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精粹(真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6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精粹(真题)

ID:568770

大小:102.5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试题精粹(一)‎ ‎  ( 一)长春市毕业题   奋斗的另一面    最后一课。    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竟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一一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司。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22.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2分)    答:    23.研读文中的划线句,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4.有人说,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3分)    答:       25.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4分)    答:    ‎ ‎       参考答案:‎ ‎22.指的是“消极适应”(或:适应环境也是奋斗的组成部分)。(2分,意同即可)    23.教授是以狮子、老虎、熊等猛兽为例,从反面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效果更佳。(或:狮子、老虎、熊等猛兽善于拼搏、厮杀而不会适应环境从而导致生存境况岌岌可危,教授通过这一事实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应环境,这是从反面举例,能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意同即可)    24.本题没有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①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既会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荆棘和坎坷。面对不同的人生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②不同意。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同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挫折和不顺,我们不应盲目抗争,可在暂时的退让和消极适应中理性思考,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再去拼搏,从而成为命运的主宰者。(3分,意近即可)    25.示例:①司马迁忍受“宫刑”的耻辱,在狱中潜心创作了“史家之绝唱”《史记》。②越王勾践屈做“阶下囚”,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4分,每个2分,所列举的事例符合要求即可)       (二)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 节约是一种美德    守成文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份的节约意识与行为。这种内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节约意识与行为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它更普遍、更持久、更有效。政府的政策与行为只能收一时之功,只有当节约内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这个节约型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      温、良、恭、俭、让,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在今天,实行市场经济在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的同时,“节约”这个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美德与作风渐渐被淡薄了,甚至完全被遗弃了。奢侈、攀比之风盛行,一些人甚至将消费与节约对立起来,以致将消费行为完全变成了浪费行为。今天,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对政府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更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期待。    ‎ ‎  节约,作为一种美德,对于个人来说,有两种境界,两种层次:即对于私物的节约与对公物的节约。对于私物的节约,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爱惜,是一种私德,这一层面的节约容易做到,但当一个人拥有私人物质财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素质的差异,有些人对于自己的这个财富、自己的这个劳动成果,也未必容易做到节约和爱惜。而且,无论是从道德约束还是法律约束,社会上也无法干涉个人的这种私德。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在极尽奢侈浪费之时都有“反正是我自己的钱,我怎么潇洒怎么花”的心理。对于公物的节约,是对公共财产的、对集体共同劳动成果的爱惜,这是一种公德,这一层面的节约,相对前一层次来说,境界更高,但也更不容易做到。这里,只能如此呼吁:浪费公物,其实质等于浪费私物。因为,这公物正来源于你纳税人自己的血汗钱。      节约,更是一种民族素质。当今发达国家,虽然拥有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财富,但在这些发达国家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其实都很节约,节约到甚至让你产生这种印象:从无论是政府部门花财政(纳税人的)钱、还是企业及个人花自己钱的方式来看,富裕发达国家倒更象贫穷落后国家,而那些贫穷落后国家倒更发达国家的派头。随便举个例子,日本丰田公司今天已产值达几千亿美元,一个公司就已超过我们几个广东省了,但你知道吗,那里的员工至今仍是用用过的复印纸作便条。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人家普遍如此,政府花钱就更不用讲了,因为他们知道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相比之下,我们的政府、企业、乃至个人还不汗颜吗?人家不仅自己的钱不轻易大手大脚,对于公家的钱更不敢大手大脚。我们则是自己的钱大手大脚不在话下,公家的钱大手大脚就更不在话下。什么时候,倒过来了,什么时候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统统都不在话下。    16.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答:    17.作者举日本丰田公司的事例有什么作用?在举例前说“随便举个例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 ‎16.作者是从个人素质和民族素质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答对一个方面给2分,全对给3分)    17.第一问:说明民族素质的重要。    第二问:说明在国外这样节约的事例很多。    (答对一问给2分,两问全对给3分)       (三)‎ 江苏省淮安市      科学是关丽的    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    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自得其乐,忘记与大众分享了。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宣传科学美。