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人物篇20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孝昌中,朝议以国用不足,乃置盐池都将,秩比上郡。前后居职者,多有侵隐。乃以俊为之。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俊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俊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
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俊扶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俊,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十七年,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俊以年老乞骸骨,太祖弗许。遂称疾笃,不复朝觐。
武成元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增邑并前二千户。俊年齿虽迈,而志识未衰,教授子孙,必先礼典。世宗尚儒重道,特钦赏之,数加恩锡,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
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时人成以为荣。保定三年卒,时年八十。高祖叹惜之,赠本官,加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谥曰元。
(《周书∙寇俊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B.以母忧不拜 忧:父(母)过世
C.劝其耕桑,敦以礼让 劝:鼓励
D.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 秩:俸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雅志”的一组是( )
①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
②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俊遂访主还之。
③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
④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⑤世宗与同席而坐,因顾访洛阳故事。
⑥俊在州清苦,不治产业。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俊尊崇孝道,父亲亡后,在住处设置帷帐,按时节列拜,吉凶之事、远行回来,必告知父亲的亡灵。
B.灵太后造永宁佛寺的时候,让寇俊负责建造之事,寇俊恪尽职守,虽然建寺的花费很大,但主管官吏不敢欺瞒于他。
C.在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争地一案中,寇俊坚持正义,秉公执法,没有偏袒杨椿,最终把地给了史底。
D.寇俊为官清廉,不治产业,在各地为官期满后,都和自己的儿子徒步而还,每次都有官吏百姓给他送别,留恋于路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贡焉。
译文: .
((2))俊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
译文: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訢,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訢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訢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訢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言。尚书李敷与訢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 .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状,槛车征訢,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訢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訢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訢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有司以闻,敷坐得罪。诏列訢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未几而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未若盗臣。”訢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不早绝之,后悔无及。”訢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訢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訢,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訢外叛。文明太后征訢至京师,言其叛状。訢曰:“无之。”引檦证訢。訢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何嗟及矣!”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訢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 知委/
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 知委/
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 /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表” 、 “疏”等。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冠以 “胡”字,如胡床、胡服。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罚。
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 “假” 、 “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訢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訢,认为他不同寻常,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李訢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訢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李訢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訢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译文: .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
译文: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B.羝乳乃得归 乳:吃奶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
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关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何以汝为见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为降虏于蛮夷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前者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B.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以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先将其关在大窖中,后又将其流放至荒无人烟的北海。
C.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精神境界的高下是很分明的。
D.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故交李陵,他们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文: .
((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译文: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进士。授兖州推官。尝劾戎政尚书郑洛不职。及出阅甘肃边务,洛方经略西事,主和戎。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寻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税使四出,议括关津诸税输内府。汝华以税本饷军,力争止之。福王庄田四万顷,诏旨屡趣,不能及额。汝华数偕廷臣执争,仅减四之一。及王既之国,诏许自遣使督租,所在驿骚。内使阎时诣汝州,杖二人死。汝华请遵祖制隶有司,尽撤还使者,不纳。畿辅、山东大饥,因汝华言,出仓米平粜,且发银以振。汝华复奏行救荒数事,两地赖之。先是,山东饥,蠲岁赋七十万。是年尽蠲又百七十余万。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疏三上,不报。
辽东兵事兴,骤增饷三百万。汝华累请发内帑不得,则借支南京部帑,括天下库藏余积。征宿逋,裁工食,开事例。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先后三增赋,凡五百二十万有奇,遂为岁额。当是时,内帑山积,廷臣请发,率不应。计臣无如何,遂为一切苟且之计,苛敛百姓。而枢臣征兵,乃远及蛮方,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反,用师连年。
汝华练达勤敏,立朝无党阿。官户部久,于国计赢缩,边储虚实,与盐漕屯牧诸大政,皆殚心裁剂。岁比不登,意常主宽恤,独加赋之议不能力持,致万方虚耗,内外交讧。天启元年得疾乞休,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谥恭敏。
(选自《明史·李汝华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B.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C.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D.而辽东巡抚周永春请益/兵加赋/汝华议天下/田赋自贵州外/亩增银三厘五毫/得饷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明清两代举人经会试录取后参加殿试,殿试被录取后称进士。
B.“授”表示授予官职,“迁”是改任其他官职,“擢”指被提拔官职。
C.国,指诸侯王的封地,在文中特指福王的封地。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太宗、恭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译文: .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为言。
译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文: .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文: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①迁织染署直长,承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②
。”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③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称作“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译文: .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译文: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译文: .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译文: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译文: .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译文: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管文官的挑选、考查、任免等,户部主管户籍、人口、赋税、水利等。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已故帝王的一种尊称。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了。
B.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仍非常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同金幼孜等三人一起办理。
D.金幼孜直言进谏,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译文: .
