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17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06年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179页)

ID:568771

大小:1.19 MB

页数:180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06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阅读试题集 记叙文阅读 ‎(一)北京市 (课标A卷)‎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愀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④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 [甲]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    ⑤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⑥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日。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日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他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⑴。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⑦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⑧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棵—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乙]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悼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⑩‎ - 180 -‎ ‎2006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 阅读试题集 记叙文阅读 ‎(一)北京市 (课标A卷)‎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愀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④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 [甲]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    ⑤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⑥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日。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日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他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他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⑴。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⑦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⑧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棵—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乙]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悼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⑩‎ - 180 -‎ 弄清真相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株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丙】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术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墓。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晓醒了死去的柳材。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夭一个样.由小变大_由低变高……    ⑾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12)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荫……    (13)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丁]慕生忠对彭老总说,自己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自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4)‎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15)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16)此刻,覆盖着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作者:王宗仁原文较长有删改) [注]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0.选文讲述了慕生忠将军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将军带领大家护树; ;将军与树同在。    11、选文第⑤段慕生忠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请根据文意说说将军这样命名表达了他哪些心愿。(3分)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请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括号内。(2分)    A.选文明写树扎根的经过,暗写人扎根的经过,写树扎根的艰难暗示了人扎根的艰难。    B.选文第⑦段中“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是指此时的望柳庄已经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C.选文表现了以将军为代表的一代建设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的赞颂与崇敬之情。    D.选文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突出了将军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3、选文善用修辞,用词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划线的⑴⑵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3分)    14、下而的链接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慕生忠将军,请综合文中【甲】【乙】    【丙】【丁】四处对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说说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人们这样评价慕生忠—他是青藏套路的缔造者,更是格尔木的莫基人。整个修路过程中,他和筑路工人们同吃同住,甚至还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的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在拉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庆祝仪式,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将军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穿着一件和工人们一样的旧棉袄,风尘仆仆来到会场,那一幕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 参考答案:‎ ‎10.示例:将军带领大家种树; 将军带领大家葬树    11.将军希望种下的杨柳能够绿树成荫,更希望人们能在格尔木真正安家立业。    l2. B   ‎ - 180 -‎ ‎ 13.示例:(1]这个句子用拟人的修方法,生动地表现了柳树艰难而不屈的生长历程。一个“站”字让人仿佛着到了柳树挺立在戈壁滩上与风沙战斗的情形,而“迎”字又写出了柳树乐观坚定的信念。所以,“一个亭亭站立的硬汉子”的形象就呼之而出了。(2)这一句中的“不断腰”“不后退”等问语极富表现力,赋予了墓柳战士般的刚毅与坚强,生动地表现了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更珍情生命,更具有战斗的勇气与智慧。排比句既具体展现了死而复生的柳树与恶劣环境杭争并已深探扎根的胜利者的形象.又一气呵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极富感染力。    14.示例:通过文中四处对慕将军语言的描写和链接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面对恶劣的 生存条件将军无所畏惧,以他的坚毅顽强带领着战士们在格尔木安家立业;他率先 垂范,与筑路工人们同甘共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乐观执著、无私奉献的崇高梢神。‎ ‎(二)厦门市 阅读《亲吻爹娘》一文,完成20—23题(17分)    亲吻爹娘    江 岸    ①从城里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刚睁开眼睛,爹就对娘说:“小三子亲了俺。”    ②娘狐疑地问:“你又梦见小三子啦?老头子,又说瞎话了吧?”    ③小三子是爹娘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小三子经常钻到爹娘怀里,搂着爹娘的脖子,小鸡啄米似的在爹娘脸上啄。爹娘下田回来,被小三子啄几口,心里甜丝丝的,浑身的疲劳也就烟消云散了。