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

ID:569117

大小:35.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 3.……四时 俱 备( )( )( ) 4.晓物将歇( )( )‎ ‎ 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 )( )‎ ‎ 6.实是欲界之仙都( )( )( )‎ ‎ 7. 未复能有与 其 奇者( )( )( )( )‎ 二、译句 ‎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 ‎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5.实是欲界之仙都。‎ ‎ 6.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三、理解性填空 ‎ 1.山川之美,在陶弘景的笔下的情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弘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整体感知 ‎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  ‎ ‎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 ‎ 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 记承天寺夜游 ‎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 1. 月色入户( ) 2.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 )( )‎ ‎ 3. 念无与为乐者( )( ) 4. 怀民亦未寝( ) ‎ ‎ 5. 相与步于中庭( ) 6. 盖竹柏影也( )‎ ‎ 7.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 ‎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按原文填空。 ‎ ‎ 1.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四、整体感知。‎ ‎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 写月语句:‎ 描写方法:‎ ‎ 2.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 ‎ 3..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 4.填空:‎ ‎ 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紧扣景物特征去写 ,也都运用了堪称点睛之笔的 、 ______和 的表达方式。‎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五、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列问题。‎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东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 本文是一篇不足百字的抒情小品,作者 ,___朝______家、书画家,被喻为“ ”之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语语在文中的含义。‎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4、 贯穿全文线索的是 ,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____。 ‎ 5、 本文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参 考 答 案 答谢中书书 一、1.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 共同谈论的话题(动作名)2.交相辉映 3.四季 全、都 具备 4早晨 消散 5.坠落 潜 鱼 跳跃 6.确实、的确 人间 美丽的地方 7.不再 欣赏 那些(这些) 奇异的山水(形作名)‎ 二、1.山川江河美丽的风景,从古至今(就是文雅人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 2.江河两岸的岩石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3.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都具备着(这样的美景)。‎ ‎ 4.早晨,雾气将要散开的时候,猿猴、鸟儿就发出杂乱的啼叫。‎ ‎ 5.(这)确实是人间最美丽的地方啊!‎ ‎ 6.从(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以来,不再有欣赏那些奇异山水(的美景)的人了。‎ 三、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四、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 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 ‎ 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 4.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 记承天寺夜游 一、‎ ‎ 1.窗户 2.脱 高兴(兴奋)的样子 3.想、考虑 4.睡觉 5.同时、一起 6原来 7.时间多余 有闲情逸趣的人 二、1.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就同他)一起在庭院里散步。‎ ‎ 2.庭院地面的积水像天空一样清澈透明,积水中似乎有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在月光照耀下)投下的影子啊!‎ ‎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有闲情逸趣的人罢了。‎ 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四、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⑵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2.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于写景记游之中)作者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 3.表现出作者面对挫折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闲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语句中。‎ ‎ 4.①描写 议论 抒情 ②闲 仙 五、1.苏轼 宋 文学 唐宋八大家 ‎ 2.(1)想、考虑 (2)庭院里 (3)像天空一样清澈透明 (4)时间多余 有闲情逸趣的人 ‎ 3.(1)(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 (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有闲情逸趣的人啊!‎ ‎ 4.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相影也 ‎ 5.结尾一句既表达作者的欣喜愉悦性情,又呈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苏轼在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月夜中找到了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闲情逸趣,令作者陶醉,将远离人世凡尘杂事的拖累,表现出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淡泊宁静的旷达情怀。‎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