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
《
毛泽东文集
》
第
2
卷第
43
页,人民出版社
1993
年
12
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
毛泽东选集
》
第
2
卷第
698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
6
月出版。 )
这是一篇“
回忆录
”,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
感情
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
生活细节
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但凡回忆录有
两种形式
: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
萧红
,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
生死场
》
、
《
马伯乐
》
、
《
呼兰河传
》
、
《
小城三月
》
。被誉为“
30
年代的文学洛神
”的萧红,是
民国四大才女
(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
鲁迅的“笑”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
略写、细节描写
2
鲁迅的步伐
轻捷
略写、动作、细节
3
品评衣着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合、详写
4
夜谈和待人吃饭
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
详写、细节描写
5
招呼来客
爱开玩笑
略写、语言及细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6
久雨偶晴的造访
和蔼可亲
略写、语言及细节
7
和海婴嬉戏
善解人意、童心依在
语言描写、对比
8
冯雪峰来访
好客、真心待友
场面描写、语言描写
9
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关心、宽容青年
语言和对比描写
10
11
指导青年看电影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
语言(直引和间引)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2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热爱、指导青年
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
13
不请男佣却热待客
节俭、好客
对比、细节描写
14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语言、动作、对比描写
15
16
喝茶和抽烟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
对比、细节描写
17
18
昼陪客人夜加班
惜时、勤奋
环境烘托、细节描写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19
对“时髦”的厌恶
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
环境、衣着、眼神描写
20
对鬼神的不相信
富有科学精神
动作、心理、细节描写
21
品尝海婴的鱼丸
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
动作 语言、对比
22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比、细节
23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人真诚
环境、细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24
书房就是卧室
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
环境、细节
25
26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喜静、勤奋工作
对比烘托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神情、语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
语言、神情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30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一讲话就精神
神情、对比
31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工作如山、不得休息
间接描写
32
病中先生的饮食
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
环境、语言、间接
33
病情不断恶化
仍不忘工作
(
问刊物
)
、坚强
神情、细节、间接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神情、间接、环境、细节
节数
事件
性格
手法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爱孩子、坚强
间接、语言、细节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
语言、细节描写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细节、语言
38
39
最后的时刻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品味下列
描述性语言
:
(
1
)第
2
节:刚抓起
——
一
扣
——
同时伸出
——
不顾一切
(
2
)第
4
节第
4
段:鲁迅先生
嘱咐
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
嘱咐
许先生付钱;
(
3
)还有
4
节倒
3
段:笑声
冲下
楼梯来:
(
4
)第
12
节倒
2
段
:
鲁迅先生上楼去
拿
香烟
,
抱
着印花包袱
,
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
带
到楼上去。
(
5
)第
19
节倒
3
行: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
瞪
着她,很生气地看了她半天。
描述性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细腻,表现力强,鲜明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点。
(
4
)和
36
节
——“
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
1
)第
3
节中间
——“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
2
)第
4
节倒
2
行
——“
我再吃几个吗?”
(
3
)第
21
节倒
2
段
——“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
人物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品味下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
1
)(第
3
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
(
2
)(第
9
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
(
3
)(第
14
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
(
4
)(第
18
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
(
5
)(第
39
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
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
2
题中的语言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1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
38
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
——
即本文的“神”。
2
、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①伟大与平凡
(论据:鲁迅
——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②惜时
(论据
1
: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
2
:鲁迅名言
——“
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
(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
④中学生应该培养节俭的美好品质(或“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节俭的优良品质”)
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却十分节俭
——12
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
…”
的简朴穿著;
13
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
16
节中“鲁迅先生随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恶。)
“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席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