((2))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译文: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译文: .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译文: .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D
(2)A
(3)D
(4)((1))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俊守正不挠,马上委任为司马,赐给一百匹帛。那些替杨椿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2))寇俊安抚激励将士,大家都愿舍命报效。粱人得知其受到众人忠心拥戴,不敢来攻。
2、【答案为】
(1)C
(2)D
(3)C
(4)((1))李訢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使女儿做他的妻子,不要(把女儿)许配给其他贵戚了。
((2))百姓竞相来贿赂,各自请求在前运输,从此远近的百姓处于困乏疲惫之中。
参考译文:
李,字元盛。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李崇说:“这个儿子出生时,看相的
先生说他有贵人之相,我常观察他,或许说不定。”于是李崇让儿子李入都城当中书学生。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他见到李后觉得他不同寻常,指着李对随从的人说:“这个孩子终究能效命于我的子孙。”于是用心观看并记住他。皇帝的舅舅阳平王杜超有个女儿,将要许配给贵戚,皇帝说:“李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
第光大,可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便劝说他们结成婚姻。文成帝即位,李因故恩受宠,被提拔为仪曹尚书。出京任相州刺史。他为政清廉俭约,百姓们称赞他。李上书请求在州郡各自设立学官,使士族、望族之流和官绅的子弟就地从师学习。奏书呈上,献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因为李的政绩为各州中最好,增加赏赐衣裳服饰。从此,李便有骄傲自得之意,开始接受别人的钱财和礼物,贩卖胡人的珍宝。士兵民众上告。尚书李敷与李从小到大都关系密切,常常帮助他。有人劝李敷将此事奏报,李敷没有答应。献文帝听说了李的罪状,用囚车将李押回京,拷打并审判他应负的罪责。李敷兄弟将被疏远排斥时,有关部门委婉暗示是皇帝的旨意怀疑李敷兄弟的意图,让李揭发列举李敷等隐藏的罪行,这样李就可以保全自己。李十分不情愿,而且他也不知道内情,于是他对他的女婿裴攸说:“我与李敷,世代虽然很远,但情如一家。居官任事便有此勉励,昨日以来我用簪自刺,用带子自绞,都没能致死。况且我也不知道他的事。”裴攸说:“为什么要为他而死呢?李敷兄弟的事情有破绽可知,有个叫冯阑的人,以前被李敷所杀,他家的人对李敷深切痛恨。你只要喊来冯阑的弟弟问情况,足以知道详委。”李听从了他的话。又有赵郡人范檦详尽列出李敷兄弟的罪状,主管此案的官吏奏明皇帝,李敷因此获罪。诏令列举李贪图财物罪应处死,由于检举揭发李敷兄弟,所以免除死罪。李被处以鞭打一百和剃去头发的刑罚,发配为奴仆。不久就免除劳役任太仓尚书,统管南部大事。李用了范檦提出的计策,让千里之外的百姓,分户运输,到官仓缴纳粮食。致使处处粮食积压,滞留拖延了时间。老百姓竞相以财物贿赂管理官员,各自请求能在前面缴粮,自此远近的百姓就特别困顿疲惫。路上的众人议论道:“容留搜刮民财的人,不如容留盗窃府库财物的人。”李的弟弟左军将军李璞对李说:“范檦善于用媚态取悦人,用谄言恭维人,没听见他说过道德仁义的话,如不早些与他断绝关系,后悔莫及。”李不听弟弟的劝告,反而更信任范檦,心中有事都告诉范檦。献文帝驾崩,李升为司空。范檦知道文明太后怨恨李,又知道朝内朝外也都痛恨李,太和元年,他迎合皇上的旨意,告发李在外反叛。文明太后召李到京都,言说他反叛的罪状。李说:“没有这事。”太后让范檦对质李。李感慨地说:“我不听李璞的话,自己留下这个忧患,万千悔恨在心头,还忧叹什么祸患来临。”他终于被诛杀。
3、【答案为】
(1)B
(2)A
(3)D
(4)((1))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2))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想要让两国互相攻打,匈奴的灾难,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4、【答案为】
(1)C
(2)D
(3)C
(4)((1))李汝华上奏疏说郑洛怕敌人,留下祸患,并且弹劾各将吏侵吞军用物资,又请求尽数开垦甘肃闲置的田地。
((2))李汝华又以边防的粮饷不够为由,奏请将全国没有送入内库的税收,暂时留下一年的以补充粮饷的欠缺,辅佐大臣也帮助说话。
参考泽文:
李汝华,字茂夫,睢州人。万历八年考中进士。授任兖州推官。曾经弹劾兵部尚书郑洛不称职。到李汝华出京检查甘肃的边防事务,郑洛正在经营西部的事情,主张军事上议和。李汝华上奏疏说郑洛怕敌人,留下祸患,并且弹劾各将吏侵吞军用物资,又请求尽数开垦甘肃闲置的田地。
不久,他调任太常少卿,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地区。当时税使四出,朝议征收关隘、渡口的税银输往内府。李汝华认为此税本为军饷,极力争辩,要求停止此项动议。福王要庄田四万顷,皇帝下诏书多次催促(把锐银交付福王府),不能达到定额。李汝华多次和朝廷大臣一起谏诤,只减去四分之一。等到福王到了封地后,皇帝下诏允许福王自己派使者督催租税,所到之处受到骚扰。内使阎时到汝州,打死了两个人。李汝华请求遵照祖先的制度将这些事归属有关官员处理,全部撤回派出去的使者,朝廷没有采纳。京城周围、山东地区发生大饥荒,由于李汝华的进言,朝廷拿出仓库的粮食平价出售,并拿出银子来救济百姓。李汝华又上奏实行救荒几项事,两地依靠这些得以度过灾荒。在这之前,山东饥荒,免除一年税七十万,这年又全部免除(税)一百七十多万。李汝华又以边防军饷赶不上为由,建议全国各地税款还没有送到内库的,暂时留下一年的以补充粮饷的欠缺,宰相也帮助他进言。奏疏三次递上,皇帝没有批复。
辽东发生战事,突然增加军饷三百万。李汝华多次请求拿出内库的钱粮没有成功,就借用了南京库藏的钱粮,搜寻全国各地仓库多余的积蓄,征收多年的拖欠赋税,裁减工匠的口粮,开创了新事例。辽东巡抚周永春请求增加兵马、赋税,李汝华提议:全国的田赋,除贵州之外,每亩增加白银三厘五毫,可以得到二百万两军饷。先后三次增加赋税,共达五百二十多万两白银,于是成为每年的数额。当时,内库中的钱粮堆积得像山一样,朝廷大臣请求拨出一些,朝廷都没有答应。管财政的大臣没有办法,就采取了所有不遵守礼法的办法,苛刻地向百姓搜刮。而掌权大臣征兵,竟然远达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导致奢崇明、安邦彦相继带头造反,连年用兵作战。
李汝华通晓事理,勤勉机敏,在朝中不结党不勾结偏袒。在户部做官很久,对于国家财政的盈亏,边防储备的虚实,以及盐业、漕运、屯田、牧业各方面大政方针,都竭尽心力裁度调剂。年成连年歉收,常常主张宽缓怜悯,唯独增加赋税的意见不能尽力坚持,使各方白白耗费,造成内外交相骚扰作乱的局面。天启元年,李汝华生病请求退休,被加封为太子太保退休。去世,谥号恭敏。
5、【答案为】
(1)D
(2)A
(3)B
(4)((1))他子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2))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纠集的同伙有数千人,多次击败官军。
参考译文:
周新,南海人。洪武年间,他以生员贡入太学。厚被授予大理寺评事,以善于断案著称。他敢于说话,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勘。权贵们都很害怕,把他称为“冷面寒 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逃跑躲藏。后来他改巡按北京。当时让犯了徒刑;流放之罪的官吏和百姓耕种北京闲田,监禁要详拟,往来持报,致使许多人死于狱中,周新请求改由北京官署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并命令应判决的京畿内的罪人允许赎罪,皇上了解周新,所以他所奏的无不批准。