小三子长大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很多,和爹娘有了大大的隔阂。但是,爹娘都没有忘记小三子的小嘴啄在脸上那种麻酥酥的感觉。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到底做过多少次,她自己都记不清。爹梦见这样的场面比娘少得多,所以每梦见一次,都稀罕得不得了。有时候,娘都梦见小三子好几次了,爹还一次没梦见呢,爹就编瞎话给娘听。娘每一次听了都直撇嘴。    ④可这一回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爹没好气地说:“谁做梦了?谁说瞎话了?俺是说前天进城,小三子亲俺了!”    ⑤娘惊异地瞪大了眼睛,嚷道:“真的?你昨天回来的时候,咋不早说?快,快给俺说说,小三子咋就亲了你?”    ⑥爹看了娘一眼,“唉,俺们那小三子啊……”    ⑦原来,小三子大学毕业以后,没能马上找到接收单位。直到秋风吹黄了黄泥湾所有的山头,都还没有小三子就业的消息。小三子的衣、食、住、行全都成了拧在爹娘心头的沉甸甸的疙瘩。爹卖了一千斤稻谷,背着包袱,揣着钱,进城去看小三子,陪小三子住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小三子送爹回去。临出门的时候,小三子突然抱住爹的脑袋,在爹的腮帮上亲了一口。爹愣了,小三子也愣了。小三子松开爹的脑袋,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像家乡门前潺潺的小溪。小三子流着泪,缓缓捧起爹的脸,在左脸上亲了亲,又在右脸上亲了亲。最后,小三子紧紧抱着爹,放声大哭起来。    ⑧爹咂咂嘴,回味着:“小三子的泪滴进了俺嘴里,咸津津的。”    ⑨娘的泪水像门前的小溪汛期来临,哗地流了出来。娘哽咽着,喃喃地念叨:“小三子,俺可怜的小三子。”    ⑩不到半天时间,小三子亲他爹老脸的故事就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说着说着,笑歪了嘴巴,笑痛了肚皮。自古以来,都是大人和不懂事的娃娃互相亲亲,何曾见过黄泥湾哪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亲吻爹娘的?这个小三子,肯定是在城里呆久了,电影看多了,没羞没臊的。小三子的娘更好笑了,这事儿也值得她大喇叭似的到处宣扬吗?    ⑾‎ - 180 -‎ 秋去冬来,小三子回家过年。时光飞逝,过完春节,小三子又要离家了。临走的时候,爹娘把他送到村口。乡亲们簇拥着他的爹娘,一起为他送行。人们都想瞧瞧小三子亲吻爹娘的西洋景儿。可是,小三子挥手再见了,放开脚步走了,也没有亲亲爹娘。突然,人群里响起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三子兄弟,不亲亲你爹你娘再走?”    ⑿小三子停下了脚步,慢慢转过身来。    ⒀爹郑重地说:“是呢,你娘等了这么多天呢。”    ⒁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围观的乡亲原先预备开怀大笑,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了。几位大婶还摸出皱巴巴的手帕,擦拭着眼角悄然涌出的泪花。    20.第③段写“自从小三子离开家乡,娘总做小三子亲她的梦”。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一下小三子的娘为何总做这样的梦。(4分)‎ ‎    21.第⑦段写小三子突然亲了爹的腮帮后,“愣愣地看爹。看着看着,小三子的眼泪流出来了,越流越欢”。请展开联想与想像,写出小三子此时心里的话。(4分)‎ ‎    22.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良好习惯。请从品味语言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友情提示: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词语运用,或从修辞效果,或从人物描写……)(4分)    读书卡片篇名:亲吻爹娘 作者:江岸摘句:小三子脸红了,笑了一下,扔掉行李,大步流星地向爹娘奔过来。他弯下魁梧的身躯,半跪着,紧紧抱住衰老伛偻的娘,在娘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上叭地亲了一下。品味:‎ ‎    23.现在的中学生常常因为处理不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而困惑。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吻爹娘》一文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感悟谈谈。(5分) ‎ 参考答案:‎ ‎20.(4分)    例一:小三子长大以后,再也没有亲过爹娘,话也少了许多,小三子的娘难免失落。再加上小三子离开家乡,儿行千里母牵挂,小三子的娘思儿心切,故常做梦,且做的是小三子亲她的梦。    例二:小三子是爹妈最疼爱的小儿子。小时候他经常主动亲吻爹妈,给爹妈带来了无限的温馨。长大后小三子不仅没再亲爹妈,而且说的话也少了。这使得爹妈的心里很难受。娘特别想再拥有小三子小时候那种温情、亲情,消除父母与儿子的隔阂。    要点与评分:一是长大后再也没亲过爹娘,有隔阂;二是思儿心切。    21.(4分)    例一:爹啊,儿对不住您哪。您二老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又让我上大学。而今,我大学毕业了,还不能找到工作挣钱回报二老,反而还要二老为我的衣食住行操心,我该怎样报答您二老啊!    例二:哦,我的老父亲!我似乎有好久好久没亲吻过他了。瞧瞧这双眼睛,慈爱而又疲惫。瞧瞧这张脸,沟壑纵横。父亲老了,却还努力地庇护着我,特意雪中送炭。我感激,我也惭愧呀!    要点与评分:1)大致扣住爱父亲、感激父亲、自责、内疚等来作答。侧重某一点也可以。关键要有文本的依据。2)语言描写,第一人称。 内容2分,人称1分,语言1分。    22.(4分)   ‎ - 180 -‎ ‎ 例一:“跪”字用得好,娘已衰老伛偻,年轻的小三子身材魁梧,要拥抱亲娘只能弯下身子半跪着,这个动词也充分表现出小三子对娘的深情。    例二:“叭”,写出声音的响亮,亲吻老母亲时毫无顾忌。从声音的角度写出小三子痛快淋漓地表达对娘的感恩之心的情景,震撼人心。    例三:“那被艰难岁月侵蚀得如树皮般粗糙的脸颊”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小三子的娘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饱经风霜,已变得很苍老了,其形象让人看了心酸、心动。    例四:人物动作描写富有表现力,一系列的动词“笑”、“扔”、“奔”、“弯”、“跪”、“抱”、“亲”把小三子亲吻娘的行为写得一气呵成,很好地表达了此时小三子对母亲的感恩深情。    ……    要点与评分:自选一点,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忌泛泛而谈。找到一个切入点1分,具体分析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23.(5分)    例一:作为子女,仅仅内心爱父母是不够的,还应把这种爱通过一些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因为我们孝顺父母的言行,哪怕再微不足道都能给父母带来莫大的幸福感。    例二:作为子女,应该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养育之情。努力去理解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奉献。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消除隔阂;只有理解父母,才能消除困惑。    要点与评分:若只纠缠于是否亲吻爹娘的最多只给2分。     (三)兰州市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乐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 - 180 -‎ ‎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5. 第 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6. 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1)这段把母亲比做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4分)    (2)“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分)       17. 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8.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5.(2分)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1分)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要做得更隐蔽。(1分)    16.(5分) (1)(4分,每空1分) 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    (2)(1分)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17.(3分)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1分)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从,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以上三个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即可得2分,剩下2分根据表达的流畅程度,酌情给分) ‎ ‎(四)河源市 ‎     母亲教我客家谚语 李月云    很多年以来,就一直想写写我的母亲。特别是每逢母亲节的时候,许多媒体都设母亲 节专栏,其中的很多文章都让我深有感触。别人的母亲或是贤妻良母、或是深明大义或是甘于奉献,默默无闻。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小小年纪就要学会自理,学会帮母亲做家务事,从学会刷牙洗脸 起,母亲就教我:“洗面洗耳廓,扫地扫壁角。”生火做饭,母亲就教我:“大火煮粥,‎ - 180 -‎ ‎ 细火煮肉。”“人要灵通,火要窿空。”那个时候虽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母亲也不懂得作过多的解释,但我还是照着去做了,慢慢地就养成了一种习惯,长大以后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和处世哲理。而这些好的习惯现在我也教会了我四岁的孩子。    从我懂事起,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天刚亮,她就开始挑水做饭,然后又去料 理农活。等到我们起床,饭菜都煮好了,母亲的活也忙完了。