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而对于色彩的认知和使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
古老的东方哲学使传统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烙上了浓郁的东方神韵。中国人认为色彩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五色,即由黑白二基色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这五色即赤、黄、青、白、黑,建立在中国阴阳五行哲学原则之上,是对大千世界五颜六色的归类,具有象征寓意的五种颜色,是中国艺术家描绘宇宙万物之华表,寓意万物之情性的心象色彩。白、黑是色彩的两级,色亮之极为白,色暗之极则为黑。这正是体现色彩的阴阳观,它包容了西方色彩学对于色彩明度与色彩纯度的认识,又更加强调色彩的自律性表现。所以,中国的五色色彩学,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等等。
宋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概括讲是以“随类赋彩”为理论基础,“悟得活用”为运用灵魂的。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使中国绘画的色彩学与以光学诞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有着本质的差异。西方色彩学强调光对于色彩的作用,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以构成丰富的色彩世界。中国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变化事物的表象。“随类赋彩”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是对自然物象之固有颜色的涂抹,而是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用经过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作为状物的手段。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不求固有色、条件色和光源色三者关系的写实,建立在因色而类的基础上。同时在色彩的运用中又按照“悟得活用”的要求,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并按照工笔花鸟画形式构成的规律,给予灵活的色彩表现,使之更富于主观意味。中国画家较多重视色彩在绘画上的作用,一是为了加强表现对象的特征;另一方面为了加强作品所要求的情调、气氛。有时大胆用富丽的对比色,追求装饰效果,形成了工笔重彩这种形式。
总之,宋人工笔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整一性,于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色彩烘染明艳而稳重,富丽而微妙,饱满而克制,在绢本上的丝质、色粉的厚薄、水分的干湿之间,衍化出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其设色的特点是纯而不怯,鲜而不火,艳而不俗,给人以瑰丽沉着,净秀文雅之美,同时具有庄重高贵和富于装饰的东方传统色彩风貌,其水平是相当高的,是具备了性格和修养的,它是被理想化了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宋人花鸟这种“淡逸而不入于轻薄,沉厚而不流于郁滞”的色彩表现,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节选自巫极,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五色色彩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五色是从天地阴阳而化生,以黑白为二基色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彩,循道从玄,扑朔迷离。在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五色审美体系。
B.中国艺术家运用具有象征寓意的五种颜色描绘宇宙万物,寓意万物之性情,并在中国阴阳五行哲学原则上对大千世界的五颜六色归类。
C.体现色彩的阴阳观具有西方色彩学对于色彩明度与色彩纯度的认识,但两者有着本质的差异。西方色彩学强调光对于色彩的作用,中国的色彩观则强调白、黑对于青、黄、赤三大色系的影响。
D. 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中国五色色彩学。
D 文中第一段说中国的五色色彩学,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空间方位上,五色分别代表东、南、中、西、北;在人类感觉能力上,代表视觉、语言、思维、听觉、表情,等等,但不能由此就推断中国的五色色彩学仅仅体现在空间和人类感觉能力上,表述绝对化。比如在道德伦理上还可表现为仁、礼、信、义、智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受先秦哲学的影响,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中国画家认为色彩本身并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而是按照阴阳五行之理生成变化事物的表象。
