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我们和青春对话》课文分析与同步练习
教学过程:
2. 《背影》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理解。
(2)感受并理解文中表达的父子之间真挚的情感。
(3)学习选择生动细节,运用质朴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
(4)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写家境惨淡和父亲颓唐对表达父子情深的作用。
(5)理解真实、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2. 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中字、词障碍。
(2)通过关于“背影”的几个细节,特别是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感受人物的感情。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朱自清文集》,他的散文很有名,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绿》《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春》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而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背景资料
本文定于1925年10月,朱自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写的这篇文章只是写实。”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作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3. 题目解说
文章以文中记叙的重点“背影”为题,一方面指明记叙的对象,另一方面又是全文的一条叙事线索。
4. 知识链接
《背影》是一篇散文名作。1925年问世以来,传诵八十年而不衰,主要在于一个“真”字和一个“巧”字,巧妙地选取视角去写人记事,平中见奇;真实地记叙生活,真切地表达感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认可。
[字词详解]
1. 字音认读
差(chāi)使 簌簌(sù sù) 迂(yū)腐 拭(shì)
颓(tuí)唐 琐屑(xiè) 举箸(zhù)
蹒跚(pán shān) 赋(fù)闲 踌躇(chóu chú)
2. 词语补注
亏空:①支出超过收入,因而欠人财物。②所欠的财物。文中取②义。
颇:很。
踌躇:犹豫。
警醒:睡眠时易醒,睡不熟。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课文详解]
1. 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文章,重点记叙作者与父亲在南京浦口车站送别的情景,细致而动情地描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
全文以“背影”为线索,开门见山、点题。接着写祖母去世、惨淡的家境,为后文写父亲翻过月台为儿子买橘子时的背影蓄势。然后浓墨重彩极写父亲为年轻的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这里的动作细节描写极为感人。如动词:“攀”、“缩”、“微倾”、“放”、“爬下”等,读来令人落泪。父亲在祖母去世、家境惨淡、失业、略显老态的情况下,亲自送儿子上车,还嘱咐这,嘱咐那,还迈着蹒跚的步子,翻过月台亲自为儿子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发自肺腑的尊敬和热爱。文章在结尾处又在“晶莹的泪光”中重现背影,更强化了背影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又深化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又照应了开头,寄托了儿子对年迈体衰的父亲的无尽思念。
2. 主题思想
文章通过对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细致而动情的描写,生动地表达了父子之间真挚的深情。
3. 结构图示
4. 句段品鉴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品析:这里交待家中惨淡的光景,为后文写父亲的背影作铺垫。背影出现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才感人。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品析:这段话从外貌和动作细节方面,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突出了一个“老”字,一个迈入老境的父亲,不让年轻的儿子动步,却亲自为儿子买橘子,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真切的爱。
(3)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品析:动作描写。父亲是故意装轻松,其实从身体到心里,都不轻松。这样做是要“我”放心去求学,不要担心家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研讨探究]
1. 写作特色
(1)视角独特,细节生动感人。
本文虽然全文饱含着父子之情,但最集中最感人的还是在于车站送别时父亲买橘子的那个背影,它不仅使作者终生铭记,而且让每一个读者心灵震撼,不能忘怀。
时值冬日,父亲“穿着黑布马大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蹒跚”,已显老态,再者又是个胖子,可想而知,父亲的行动是多么不便,买橘子必须经过铁路,翻月台,一来一去,对于父亲来说多么困难。而父亲执意要去,上月台,只能“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让父亲吃力而艰难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眼前,而父亲对儿子的真挚的爱自然流露在我们面前,我们无不为之感动。“背影”让作者终生难忘,让读者都禁不住潸然泪下。
作者没有对父亲的面部进行描写,没有叙述一般过程(如买橘子的情形),单选“背影”这个独特的视角,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语言质朴,饱含感情。
父子之间的关系是纯洁的,感情是真挚的,父子之间的事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因此,表达父子之情无需华丽的词藻,无需张扬的夸饰。本文就是运用了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之情的典范之作。无论是对事情的记叙,还是对语言的描写,都是朴实无华而又饱含感情。如“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进去吧,里边没人。”等,语言再朴实不过了,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2. 重点难点
“背影”为何如此感人?
