂居住,
765
年
4
月,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
5
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流落到夔州
近两年时间。
本课所选三首律诗,
均作于这个时期
。
【
学习导入
】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
1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四岁以前)
《望岳》
2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四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春望》、“三吏”、“三别”
4
、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
秋兴八首
(其一)
玉露
凋伤
枫树林,巫山巫峡气
萧森
。
江间波浪
兼天涌
,塞上风云
接地阴
。
丛菊两开
他日泪
,
孤舟
一系
故园心
。
寒衣
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
急暮砧
。
白露下降,漫山遍野枫树凋零,巫山巫峡秋天景象萧瑟阴森。峡中江水汹涌,滔滔连天;塞上风云阴暗,沉沉贴地。秋菊两度盛开,我再次洒下追忆往日的眼泪;孤舟一叶靠岸系绳,牵动我对故园的思念。黄昏,白帝城高处,听砧声
四起,急促而繁密;妇女们正拿着刀尺,为在外的亲人赶制御寒的衣服。
【
诗译
】
【
诗歌赏析
】
安史之乱后,蜀地战乱不息,诗人年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处境艰难、心情抑郁。飘落夔州,当此秋风萧飒之时,
遥望长安、洛阳,
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
《
秋兴
》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时局之伤、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
首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秋景,以此来寄托悲秋之情。
颔联分写江上波涛、塞上的风云,动荡、阴晦的自然景象,吻合了社会、身家的不
安。
颈联用两个细节,菊花两度开放,孤舟初停系缆。真切地表达了羁旅的悲苦及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尾联续用细节,由制衣、捣衣声,延伸出诗人有关岁月催人、人生无家的感慨。
答:诗人所见之景有“丛菊”“孤舟”,所闻之声有“暮砧”,所联想之物有“刀尺”等,逐一捕捉,展开常见的生活图景,引发真切、生动的,令人唏嘘不已的“家国故园”情怀。因物寄兴,情因景生。
【
每诗一题
】
诗人触景伤情是怎样的?请具体赏析。
拓展:《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chá
)。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咏怀古迹
杜甫
千山万壑逶迤随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一别汉宫她就和北方荒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面向着黄昏。只凭画图汉元帝岂识得她青春美丽的颜容?环佩声响,昭君魂魄徒然月夜归来。千载之下,琵琶弹奏胡乐,乐曲里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
诗译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
朔漠
,
独
留
青冢
向
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
空
归
月夜魂
。千载
琵琶
作胡语,分明
怨恨
曲中论。
咏怀古迹
(其三)
诗人借咏王昭君遭遇,抒发身世家国之悲慨。
首联
写山川灵秀致有绝代佳人,
颔联
王昭君离汉宫而嫁匈奴单于,一去一留,暗含从生到死,既有朝廷的无情,也有命运的无奈,还有才华的无识。
【
诗歌赏析
】
将美人交付画工遴选,
颈联
凸显昭君怨恨的同时,不忘讥刺汉元帝的昏庸。诗人曾因上疏救房琯而被罢官,故二人遭遇有相似处。
尾联
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结尾两
句,有议论点题之意,“千载”而下,怀才飘零,终归不遇实在多多。
答:“千载琵琶”句最为关键,诗人借助一个特定意象,含蓄地告诉我们“怨恨”还在延续,吟唱由同情王昭君,转而感慨自身的始终怀才不遇、漂泊无归,寄托了家国不幸的悲情。
【
每诗一题
】
指出诗人感怀的关键句和感怀的具体内容。
拓展:《咏怀古迹》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登高
杜甫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本诗作于
767
年
重阳节。时杜甫
56
岁,寓居长江边的夔州,且身患重病,
为排遣郁闷,他抱病登临山顶。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江水东逝,孤鸟盘旋,猿鸣或闻。老人百感千愁顿时涌上心头。
风劲急天高远,猿猴啼声悲哀;水清浅沙白亮,鸟儿飞影盘旋。树林广大,无边落叶萧萧飘下;江流长远,不尽水波滚滚奔来。平生四处漂泊,总是面对秋色,感伤客居异乡;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一人,登上高高楼台。历尽家国艰难,深深感伤双
鬓长满了白发,倍尝人生病困,只好放下手中浇愁的酒杯。
【
诗译
】
风
急
天高猿啸
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
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
繁霜鬓,
潦倒新停
浊酒杯。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景,登高望远,
远近俯仰
,推出肃杀的秋景特写。
动中有静
,满耳满眼是无边的秋声秋色,
悲秋气氛浓重
。虽是写景,画面的背后
有一声沉重的感叹
。
【
诗歌赏析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树叶风落,江水逝去。这里,既有宇宙恢弘的感慨,更有人生末路的伤痛。连用叠词“萧萧”“滚滚”,使败叶纷扬、怒涛汹涌的声、形入于眼在于耳。更用“无边”
“不尽”领起一联两句,字里行间传达出浓浓的人生易老、壮志难酬的悲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是全诗重心。上句写飘泊苦况,下句写老病孤愁,意象叠现,表达了诗人久客他乡、悲秋苦病的孤独心境。宋人罗大经说:“
万里,地之远也
;
秋,时之凄惨也
;
作客,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暮齿也
;
多病,衰疾也
;
台,高迥处也
;
独登台,无亲朋也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抒悲,字字血泪。登高远眺,天地一儒;临风怀想,家国两伤。再加上因病而断酒,怕是时日无多。
其中“艰难”二字,语意双关,既有对自我命运坎坷的归结,又有对乱局生民涂炭的忧患。收结处无限凄凉。
前两联写景,诗人以悲凉的秋景、深沉的感受、凝重的语言,表现这悲秋意境。后两联述怀,诗人将万千愁思发诸笔端,沉郁顿挫,既有身世潦倒之情,又赋伤时忧国之意,人生太多苦难一时充塞于天地之间。此诗八句皆成对偶。
明人胡应麟誉其为“旷代之作”。
综述
【
每诗一题
】
谈谈诗人“登高”而生的情怀。
诗人独自登高,面对萧瑟秋天。顿生长年漂泊,举目无亲,晚年病苦的愁绪。而国势艰危,仕途坎坷,更让人难易排解。忧国伤时悲己,是诗人挥之不去的情怀。
沉郁顿挫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深沉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甫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养,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拓展: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译:早听说洞庭湖水势浩大,今天我终于登上了这高高岳阳楼。洞庭湖广阔无边,东南面的吴地楚地,似乎被分割成两国。不管白天或夜晚,日月星辰大地都在波涛上出没。
我的亲友没有一点消息,而今年迈多病,只有一条小船陪伴我。关山以北依然兵荒马乱,倚栏远眺,想到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大历三年冬,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江湘。暮冬流寓岳州。杜甫曾两次登岳阳楼。全诗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与诗人悲凉身世及他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思想内涵。诗歌写景抒情擒纵自如,卷舒随意,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
诗歌赏析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诗译:夜晚,微风轻拂岸边细草
,
孤舟泊岸樯桅高耸。星光悬垂
,
原野更显辽阔;明月映照,长江奔流汹涌。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好而显著?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休。
人生
漂泊像什么呀,就像天地间孤独的沙鸥。
【
诗歌阅读
】
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病死。杜甫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
《
旅夜书怀
》
就是旅途中所写。时杜甫已满
53
岁,疾病缠身。他泊舟江岸,望着江水月色,想起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遭遇排挤而不得不辞官,心情颇感沉重,不知一生飘泊何时是了。诗人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
诗歌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