B.宋代工笔花鸟画在对自然物之固有颜色进行涂抹的同时, 把色彩感觉夸张和理想化,对描摹的事物运用归类的相对单纯的虚拟的类似色进行表现。
C.在色彩应用中,宋代工笔花鸟画要求,在对客观事物有深刻、真切、全面的了解和体悟的基础上,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并按照工笔花鸟画形式构成的规律,给予灵活的色彩表现。
D.为了加强表现的对象以及加强作品所要求的情调、气氛,中国画家理性与感性结合,重视色彩的绘画作用,形成了工笔重彩的形式。
A 文中第三段说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无异于其它民族,但受先秦哲学的影响,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浸润着哲学的色彩,使中国绘画的色彩学与以光学诞生出的西方色彩科学有着本质的差异。中国人对色彩感觉的敏锐与丰富并不是受先秦哲学的影响,而是古已有之,该表述概括不当强加因果。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老的东方哲学尤其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融合使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语言烙上了浓郁的东方神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B.宋代工笔的折枝花卉不求固有色、条件色和光源色三者关系的写实而是,建立在因色而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宋人花鸟画讲究随类赋彩,根据不同事物而采取灵活多样的着色方式。
C.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正是中国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整一性,于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的最好体现。
D.宋人的色彩表现是被理想化了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是被文化熏陶了的色彩,具备了性格和修养,体现着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追求。
C 文中第四段说宋人工笔花鸟画精于布色,注重色彩的协调和整一性,于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色彩烘染明艳而稳重,富丽而微妙,饱满而克制,在绢本上的丝质、色粉的厚薄、水分的干湿之间,衍化出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妙境界。该表述主观的扩大了花鸟画的范围把宋人工笔花鸟画偷换概念为中国花鸟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岊①,字子云,府州府谷人,有胆略,善骑射。天圣中,西夏观察使阿遇有子来归。阿遇寇麟州,虏边户,约还子然后归所虏。麟州还其子,而阿遇辄背约。安抚使遣岊诘问,岊径造帐,以逆顺谕阿遇,阿遇语屈,留岊共食。阿遇袖佩刀,贯大脔啖岊,岊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阿遇复弦弓张镞,指岊腹而彀,岊食不辍,神色自若。阿遇抚岊背曰:“真男子也。”翌日,又与岊纵猎,双兔起马前,岊发两矢,连毙二兔。阿遇惊服,遗岊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
元昊犯鄜延,时敌骑方炽,中人促赐军衣,至麟州,不得前。康德舆掌军马司事,遣岊驰骑五十往护之。至青眉浪,遇贼接战,流矢贯双颊,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贼兵攻府州甚急,城西南隅庳②下,贼将登,众嚣曰:“城破矣!”岊乘陴大呼搏贼,贼稍却,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昼夜督守。又帅死士开关,护州人汲于河,讫围解,城中水不乏,以劳,迁右班殿直。然贼尝往来邀夺馈运,以岊为麟、府州道路巡检。至深柏堰,遇贼数千,分兵追击,斩首百余级,夺兵械、马牛数百。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大败贼于龙门川。从诸将通麟州粮道,破贼于柏子砦③。改左班殿直。
内侍宋永诚传诏砦下,岊护永诚,遇贼三松岭。贼以精骑挑战,矢中岊臂,犹跃马左右驰射,诸将乘胜而进,贼皆弃溃。贼破丰州,岊与诸将一日数战,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贵三砦,俘获万计。迁礼宾副使。
张亢修并砦堡障,初议置安丰砦于石台神,岊以为非要害之地,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左右亲信咸曰:“擅易砦地可乎?”岊曰:“苟利国家,得罪无憾也。”卒易之。已而本道上言,左迁绛州兵马都监。二州未解严,复麟府驻泊都监,屯安丰。累迁洛苑使。尝从数骑夜入羌中侦机事,既还,羌觉追之,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乃得脱。前后数中流矢,创发臂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五》,有删节)