他回朝后,即被升为云南按察使,还没赴任,改为浙江按察使。 冤民被关押已久,一听说周新来,都高兴地说“我得生了。”周新到后果然为他们洗清了了冤屈。当初,周新刚入境,见马头前有飞虫在飞,追踪它们的足迹,在灌木丛中发现一个死人,他身上挂着个小木印,周新看了木印,知道死者原来是个布商。他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周新曾穿便服巡行所辖地区,触犯了一个县令。县令想拷打处治他,听说按察使者将到,便把他关进监狱。周新在狱中询问哥哥囚犯,查到县令贪污的情况。他告诉管监狱的官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震惊谢罪,周新弹劾罢免了他。永乐十年((1)(4)(1)(2)),通政赵居任隐瞒不上报,周新平民打扮在按察区内巡察,违逆了地方上的县令, 县令要拷打处治他,听说廉使要到了,就把周新关进了监狱。周新在狱中向那些囚犯了解情况,掌握了县令贪污的罪状。告诉狱吏说:“我是按察使。”县令惊惧地 认罪,周新弹勘罢免了他。永乐十年,浙西发大水,通政赵居任隐瞒不把情况上报,周新上奏朝廷弹劾他。夏原吉为赵居任辩解,皇上命重新调查,使浙西得根据周新的意见获得赈济。嘉兴贼倪弘三劫掠邻近州县,纠集的同伙有数千人,多次击败官军,周新率兵捉拿他们,在各个港汊捕猎木栅。贼人从陆路逃跑,周新追到桃源,抓住了他们献给朝廷。
锦衣卫指挥纪纲派一名千户到浙江侦缉,他索取贿赂,作威作福。周新想处治他,他逃跑了。不久,周新带着文册入京,在涿州遇到该千户,周新将他抓进州监狱,他逃出来后告诉纪纲,纪纲便上奏诬陷周新有罪。皇上大 怒,命逮捕周新。到京后,周新摆在皇上跟前大声说道:“陛下诏令按察司行事,可与都察院同。现在臣风诏擒拿奸恶之徒,为什么要判我的罪?”皇上更加愤怒,命杀了周新。周新临刑时大呼到:“生为直臣,死当做直鬼!”他竟被杀了。
后来,皇上后悔了,问身边的侍臣道:“周新是什么地方人?”回答说:“南海。”皇上叹息说:“岭外竟有这样的人,枉杀了他啊!”后来纪纲因罪被诛,事情更加清楚了。
6、【答案为】
(1)B
(2)C
(3)C
(4)((1))依照规则,两次担任(新的)职务后,应该再次进入院务监担任监差,现在却越级授予(他)随朝八品官的职务。
((2))等到战事停止,盗贼中的首领逐渐接受招安投降,(但)还有(一些盗贼)常常隐藏在泰山的岩洞之中。
参考译文:
完颜承晖字维明,喜好学习,饱览贯通经史。章宗继位后,完颜承晖担任近侍局使。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在金世宗时因为犯罪被驱逐离开朝廷,二更时分,章宗诏令打开皇宫大门召见吾也蓝。完颜承晖没有听从诏令,第二天上奏说:“吾也蓝在先帝时犯罪,您不能召见他。”章宗说:“好。”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升任织染署直长,完颜承晖上奏反对说:“余里痕都因为父祖的功劳而担任官职,本人并没有其他才能,不久前担任大阳渡稽察,刚刚八个月又被提拔为惠民司都监,已经是过于优待了。依照规则,两次担任(新的)职务后,应该再次进入院务监担任监差,现在却越级授予随朝八品官的职务。况且余里痕都是平章政事徒单镒的外甥,(再次提拔他)不能不引起众人的非议。”皇上听从了完颜承晖的建议。完颜承晖调任大兴府事,当地的豪强与他人争夺种植水稻的水源,却不占理,豪强用重金贿赂元妃的哥哥左宣徽使李仁惠。李仁惠派人嘱托完颜承晖偏袒豪强,完颜承晖就对豪强施以杖刑并把他赶走,还对那个人说:“你可以将这个结果报告给宣徽使”。山东盗贼兴起,完颜承晖说:“(如果)不能及时捉拿盗贼,等到奏报到朝廷时,(那些负有责任的官员)有的已经升迁,有的已经离职,请求(在官员还未离任时)按他们实际所负责任进行最终处分。”等到战事停止,盗贼中的首领逐渐接受招安投降,(但)还有(一些盗贼)常常隐藏在泰山的岩洞之中。按察司请求征调几万人砍伐泰山的树木,那么盗贼就没有藏身的处所了。完颜承晖上奏说:“泰山在五岳中最受尊崇,因此被称为“岱宗”。君王接受天命,在这里祭祀天地,禀告改朝换代,我国虽然不举行这些典礼,但也不能让泰山变得光秃秃的。天下的山有那么多,难道可以让它们全变成光秃秃的吗?”这一建议于是作罢。中都被围困,完颜承晖负责对外议和事宜,和皇太子一起留守中都。他神情像平时一样从容镇定,拿出家中的全部财物,将家中的婢仆召集起来,按照服役年限长短和功劳大小把财物分给他们,都给他们出具了解除家奴名籍、成为自由民的文书。全部家仆嚎啕哭泣,而完颜承晖神情泰然自若,他和师安石一起举起满杯白酒,(并)对师安石说:“我完颜承晖对《五经》(的研习)都经过老师的传授,我恭谨地遵守而且努力地践行,没有把它当成空洞的说教。”他在有了醉意后,拿起笔来(写下文字)与师安石诀别,写到最后写倒了两个字,他丢下笔叹息说:“匆忙之间出现这样的错谬,莫非我的神志已经昏乱了吗?”他对师安石说:“你走吧!”师安石刚出门,就听到屋内传来哭声,又转回去询问,原来完颜承晖已经服药自尽了。这天傍晚,中都失守。
7、【答案为】
(1)D
(2)A
(3)A
(4)((1))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及忠臣、奸邪。
((2))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
参考译文:
王刚中,字时亨,是饶州乐平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考中进士第二名。按照惯例,他应被召面见皇上,秦桧怨恨他不去拜见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职。秦桧去世后,皇上召见王刚中,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著作佐郎。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时候,王刚中兼
任王府教授,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与忠臣、奸邪。王刚中升为中书舍人,他对皇上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的首要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必考虑敌人的强弱,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搜寻战士,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兵器辎重,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来侵犯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将其消灭。”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正巧西蜀谋求良帅,皇上说:“没有人比王刚中合适的了。”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之身份,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当时吴璘步步升迁担任大帅,他的下属姚仲、王彦等也执持符节,称雄一方。只有王刚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礼待人,不设陷阱,管理吏属恩威并行,紧急檄文纷沓而至,王刚中也能从容裁决,且都切中时机。敌军骑兵越过大散关,人心惶惶。王刚中跨上一匹马,连夜飞奔两百里路,把吴璘从帐篷中叫起来,责问他说“:大将应与国家同悲欢共命运,面对敌军来犯,怎能高枕而卧?”吴璘为之震惊。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裹的书信给张正彦,要他前来支援。西面的军队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正商议向皇上奏捷报功,王刚中兼程而行,回到自己军中,对他的属下李焘说:“这都是将帅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呢?”李焘赞叹说:“临敌亲自督战,打了胜仗却不以功臣自居,超过一般的人很远了。”成都的万岁池有十里宽,浇灌着三乡之田。因年岁久远淤积了许多泥沙,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州人指着万岁池说:“这是王公的甘棠湖。”府学的礼殿,是东汉兴平年间兴建的,因历时久远,多有变故,一天天倾塌,王刚中也吩咐九县百姓把它修缮完好,全部恢复了它的旧貌。王刚中又派人修缮了诸葛武侯祠,表彰贤者来为百姓树立榜样。有一个女巫养蛇施行妖法,王刚中派人杀掉了她的蛇,并对她施以黥刑。孝宗即位后,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刚中入宫觐见,王刚中陈述了战守之策。王刚中说:“战争守备是实实在在的事,而和议只是徒有虚名,不可以依仗虚名而损害实事。”王刚中又启奏了四件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他在政府任职时患病而死,终年六十三岁,皇上赠他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之职,赠谥号为“恭简”。早在建炎年间,皇上下令要在阶、成、岷、凤四州强迫征壮丁为兵,百姓深感忧虑。王刚中进言此事之五害,请求加以罢除,皇上的免除令颁布后,百姓热烈欢呼,其呼声震动山谷。等到王刚中离开蜀地时,蜀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数百里之远。王刚中从平民而至担任公卿,没有其他嗜好,办完公事之余只是以读书作文为乐。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共有一百多卷。