把“背影”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去写,这是“背影”感人的原因之一。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在家,“变卖典故”“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悲惨的事一桩接一桩。父亲“蹒跚”的步态,“肥胖”的身姿,已显老态,可他执意要替“年已二十岁”的儿子买橘子,可是买橘子要过铁路,攀上一米多高的月台对父亲来说是多么艰难啊!作者用眼睛,用心灵去观察父亲这一艰难的过程,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了催人泪下的背影,这“背影”让作者终生难忘,时时记起,这“背影”使读者也禁不住流泪。
一个“真”字,也是“背影”感人的原因。全文语言朴素,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作者笔下的“背影”就是感人,究其原因就是一个“真”字。文中不论是叙事,还是描写都突出了这个字。如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买橘回来后的动作、语言等,还有执意要自己亲自送儿子到车站,说“他们去不好。”,到车站他“忙着”、“送我”、“拣定”、“嘱我”、“又嘱”这些动作、语言描写,没有夸饰,就像是绘画里的白描一样,让人感到真实而感人。
[课本习题解答]
一、
不忘背影 回家奔丧 南京勾留 车站送别 别后情景
二、
提示:既要谈到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又要谈到儿子对父亲的敬意和感激,注意文章描写的角度,是从儿子的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去写父亲的背影的。
三、
开头写不能忘记背影,开篇点题,又贯穿全文,并能引起悬念。说明“背影”所体现的父爱在作者心中深刻而永恒的记忆。结尾写又看见背影,同样是说作者时刻铭记着父亲的关爱之情,在结构上也与开头和题目相照应。
四、
1. 在家境衰落的时候,父亲的心情本来就很难过,却反过来劝慰“我”,并鼓励“我”,表现了父亲对儿子一片关爱之情。
2.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3. 父亲已经把成年的儿子送上车,已经是无微不至了,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执意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攀月台十分艰难,父亲自己明白,但为了儿子,父亲心甘情愿吃苦受累。还生怕儿子跟出来,忘了行李。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真是感人。
4. 是否顺利到达?做父亲的有诸多担心和挂念,一切只有“那边来信”才知分晓。
5. 这是父亲走了几步,又“回头”说的话,既提醒儿子沿途注意行李,又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照和爱意。
五、略
3. 《我们和青春对话》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体会“走进青春”的感悟和遐想,做好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青春的叩门。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含义丰富的诗歌语言。
(3)学习新诗的朗诵。
2.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体会诗歌中的形象和含义丰富的语言。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毕国瑛,女,山东人。当代诗人。
2. 背景资料
作者1980年在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结业,留校在附小任教6年。1986年调上海少年报社《童话报》编辑部任编辑。
3. 题目解说
题目《我们和青春对话》就向我们预告该诗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还告诉我们对话的双方是谁,对话的内容是什么。
4. 知识链接
关于青春的几则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泽东
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巴金《秋》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晨钟”之使命》
一个人的年轻时代是诗的时代。
——安徒生《瓶颈》
[字词详解]
1. 字音认读
染(rǎn) 蔚(wèi) 涩(sè) 慕(mù) 遐(xiá)
2. 词语补注
忧郁:忧伤,愁闷。
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像。
无忧无虑:没有忧愁,没有顾虑。
朦胧:不清楚;模糊。
[课文内容讲解]
1. 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热情洋溢、生动形象的现代诗,表达了刚刚告别少年时代,新奇地踏上青春绿洲的少男少女们向往青春,盼望青春体验,决心勇敢地走进青春的热烈情怀。
全诗共10节,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告别少年,走进青春。“曾经”“戴上”,“而今”“告别”,正说明才从少年步入青年,“有点惊慌有点盼望”,准确地写出了既十分向往又担心准备不足的真实心态。“还想看一看”“还想听一听”,写出了对少年生活的留恋,“却又忘不了”“青春在眼前”,既说明青春的到来是人生成长的必然,又说明“我们”已经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接受青春。
第二部分是写初入青春,期待体验。作者先写出了对青春的遐想,想像青春是多么地富有朝气、活力和风采,青春是多么有光彩、蓬勃和力量。接着写期待走进青春,去体验生理的发育,知识的积累,情感的丰富和思想的成熟,体验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然后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走进青春,将经历自然的生命历程和人生的种种体验,这一切无法拒绝、无法回避。最后写迎着青春的召唤,迈着期待的步伐,我们走出无知和幼稚、在青春里成长,增长知识、才干,学会思考,树立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第三部分是写面对青春,勇敢地走进去,坚持走下去。“我们想悄悄地改变你/让你别再朦胧别再朦胧”是说体验青春,认识青春。两个“依然”表明“我们”将从青春里吸取营养,积累财富。“我们走进你/是为了让我们美丽”表达了我们期望走进青春,使自己的身体发育、思想成熟、情感丰富的愿望;“我们走进你/是为了不忘你的美丽”,是说走进青春是为了终生铭记人生的这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并使自己终生从中受到教益。