【注】①张岊(音jié)。②庳:低矮;③砦:同“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岊径造帐 造:建造
B. 指岊腹而彀 彀:张满弓
C. 讫围解 讫:通“迄”。到,至
D. 下身被三创 被:遭受
A。造:到;往。
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明张岊胆略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吻就刀食肉,无所惮。 ②岊发两矢,连毙二兔
③飞矢中右目,下身被三创 ④岊拔矢,斗愈力,夺马十二匹而还
⑤遂徙砦于生地骨堆以扼贼 ⑥岊随羌疾驰,效羌语,与羌俱数里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⑤⑥ D. ③⑤⑥
C。②表明其射箭技艺高超,与胆略无关;③是指张岊受伤,与胆略无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夏观察使阿遇违背与宋达成的约定,张岊奉命前往对其晓以利害,终使阿遇理屈词穷,如实履行约定。
B.西夏军侵犯鄜延,气焰嚣张,张岊率领五十个骑兵前往麟州护送到前线赏赐军衣的宦官。
C.张岊在、府州道路巡检任上,曾率兵大败前来抢夺粮草的贼人,并最终与诸将一同打通了粮道。
D.张岊心怀国家,为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荣辱,因擅自改变营寨地点,而遭到贬谪。
A。阿遇是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因为叹服于张岊的胆略和技艺,最终才履行约定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阿遇惊服,遗岊橐驼壮者七十余,悉归所虏。(5分)
阿遇惊叹佩服,赠送给张岊七十多匹健壮的骆驼,并全部释放被掳的边民。(遗、者、悉、所四处,每处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2)近郊民田,比秋成未敢获,岊以计干张亢,得步卒九百人护之(5分)
近郊的民田,等到秋天庄稼成熟(百姓)却不敢收获,张岊用计谋求张亢,得到步兵九百人来保护。(每个分句1分,语句通顺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陈与义(1090—1138),南宋诗人。本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
8.颔联运用了多种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①对比。通过对燕子经受不住风雨的打击而海棠却经雨不谢的描写,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像燕子类的朝廷小人的憎恶和谴责。突显了对像海棠类的气节高尚者的崇敬和称颂。②比喻。燕子喻趋炎附势,苟且偷安之人,海棠喻志趣高洁,气节高尚之人。含蓄的表达了对前者的憎恨,对后者的崇敬。③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二月风雨,连绵不断,燕子弱不禁风,海棠却经雨不谢。通过此景,寄寓诗人对失节者的厌恶和对守节者的肯定。(注:把对燕子的描写理解为诗人的自况——孤苦无依,漂泊不定亦可。)(手法1分,内容分析2分,效果分析2分)
9.尾联最后一句中的“悲”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6分)
①悲国家“天翻地覆”,国破家亡,草木无知,春色依旧,让人悲痛。②悲自己“齿豁头童”,诗人早衰多病,又不能为主前驱,无法挽救时局,除了遥祝圣明,还能有何作为?③还悲自己漂泊在外,四顾无依,令人悲伤。④悲小人趋炎附势,苟且偷安,使人悲愤。(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范旭东:中国化工之父
嫘笛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 “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忘记四个人,搞钢铁不能忘记张之洞,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搞纺织不能忘记张謇,搞交通不能忘记卢作孚。”
毛泽东提到的四个人当中,范旭东的事业是最为艰难、最具开创性的,因为在他之前,化学工业在中国完全没有基础。在中国近代企业家中,范旭东是个拓荒者。
1911年,范旭东抛弃了已在日本获得的大学助教职位,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回国后,他决定利用自己所学,改良国内的盐质,“使人民有干净的盐吃,有便宜的盐吃。”终于,他于1913年制出了精盐,并联合有志之士共同成立久大精盐公司。
碱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许多生活用品如肥皂、纸张、印染、玻璃等生产均需要碱。当时在中国垄断纯碱市场的是英国公司。欧战爆发后,远洋运输困难。英商乘机将纯碱价钱抬高七八倍,甚至捂住不卖,使许多民族企业生产陷入停顿,物价飞涨。有鉴于此,范旭东萌发了用盐制碱的想法。
然而,纯碱的制法被称为世界级的难题,欧美等国科学家也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方才掌握了这一技术。
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创立。1924年8月,永利投入200万元,终于产出了第一批碱制品。可是,令人失望的是,这批碱制品是红黑相间的劣质碱。消息传出,外国公司发出一阵嘲笑之声。范旭东并不灰心,在巨大压力下,仍然咬牙坚持。