8、【答案为】
(1)B
(2)C
(3)C
(4)((1))段思恭到任后,纠正冯继业的错误,安抚少数民族,探访寻求百姓的苦难,都逐条上奏请求免除(相关)弊政。
((2))从京城送来的文书,(段思恭)命令(通判)送到他的住所,事情多有延误。
参考译文:
段思恭是泽州晋城人。段思恭凭借祖先的功勋被推荐担任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年中,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兼任盐矾制置使。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奏章上奏给皇帝,让他改任国子四门博士,赏赐绯衣。刘继勋统管同州,征用他为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梁,士卒喧哗吵闹,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不接受,事情才得以停止。
隐帝(刘承佑)年间,出现蝗灾,下诏四处祭山川祈福。段思恭上书说:“赦免过错,宽恕罪行。对案件仔细反复审核而不急于处以刑罚,如果处理案件公平公正,就不会有祸乱发生。希望命令各州迅速判决重刑,没有久拖不决和滥用刑罚的案件,必定会招来祥瑞之气。”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乾德年初,平定蜀地,段思恭担任眉州通判,当时很多逃亡不顾性命的人集结一起,进攻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因害怕不能抵挡,准备逃到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守士兵跟叛贼在彭山作战。可是,军人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于是就招募最先登上城头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鼓足勇气,大败贼兵,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用向朝廷所缴纳的赋税钱赏给他们。后来,度支使请求审查他的罪过,后汉太祖(郭威)怜惜他的果断能干,不同意,让他管理州府事务。遭逢母亲丧事(母亲去世),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不久被征召为考功郎中,管理泗州(担任泗州知州)。
恰逢冯继业从灵州带领全家族来朝见天子,皇帝让段思恭代理灵州事务。段思恭到任后,矫正冯继业的过失,安抚少数民族部落,探访寻求民众疾苦,全都分条上奏免除。不久,回鹘入朝进奉财物,路过灵州,(拿所带物品)在市场上卖,段思恭派遣官吏去买硇砂,官吏讨价还价,跟他们争执。段思恭释放了官吏,却用刑具拷上回鹘使者,几天后才释放。使者回去告诉君主,回鹘君主又派使者携带着文书到灵州询问原因,段思恭自知理亏而不回复。从此几年时间,回鹘不再入朝进贡。
很久之后,升任为谏议大夫、扬州知州。朝廷正筹划治理长江以南地区,于是就任命段思恭兼任沿江巡检。每当外出巡察,把州府事务交付给通判处理,把牌印、鼓角、金钲随身携带。来自京城、由驿站传送的文书,段思恭让人携带到自己的住所,事情大多被延误。因为跟通判李岧互相告发,(皇上)下诏让段思恭做属官。段思恭言辞不妥,下令降职为太常少卿。唐太宗即位,迁任将作监、秦州知州。因为擅自借取官仓的银质器具,又无端以进贡为名,低价买来狨毛虎皮作为自己马的饰品,被通判王廷范检举,降职为少府少监、邢州知州。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9、【答案为】
(1)D
(2)B
(3)C
(4)((1))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余批人追踪、寻找他们,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2))贤良之臣,进言不被采纳,便会退下去闭口不言。我与诸位爱卿一定应该深以为戒。
参考译文:
金幼孜,名善,是新淦人。建文二年中进士。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为官,后升为侍讲。永乐五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并趁机传谕吏部,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任满时,不要改作他任。永乐七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给予最高等级的慰劳。皇上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经过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有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金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批人追踪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笑容。此后每次北征金幼孜都随从,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永乐二十二年,金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宜深入,皇上不听。驻扎在开平时,皇上对杨荣、幼孜说:“我梦见神人两次对我说上帝爱惜生灵,这是什么兆头?”杨荣、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本意在于除暴安民。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招抚各个部落,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卫棺椁返回。仁宗即位,幼孜被任命为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这一年十月,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的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的旧臣,我正靠你们来辅佐。我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直言,(所以)即使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以讨好君主。贤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纳,也会退而闭口。我与诸位爱卿一定要引以为戒。”金幼孜等人叩头谢恩。洪熙元年,皇上晋升金幼孜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望母亲。金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皇上请求身后的恩荣,但金幼孜没有听从。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感到耻辱的。”
10、【答案为】
(1)A
(2)B
(3)C
(4)((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 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 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文言文阅读--人物篇10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