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说的: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年当一冬”;“ 学懒三日,学好三年”;勤俭持家的女人要:“朝晨家头窖尾,夜里针头线尾,日里田头地尾”;“家有千金,不如朝朝进一文。”    上学以后,母亲又教我:“养子过学堂,养女过家娘。”你要有出息就要上学堂,只要你能读出身,卖屎缸迹都会供你读书。正是母亲的开明,幸运的我才能在同龄人去务农务工的时候,还能自费就读师范学校。    出来参加工作后,偶尔会与同事有不快,这个时候母亲又劝我:退一步海阔天空:“人 敬你一尺,你敬人一丈。”“凡事要瞻前顾后,前思后想。”记得参加工作转正那年,有位领导为了照顾亲戚,故意为难我。后来知道情况的我一直耿耿于怀,一次遇到退休的她,我故意不和她打招呼。回到家里我跟母亲一说,母亲又劝我:“水打烂符勺,击榷又击榷,州里遇唔到,县里遇得着”;“做官唔打笑面人”;“人情唔怕阔,冤家唔好结。”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心胸要宽广。听了母亲的话我心里几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心里也舒服了好多,是母亲的话让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    工作几年后,由于政策的原因,无奈的我只能离开心爱的讲坛。失意、痛苦、彷徨无助的我每天不知如何是好,母亲又劝导我:“唔使急来唔使愁,自有好日在后头,自有水清见石子,自有云开见日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正是因为听了母亲的话,我才有今天的事业,才有今天的我。    后来结婚成了家,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婆家与娘家之间,每有不快的事,我总是向母亲诉苦。母亲又教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时心甘情愿,今下唔好有怨”;“心臼(媳妇)讲家娘,总系唔贤良”;“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人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们更早明白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也正是母亲的循循善诱教给我们的客家谚语,才让我们从小就接受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吸吮客家文化的乳汁。也正是母亲们的言传身教,客家的传统才得以更好地传承。    13.综观全文,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3分)    答:    14.文中这位母亲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请按照示例,再指出其中一点。(4分)    (示例)非常勤劳:母亲从来都是晚睡早起,家务农活忙个不停。    答: ;    15.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是如何前后照应的?(4分)    答:       16.这篇文章有何独特之处?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特色: 好处:    17.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客家谚语?抄下来并请说出理由。(3分)    谚语:    理由: ‎ 参考答案:‎ ‎13. 3分 母亲循循善诱,教给我许多客家谚语,从中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14. 4分 示例: 对人宽容(2分):母亲劝我:“人情唔怕阔,冤家晤好 - 180 -‎ ‎ 结。”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心胸要宽广。(2分)    15. 4分 开头以“我的母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她循循善诱教给我的客家谚语。”一句总提全文,结尾升华点题,赞美母亲们的高尚品质。    16. 4分 全文紧扣客家谚语来写 题材新颖,有地方特色,能引人入胜    17. 3分 客家谚语略(1分)理由略(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五)广东省(非实验区用)    词典的故事 阿来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上的是两个班合用一个教室一个教师的小学。快读完小学了,不要说现在孩子们多得看不过来的课外书与教辅书,我甚至没有过一本小小的字典或词典。那时,我是多么渴望自己有学问啊,并觉得世界上的所有学问就深藏在张老师那本翻卷了角的厚厚词典中间。小学快毕业了,学校要组织大家到15公里外的刷经寺镇上去照毕业相。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    不久以后,十多个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一大早便由老师带着上路了。将近中午时分,我们这十多个手脚拘谨、东张西望的乡下孩子便顶着高原的强烈阳光走到镇上人漠然的目光中和镇子平整的街道上了。第一个节目是照相。照完相我们走到街上。太阳照在头顶。    我们开始出汗。我伸在衣袋里的手也开始出汗。手上的汗又打湿了父亲给我的一元钱。父亲把吃饭与照相的钱都给了老师,又另外给了我一元钱。这是我那时候可以自由支配的最大的一笔钱。我知道小伙伴们每人出汗的手心里都有一张小面额的钞票,比如我的表姐手心里就攥着五毛钱。表姐走向了百货公司,出来时,手里拿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丝线。    而我走向了新华书店。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干净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几十本领袖书,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小说。我有些胆怯地在玻璃柜台前轻轻行走,突然停了下来,因为我一下就把那本书认了出来。    那本书跟领袖书同样大小,同样的红色,同样的塑料封皮。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要这本书!”    书店里只有我,还有一个营业员。    营业员走过来,和气地笑了:“你要买书吗?”    我一只手举着钱,一只手指着那本成语词典。    但是,营业员摇了摇头,她说:“我不能把这书卖给你。买这本书需要证明,证明你来自什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我说自己来自一个汉语叫马塘、藏语叫卡尔古的小学,是那个学校的五年级学生。她说:“那你有证明都不行了。你们马塘是马尔康县的,刷经寺属于红原县。你要到你们县的书店去买。”我的声音便小了下去,我用自己都不能听清的小声音说了一些央求她的话,但她依然站在柜台后面坚决地摇着头。然后,我的泪水便很没有出息地下来了。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营业员吃惊地看着我,脸上浮出了怜悯的表情。    她说:“你真的这么喜欢这本书?”    “我从老师那里看见过,我还梦见过。”    现在,这本书就在我面前,但是与我之间却隔着透明但又坚硬而冰凉的玻璃,比梦里所见还要适遥不可及。    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她说:“那我要考考你。”   ‎ - 180 -‎ ‎ 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她说了一个简单的成语,要我解释。我解释了。她又说了一个,我又解释了。然后,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叹了口气,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    从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从此,我有了第一本自己的藏书。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    (有删改)    14.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分)    答:    15.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4分)    答:    16.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简要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    示例: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分析:“漂亮”主要反映了“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营业员的怜悯使我产生好感。    (1)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    答:    (2)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了眼里:“汉语成语小词典”。    答:    17.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的手越出柜台.落在了我的头顶,深深地叹了口气,    说:‘不容易,一个乡下的孩子。’然后便破例把这本小书卖给了我。”请体会这一细节    用一段话描写营业员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答:营业员心想:“ ”       18.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3分)    答: ‎ 参考答案:‎ ‎14.4分 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语言通顺1分)    15.4分 盼望一兴奋(激动)一伤心(绝望)—看到希望一珍惜(每个要点1分,“看到希望”与“珍惜”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16.6分 ⑴“好听”一词突出反映了“我”进入新华书店时的喜悦心情。(3分)    (2)一个“撞”字,形象地表现了“我”发现梦寐以求的词典的惊喜。    17.4分 符合人物心理,能扣紧语境展开描写(2分);语言通顺(2分)    参考示例:按规定是不能卖给他的。可这孩子这样渴望买词典,这么孩子还蛮聪明的,考两个成语居然都答对了。算了吧,还是卖给他吧定这会改变孩子的命运呢。    18.3分参考示例:我们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学生沉湎于物质的享受,读书,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对知识有“好奇与珍重用精神食粮丰富自己。    (内容2分;语言1分) (六)广东省江门市 ‎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 - 180 -‎ 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 ‎ 大约18岁的肘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读出了爱情。原来,这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 ‎ 到了28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6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想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 ‎ 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再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了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 ‎ 现在,我48岁了。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终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 这个悲壮而凄美的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于是想,当我58岁……68岁……108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 (作者:毕淑敏 本文有删节)‎ ‎22 作者一生常读人鱼公主,感受常新。请你简要概括作者8岁、28岁时读出的内容。‎ ‎ 8岁时 ;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 ;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 (3分)‎ ‎23 48岁时,作者读出人鱼公主“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你认为这里的“灵魂”指什么?请结合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词、句作一点分析。 (4分)‎ ‎ ‎ ‎24 品读文章的结尾,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3分)‎ ‎ ‎ ‎25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4分)‎ ‎ ‎ ‎26 重读学过的课文,与作者一样,你也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请就《背影》的写作技巧或《斑羚飞渡》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原有的认识和一点新的感悟。 (6分)‎ ‎ ‎ 参考答案:‎ ‎22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 评分说明:大意正确1分,共2‎ - 180 -‎ 分;语言通顺、简练1分。‎ ‎23答:这里的灵魂是指一种精神。作者读出了安徒生是借鱼写人。为了寻找灵魂,人鱼公主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砾”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评分说明:点明是一种精神,或能理解到以鱼写人2分;抓住具体的词、句谈人鱼公主的追求1分;语言通顺、完整l分。‎ ‎24 答:示例①:结构完整。承接上文年龄阶段,使线索贯穿始终。 示例②:篇末点题。突出了“常读常新”的主题。 示例③:语言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评分说明:点出任何一种作用1分;围绕作用作一点分析1分;语言通顺1分。只罗列作用不作分析扣1分。‎ ‎25 答: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常新”的感梧。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 评分说明:层次分明1分;感悟随着生活阅历逐渐加深1分;内容与形式结合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26 答:评分说明:回答出原有的认识2分;说出一点新的休会,并言之有理2分;新体会比较深刻1分;语言通顺、完整1分。‎ ‎(七)永州市 藏羚羊跪拜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 - 180 -‎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12、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3分)       14、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2分)    1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2分)    ‎ ‎ 参考答案:‎ ‎12、(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语意相近即可)    13、(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14、(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    15、(3分)答案不唯一。写出写作技巧1分,简要分析2分。    16、(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八)湛江市 阅读(赌》一文,回答11—14题。(15分)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宁。    ②‎暴 - 180 -‎ 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A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去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块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艮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      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像宇宙一样空旷、自由。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11.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请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4分)    答:暴君:    哲人:    12.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过程,请用三个词或短语将这一过程概述完整。(3分)    答:一鼓作气 癫狂失常    13、试分析标题“赌”的含义。(4分)    答:    14、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4分)    答: ‎ 参考答案:‎ ‎11、暴君:张狂(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自负)、浮躁(急躁、意气用事)(2分。答对—点得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    哲人:沉稳(沉着)、谦卑、耐劳(坚韧或坚毅)、心态平和(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2点即可得2分。)    12、不堪重负 自负傲慢 恼羞成怒(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非四字短语亦可。要按顺序答题,每空1分。)   ‎ - 180 -‎ ‎ 13、表层意思是上帝让暴君与哲人打赌,谁能穿越沙漠谁为王者。深层含义是人生就像一场赌注。狂妄自大者必然输掉人生,输掉性命。(每层意思各2分,意思答对者即可得分。)    14、 (可从学习哲人的明智之举这一角度谈启示,如:谦卑、坚毅者才能达到心仪的彼岸;也可从暴君的直横做法这…—角度谈教训,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的结果一般不妙。不管选哪一个角度都要联系实际,写出启示得2分,能联系实际谈得2分。)‎ ‎(九)广西百色市 ‎ 阅读郑俊甫的《名师》回答9一12题。(11分)‎ ‎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 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 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 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 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 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 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 “嘿,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 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9.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 - 180 -‎ 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的败笔。‎ ‎10.当“名师”请同学帮念“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 ‎ ‎ ‎ ‎ 。 11.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3分)‎ 答: ‎ ‎ 。‎ ‎12.文中“名师”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 ‎ ‎ ‎ ‎ 。‎ 参考答案:‎ ‎9.D 10.侧面描写名师形象,为下文作铺垫。有类似表达均可。‎ ‎11.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趣幽默的老师 ‎12.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十)海南省 ‎   最美好的礼物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那闪亮的新车旁边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来,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小男孩睁大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哥哥”。    