2.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热情洋溢、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少男少女们向往青春,盼望体验青春,决心勇敢地走进青春的热烈情怀。
3. 结构图示
4. 句段品鉴
(1)有点惊慌有点盼望
品析:形象而生动写出刚步入青年时期的那种十分向往而又准备不足的心态。
(2)还想看一看身后的少年
还想听一听童年的歌谣
品析: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青年们对少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3)走进无法解释的羞涩
走进人人羡慕的美丽
品析:生动而含蓄地写出了青春期的发育带给人们心理上的羞涩感和身体上的美感。
[研讨探究]
1. 写作特色
(1)运用“对话”形式,抒写青春遐想。
这里的“对话”并不是一问一答,而是面对青春的思考、期待和遐想。“对话”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独白,主要是前五节,抒写“我们”面对青春,走进青春的遐思和感悟,既有留恋,又有期待;既有几分等待,又有几分迫切。另一种是倾诉,将青春拟人化,用第二人称,向对方倾诉,“我们”虽然已经勇敢地进入,又有几分担心;既要真切地体验青春,又要“永葆青春”,让青春成为人生财富的复杂情怀。
(2)生动形象、含义丰富的语言。
诗中有很多意思都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运用生动、形象、含蓄的语言委婉道出。例如:走进春的浪漫夏的奔放/走进秋的惆怅冬的遐想,不仅写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更是形象地写出了青春所具有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又如“走进悄悄观忘过的夏日海滩……”这些诗句,都形象地写出了对于走进青春,积累知识、丰富情感等方面的热切期待。含义丰富也是本诗语言的特点之一。精练简洁、言少意丰,本来就是诗歌语言的特征,这首诗在很多地方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我们走进去/就被染成晶亮的翠绿”,是说走进青春就会具有青春的朝气和活力,青春的美丽和风采。又如“我们走进你/是为了让我们美丽/我们走进你/是为了不忘你的美丽”,既表明青春时期“我们”会发育、丰富、成长,又说明青春对于人生的意义重大,一辈子都可以从中受益,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2. 重点难点
如何通过诗的生动、形象、含蓄的语言来理解诗意?
第一,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注意重读。如读第1-2节,可以用平稳的语言读得缓慢些,读3-7节,要带着喜悦的口吻,高兴的心情去读,有时要读得缓慢些,有时要读得急促些。第8-10节用平稳的语气来读。
第二,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来理解诗意。如“这翠绿的迷人的青春……”我们知道,绿色代表生命,绿色也表示富有生机,这样一想,我们就知道这句话是说青春是有朝气、活力的。又如“走进春的浪漫夏的奔放,走进秋的惆怅冬的遐想”,不仅写出了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更是形象、生动含蓄地写出了青春所具有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如“——走出混沌/——走出无忧无虑”这两句,我们首先要理解“混沌”“无忧无虑”是什么意思,弄懂重点词义后那么这两句诗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即在青春时期,我们要走出无知和幼稚,增长知识和才干,学会思考。
[考点指津]
例:诗讲究的是一个“情”字,请说说下列诗句表现了“我们”什么样的“情”。
走进绵绵无尽的/——忧国忧民。
考点说明:我们知道诗要有“情”,画要有“意”,我们读诗就要紧扣诗的语言及形象,深入探究诗句所表现出来的“情”。
名师点拨: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弄清句意,再探究它所体现出来的“情”。
参考答案:走进青春,“我们”成了有理想、有知识、有才干、有思想的青年,“我们”得为自己的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甚至担忧。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决心担负起建设强大的国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课本习题解答]
一、
第一部分(1-2):告诉少年,走进青春。
第二部分(3-7):初入青春,期待体验。
第三部分(8-10):勇敢走进去,走下去。
二、
1. 表现了对少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2. 形象地描绘出了青春的朝气、活力和风采,写出了青春的光彩、蓬勃和力量,表达了对青春的向往之情。
3. 抒发了期待走进青春,去学习新的知识,去探究新的领域的愿望。
4. 歌颂了青春的魅力,表达了我们渴望走出无知幼稚的心情。
5. 表达了“我们”期望走进青春,使自己的身体发育,思想进步,情感丰富的愿望;走进青春将会受到终生教益的热切希望。
三、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2. 《背影》
[识记与积累]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 ) 簌簌( )( ) 踌躇( )( )
举zhù( ) 琐屑( ) tuí( )唐
pán shān( )( )
2. 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
A. 赋闲:指在家休息 惨淡:凄惨不景气。
B. 勾留:短时间停留 踌躇:犹豫的意思。
C. 迂: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唐:衰颓败落。