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延祐元年,省臣奏:“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遂拜中书参知政事。明年,仁宗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夔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留就医。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中书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
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
至正二年,谥文忠。
(节选自《元史》,有修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B.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C.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D.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廪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御史台”是元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
肃正纲纪。
C.“丁内艰”是古代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D.“延祐”是元朝元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选文
中的“元贞” “至顺” “仁宗”“至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延才华横溢,年少得志。(2)0岁就被世祖召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2)(4)岁被授予承
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
B.赵世延做官时爱惜百姓,为百姓着想。陕西饥荒,不等朝廷赈济,他以自己的身家财产
担保,希望先开仓赈民,救活了许多人。
C.赵世延为官有道,深受朝廷重视。他以年老为由多次上奏请求解职,告老还乡,但皇帝
不同意,还又给他加封官职。
D.帖木迭儿多次陷害赵世延,不仅指使其党羽诬陷赵世延,更亲自向皇帝诬告赵世延有罪,
直至帖木迭儿去世,这件事才罢休。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
译文: .
((2))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
译文: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 “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 “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B.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C.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D.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但国学的性质和作用基本没有变化。
B.服阕,在中国古代指的是为亲人守丧期满除服。一般开始服丧,叫成服、持服;服丧期满,叫释服、服阕。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位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理朝政。
D.建祠,是指建立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信民有仁孝之心。母亲去世,他亲自抬安葬的土石;他不愿因为自己安葬母亲而使他人过于劳累;他守完丧期才赴任。
B.杨信民嫉恶如仇。他曾在乡间探访利弊之事;按察使郭智、佥事韦广不遵守法律,他坚决弹劾,并把他们关进监狱。
C.杨信民办事有谋略。广州被困时百姓出入被阻绝,他刻木楔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他操练招抚两手抓,贼人纷纷归降。
D.杨信民深得人心。他受诬被捕时,军民到京城请求;广州军情紧急时,军民听说他来了便相互庆祝;他去世时,军民为之哭泣。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译文: .
((2))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译文: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径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属小青曰:“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曰:“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圆。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因为以前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从此它们不要再惊扰行人,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3)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B.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C.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D.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译文: .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译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B.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C.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D.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特指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诏令,文体名,古代帝王、皇太后或皇后所发命令、文告的总称。包括册文、制、敕、诏、策、令、玺书、教、谕等。
B.迟明,古代用于表示时辰的词语,意思是天亮的比较晚。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各时辰各有其名,诸如平明、质明、平旦、旦明、食时、晡时、黄昏、人定等。
C.移,指调动官职,是平级调动。迁,也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左右,是古今异义词,文中指侍从,与“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一句中“左右”同意;现代汉语中,一般作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也可作实词讲,意思是支配,操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爱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古人丧期要穿孝服,孝服有素服和麻服,素服用于同辈或外亲,帝王为死去的臣子穿素服,表达对臣子的敬重。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后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
译文: .