1926年6月,永利生产出了纯碱,打破了洋人对制碱技术的封锁。两个月后,永利“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震动了整个世界化工业,被西方人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之象征”。
“七·七事变”后,范旭东和他的化工厂,因能生产化工产品和军需物资,让日本人心生觊觎。塘沽沦陷后,日军把“久大”、“永利”两厂包围,派出代表,要求合作,遭到严词拒绝,结果被强行接管。范旭东说:“宁肯为工厂开追悼会,也坚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1937年末,范旭东将制碱厂和硫酸厂都迁移到四川“新塘沽”,积极为抗战提供军需物资。此时永利面临的巨大难题在于抗战前一直使用的是用廉价海盐作为原料的苏尔维制碱法,而在四川只能使用昂贵的井盐。
为了有效地利用井盐制碱,范旭东组织技术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行研制新的制碱技术,后在香港,上海法租界和乐山五通桥等地进行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成功研究出自己的专利技术——“侯氏联合制碱法”,标志着世界制碱工艺史上的重大突破。
范旭东跟商人参照,是社会企业家;跟社会企业家参照,是社会战略家。1922年8月,他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中国“私人企业中设立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机关”。他不仅用高薪聘请技术专家,还培养自己的人才团队,在黄海研究社成立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范旭东聚集和培养了三百多名化工技术人才,这些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建设化学工业的技术骨干。研究社后来并入了中国科学院。1949年,周恩来看望侯德榜时,称赞范旭东培养人才的业绩,说“永利”集团是“人才篓子”。
远瞻于中国化学工业的未来,范旭东雄心勃勃地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化工战后发展的计划。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 “十厂计划”。然而,国民党政府的不配合使范旭东宏伟绚丽的“十厂”蓝图成为泡影。受此沉重打击,一生坚强的范旭东忧愤成疾。9月17日他应邀出席了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举行的茶话会,毛泽东邀请他在国内实现和平后到解放区去办工厂。但10月2日,范旭东突患恶疾,10月4日下午三点在重庆溘然长逝,终年62岁。临终前,叮嘱后人要“齐心合力,努力前进”。正在参加重庆和谈的蒋介石和毛泽东终止会谈,一同前往范旭东的家中凭吊,毛泽东亲笔书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挽联。
(选自《最重庆》,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泽东提到的四个人中,范旭东的事业是最为艰难的,因为在他之前,中国境内完全没有化学工业,他是在进行拓荒的工作。
B.范旭东是个坚定的爱国者,为了让人民有干净的和便宜的盐吃,他研制出了精盐;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为抗战提供军需物资,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
C.范旭东组织技术人员,攻克技术难关,研制出了“侯氏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洋人对制碱技术的封锁。
D.1922年,范旭东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这是中国私人企业中的第一个化工研究机构,显示出范旭东先生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社会战略家。
E.本文是完全按照时间的发展来记述范旭东的人生历程的,语言明白晓畅。
(1)B给3分,D 给2分,E给1分。
(A项“中国境内完全没有化学工业”错,原文是“化学工业在中国完全没有基础”,根据后文可知,他之前有外国的化工厂在中国。C项张冠李戴,“打破了洋人对制碱技术的封锁”应该是永利公司生产处了纯碱,而研制出“侯氏联合制碱法”是后来的事情。E项,完全错。)
(2)为什么范旭东生产出纯碱,被西方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之象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2)①碱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中国纯碱的出现有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改善民生。②中国纯碱的产生,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减少了对外国公司的依赖,为推进中国工业的独立自主做出了贡献。③纯碱的制造被称为世界难题,范旭东生产出纯碱,代表了中国化工技术的进步。④中国纯碱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意味着中国制碱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3)范旭东为什么被称作“中国化工之父”?请简要概括。(6分)