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小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且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前面,等我一下好吗?”    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 保罗的车子说:    ‎ - 180 -‎ ‎“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他不用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 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 悦的光芒,也爬了上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9、第一段文字中,写男孩在保罗“闪亮的新车旁边走来走去,触摸它,”作者运用了 什么描写方法?联系全文思考,男孩此时内心在想些什么?(不超过20个字)(3分)       10、文中划线的句子含义有什么不同,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①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②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1、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美好的礼物”的含义?(2分)       12、从保罗和作为哥哥的小男孩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   9、动作描写(1分)例(2分):如果我能让弟弟坐在这样一部车上该多好啊!    10、①(2分)“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表明了希望自己是一个受益者。②(2分)“希望能当这样的哥哥”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给予者。 (意思差不多即可)    11、(2分)保罗从给予中感受到了快乐,“给予”不仅是送给他人的也是送给自己的最美好的礼物。可小男孩对弟弟的爱感动了保罗,使他感受到人性之美在于给予,对保罗来说,这是最美好的礼物。(能紧扣主题,合乎情理即可)    12、(3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意思对即可) (十一)河北省初中生升学统一考试 ‎   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每天吃过午饭,总有孩子的(xī) 闹欢笑声在隔壁院子里响起。那是我的新邻居索尼亚在同她的三个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有午休的习惯,他们欢呼的声音,每每将我从    美梦中惊醒。有时,我也会好奇地将头伸出院墙观看。    索尼亚正在给其中大一点的女孩蒙眼睛,她一边系纱巾,一边喊:“杰瑞、迈克,你们    都藏好了没有?”两个小男孩儿的声音就从院子的另一头传来:“我们都准备好了。”索尼    亚又小声地叮嘱身边这个女孩:“琳达,你可不准偷看哦!”琳达脆生生地回答:“妈妈,我    没偷看。”    “索尼亚将琳达轻轻地往前一推,说:“好了,你现在就去抓住那两个小家伙吧!”琳达    小心地迈开了步子,抬起双手,摸索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索尼亚则远远地站在后面进行   ‎ - 180 -‎ ‎ 指挥:“琳达,小心!那里是台阶。注意!你的左边是公路,右边是商场,再过去就是电影    院了。前边左转,很好,你已经到学校了。现在,杰瑞站在公路边上,迈克蹲在商场附近。    琳达,你只要往后一点就可以捉住他们了。”琳达转身,果然就捉住了迈克,很快又捉住了    杰瑞。这时,院子里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欢笑声。然后,索尼亚又用纱巾蒙住杰瑞的眼睛,    让他去抓琳达和迈克。    我觉得吃惊,这样捉谜藏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要知道,那宽(chăng) 的院子里其    实空无一物,而索尼亚所说的商场、公路、电影院和学校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出于好奇,也因为他们这样的玩闹实在是打搅了我的睡眠,我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位新    邻居。我心里盘算着,如果她能答应每天中午都带孩子们去电影院,我很乐意为他们支付    门票钱。    我敲开了索尼亚的院门,表达了想请孩子们去看电影的意愿。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越过    了索尼亚的肩膀,看到她身后院子里横七竖八画满了线条,三个孩子在线条构成的奇怪图    形里玩得正起劲。    “哦,看电影?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是乔克叔叔,他说要请你们去看电影。”索尼    亚向孩子们介绍我。尽管看上去索尼亚很热情,但她好像对我的邀请并不感兴趣。趁着孩    子们玩得入迷,她向我眨眼睛,示意我随她走到一边说话。    她告诉我,这三个孩子是她从孤儿院里领出来的。由于担心邻居的孩子对他们不友好。    也怕人们知道孩子的身世后对他们有偏见,她跟先生才决定迁居到此。“喏,在这里我们就    你一个安静的邻居。”她对我笑得很友善。她说最近她正在以捉迷藏的方式,教孩子们如何    在这个小区里生活,如何独自去上学。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院子里画的原来就是这个小区的地图。    “不瞒你说,现在,琳达已经能够独自一人往返于海德学校了。”索尼亚说起来十分骄    傲。    “海德?你的意思是……琳达她是盲童?”我非常吃惊,因为海德是附近一所有名的    盲人学校。    索尼亚点了点头,补充说:“不仅是她,杰瑞与迈克也快要入学了。”她招呼着孩子们    过来。三个孩子摸索着慢慢走到她身边,拽着她的手叽叽喳喳地问:“妈妈,妈妈,看电影    有捉迷藏好玩吗?”索尼亚对我一笑,说:“这个,我们还是请你们的乔克叔叔来回答吧。”    我突然被一种不知所措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这些孩子。我抚摸着他们的头,    ‎ - 180 -‎ 看着他们仰望着的无忧无虑的眼神,高声说:“当然没有,有什么能比捉迷藏更好玩呢?”    当我走出索尼亚家的院门时,我轻声对索尼亚说:“对不起,我不知道情况是这样的。    但我还是想问一个问题:既然孩子们什么也看不见,在捉迷藏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给他们    用纱巾蒙上眼睛呢?”    索尼亚认真地说:“       。    (选文有改动)    18.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xī) 闹 ②宽(chăng)    19.“我”决定拜访新邻居的原因是什么?    答:    20.“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1.“我突然被一种不知所措的情绪感染,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这些孩子。”“我”为什么会产    生这种心理?(3分)。 。    答:       22.对于孩子们的提问,“我”高声回答:“当然没有,有什么能比捉迷藏更好玩呢?”“我”    为什么这样回答?(3分)    答:       2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索尼亚这个人物作一评价。(3分)    答:       24.文章结尾,对于“我”提出的问题,索尼亚作了认真的回答。请你补写出索尼亚要说    的话。(3分)    答:          25.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想对索尼亚和三个盲童说的—句话分别是什么?(4分)    答:对索尼亚说:       对三个盲童说:    参考答案:‎ ‎18.(2分)    ①嬉 ②敞    19.(2分) ‘    ①出于好奇。②‎ - 180 -‎ 新邻居的到来打搅了我的午睡。    20.(2分)    “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索尼亚一家活动的见证人。    21.(3分)    听了索尼亚的介绍,“我”对孩子们的处境非常同情,被索尼亚对孩子们的爱心深深感    动,并为自己因不知情而想责怪对方的做法感到惭愧。    22.(3袋)v 。    这样回答,是对不能看电影的盲童的尊重和安慰;对这些盲童而言,捉迷藏不仅是有    趣的游戏,而且是在活动中培养其适应生活能力的好方式。、 、    23.(3分)    索尼亚热爱公益事业,富有责任感,充满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教育艺术。    24.(3分)    示例:因为他们的心灵永远是明亮的。在母亲的眼里,他们跟常人一样,什么都看得    见! 、    25.(4分)    示例:对索尼亚说:你不是盲童的亲生母亲,但你是世界上最有爱心的母亲。    对三个盲童说:你们失去了亲人是不幸的,但你们有了索尼亚这样的亲人,又    是最幸运的。 ‎ ‎(十二)河北省试验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   我看到了一条河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带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1英里约合‎1.6公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回家。虽然那次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学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乔姑父一起在德文郡(dù) 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先令是英国旧币,10先令相当于半个英镑)。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我最多只能挥舞着手臂,脚在水里跳来跳去。    “没关系,里克,” 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起身,把行李装上车,早早地启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汽车一辆接一辆,慢吞吞地往前开。