((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
译文: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
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服除,迁中书侍郎。
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
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笃孝:非常孝顺
B.当官则正言正言:说正确的话
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姻家:结为亲家
D.服除,迁中书侍郎服除:守丧期满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
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
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
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
译文: .
((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
译文: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遵义黎君墓志铭①
曾国藩
君讳恺,字雨耕,晚自号石头山人,遵义黎氏。曾祖国柄。祖正训,禀贡生。考安理,举人,山东长山县知县。长山君二子,长曰恂,字雪楼,云南大姚县知县;君其次也。雪楼厚重寡言,气盖一世;君则倜傥通易,周览群书。兄弟间自为师友。长山君少遭不造,备历艰险,既见二号之成,乃大欢慰。二号翼翼趋承,应唯婴儿也。
嘉庆十八年,逆贼林清②等倡乱,内煽京师,外起滑县,河南北、山东、直隶震动。时长山君仕山东,雪楼侍于官所,讹言四起。或告于贵州曰:“长山破矣,县令殉城死矣,雪楼殉父矣。亲属都无存者,仅存两孺子,漂转吴楚间去矣。”君于时奉母杨太宜人在家,闻则北望号痛,请于母,刻回戒途,赴山东之难。至长山,则阖门故无恙,传者妄也。由是远近以孝归之。君曰:“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雪楼之自桐乡以忧归也,家居十五六年,君晨夕造请,进止雍雍,语或不合,亦敬应之,而徐理之,终无所讲。雪楼尝病喉痹,绝言与食。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喉亦旋愈。其敬嫂也如严其兄,其训群从如教其于,盖历久而不改,至其终身,亦卒不少懈。
(选自《曾国藩文集》 ,有删改)
【注】①曾国藩((1)8(1)(1) - (1)87(2)),字伯涵,号涤生,政治家、文学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②林清:清嘉庆年间河北、河南、山东农民起义首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安理 考:父亲
B.县令殉城死矣 殉:殉职,殉难
C.终无所忤 忤:违反,抵触
D.其敬嫂也如严其兄 严:严厉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其次也 ②吾其还也
B.①时长山君方仕山东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C.①赴山东之难 ②未之有也
D.①语或不合 ②或百步而后止
(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黎恺“孝”的表现。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 .
②父兄得全,幸也。庸有称乎?
译文: .
③君午夜祷于宗祠,泣曰:“必死者,请以我代。”
译文: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1)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2)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选自《苏轼文集》卷十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里之合资皆宗之 宗:敬仰
B.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惊讶相视的样子
C.余既耸然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
D.见方山子从两骑 从:跟随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往先用“闻之于他人”的方法,将其真事隐去,寥寥几笔写出了方山子成长的三个阶段。
B.作者以设置悬念的方法,写方山子遇到作者,感到非常吃惊,在听闻了作者的遭遇以后,表示了同情和安慰。
C.作者通过“怒马独出,一发得之”这一细节描写,刻画出了方山子的卓然不群、侠气弥胸的形象。
D.苏轼给方山子立传的目的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本文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 .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译文: .
(4)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请概括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爌,字象云,蒲州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进编修,历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四十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久之,命教习庶吉士。光宗嗣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未几,光宗疾大渐,与方从哲、刘一燝同受顾命。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从哲去,一燝当国,爌协心佐理。
天启元年正月,两人以帝为皇孙时,未尝出阁读书,请于十二日即开经筵,自后日讲不辍,从之。爌、一燝以人情偷玩,拟御札戒励百官,共图实效,帝纳之。未几,以贵州平苗功,加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二年四月,礼部尚书孙慎行劾方从哲用李可灼红丸药,罪同弑逆,廷议纷然。一燝已去位,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三年,以山东平妖贼功,加少师、太子太师。时叶向高当国,爌次之。及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忠贤颇惧,求援于爌。爌不应,忠贤深衔之。故事,阁中秉笔止首辅一人。魏广微欲分其柄,嘱忠贤传旨,谕爌同寅协恭,而责次辅毋伴食。爌惶惧,即抗疏乞休。五年七月,逆党李鲁生劾爌,削籍除名。又假他事坐赃二千,毙其家人于狱。爌鬻田宅,贷亲故以偿,乃栖止先墓上。
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至五月,始遣行人召之。十二月还朝,复为首辅。
初,熊廷弼既死,传首九边,尸不得归葬。至是,其子诣阙疏请。爌等因言:“廷弼之死,由逆奄欲杀杨涟、魏大中,诬以行贿,因尽杀涟等,复悬坐廷弼赃银十七万,刑及妻孥,冤之甚者。”帝乃许收葬。初,袁崇焕入朝,尝与钱龙锡语边事。龙锡,东林党魁也,王永光等谋因崇焕兴大狱,可尽倾东林。光倡言大清兵之入,由崇焕杀毛文龙所致。高捷遂首攻龙锡,逐之。明年正月,中书舍人加尚宝卿原抱奇亦劾爌主款误国,招寇欺君,宜与龙锡并斥。无何,左庶子丁进以迁擢愆期怨爌,亦劾之,而工部主事李逢申劾疏继上。爌即三疏引疾。
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十七年春,李自成陷蒲州,迫爌出见,不从。贼执其孙以胁。爌止一孙,乃出见,贼释其孙。爌归,愤郁而卒,年八十矣。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B.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C.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D.爌特疏白其事曰/乞涣发纶音布告/中外俾议法者/勿以小疑成大疑/编摹者勿以信史为谤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官职。如如《战国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B.天启,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年号。如文中的万历、光宗、崇祯,俱是帝王年号。
C.首辅,明清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内阁的官员称大学士,有别于翰林院学士。明中期后,内阁大学士又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或称“首揆”、“元辅”。
D.九边,明代设在北方的九个边防重镇,后为边境的泛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爌身为两朝元老,能力卓异,都受到了皇帝的重用。
B.天启年间的“红丸案”,韩爌劝谏皇帝要明确诏令,传示朝廷内外,为的是避免出现大兴诏狱及冤假错案。
C.韩爌为人能文能武,内能承担首辅重任,外能平定地方叛乱,并因此受到加封。
D.韩爌刚正不阿,敢于与奸邪之人做斗争,他也因此屡遭迫害,但好在能全身而退。只可惜因在天启年间收受二千贿赂,导致名节有亏。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元年,言者争请召用,为逆党杨维垣等所扼,但赐敕存问,官其一子。
译文: .
