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31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31页)

ID:569416

大小:1.0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萧红 著 鲁迅 :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鲁 迅 遗 容 鲁迅先生 爱护青年、 支持革命、 童心未泯、 体恤他人、 博学广识 、 幽默风趣 ······ 1914 年在北京与全国儿童展览会会员合影。 1933 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在一起。 1936 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和青年在一起。 1932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56年,鲁迅墓迁到上海虹口公园,由毛泽东题署墓碑。 关于鲁迅故居 鲁迅先生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先后住在虬江路景云里和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在民国22年4月11日以内山书店职员的名义迁入,在这里,鲁迅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直至1936年10月19日在这里逝世。现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写作用具 鲁迅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形复原;屋前有小花圃,种植桃树、紫荆、石榴等花木。底层前间是客厅,中间1张西餐桌、5把椅子。沿西墙放有书橱和瞿秋白留赠的书桌。南窗下是夫人许广平的缝纫机,靠东墙是儿子海婴的玩具橱和小桌椅。后间是餐室,正中1张方桌,围着4把椅子,西北墙角1只双层餐具橱,东墙放着西式衣帽架。 二楼的前间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 ,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1只镜台,镜台上陈设着外国版画。 1幅海婴出生后16日油   像挂在靠北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后间是贮藏室,有1只瞿秋白留下的红色破皮板箱,两边的木箱盛放着鲁迅举办版画展览时的镜框,1只多层用品橱,内有鲁迅的修书工具、药品和医疗器皿等各种什物。 三楼前间有阳台,是海婴与褓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后间是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在这里鲁迅掩护过瞿秋白、冯雪峰等共产党人。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不是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 —— 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 —— 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1911 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 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 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 1934 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 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 红 ( 1911—1942 ) 主要作品: 《 生死场 》 、 《 马伯乐 》 、 《 呼兰河传 》 、 《 小城三月 》 。 萧红 (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 年 1 月 22 日死卒于香港。 画忆萧红 萧红故居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 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 ,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 代表作品《 生死场 》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她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 1940 年春,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 》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的作家,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 布局自由随意 ,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 灵动传神的细节 ,以 质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 ,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鲁迅( 1881 — 1936 ), 20 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也是 20 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 病态 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 奴性 ”进行了彻底的 批判 ,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 《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散文诗集: 《 野草 》 杂文集: 16 本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 在酒楼上 》 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 肥皂 》 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 社戏 》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 纪念刘和珍君 》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 论“他妈的” 》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 论照相之类 》 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 探讨与归纳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 人之子的鲁迅 ② 人之夫的鲁迅 ③ 人之友的鲁迅 ④ 人之主的鲁迅 ⑤ 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探讨与归纳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① 人之子的鲁迅 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② 人之夫的鲁迅 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③ 人之友的鲁迅 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 探讨与归纳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④ 人之主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老人 ⑤ 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思考: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来谈)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明朗 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 ,……他刚 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 的走去。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 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 明朗 的鲁迅先生的笑声 冲 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敏捷 性急 坚毅 周先生在课堂上, 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 ,看着她们,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曾经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 便戴起眼镜来看 , 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幽默风趣可爱可亲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坚定乐观 小结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 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写作特色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