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能力测试
一、为下列字注音
tuí( 颓 ) lín( 鳞 ) suì( 遂 ) xìng( 荇 )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陶弘景 ,字 通明,号 华阳隐居。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信 。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东坡志林 》,作者是 苏轼 ,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是 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 ):交相辉映
2.晓雾将( 歇 ):消散
3.( 沉鳞 )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 与 )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 想,考虑 遂:于是,就 盖: 原来是 但:只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怎样理解这句话?本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上文共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二)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加粗字: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2.翻译下列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们争相跳出水面。
3.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又以“实是欲界之仙都。”感慨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