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试一次游泳。”    “可我们不是要抓紧时间赶路吗?”温迪姑姑抱怨说,“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程呢!”    “温迪,给小家伙一次机会嘛,”朱迪斯姑姑说,“反正输的也是我的10先令。”   ‎ - 180 -‎ ‎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我不敢停步,怕大人们改变主意。但离水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很大的声响,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妹妹琳蒂、朱迪斯姑姑、温迪姑姑和乔姑父都站在岸边看我的表演。女士们身着法兰绒衣裙,绅士们穿着休闲夹克,打着领带。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jì) 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微笑。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了下去。但是好景不长,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了水面。我深吸了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要赢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仍然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成功了,我能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见大家拍手欢呼的声音。等我终于游回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荨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地拥抱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选文有改动)    1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①(dù) 假 ②一如(jì) 往    20.文章中加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21.文章叙述了“我”童年的“几个片断”?请简要概括。(3分)    答:          22.为什么我对童年的“几个片断”记忆犹新? (3分)    答:       2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请说出理由。(3分)    ①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②我很冷,浑身是泥,被荨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答:       24.谈谈你对“我看到了一条河”这个题目的理解。(3分)    答:       25.你对文章中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 - 180 -‎ ‎19.(2分)    ①度 ②既    20.(3分)    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 烘托童年时“我”游泳的勇敢。    21.(3分)    ①四岁时,独自回家迷路。②度假期间,在海里练游泳。③回家的路上,在合理学会了游泳。    22.(3分)    因为这些事情,养成了“我”从小乐于接受挑战的品质。    23.(3分)    ①句表达效果好。这句突出了里克学会游泳后的喜悦心情,这种喜悦,冲淡了冷、脏、痛的感觉;这个句子语气上比较舒缓。    24、(3分)    “我”找到了一次挑战的机会。    25.(3分)    示例一: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可取的。温室里长不出茁壮的松柏,父母放手让孩子接受挑战,培养其独立的精神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示例二:文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太冒险了,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自理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由活动,有些不安全因素。 ‎ ‎ (十三)河南省    妹妹扮演的角色    为了募捐,学校准备排练一部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可是定角色那天,妹妹回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    “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    “因为我的角色!”    短话剧中只有4个人物:父亲、母亲、女儿和儿子。“你的角色是什么?”    “他们让我演狗!”说完,妹妹转身奔上楼,剩下我们面面相觑。妹妹有幸扮演“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全家不知道该恭喜她,还是安慰她。饭后爸爸和妹妹谈了很久。    总之,妹妹没有退出,她积极参加每次排练。我们都纳闷:一只狗有什么可排练的?但妹妹却练得很投入,还买了一副护膝。据说这样她在舞台上爬时,膝盖就不会疼了。妹妹还告诉我们,她的动物角色名叫“豆豆”。我注意到,每次排练归来,妹妹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演出那天,我翻开节目单,找到妹妹的名字:“甄妮——豆豆(狗)”。偷偷环视四周,整个礼堂都坐满了,其中有很多熟人和朋友,我赶紧往椅子里缩了缩。有一个演狗的妹妹,毕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幸好,灯光转暗,演出开始了。    先出场的是“父亲”,他在舞台正中的沙发上坐下,召集家人。接着“母亲”“女儿”和“儿子”先后出场。在一家人的谈话声中,妹妹穿着一套黄色的、毛茸茸的狗道具,手脚并用地爬进场。    但这不是简单地爬,“豆豆(妹妹)”蹦蹦跳跳、摇头摇尾地跑进客厅,她先在地毯上伸个懒腰,然后才在沙发旁安顿下来,开始呼呼大睡。一连串动作,惟妙惟肖。很多观众也注意到了,四周传来轻轻的笑声。   ‎ - 180 -‎ ‎ 接下来,剧中的父亲开始给全家讲故事。他刚说到“夜晚,万籁俱寂,就连老鼠……”“豆豆”突然从睡梦中惊醒,机警地四下张望,仿佛在说:“老鼠?哪儿有老鼠?”神情和我家的小狗一模一样。我用手掩着嘴强忍住笑。    男主角继续讲:“突然,轻微的响声从屋顶传来……”昏昏欲睡的“豆豆”又一次惊醒,好像察觉到异样,仰视屋顶,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太逼真了!妹妹一定费尽了心思。很明显,这时候的观众已不再注意主角们的对白,几百双眼睛全盯着妹妹。妹妹幽默精湛的表演使得台下的笑声此起彼伏。    那晚,妹妹的角色没有一句台词,却抓住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妹妹说让她改变态度的是爸爸的一句话:“如果你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狗也会成为主角。”    40年后,那句话我仍然记忆犹新。命运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再小的角色也有可能边成主角。       6.对待演出,妹妹的神情态度先后有很大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下表。(2分)       时间 报名时 定角色那天 排练时 排练归来    神情态度 热情万丈 很投入    7.通读全文,概括妹妹演出成功的原因。(3分)          8.第5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的谈话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9.第13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主角”有何含义?“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指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10.爸爸的一句话,让妹妹改变了态度,让“我”40年后仍然记忆犹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长辈的引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6.一脸冰霜 兴奋(或:眼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一处1分。共2分)    7.听从父亲的教导,用演主角的态度去演一只狗 积极参加每次排练,非常投入,为演好自己的角色费尽了心思 演出时表演得惟妙惟肖(一点1分。共3分)    8.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2分)    9.指积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他人和社会认可的人 不抱怨命运或生活对自己的不公,而强调自身努力的积极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每问2分。共4分)    10.示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善于听取长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因为长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处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健康成长(具体事例略)    (有观点1分,能结合事例言之成理1分,语句通顺1分。共3分)‎ - 180 -‎ ‎(十四)河南省(实验区二)‎ ‎   ①高一那年,我们学校组织去千岛湖春游。    ②新来的李老师一宣布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教室里马上被大家的喧闹声炸响。同学们纷纷问起一些关于春游要注意的事项和所交的费用等问题。最后,李老师问了一句:“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很长时间,没有人举手也没有人站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角落里来自山区的那个女孩子,(甲)她犹豫着举起手,手指颤抖着却没有张开来,嘴张了几张却没有声音。但她还是站了起来,用极低的声音问:“老师,我可以带馒头吗?”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李老师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说:“你放心,可以带馒头的。”    ③出发的前一天,女孩子拿着饭票在学校食堂买了六个馒头,然后低着头好像作贼似的跑回宿舍。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女孩子直奔自己的床,迅速地用一个塑料袋把馒头装了进去,女同学的议论声似乎小了一些,女孩子的a眼圈红了。    ④出发的那天下起了雨,女孩子没有带伞,只好和别的同学挤在一把伞下,为了不因为自己而使同学淋湿,女孩子不住地把伞往同学那边移,等到达目的地千岛湖时,女孩子身上的背包也已湿漉漉的了。大家纷纷冲向饭馆吃饭去了,女孩子一个人呆在招待所里,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可是,由于塑料袋破了一个洞,湿透背包的雨水将馒头泡透了,女孩子就这样一边流泪一边嚼着被雨水浸泡过的馒头。    ⑤女孩子还没有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她没有料到她们会回来得这么快,来不及藏起湿透了的馒头,只好匆忙地往还没有干的背包里塞。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能给我吃一个馒头吗?”女孩子不好意思摇头也没有点头,班长已经打开她的背包啃起馒头来。其他几个同学也纷纷走过来拿起馒头一边嚼一边说,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转眼,女孩带来的馒头都被同学们吃完了,女孩子看着空了的背包只有无声地落泪。    ⑥第二天,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女孩子偷偷一个人走了出去。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班长找到女孩子,拉起她的手就走,说:我们吃了你带来的馒头,你这几天的饭当然要我们解决呀!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b眼圈红红的。    ⑦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使她不再嚼干涩难咽的馒头,使她可以和所有其他同学一样吃着炒菜和米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着痕迹的馈赠,默默地享受着这份单纯却丰厚的友谊。    ⑧回来之后,女孩子变了。(乙)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明媚的笑容,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去帮助别人。 后来,这个女孩不仅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一个,也是人缘最好的一个。    ⑨因为女孩子知道,同学们给她的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善良和真诚。她们的友谊就像春天里最明媚的那一缕阳光,照射在她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9.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2分)          10.第③段a处和第⑥段b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女孩子怎样的心情?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分)    a.眼圈红了:    b.眼圈红红的:   ‎ - 180 -‎ ‎    11.第⑤段中“其实还是学校食堂做的馒头好吃”一句表明了同学们怎样的用意?(2分)             12.从甲、乙两句可以看出女孩子的性格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分)             13.这篇文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9.①以极平常的馒头为题目,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六个馒头是本文的线索(故事围绕这六个馒头展开)③六个馒头凝聚了同学之间丰厚的友谊,使文章主题得以表现(答出一点即可。共2分)    10.a:自卑而敏感的她觉得同学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心里很难过    b:领受了同学们善良的帮助,感动、感激    (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    11.要帮助她,还要呵护她的自尊心(意思对即可。2分)    12.先是自卑怯懦后来变得自信开朗 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改变了她的性格    (答出性格变化2分,答出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写出感动的地方1分,写出理由2分。共3分) (十五)湖南省郴州市课改区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它们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种完毕后,她的一个孩子从门里一拐一拐地出现了,“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她又瘦又小,一点也不强壮,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它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了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他自己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 - 180 -‎ 小树一天一天长大。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它的哥哥姐姐们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最小的孩子也去学校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没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读书。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了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冬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他们都叫他阳光。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他的家乡,母亲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12他是坐着一辆小轿车回来的。但他没有让车子进村。从村头他就下来自己走路,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13远远地他首先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那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的心里一热,急急忙忙冲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他的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是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4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门外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那些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15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儿,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了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去偷偷喂那树啊!”    ○16他一下子怔住了。许久许久,他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8.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答:    19.第○2○4○8○9段中的“一拐一拐”共出现了四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孩子;二是 。    20.认真揣摩文章标题,说说它的含义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 18.那棵树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母亲担心它不会长大成一棵大树;另一方面母亲为残疾孩子的未来忧虑。(意思相符即可得满分)    19.突出孩子的自强(或:志坚)(回答“做事努力、有毅力、认真或执着”等均可)    20.以树喻人。体现了小孩不向命运低头,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及母亲对他的关爱。(意思相符即可得满分)       (十六)江苏省淮安市    祖母的葵花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①‎ - 180 -‎ 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②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他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晴。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了,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凡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③一颗瓜子,原来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有删改。作者丁立梅,选自《知识文库》2005年第11期)    9.上文第三段说,“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通读全文,说说“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2分)       10.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体会“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    答:       11.