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蝶恋花》BCA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虞美人》《蝶恋花》BCA学案

ID:568898

大小:7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虞美人》《蝶恋花》BCA学案 主备人: 王景昌 史文静 审核人:冯超祥 使用时间 2012.6‎ 课 题 虞美人 蝶恋花 课 型 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  1、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两词的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当堂背诵两词。 ‎ 学习重点 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分析技巧型 ‎ B案 反思提升 使用说明 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自主解决基础知识。‎ 8‎ ‎1、词的基本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 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 时期 │ 主要风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 温庭筠、李煜、晏殊│‎ ‎├─────────┼────────┼──────────┤‎ ‎│ │ │ 苏轼、柳永、秦观、│‎ ‎│ 北宋中叶到南渡 │ 婉约、豪放并举│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壮怀高唱 │ 辛弃疾、陆游 │‎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张炎 │‎ ‎└─────────┴────────┴──────────┘ 2、走进作家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李煜的前半 8‎ 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前人凭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可悲可叹,但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章确实难寻其右……如以下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望江南》‎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恨。 《子夜歌》‎ ‎•四十年来家园,三十里地河山。 《破阵子》‎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令》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晏殊,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 《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殊词另一主要内容。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3. 基础知识(字音字形 ) 雕(       ) 雕阑玉砌(     ) 谙(       ) 槛菊(     )  碉(       )    沏(       ) 喑(        ) 彩笺(     )  凋(       )   彻(       )  暗(        ) 虞美人(     )-‎ ‎          4、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呜呼!盛衰( )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 )知之矣。‎ 世言( )晋王之( )将终也,以( )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句式),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翻译: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 )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呼,乱者四( )应,仓皇东( )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 ),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 )衰也!岂( )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 )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 )‎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8‎ ‎4、诗歌鉴赏答题思路·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参考答案:‎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C案 一、B案展示 二、问题探讨 ‎1《虞美人》怎样运用对比映衬手法来表情达意的?‎ ‎ ‎ ‎ 2、《虞美人》最后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 8‎ ‎3.《蝶恋花》是如何运用烘托和反衬手法抒写女主人公内心悲苦的?‎ A案 一、 基础落实默写诗歌 二、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 相见欢 ‎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8‎ 知识链接:诗歌中常见的相关意象 ‎1、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水和月又可比喻贤士,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诗人追慕沈下贤(名:亚之)之情悠悠不尽,一天晚上,梦魂竟来到沈的家乡,听到一脉清流琤琮的清音,看到一弯洁白澄明的素月,以此象征沈下贤诗文独特的清音孤韵,和他那高洁的襟怀品格。‎ 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r98=C8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xFhMt    三槐居语文网Sn'f v `%n:H@ k%h2、菊花。隐逸、高洁 、脱俗 的象征。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PL+60   3、燕子。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4~Tq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5gIg+ sl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 8‎ 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J[{/N]Z(F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aO" EC9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gTBe )bi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n1W @h>6GC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2I=7xy$u   4、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uGtY#k   5、蝉。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如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夕阳”、“白头”自然融为一体,落日相伴的蝉恰恰是白头之人的真实写照。加上离别之悲,是一种下降凝缩的力的运动。蝉的这一寄托,突出了诗人的主体感受,即天步悠长,人生如白马过隙,倏忽即逝的悲剧意象。‎ ‎ r5xb1d]>~  映射出悲凉的情调 。秋天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一种悲凉的情调,蝉极易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形成孤冷意象融入到别离远游之中。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8‎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赋予蝉高格之形象。中国古代文人历尽沧桑,诸如宦海浮沉,名利追逐,市朝倾轧,世态炎凉,难免滋生出往事如梦,命运坎坷的迷惘和感伤。诗人常通过蝉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失意之情,高格之情调。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D7 2,\"~K  6、(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7、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spE)lTEf  [*;H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dX  Y   A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