((2))爌先后作相,老成慎重。引正人,抑邪党,天下称其贤。
译文: .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D
(2)D(“仁宗”是庙号)
(3)C(并不是 “告老还乡”,而是“专心纂修”)
(4)((1))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后,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
((2))帖木迭儿又拿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被关进刑狱,帖木迭儿想逼迫他自杀,但世延不为所动,在狱中囚禁了两年。
参考译文:
赵世延,字子敬。世延天资聪慧,朝气蓬勃,喜爱读书,专心推究儒家关于本体与现象的学说。二十岁时,世祖召见,让他进入枢密院御史台学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年仅二十四岁。
元贞元年,授江南行御史台都事,由于母丧,未赴任。十年,授安西路总管。安西,过去是京兆行省与御史台衙门所在地,号称会府。前任官积压公文三千件,世延到任后,不出三个月,全部处理完毕。陕民闹饥荒,省台决定请求朝廷赈灾。世延说:“救灾如救火,应先开仓赈济,以后朝廷如不同意,愿倾尽我的家产偿还。”省台听从了他的意见,救活的人很多。
延祐元年,省臣奏:“近奉诏汉人参政用儒生,赵世延为适当人选。”皇帝说:“世延确实可以用,但他祖先雍古氏,不是汉人,其官职应该居右。”于是授中书参知政事。第二年,仁宗驾崩,帖木迭儿又居相位,他极力报复世延,叮嘱他的同党何志道,诱导世延的堂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有罪,逮捕世延并指对,至夔路遇赦。世延因病到荆门并留下就医。帖木迭儿派使者强迫他至京师,并让他的党羽罗织罪名使他的罪状成立。适逢皇帝下旨,终于赦免,不再问罪。帖木迭儿又拿其他事向皇帝诬告,世延被关进刑狱,帖木迭儿想逼迫他自杀,但世延不为所动,又被囚禁了两年。中书左丞相拜住屡次说世延无罪,得旨出狱,回家养病。不久,帖木迭儿死,这件事才罢休。
至顺元年,诏令世延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多次上奏:“臣衰老,请求解除中书政务,专心纂修。”皇帝说“:老臣中像你这样的人才没几个了,求退的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这年秋天,因病给中书省写信谈辞去官职的事。元统三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至正二年,谥号文忠。
2、【答案为】
(1)C
(2)A
(3)B
(4)((1))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所杀,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了贼人。
((2))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哭泣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
翻译《明史•杨信民传》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3、【答案为】
(1)B
(2)D
(3)A
文言文译文参考: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也不见了,蛇人后悔得要死。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一直不见二青的踪影。但是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一下,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因为这个缘故,希望它自动回来。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蛇人也已经绝望了,可出寺门没几步路,听到错杂堆集的柴草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惊讶地看,原来是自家的二青爬过来了。耍蛇人非常高兴,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大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立刻停下来了,看它的后面有一条小蛇跟着。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物喂二青,连小蛇一起喂。小蛇虽未离开,但瑟瑟地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一样。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耍蛇人扛着箱笼回去,并开始驯教它屈折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
一般耍蛇人耍蛇,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标准,太大就太重,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所以耍蛇人没有立刻丢弃。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于是决意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已经离去,一会又爬回来了,弯弯曲曲地盘在笼外,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小青径直爬出来,于是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互相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一会儿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但小青渐渐长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过了几年后,它慢慢地发展到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互相告诫,不敢走二青所在的那条路。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非常害怕而没命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更加紧追不放,往后一看,已经将要追上了。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放下担子,喊它:“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跣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像饴糖一样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于是叮嘱小青说:“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领走吧。我再嘱咐你一句话:深山大谷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怕)以致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地方,林木都为它们从中分开。耍蛇人站在那里目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照常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异史氏曰:“蛇,蠢蠢的一个动物罢了,但有眷恋故人的心意,况且它听从意见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惟独奇怪衣冠整齐的人,凭借多年挽着手臂的交情,几代蒙受主人的恩惠,可是一旦换了主人,一转念就想落井下石了;再不然就投以药石而悍然不顾,并且怒视而仇恨他们的人,不又在这蛇之下了吗。“
4、【答案为】
(1)C.
(2)C.“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
(3)D.“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错,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
(4)((1))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为什么要)建立自己的府第呢?”