3)①创办化工企业,奠定中国化学工业基础。②创新化工技术,打破国外对化工技术的封锁和垄断。③创立化学工业研究社,培养了大批化工人才。④着眼未来,提出发展化学工业的计划。
(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6分)
(4)文中“范旭东跟商人参照,是社会企业家;跟社会企业家参照,是社会战略家”,这一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
①范旭东是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以救国为理想,为了让人民吃上精盐,而创办盐厂;为了打破洋人的技术封锁而研制出了纯碱;他拒绝为日军服务,在抗战中生产军需物资;后来又改进了制碱工艺。他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敬。在他去世后,国共领导亲自前往他家凭吊。(3分)②范旭东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他创办了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培养化工人才,又为化工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计划。因此,建国后周总理称赞范旭东为培养化工人才所作的业绩,毛泽东更是在会议上指出“搞化工不能忘记范旭东”。(3分)联系现实略(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云岭大地,英雄辈出,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如共产党人的楷模杨善洲、 “最美90后女孩”铁飞燕和新时代的愚公“陆良八老”等。在这片热土之上他们被人们奉为圭臬,受到爱戴。
B. 近年,就业压力越来越重,不少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多数创业者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失败,但他们败不旋踵,坚持不懈,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C.家乡的新年,不论去谁家拜年,简单的问候和絮叨之后,便开始凑角儿打牌,“起注”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1元提高到5元,甚至更高。
D.小王在机械厂工作认真踏实,肯于钻研,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多次受到领导的嘉奖。面对人们的赞扬,他更加伐功矜能,谦虚敬慎,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A项,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应改为“奉为楷模”。B项,旋踵:转动脚后跟,形容时间很短。指很快就要失败。D项,伐:炫耀,矜:自夸。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国务院医改办要求在今年6月底,各省份要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B. 中央纪委研究室日前在中央纪委网站就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时指出,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各个领域都有可能会出现腐败现象滋生蔓延。
C. 随着我国打黑除恶力度的不断提高,黑恶势力也在变换手法,以黑护商、以商养黑就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D.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裁减或取消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D(A项,宾语残缺。“试点”后加“的工作”。B项,句式杂糅。要么去掉“滋生蔓延”,要么在“蔓延”后加“的情况”。C项,搭配不当。“力度”和“提高”不能搭配,把“提高”改为“加大”或“增强”。)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汉语中的“姓”这个字从“女”从“生”,“人所生也”(《说文解字》),意为一女(祖母)所生。 。 。 。 。 。 。(选自马中《中国哲学简明读本》)
①由姓分化为氏,氏的本义就是“支”
②古人只要分立家支,常常就要命氏,比如以所居官职、新封地名,祖父之字等为氏
③中国人的“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④姓氏最初不是人人都有的,早期“百姓”实为“百官”
⑤春秋战国以后姓氏才逐渐普及于民间
⑥最古老的姓,多有女字边,如先秦社会的姚、姜、姬、嬴等
A、③⑥①②④⑤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①②⑥④⑤ D、④②①⑤③⑥
A(③句中“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紧承首句对“姓”的阐述。⑥句是对③句的进一步说明。①句由“姓”引入另一话题“氏”, ②句举例说明,④句得出结论“姓氏最初不是人人都有的”, ⑤句紧承④句,“以后才”承接“最初不是”。)
