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
山居秋暝
灵川县职业技术学校
黄辛连
山居秋暝
王
维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练 习
朗诵欣赏
背诵指导
意境品味
小 结
深入探究
拓展欣赏
近体诗知识
旧诗分“
古体
”和“
近体
”,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
《
琵琶行
》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都是古体诗。
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
返回
律 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或相粘,有“仄起”与“平起”式。
返回
.
绝 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返回
作者简介
王维(
701—761
),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
)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
,
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著 有
《
王右丞集
》
。
返回
返回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返回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朗诵欣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Play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返回
背诵指导
1.
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返回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时间 、地点、天气
静景
:
月、松、泉、石
动景
:
浣女归、渔舟下
诗人愿望
2.
理清文意
返回
意境品味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
第一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
明月松间照
”
——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示例:
返回
第三幅“
清泉石上流
”
——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
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返回
第五幅“
莲动下渔舟
”
——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返回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
泉
石
上
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返回
景:
人:
山 雨
月 松
泉 石
竹 莲
浣 女
渔 人
归隐
清新宁静
平和安乐
小 结
主题
:表现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返回
深入探究
问题:
1.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
空
山”呢?
2.
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返回
问题
1
: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鹿砦
》
)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
桃源行
》
),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
世外桃源
,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明 确
返回
问题
2
: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返回
练 习
1.
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 是傍晚的意思。
B
.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
.“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
.“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C
返回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
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
.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
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
.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
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
情趣。
D
.尾联化用典故,
《
楚辞
》
有“王孙兮归来,
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
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D
返回
拓展欣赏
书
法
欣
赏
返回
再见
2006
年
9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