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
教学目标
1. 了解写作背景,梳理课文,积累字词,掌握本文主旨。
2. 了解毛泽东演说辞的语言艺术特点,体会写作技巧与方法。
3. 学习鲁迅精神,认识其在民族解放中的作用,体会其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了解写作背景,梳理课文,积累字词,掌握本文主旨。
2. 学习鲁迅精神,认识其在民族解放中的作用,体会其社会现实意义。
难点
1. 了解毛泽东演说辞的语言艺术特点,体会写作技巧与方法。
2. 学习鲁迅精神,认识其在民族解放中的作用,体会其社会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探究式,启发式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所学毛泽东的文章,人民领袖站在时代高度号召全党全军从《纪念白求恩》中学习白求恩精益求精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为人民服务》学习张思德为人民利益奉献自我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论鲁迅》,看看大家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
二、自学指导
1.写作背景
这是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正处于抗战全面爆发的阶段,人民领袖高屋建瓴地分析抗战形势,指出抗战胜利必须依赖民众,指出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领导作用,发扬鲁迅精神,即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号召全体军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本文根据198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刊印。
2.积累字词。
狂妄 风头 保障 先锋队 给予 不屈不挠 泼辣 鬼脸 妥协 变节
伪君子 假慈悲 老练 贯穿
3.感知课文,自我初探。
(1)朗读课文。
自我朗读,小组竞读,全班齐读。
(2)概括全文大意。
自我概括,小组交流完善。
明确:本文主要是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分析抗战形势,指出抗日先锋队的特质,历史使命,民族解放斗争需要鲁迅精神,即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最后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
(3)梳理课文脉络。
自我概括,小组交流完善。
明确:
第一段:指出抗日先锋队的特质,历史使命。
第二段:民族解放斗争需要鲁迅精神,陕北公学是造就急先锋的场所。
第三段:在斗争中鲁迅先生有政治远见。
第四段: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地位及革命影响力。
第五段:在斗争中鲁迅先生有斗争精神。
第六段:在斗争中鲁迅先生有牺牲精神。
第七段:总括鲁迅精神,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
(4)本文论说思路
自我概括,小组交流完善,小组代表全班展示。
明确:首先,作者指出抗日先锋队的特质,历史使命;接着,指出民族解放斗争需要鲁迅精神,陕北公学是造就急先锋的场所;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说鲁迅精神;最后,总括鲁迅精神,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
三、启智探究
1.初探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①举例论证:
②类比论证:
③对比论证:
④引用论证:
⑤比喻论证:
2.修辞手法与作用。
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课文中找出来,试分析其作用?
明确:①排比:
②比喻:
③引用:
④拟人:
3.感悟演说辞特点,讲话艺术。
毛泽东作为领袖,在讲话方面有实践、有创造,把讲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有自己的个性。
他的讲话有王者之气。毛泽东讲话,有种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气势。你看,他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他说:“
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真是气贯长虹。他到重庆谈判,讲了40多天的话,会上讲,会下讲,与各种人谈。山城特务如林,暗夜如磐。戴笠甚至制定了以“便于随时咨询政务”为名扣留毛泽东的计划。但毛泽东的王者之气、潇洒之风,借他的讲话之声扫开了雾城的阴霾,朋友欢呼,敌顽止步,他胜利归来。
他的讲话有灵动之美。毛泽东讲话尖锐、敏感,善交流、不木讷,能始终把握现场、牵引听众。他在延安各界人士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上发表演说:“今天是八月一日,我们在这里开追悼大会。为什么要开这样的追悼会呢?因为反动派杀死了革命的同志,杀死了抗日的战士。现在应该杀死什么人?应该杀死汉奸,杀死日本帝国主义者。但是,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者打了两年仗,还没有分胜负。汉奸还是很活跃,杀死的也很少。革命的同志,抗日的战士,却被杀死了。……‘限制’,现在要限制什么人?要限制日本帝国主义者,要限制汪精卫,要限制反动派,要限制投降分子。为什么要限制最抗日最革命最进步的共产党呢?”1957年他出访苏联,谈判紧张,难以抽身,但我留学生求见心切,在礼堂一直等了七个小时,不见不走。毛泽东从外事现场赶来,发表了热情、风趣、理性的即席讲话,至今还传为美谈。