((2))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寻访,把母亲迎接回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去世之后,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家里没有姬妾侍奉。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装扮了美女送给岳飞。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现在哪里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打到河朔地区,就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们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跳跃壕沟,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从陡坡上骑马急驰而下,战马跌倒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宿营,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为他调药;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凡是有朝廷颁发下的犒劳,平均分给部下将士,一点也不据为己有。
(岳飞)擅长以少打多。(他)想要有所行动的时候,就招集全部统制官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也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摇撼大山容易,摇撼岳家军困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一不可。”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发愁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到极点了。”荆湖地区平定后,招募农民耕种田地,又发起军事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粮。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特地指出曹操是奸贼而鄙视他,这件事特别被秦桧所恼恨。
张所死后,岳飞感念旧恩,抚养他的儿子张宗本,并举他奏为官。李宝从楚地来归附,韩世忠要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属到岳飞部下,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回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为此赞叹佩服不已。襄阳战役时,皇帝诏令刘光世增援,六郡已经收复,刘光世才率军赶来,岳飞上奏请皇帝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将士们为国效力,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不屈服于人,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5、【答案为】
(1)C
(2)B
(3)D
(4)((1))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2))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祖父康志忠,在讨伐王都时战死。他的父亲康再遇,在跟随太祖征讨李筠时,又死于战场。保裔在周朝屡次立下战功,等到康再遇阵亡,皇上诏令让康保裔代替父亲之职,跟随石守信攻破泽州,又跟随各位将领在石岭关打败契丹,担任登州刺史之职。不久任代州知州,接着调任深州知州,担任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之后,将他召回,因为他能勤勉地赡养年老的母亲,皇上赐给他家上好的酒、茶和米。还发诏令褒奖他,让他担任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各位将领与契丹兵在河间作战,康保裔遴选精锐兵力赶赴战场,恰逢天将黑,与诸将约定第二天早晨联合作战。次日黎明时,契丹把康保裔包围了好几重,康保裔的手下劝他换甲衣、骑快马冲出去,保裔说:“面临灾难,不可苟且偷生。”于是与敌人决战。战斗进行了两天,杀死杀伤敌人很多,踏践起的尘土足有二尺深,手下的士兵兵全都用光了箭,但援兵还是没有来,于是就牺牲在那里。当时皇上的车驾停驻在大名,皇上听到康保裔牺牲的消息,震惊哀悼,停止上朝了两天,并赠予保裔侍中之职。皇上还让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担任六宅使、顺州刺史,让康继彬担任洛苑使。康继英等感谢皇上说曰:“我们的父亲父不能在决战中胜利,而是战死了,陛下没有因此而对他的儿女治罪,就是大幸了,但是我们还是承蒙了皇上非同寻常的恩典!”于是悲伤流泪,匍匐在地不能起身。皇上伤感地说:“你们的父亲是为国而死的,按赠赏规定,是应该加以厚赏的。”回头对侍臣们说:“保裔的父亲、祖父都战死在疆埸,他自己又在战斗中牺牲,世代代都体现出忠节,非常值得嘉奖。”
保裔谨慎厚道,讲究礼节,喜欢结交宾客,善于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没有射不中的。曾经先放置好一把三十支一束的箭,拉满弓射去,那些箭的筈镝接连着落下,人们都钦服他的射术之妙。多次经历战阵,身上带着七十处伤口。曾经借公家的十万钱慰劳军队,他牺牲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皇上知道这件事后,就又对保裔家优厚赏赐。
正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时,援兵却没有来,只有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与他作策应,他们也遭遇契丹兵并与之作战。康保裔被敌人覆没时,李重贵与张凝赶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杀到寅时,才把敌人击退。当时各位将领多半丢失了自己的部队,只有李重贵与张凝保全部队回到驻地。张凝提议上书报告将士们立功的情况,李重贵深深叹息说:“大将都陷于敌阵战死了,我们这些人却想计较功劳,有什么脸面啊!”皇帝听说了这事,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6、【答案为】
(1)A
(2)D
(3)D
(4)((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
((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
【文言文翻译】
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
7、【答案为】
(1)B
(2)D
(3)C
(4)((1))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
((2))凡是诏令和部门事物,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京任魏州刺史。
译文
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是从博陵迁居到这里的。崔沔纯正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诜啊!”推荐他任左补阙。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不能使他屈服。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他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皇帝)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姚崇、卢怀慎当时正执政,一起推荐崔沔说他有史才,让他转任著作郎,夺去了他的权力,大概是畏惧他吧。过了很久,他又担任太子左庶子。母亲离世,崔沔在房前接受宾客的吊唁,宾客都不曾进到停放棺柩的内室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崔沔守孝期满,升任中书侍郎。
玄宗因为仙州的刺史屡次死亡,打算废掉仙州。崔沔请求将治所移至舞阳,舞阳,原来是樊哙的封国,更名为樊州,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仙州最终被废掉了。崔沔喜欢谈论朝政得失,有人说:“现在的中书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行事,侍郎虽然辅佐宰相,也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
崔沔回答说:“百官分担的职务不同,上下相互联系,以便实现大治,怎么可以一味顺从、空领俸禄呢?”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州内大雨,积水冲毁庄稼,崔沔放宽禁令方便百姓。后来,被皇帝召回,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任集贤修撰,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
太常讨论增加宗庙祭祀用的礼器笾和豆,又想要提高丧服的规格。崔沔说:“增加笾、豆的数量,并不能尽盛天下的美物,而将其安放在宗庙里,只不过近乎奢侈罢了。”
韦述等人的意见与崔沔相合,皇帝又下诏让中书门下审议裁定。于是每座宗庙笾、豆各设为六,其余仍然按照旧的制度。
每当朝廷有难以决定的争议时,都向崔沔咨询,然后选取中间意见。崔沔去世时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崔沔持家俭省节约,俸禄随时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不营建住宅,曾经作《陋室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8、【答案为】
(1)D
(2)B
(3)①恭谨侍奉父亲;②闻变北望号痛;③在家奉养母亲;④遇事听命母亲;⑤远赴山东寻父。
(4)((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父亲兄长能够(得以)保全,真是(我的)幸运。哪里值得受到称赞呢?
((3))先生深夜到宗庙祷告,哭着说:“(如果)一定要让大哥死,请用我代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