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
我
)
所知道的鲁迅
鲁迅名言
1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4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
1881—1936)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5、鲁迅自传
少年鲁迅
1903
在日本东京
1909
年回国后在杭州
1904
在日本东京
1912
在南京
1926
在厦门
1927
年在广州
1930
年在上海
鲁迅全家福
1930
年在上海
妻子:许广平
儿子:周海婴
百 草 园
三 味 书 屋
周伯宜 和 鲁瑞
鲁迅和寿镜吾
鲁迅(
1881---1936
)
,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
《
呐喊
》
(包括
《
孔乙己
》
、
《
药
》
、
《
故乡
》
、
《
阿
Q
正传
》
等)、
《
彷徨
》
(包括
《
祝福
》
等)、
《
故事新编
》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包括
《
藤野先生
》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等)、杂文集
《
华盖集
》
、
《
而已集
》
、
《
且介亭杂文
》
等。
鲁迅简介:
传:也叫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
。
传
篇幅长短
小传
大传
立
传人物
自传
评传
自传:
自述生平的文章。
特点:
1
、用第一人称来写
2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3
、语言要朴实、简洁
写法:
1
、突出人物的主要经历、
主要特点
2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您的位置:
>>
鲁迅自传
>
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筹办
( )
衰落
( )
学籍
( )
学力
( )
乞食者
( )
生计
(
)
呐喊
( )
彷徨
(
听课文录音,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chóu
b
àn
shuāi
luò
xué
jí
xué
lì
qĭ
shí
zhě
shēng
jì
nà
hăn
páng
huáng
三、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概括各段大意。
2
、第
1
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
2
段自述外出学;
第
3
段写工作经历; 第
4
段写著述概况 。
二、解释下列词语:
1
、筹办:
2
、衰落
:
3
、学籍
:
4
、乞食者
:
5
、呐喊
:
6
、彷徨
:
明确:
1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筹划办理。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要饭的人。乞:乞讨。
大声喊叫助威。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段落
内容
主要经历
一
家庭状况
二
求学过程
三
工作简历
四
主要著作
1
、出生时间
。
2
、地点为
。
3
、父姓
。
4
、母姓
。
5
、小时
6
、
13
岁时(
1893
年)
。
7
、
16
岁时
。
1
、
18
岁(
1898
年)
2
、半年后 。
3
、毕业后(
1902
年)
。
4
、
学医两年。
5
、因感到学医无用,
。
1
、
1909
年
。
2
、
1910
年。
3
、
1911
年
任
。
4
、
1912
年
,
5
、后移入北京,
。
6
、
1926
年为躲避段祺瑞政府迫害,
。后出走。
7
、
1926
年
。
1
、两本知篇小说集:
。
2
、一本
。
3
、一本
。
4
、一本
。
5
、四本
。
6
、若干
。
7
、一本
。
8
、一本
。
1881
年
浙江省绍兴府城
周,读书人
鲁,乡下人,能看书
不愁生计。
遭变故,寄居亲戚家
重病三年的父亲去世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改进矿路学堂
到日本留学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便放弃学医从事文艺
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在绍兴中学教务长
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
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到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
1927
年
4
月辞职,
9
月出广东
《
呐喊
》
和
《
彷徨
》
论文
回忆记
散文诗
短评
翻译作品
《
中国小说史略
》
《
唐宋传奇集
》
鲁迅先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揣摩思考:
有三次
重大的转折:
第一次
、
从考入不收学费的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作者考入水师学堂,表明作者思想进步,因为在守旧的人们看来,水师学堂是走投无路的人才去上的学堂,没有出息;“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
由此可见作者当时想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
第三次:
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后,决定弃医从文
。
这是
最重要
的的一次转折,这次转折决定了他的后半生。在学医期间,看到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时速影片,影片上日军屠杀中国人,竟有一些中国人在一旁围观,争看“热闹”。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使作者学医的想法有了改变,决心弃医从文,“我以我血荐轩辕。作者说:“我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
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所以,鲁迅开始学习文学,
走文学救国道路
。
第二次:
矿路学堂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并新局面意学医
。
改变自己熟悉的专业是需要勇气的,但
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民族的振兴,他毅然选择了学医救国的道路
。
纵观鲁迅的思想发展过程,他所学专业几经变化,然而
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
救国救民的爱国心
四、根据自传中的事件评价人物:
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士。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问:从此文可以看出,自传有何特点?大致写法如何?
(
1
)、篇幅不宜过长;
(
2
)、用第一人称来写;
(
3
)、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其词;
(
4
)、语言要朴实。
主要写自己的生
平与贡献。
特点:
写法:
课文“思考与练习”四
(P27)
答题思路:
1
、回答能否换。
2
、说原因(
A
明确词语的意思。
B
与上下文的意思
)
第一小题:不能换。
“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换后不符合文意。“变故”指的是意外发生的事情;用在这里非常合适,写出了“我”家由“并不愁生计”忽然变成“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遭遇。
第二小题:不能换。
“居住”指比较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而“我”只是暂时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换后就不符合文意。“寄住”一方面表明短时间的住,同时“寄”还含有依附别人或依附别的地方的意思,用在这里与文中的“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互相印证。
揣摩思考:
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拓展
:
1
、我们还学过鲁迅哪些作品?
2
、还知道鲁迅哪些事情?
3
、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比较本文与〈老舍自传〉的语言运用方面的不同。
《
老舍
自传
》
文言味较浓,本文系流畅的白话文。
《
老舍自传
》
中大量运用了骈偶句,本文则用的是错落不齐的散文句。
《
老舍自传
》
语言诙谐:本文语言庄重。
关 键 语 句
性格和思想倾向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
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
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
——
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
所走的两条路
幼年具有不甘屈辱、刚强、
自尊的性格
不走老路,冲破世俗,追求新
生活,开拓进取的积极的人生
态度
……
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
因为我确知到了新的医学对于日
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个人志愿和命运与国家、民族的
需要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
……
将被斩
……
先提倡新闻艺
关心民族未来而弃医从文,不“坐而论
道” 一旦有新发现,则立即付之实施,
绍兴光复后,我做师范学校校
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
育部长招我去做文员
……
侧面反映鲁迅对革命的积极态度
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
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
坚定站在反帝爱国的人民一边。
对反动政府的揭露击中要害
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楚,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
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
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