15、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5分)
江浙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在先秦时,长江下游地区以太湖为界,① ,南为越国。吴越虽是两国,土著却是一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② ,但越文化的海洋文化特色更浓。古老的吴越饮食文化也因地域不同而分为淮扬、金陵、苏州、杭州等不同风味,这些地域的饮食,虽有相近之处,③ 。
①北为吴国。②吴与越的文化特征也各自显现出来。③但终究自成一家,各具特色。(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6、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上天给了我们一条命,一颗心,我们就该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如此,人生即是圆满。
示例:(1)上天给了我们一段情,一份缘,我们就该把情维护好,把缘掌握好,如此,人生即是美满。(2)上天给了我们一些人,一个家,我们就该把人照顾好,把家经营好,如此,人生即是幸福。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马年央视春晚中,四川歌手王铮亮的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热议。
有网友评价:时间去哪儿了?青春去哪儿了?我只知道,岁月磨砺过后,每一个人,都有一本满满的回忆。
也有网友感慨:时间真是个美丽的东西,带走了人的一生,却从来不问人愿不愿意。
更有网友在自己的微博上反思自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忙得没时间打扮自己,忙得没时间买漂亮的衣服,忙得没时间陪父母,忙得没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到底在忙些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对于“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问题,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角度:“时间都去哪儿了”可以多角度去理解,一是提醒我们“珍惜”,时间飞逝,父母易老,需要我们珍惜时间、珍惜亲情(父母);二是促使我们“反省”,反省过去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今后又将怎样对待时间;三是引发“追忆”,“满足”于现在,把时间都给了理想,奋斗在梦想的路上,满足于奉献,满足于充实等;四是“激励”,激励我们去奋斗,去抓住时间的尾巴,赢得生命的宽度;五是“启迪”,时光匆匆,需要规划人生,享受人生。
文体适合写议论文,也适合记叙文。
参考译文:
张岊①,字子云,是府州府谷人,有胆识谋略,善于骑射。天圣年间,西夏观察使阿遇的儿子来归降。阿遇入侵麟州,掳劫边境住户,约定(宋)交还他的儿子之后就放回他所掳劫的边民。麟州还回他的儿子,但阿遇却马上毁约。(宋)安抚使派遣张岊前往质问,张岊直接进到(阿遇)的大帐中,以利害关系告诫阿遇,阿遇理屈词穷,留张岊一起用餐。阿遇用随身佩刀割一大块肉喂给张岊吃,岊张嘴就着刀吃肉,毫不害怕。阿遇有拉弓搭箭,指着张岊的肚子张满弓,张岊却吃个不停,神色自如。阿遇拍着张岊的背说:“真男子也。”第二天,(阿遇)有何张岊纵马打猎,两只兔子跑到马前,张岊发出两箭,接连射中两只兔。阿遇惊叹佩服,赠送给张岊七十多匹健壮的骆驼,并全部释放被掳的边民。
元昊侵犯鄜延,当时敌人骑兵气焰正盛,宦官紧急前往赐发军衣,到麟州,无法前进。康德舆掌管军马司事,派遣岊率五十支骑兵前往保护。张岊至青眉浪,遇到敌军并交战,乱箭射中双颊,张岊拔出箭,战斗更加勇猛,夺得十二匹马才回阵。敌军攻打府州十分急迫,城西南角低矮,敌军将要登城,众敌军叫嚣曰:“城攻破了!” 张岊登上城墙大呼搏杀敌军,敌军稍稍退却,乱箭射中右眼,下身遭受三处创伤,(但他依然)昼夜督守城防。他又率领死士打开城门而出,保护州里的民众到河里取水,直到围困解除,城中没有缺水,凭此功劳,升迁至右班殿直。但是敌军常常阻劫往来运送的粮草,(朝廷)以张岊为麟、府州道路巡检。张岊至深柏堰,遭遇数千敌军,他分兵追击,斩杀敌军百余人首级,夺得兵械、马牛数百。近郊的民田,等到秋天庄稼成熟(百姓)却不敢收获,张岊用计谋求张亢,得到步兵九百人来保护。他大败敌军于龙门川。跟着诸将打通麟州的运粮通道,在柏子砦大败敌军,改任左班殿直。
内侍宋永诚到砦下传诏,张岊保护永诚,在三松岭遭遇敌军。敌军以精锐骑兵挑战,箭射中张岊手臂,他仍跃马左右驰射,诸将乘胜进兵,敌军都弃甲溃逃。敌军攻破丰州,张岊与诸将一日数战,攻破容州刺史耶布移守贵三座营砦,俘虏以万计。他升任礼宾副使。
张亢整修合并营砦、堡垒、障碍,起初议定设置安丰砦于石台神,张岊认为(石台神)不是要害之地,于是就将营砦迁到生地骨堆来遏制敌军。左右亲信都说:“擅自迁移砦地可以吗?” 张岊说:“如果对国家有利,获罪也没有遗憾。”最终更改了砦址。后来本道官员上奏,贬张岊为绛州兵马都监。二州尚未解除警备,又复任麟府驻泊都监,驻屯在安丰。屡次升迁至洛苑使。他曾经率领数支骑兵在夜间进入羌人领域内侦查机密事,在回来时,羌人发觉而追击他们,张岊跟随羌人疾驰,仿效羌人说话,与羌相随数里,才得脱身。前后在作战中多次被乱箭射中,后来创伤发在手臂间发作,因病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