D. 触目伤怀:看到不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
3. 根据课文填空。
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显出努力的样子。
4. 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解读•感悟体验]
5. 文章记叙了哪些事情?哪件事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读来感人,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黄 土
邹志安
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生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要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好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7. 该文为什么以“黄土”为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章紧扣“普通”一词,写了父亲哪些事?突出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你认为文中的父亲属于哪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馑( ) 嗽( ) 谵( )
[发现创新]
11. 《背影》和《黄土》都是写父亲的,请谈谈两文中父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和青春对话》
[识记与积累]
1. 给下列词中加点字注音。
惆怅( )( ) 混沌( )( )
朦胧( )( ) 苦涩( )
遐想( ) 晶亮( )
2. 辨别下列形似字,先注音,后组词。
[课文解读•感悟体验]
阅读诗的第三、四节,然后做下列习题。
3. 从总体上看,这两节写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为什么把青春说成是“翠绿的迷人的青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品折“我们走进去/就被染成晶亮的翠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6. “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_________。
7. 全诗揭示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全诗的感情基调为__________,应读出_____________的情绪。所押的韵为_________,韵脚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最后一节中“梦想”和“希望”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四节诗分别应该把握怎样的尺度来朗读?在横线上填上正确项的序号。
A. 真挚炽热 B. 舒缓欣慰 C. 情不自禁 D. 深情祝福
第一节_________ 第二节_________ 第三节_________ 第四节_________
[发现创新]
11. 诗的想象力奇特、丰富,结合课文试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2. 背影
1. 略
2. A
3. 攀 缩 微倾
4. 文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第一次写背影,开篇点题,引起悬念;第二次写的是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第三次写的是混入人流中的父亲的背影,表达作者对父亲的尊敬和热爱之情;第四次写的是“晶莹的泪光中”所想到的背影,与开篇呼应,强化了背影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又深化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
5. 不忘背影 回家奔丧 南京勾留 车站送别 别后情景 其中车站送别写得最详细,因为作者所写的父亲的背影,就是在车站送别时,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儿子所看见的父亲的背影,这背影使作者终生难忘,并时常记起,每次记起禁不住泪流。这个背影也使读者感动,因为它凝聚着父子深情。
6. 见写作特色
7. 因为“黄土”随处可见,再普通不过,父亲“也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所以要用“黄土”做题目。
8. 文章紧扣“普通”一词,写了父亲这几件事:①有病舍不得花钱治;②舍不得吃;③父亲从来无是无非。突出了父亲节约、勤劳的性格特征。
9. 不能说父亲是无能者,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 jǐn sòu zhān
11. 相同点:两文的父亲是爱子女的。
不同点:二者的身份不同,所以他们身上的一些特点也不同。比方说《黄土》中父亲过于节约,没有文化,只知道劳动;而《背影》中父亲是个文化人,他的言行举止跟前者不大相同,如借钱办了丧事后,还要送儿子去求学,还要给儿子买橘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 我们和青春对话
1. 略
2. 略
3. 写出“我们”对青春的遐想
4. 绿给人以生机、活力,说青春是“绿色的迷人的青春”,是说青春充满生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和风采。
5. 我们走进青春,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就被染成晶亮的翠绿”,想像奇特,形象地描绘出了青春的朝气、活力和风采。
6. 赞美 歌唱延安、歌唱延安青年、歌唱自己告别过去后的新生活、新世界。
7.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8. 明快 热情奔放(或积极昂扬) ang 唱、望、方、想、光、上、伤、望
9. 对理想,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10. CDBA
11. 提示:诗中有很多诗句富有想象力,不仅要举出例子,还要说明这种想象在表达诗意上起到什么作用。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