他的讲话通俗风趣。毛泽东虽是大知识分子,但始终和农民、工人、战士、干部厮磨滚爬在一起,他上接孔孟,下连工农,已做到集那个时代语言之大成。在说到作风问题时他曾讲:“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总司令的,一支是鲁(指鲁迅)总司令的。”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1959年1月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他讲:“现在打仗,飞机要飞到一万八千公尺的高空,超音速,不是过去骑着马了,没有高级知识分子是不行的。”由朱总司令风趣地过渡到鲁总司令;由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现在的双百方针;说到要用高级知识分子,就高到18000米的高空。比喻、借代、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熟练地运用,再加上大幅度的时空调动,讲话自然趣味横生。
他的讲话警句迭出。毛泽东的报告、讲话,总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得出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结论,许多警句广为流传。毛泽东讲话是一个领袖在指导工作,不是一个官员在应付,更不是一个小学生在背书。他的许多讲话、报告就是他对时局、对某个理论的研究成果。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和紧张的战斗中,他还是坚持读书、写作,认真准备讲稿。奠定了抗日战争战略思想的《论持久战》就是毛泽东1938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讲演。而即使是在一个普通战士追悼会上的讲话,也能谈及人生观、生死观,产生了“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名言。出访在外,接见留学生的即席讲话也有这样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他胸有成竹,词从口出,既无政客式的作秀也没有刻意去附庸风雅。这是真正的政治家、学问家的讲演。
四、反馈达标
1.写出本文演说思路。
2.鲁迅精神包含哪些内容?
3.演说辞特点有哪些?
五、拓展运用
阅读下文内容,谈谈毛泽东演说艺术特点
毛泽东在延安反侵略大会上的演词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一日晚七时讲)
同志们!
今天的反侵略大会,不仅是延安的,而且是全国的,全国各地在这几天均举行同样的大会,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这个大会又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在明天,伦敦将举行全世界的反侵略大会,几十国代表都参加,表示一个空前伟大的世界斗争的开始。现在世界的侵略者结成一种侵略阵线,破坏世界的和平,反侵略者则团结世界上大多数人民保卫世界的和平,反对侵略战争,这样两个相反方向的阵线在全世界斗争着。过去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伟大的世界运动,还没有过象今天这样动员全世界地区的大运动,现在是全世界大多数好人向着世界上少数坏人算总帐的时候。
因为中国今天是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所以全中国人有了一个空前伟大的团结,这也是过去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我们的全国大团结,现在已经有了基础。正在向着前途扩大,尽管暂时打了一些败仗,失了一些土地,但这样伟大的团结,是力量无比的,加上世界与日本人民的援助,一定能战胜日本侵略者。现在有三个反侵略的统一战线:中国的统一战线,世界的统一战线,还有一个是日本的统一战线,在日本有广大人民群众不赞成他们政府侵略中国,正在组织反侵略的统一战线。这三个统一战线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一致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有人说,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反侵略运动都失败了,今天的反侵略运动也会失败。这是不对的,今天的情况和过去不同,主要因为今天不但有了全国的反侵略统一战线:而且这个统一战线恰好和历史上空前的全世界反侵略统一战线相遇合,不但能和全世界的统一战线相遇合,而且恰好又和历史上空前的日本内部矛盾相遇合,即同日本人民的统一战线相遇合。这些历史特点是从前没有的,现在恰巧都有了。所以我们说中国的打败仗是暂时的,中国的抗战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其根据就在这里。这三种统一战线,正如日初升,向着日益巩固,日益扩大的方向走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悲观主义是没有根据的。
因此今天延安城的大会,有它的全国性及世界性的意义。全中国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统统向着同一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人也统统向着同一的目标而团结起来,日本国内的广大人民也统统向着同一的目标而团结起来,这个目标就是反侵略,这就是今天世界政治的总方向。这样全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和全日本人民的大团结,其力量是如何伟大,这种伟大的力量是无疑要把侵略者的力量逐渐削弱下去,最后把它打倒,因此我们坚定地说:只要我们努力,中国一定能够战胜侵略者,新中国的创设是必然的。
根据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日出版的《新中年报》第四一九期刊印
六、推荐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
2. 查阅毛泽东其他演说作品。
七、板书设计
论鲁迅
毛泽东
① 抗日先锋队的特质,历史使命。
② 民族解放斗争需要鲁迅精神。
③ 鲁迅先生有政治远见。
④ 鲁迅价值影响。 发扬鲁迅精神
⑤ 鲁迅先生有斗争精神。
⑥ 鲁迅先生有牺牲精神。
⑦ 向全体军民发出号召。
八、课后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