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3”秒钟定则》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体的“3”秒钟定则》说明文阅读ppt课件

ID:568785

大小:787.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人体的“ 3 秒钟定则” 》 学习目标: 1 、掌握说明文阅读技巧,并灵活运用; 2 、运用所学知识,补充题型并解答。 解题程序: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 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 先读原文,完成 3 个任务: (1) 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2) 给段落标上序号。 (3) 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 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 。这其实考的就是考生的审题仔细与否。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 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 ,如第 1 题答案在第 1 段或第 2 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一、阅读语段,整体感知 大声阅读语段,了解文章大意,给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思考: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作者是如何介绍的? 二、审读题干,找出答案 审读题干,圈画关键词,猜测命题者的意图,确定答案检索区间,找出对应句。 第 13 题 用原文语句写出“ 3 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答案: 3 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 3 秒钟。 第 15 题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说明方法及作用 。 先 找准划线句, 再 仔细辨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一种还是几种, 然后 说出它的作用就可以了。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一定要紧扣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忌泛泛而谈。 二、说明方法答题格式: 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简要分析 , 说明 了 ( 填说明中心 ) ,使 说明 (表示效果的关键词)。 1 、举例子:运用了 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通过举 ×× 的实例 ,说明了 (说明中心),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 、打比方:运用了 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 将 ×× 比作 ×× ,说明了 (说明中心), 使说明更生动形象。 3 、作比较:运用了 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 把 ×× 和 ×× 加以比较 , 突出强调 了 (说明中心)。 4 、列数字:运用了 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 用具体的数据 说明了 (说明中心), 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答案 : 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突出地说明了缩短了“ 3 秒钟节奏”虽然会使我们对外界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也会让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第 14 题 第①、②段有何关系 ? 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 解析:考查说明文中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其实是考查 对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的把握 。而且这两段在文章的开头, 即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 。后一问有不同答题角度:( 1 )文章第一段,通常起着引出说明对象 / 说明事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2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运用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 …… (作用)。 答案: 第一问: 两者之间是由个别到普遍 ( 特殊到一般 ) 。 第二问: 这两段由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 “ 3 秒钟节奏 ” 现象引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作为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 3 秒钟节奏 ” 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行为中。 第 16 题 人体有这么一个“ 3 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 ?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科学家对人体有这么一个“ 3 秒钟节奏”的原因的猜测 ,我们先把题干的关键词句还原到语段中,找到第 8 段,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并且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你的生活的启示。做这类开放题型时要注意 提取原文中的关键词句 。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 ,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对照解析,寻找得分点 科学家猜测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每隔 3 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生活中,我们要练习对事物的反应能力,在危险的时候,才能保住性命。 答案: 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所以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 3 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 这一发现启示 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好生活节奏,这样才能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 三、补充题型,进行解答 各人口头命题并解答,小组交流,展示。 做一做: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两个能显示本文说明顺序的关键句子,抄写在下面。 (3 分 ) 答案: 逻辑顺序 (1)“3 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 (2) 为什么会有这么 — 个“ 3 秒钟节奏”呢 ? 解析: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2 、说明文的语言一般比较准确、科学、严密。请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3 分) 例如: 一些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 某些 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 正是这恰到好处的 3 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 —— 任何改变都 可能 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解析: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 精确数据 的句子;②找有 概数 的句子;③找 带有限制性或猜测性词语 的句子。 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 ; 2 、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 4 、分析文中段落的作用; 5 、品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悟、启示或创造、发明。 再见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