从上文加方框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美。(4分)    选句序号:[ ]    答:    12.上文第七段写到了凡高和他创作的《向日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 - 180 -‎ ‎    13.请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只批阅第①题。)(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4分)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答: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答:               参考答案:‎ ‎ 9.答案:有丝瓜花,黄瓜花,南瓜花,乌子花,葵花的花。    10.答案要点:①“香香的”表现出葵花子的香味;②表现出等待嗑瓜子的幸福快乐;③体现了“我们”的童真童趣;④使用叠音词,琅琅上口,有韵律美。(意对即可)    11.①答案要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祖母精心伺弄土地,热爱生活;或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 表现祖母热爱劳动,表现热爱生活。(意对即可)    ②答案要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形象地描写了绿叶在地中摇摆的姿态和小黄花的可爱情态,表现出作者喜爱之情。(意对即可)    ③答案要点:瓜子是朵花经历日月风光(或吸足阳光和花香)结出的果实;它是祖母深沉的爱的积淀。(意对即可)    12.表观了葵花对失意、彷徨中的凡高的鼓舞(注入的温暖);体现了本文的主旨,表现了“爱的最强光”;赋予葵花更深的内涵,使文章更为厚重;《向日葵》也是作者记忆中的开不败的黄花;艺术中的葵花与现实生活中的黄花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加深了文章的意蕴)。(意对即可)    13.①答案要点:写出童年“我”特征,表现出“我”的快乐(或幸福或期待或迫不及待的情形)②答案要点:能写出祖母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留恋;祖母对孩子们的深沉的爱;符合老年祖母的特征。       (十七)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学高招卷   乡村教师    岳 勇    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 - 180 -‎ ‎ 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他把那个女孩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救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背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10、有人认为第三段中加点的成语“轻描淡写”用得不恰当,你的意见如何?请讲明理由。(2分)       1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内容,不超过55字。(2分)       12、小说作者叙述故事为什么用插叙而不用顺叙?(至少讲两个理由)(2分)          13、见文中划线的句子。乡村教师在“看了她俩一眼”到“最后咬咬牙”的瞬间是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象,用3~5句话描写出他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 - 180 -‎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也有人说是娟子。请对娟子这一人物形象作一点简要的分析(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她的表现看她是怎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参考答案:10、开放题。不恰当:“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仅淡淡带过,有范围限定,不能修饰“放弃”。恰当:“放弃”是指前文“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轻描淡写”修饰的还是“说”。    11、乡村教师从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个学生,最后去救女儿时不幸与女儿一同遇难。娟子大学毕业后决定回乡村作教师。    12、造悬念,行文曲折;表现主题的需要,突出乡村教师无私博大的爱以及这种爱的无限延伸(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使结构紧凑,内容更丰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参考:贫穷农村的孩子都希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而大学毕业的娟子却毅然决定回老家当一名乡村教师,为建设落后的家乡做贡献,这说明她是个有使命感、责任感的热血青年,她爱家乡,不忘本,有志向。娟子这一形象一方面在衬托她的老师,同时也在表现“乡村教师”这一代又一代的爱的延伸,也给只为改变个人命运而奋斗者立了一面镜子。       (十八)常州市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 - 180 -‎ ‎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作者:孙荪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6月绿版,有删改)    13.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3分)          14.第4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的情节。(3分)    听说鬼子进村→( )→( )→( )→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15.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4分)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16.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3分)          17.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3分)    (1)作者孙荪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要弥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            参考答案:‎ ‎ 13.答题要点:(1)为了消掉心里的灾,(2)叫“我”永远不要忘记这个灾。(3分。答到第一点得1分,答到第二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4.依次为:孙子忽然降生→急烙(贴、勒)油饼→躲进野坟地。(3分。一处1分,意对即可。)    15.(1)写出了奶奶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2分。意对即可)(2)既写出了话语的多和讲话的快速,又写出了奶奶说话时的气愤之情。(2分。答到一点得1分,若只答奶奶的年龄大得1分。)    ‎ - 180 -‎ ‎16.没有标准答案,赞成与反对都可,也可取折中态度。(3分。视分析是否有理,语言是否通顺分3、2、1给分。若持反对意见,可围绕奶奶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口语化、真切自然、真实可信、感情强烈等来说;若赞成,可依据“我”的语言的特点和作用,即有较大自由度,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学性强,能直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等来说;若折中,可把两者的特点和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若有其他独到见解且理由阐述不脱离文本,亦可得3分。)    17.不设统一答案。答案要点:(1)被侵害的一方,世世代代都不能忘记侵略者带来的伤害和灾难;(2)对负有侵略罪责的一方,只要能真诚忏悔、谢罪,也应给予理解与尊重。(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十九)南京市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领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16.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3分)          17.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 - 180 -‎ 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1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3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2分)    作用: (1分)    19.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3分)    ( )句赏析:       20.“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3分)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21.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3分)                参考答案;‎ ‎16. (3分)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消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意同即可)    17. (3分)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    18. (3分)含义:贝多芬的音乐能让人饭取到精神的力量,使人获取悲壮美与幸福感,使平凡的人能够超出平常的自己,得到提升。(2分)作用:点明题意,揭示主旨。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