他曾经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这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为宇宙的瑰奇美景倾倒,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宇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       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DNA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       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美? ……       威廉斯为科学美所启迪,开始写科学诗。《纽约时报》于‎2000年6月4日刊登了她的一组诗,下面是其中的一首:    碳是女孩之最爱/黄金确实很宝贵/但不会燃起你心中之火/也不会使火车长啸飞驰/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它来自太空的陨石/构成一切有机物质/在大气层中循环往复/钻石煤炭石油总有一天用完/能构成一切的将是碳纳米管/碳是女孩之最爱    “钻石是女孩之最爱”是美国流行的谚语,威廉斯扩其意而用之,从碳元素的一种特殊结晶形态——钻石,推广到碳的各种形态。女孩爱钻石,无非是爱钻石首饰之光华夺目价值连城,用以炫耀自己雍容华贵的外表美。威廉斯以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表现的是内涵美。较之原谚语,这是艺术的升华,意蕴更为丰富。   ‎ ‎ 不仅物理学是美丽的,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艺术家就发现了人体的曲线美。现代派的雕塑家和画家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毕加索晚期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怪异人像——两个鼻子三只眼睛等等,据说其灵感来自数学中超越现实三维空间的抽象高维空间。数学家以叠代方程在复数平面上产生的“分形”图案之奇幻迷离、千变万化,使艺术家也叹为观止。    科学迫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真正的科学家都懂得:真理是简单的,而且越是深层次的、适用范围越是普遍的真理就越简单。简单、深刻、普遍三位一体,这就是科学美之源泉。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常人往往认为苦,其实他们虽然辛苦却乐在其中。科学家顿悟和突破后的快感乃先睹为快——享受前人从未见过的瑰丽美景。    科学是美丽的!你同意吗?    (有删改。作者沈致远,选自《花落了还会开吗》)    14.“科学是美丽的”,请解说它在本文中的多层含义。(4分)    答:    15.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引用“碳是女孩之最爱”这首诗的作用。(3分)    答:    16.理解第三段中加方框的语句,调动你的知识积累,在它后面仿写一句话,要求内容恰当,句式一致。(4分)    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陇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DNA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朱”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致美?    答:   ‎ ‎ 17.为了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让大家感受科学的美,除了文中提到的绘画、写诗等途径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创意?请用简洁的语言陈述你的创意。(4分)    创意:    陈述:   参考答案:‎ ‎ l4.答案要点:①科学本身的内涵美(各门学科都有自身美;:每门学科中的不同门类都有各自的美;:科学追求真理,揭示宇宙万物的真相及其变化规律。)②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美(过程美;顿悟和突破后快感)。    15.这首科学诗用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重要性,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了科学的内涵美。    16.参考示例:①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神秘美?    ②还有什么比数学中九宫格更具魔幻美?    17.创意:主题班会、图片展览、举办讲座、办科普小报、举办科技节(科技日/科普周)、媒体宣传、利用网络发布科技信息、召并科技发布会等等。         ( 四)江苏省盐城市      ①“荣”与“辱”,在人的生活中,至关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荣”,免受“辱”,并将“荣”和“辱”作为行事为人、判断取舍的标准。    ②‎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荣”,什么是真正的“辱”呢?    ③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 ……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居下有节,自强不息。    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    ④林则徐有诗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提出了一种新的荣辱观。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当国家受到侵略,人民遭到蹂躏时,个人也就没有什么“荣”可言了。只有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强大起来,每个人才能昂起头来生活。    ⑤“荣”与“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萧伯纳说过:“一个人是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受到些“辱”,但只要把“辱”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便会摆脱“辱”,最终获得“荣”。    ⑥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便决定了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我们青年来说,所谓“荣”与“辱”,就是反对无所作为,不劳而获,提倡奋发向上,努力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聪明和才智。 (选自《初中语文自读课本》第六册 有改动)    21.(1)请为第3段补写一个名人的例子作为正面论据。(3分)       (2)第3段从反面进行论证的作用是什么?(2分)    ‎ ‎    22.第4段中心句是 。第5段画线句主要阐明    的观点。(4分)    23.从全文来看,“知荣辱”对做人有什么重要性?(3分)       参考答案:‎ ‎   21.(5分)(”(3分)写出人名1分,写出主要事迹2分。示例: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    (2)(2分)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更加深刻。(对比1分,作用1分)    22.(4分)个人的荣辱与国家民族的荣辱是息息相关的;“荣”与“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各2分)    23.(3分)“知荣辱”是“做人”的标准或对“做人”起决定作用。(与答案意思接近,酌情给分)        ( 五) 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高招卷      ⑴‎ 这无疑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今天的一份《纽约时代》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经历的还多;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种资料、信息、画面正排山倒海般涌现,人们已经被迫经年累月沉浸其中。我们每天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加码的信息,在自以为更加自由的同时,却更加被塑造。资讯改变着我们的认识,甚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⑵我们总读不完堆积如山的书刊,我们总对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为了在同行业间生存,甚至在社会中立足,我们被迫追赶每分钟都在膨胀的知识,但我们的脚步总追不上周遭的变化。    ⑶在浩瀚的资讯面前我们感到极度的恐慌和精神焦虑,我们感到了人的渺小和无力,害怕在如潮的资讯中灭顶,害怕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⑷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⑸资讯时代是为能运用资讯的人而预备的。那些把一切资料的碎片都当做资讯的人不可能正确的运用资讯;那些把一切有用和无用的东西都往脑袋里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运用资讯。只有对你真正有意义的资料才称得上资讯,其他的都是垃圾,只会让你更加无知。也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超载健忘症”,听完一场毫无意义的演讲,我们不仅没有记住一个字,反而连车停在什么地方都忘了。    ⑹我们摄取新的资讯,是为了将其组合到旧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去,获得更佳的结构,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甚至全面否定对自我的认识。    ⑺‎ 何况资讯充斥着陷阱,有的是资讯制造者带来的麻烦,更多的则是在传播通路中的异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种种资讯,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舍而“照单全收”,必将造成资讯对你的严重伤害。    ⑻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往往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    ⑼我们完全可以从资讯焦虑中解放出来,将其还原到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正确的生活经验以及完全沟通的“常识”层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我们没有必要附庸风雅,也没有必要吹毛求疵。    ⑽在资讯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绵,企图吸干所有的海水,无异于痴人说梦;不如做快乐的游鱼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弃所废。    ⑾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19、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作者分别用了两个中心句加以概括,这两个中心句是:(2分)    (1)    (2)    20、概括文章开头3段的主要内容,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21、仿第二段划线的句子在省略号处续写一个句子。(2分)    我们刚刚才明白了“量子力学”,又被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搞得一头雾水; 别人早已在电子商务领域干得热火朝天,我们还在用传统的商业手法苦苦挣扎;‎ ‎    , 。       22、第五段举“超载健忘症”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23、第十段中游鱼之比所说明的道理与下列名句中的 相同(单选题,只填序号)(1分)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C.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E.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F.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G.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24、请结合下则材料给你的启示来探究上文关于“资讯爆炸”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2分)    材料:   ‎ ‎ 基因研究的成果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它可以控制疾病,置换器官,延缓衰老。如果掌握了人类的全部基因密码,从理论上可使人活到1200岁,而且可以设计出新人类。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地球能承受吗?倘有人滥用基因技术,争相设计“超人”“怪人”,该怎样对待?科技是把双刃剑,基因技术的突破,也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沉重的伦理难题与心理难题。      参考答案:‎ ‎ 19、(1)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2)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20、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在证明论点(大量的事实也在说明应跳出资讯的泥潭的道理)    21、去年买的数码相机使用得还不熟练,今年它便成了落后的款式 别人已纷纷考驾照了,我却分不清宝马与奔驰……    22、说明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危害)    23、C    24、开放题,不设标准答案。应扣住“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一中心,辩证的看待“资讯爆炸”这一现实。         ( 六)南通市(海门卷)    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1—15题。(13分)    单 纯    ①“单纯”二字是我心中所能做出的对人的心灵境界的最高褒评。清澈、纯净即是美!朴实、坦诚即是美!拒绝了繁杂、混浊即是美!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    ②‎ 心灵的单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单纯,一种是超越的单纯。儿童的心灵具有原始的单纯。人在童年时是天真的、纯粹的、梦幻的、艺术的。可以说,童年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勇气、鼓舞和信心,童年所教会我们的高尚、正直、善良和诚实,比人生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得多。人在童年时期,敢于参天悟地,没边没沿说些同无限相关、连后世哲人都不敢说的话。人类的童言和稚作就连后世的伟大哲学家、艺术家也极难比肩。    ③岁月像筛子,筛去了人最初的纯真和善良。人成熟了,身体扩展了,年轮添加了,反而灵魂猥琐,人格缩水了。童年时单纯的心灵宛如一粒花粉,却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拖走。某些“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的过程,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    ④在使人性复杂化的社会领域中,有一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在丢失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能获得超越的单纯。古今中外精神上的圣人、哲人,他们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但其心灵世界的核心始终是单纯的。他们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⑤单纯的心灵是精美的,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蒙田苦思冥想创作了启示人类的“随笔”,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了探索心灵奥秘的皇皇巨著,巴尔扎克夜以继日描绘了人间画卷,梵·高饱蘸笔墨画出了含蓄多姿的向日葵, ‎ ‎    。这些当之无愧的珍宝都是单纯的心灵的结晶体。    ⑥清朗明亮如蓝天丽日的莎士比亚的语言;洋溢着浪漫气息,读来齿颊生香的唐诗宋词;或精辟犀利,或含情脉脉的元曲,这些都是绽放在单纯心灵上的五颜六色的百合。    ⑦在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中,在琐琐屑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灯红酒绿的滚滚红尘里,我们通过艺术会晤那些单纯的心灵,可以走进不受世俗与物欲困扰的无拘无束的天地,获得精神上的幽静与清凉,心湖一片澄明。    ⑧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拥有一份单纯的心灵。    11.通读全文,找出表明文章中心的句子。(2分)       12.仔细阅读第③段,简述“灵魂猥琐,人格缩水”的含义。(3分)       13.根据作者的理解,“单纯”可分为两种,其中“超越的单纯”在文中具体指       。(3分)    14.结合语境,给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论据,写在下面空格处,要求与上文语意连贯。(不超过30字)(2分)   ‎ ‎       15.阅读⑤⑥两段回答,作者列举中外艺术精品意在阐述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 11.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答“单纯是一种何等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给分)(2分)    12.人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善良(或用生命中天然美好元素和纯洁高尚品质,去交换成人世界的生存经验、技巧和某些策略 或世俗经验替代了单纯的心灵)(3分)    13.永葆儿童的单纯,简化社会关系,节制人际交往,从浮嚣尘世抽出身来,穿越世俗社会的蔽障,朝着伟大的精神目标奋进 (3分)    14.示例:贝多芬激情澎湃谱写了令人震撼的《命运交响曲》(要点:有人,有事,所叙事实典型,符合语境要求。写到人1分,写到具体事例1分,共2分)    15.世间一切精美的艺术作品都缘自精美的单纯(3分)   (七)安徽省课程改革试验区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 ‎ ‎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 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 10.(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 (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 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 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 (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八)安徽省(非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读永恒的书      周国平      ①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通过各种物质形式保存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文字。因而,在我们日常的精神活动中,读书便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一般而言,我们很难想像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会对书籍毫无兴趣。“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说的这句话,非常贴切地表明了这一点。      ②然而,古今中外的书不计其数,该读哪些书呢?从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许可以极粗略地把天下的书分为三大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这种书只是外表像书罢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印刷垃圾,不能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在今日的市场上,这种以书的面目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比比皆是。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这种书读了也许不无益处,但不读却肯定不会造成重大损失和遗憾。世上的书大多属于此类。我把那些专业书籍也列入此类,因为它们只对有关专业人员才可能是必读书,对于其他人却是不必读的书,至多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这类书每一个关心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的人都应该读,不读便会是一种欠缺和遗撼。      ③‎ 应该说,这第三类书在书籍的总量中只占极少数,但绝对量仍然非常大。它们实际上是指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那些不朽之作,即所谓经典名著。这些伟大作品不可按学科归类,不论它们是文学作品还是理论著作,都必定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因而具有永恒的价值。在此意义上,我称它们为永恒的书。要确定这类书的范围是一件难事,事实上不同的人就此开出的书单一定有相当的出入。不过只要开书单的人确实有眼光,就必定都会选中一些最基本的好书。例如,他们决不会遗漏掉《论语》、《史记》、《红楼梦》这样的书,柏拉图、莎士比亚、托尔斯泰这类作家的著作。      ④在我看来,真正重要的倒不在于你读了多少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否全读了,而在于要有一个信念,那便是非最好的书不读。有了这样的信念,即使你读了许多并非最好的书,你仍然会逐渐找到那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书,并且成为它们的知音。事实上,对于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追求的人来说,他的必读书的书单绝非照抄别人的,而是在他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个书单本身也体现着他的个性。正像罗曼•罗兰在谈到他所喜欢的音乐大师时说的:“现在我有我的贝多芬了,犹如已经有了我的莫扎特一样。一个人对他所喜爱的历史人物都应该这样做。”      ⑤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一个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天下好书之多,一辈子也读不完,我们岂能把只有一次的生命浪费在读无聊的东西上。      9.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意在说明 ‎ 。(3分)      10.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永恒的书?(4分)         11.第⑤段“人就四他所吃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12.纵观全文,作者对读书提出了那些建议?(6分)            13.好作品往往会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记忆。请写出你读过的一本好书的书名或一篇好文章的篇名(课内外均可),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思想启迪。(5分)        参考答案:‎ ‎     9.(3分)一个关注精神生活的人必定会对书籍有兴趣。(意思对即可)      10.(4分)表现了人类精神某些永恒的内涵(2分)、具有永恒价值(2分)的书是永恒的书。或:关心、探寻人类精神历程和自身生命意义(2分)、具有永恒价值(2分)的书是永恒的书。(答“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不朽之作”或“经典名著”也可得分。意思对即可)      11.(3分)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位。或:一个人所读的书影响或决定着他的精神品位。(意思对即可)      12.(6分)①养成读书的兴趣。②读具有永恒价值的书。③‎ 树立非最好的书不读的信念。④读真正属于自己的最好的书。⑤在独特个性和追求方面成为书的知音。      (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3.(5分)写出书名或文章的篇名(1分) 抓住“思想启迪“,写出具体内容。(4分)(语句不通、条理不清的,酌情扣分) ‎ ‎(九)北京市 (课标A卷)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