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七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考生注意:
1.本试卷设试卷I、Ⅱ卷和答题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鳍(jǐ) 执拗(niù) 瓦楞(léng) 画图省识(shěng)
B.桅杆(gǎn) 马嵬(wěi) 千载(zǎi) 扪叁历井(shēn)
C.石栈(zhàn) 炮烙(páo) 谬种(miù) 地崩山摧(cuī)
D.乳臭(xiù) 榫头(sūn) 监生(jiān) 钿头银篦(bì)
2.下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谪居 懵懂 急暮砧 百无聊赖
B.崔嵬 敕造 报晓筹 东船西坊
C.残骸 阜盛 绿丝绦 沸返盈天
D.仓皇 雪褥 尘介堆 皮开肉绽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 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2)为了在“百家讲坛”讲好汉武帝,王立群教授 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3)领导看望因芦山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这位病人时说, 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 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 勾勒 批阅 即使/也 B. 勾画 批阅 虽然/但是
C. 勾勒 披阅 虽然/但是 D. 勾画 披阅 即使/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许许多多朴实平凡的芸芸众生中,有不少人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但在危难时刻会默默地为社会、为他人尽一己之力。
B、“汉字听写大会”虽然没有明星和绚烂的舞台,但在中央十套播出仅数期便成功登堂入室,成为中央一套黄金档节目。
C、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要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
8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本好书,它催人进取,促人猛醒,引人深思。
B、他对这个偏远的小车站是很陌生的,没有一个熟人,没有任何落脚的地方。
C、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嫁和各种财产,但它不能冲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D、止咳祛痰片是我厂最近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6、下列各句中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作家大都重视写作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境;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沉思;有的甚至跳起迪斯科来兴奋自己。
B、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专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七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C、“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D、四项协议顺利签署后,两岸大体上就能完成“三通”进程(通邮、通航、通商),这将为今后两岸关系更加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①雾霾天气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气象灾害。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冷空气来临,风速增加,雾霾逐渐消散。研究表明,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发展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②2013年10月2-7日北京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是一次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的雾霾混合性天气。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第一阶段是霾阶段,该阶段PM2.5浓度增加是影响雾霾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第二阶段是大雾阶段,该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是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在持续性大雾天气的静稳条件下,导致PM2.5浓度累积增加;第三阶段后,由于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大雾天气结束。可以看出,雾霾过程能见度的变化和相对湿度、PM2.5浓度、温度、风速的变化具有很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由于温度决定了相对湿度的水平,因此温度与能见度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而从整个过程来看,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第一阶段PM2.5与能见度影响的速率要明显高于第二阶段,而在第二阶段中,PM2.5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风速与雾霾能见度是正相关的线性关系,从整体上看,风速越大能见度越好,而从风速对能见度影响的线性趋势上看,第一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要大于第二阶段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速率,第三阶段能见度随着风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反映出风速对雾霾过程能见度的转好有重要的作用。
8
③以北京为例。研究发现:无论是年均水平还是月均水平,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说明霾天气比雾天气对北京的影响更为严重。从月际变化上来看,大雾天气月变化十分明显,更集中于10-12月份;而霾天气在各月差异相对较小,除8-10月份的其他各月均有较多霾天气出现。从空间分布来看,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北京西北部雾霾发生频率最低、强度最小。城区和东南地区是霾天气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而大雾天气虽然在东南发生频繁,但是大雾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在城区的西北和西南大雾强度最大。
④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对城市大气环境、群众健康、交通安全、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同时,由于大部分严重的雾霾天气一旦形成往往很难消散,此类持续性雾霾天气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往往尤其严重,并容易带来较强的社会负面影响。2011年,雾霾天气第一次入选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反映出社会公众对雾霾天气关注程度的进一步提高。2013年“雾霾”再次成为年度热词,说明雾霾天气对公众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升级。雾霾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是雾霾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性工作,对于雾霾防灾减灾和雾霾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雾霾天气的影响及对策》)
8、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的雾霾天气过程来看,能见度的变化和PM2.5浓度、相对湿度、温度与风速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阶段性对应关系。
B.2013年10月的那次雾霾天气的整个过程中,PM2.5与能见度是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在各个阶段,它对雾霾能见度的影响水平几乎保持不变。
C.在持续时间长的雾霾混合性天气的全过程中,温度、相对湿度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负相关线性关系,风速与能见度的关系则成正比。
8
D.北京的雾霾天气有以下特点:霾日都要远远高于雾日;霾日分散雾日集中;雾霾天气中,大雾在东南地区发生频繁,但强度在城区相对较弱。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雾霾天气在北京东南及城区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但是雾天气和霾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却有着明显不同。
B.雾霾天气入选“2011中国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和“2013年度热词”,体现了民众关注度的提高,也可以反映出政府关注民生、直面问题的工作态度。
C.雾霾天气如果持续时间长、阶段性特征明显,就会表现出:PM2.5浓度、相对湿度、风速与能见度保持稳定的线性关系。
D.雾霾天气极易酿成雾霾灾害,如果对形成它的气候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灾害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措施,就有利于防范这种天气灾害。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顾:反而,难道
B.知徐州 知:担任知州
C.卒全其城 卒:通“猝”仓促
8
D.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其孰能讥之乎
第II卷(非选择题114分)
四、(28分)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4分)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4分)
(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小题,共8分)
古歌(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①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8
②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一下。(4分)
答:
15.默写。(5题限选4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 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21分)
阅读下面一篇,回答13—16题。
琴 王
游 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8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原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3期)
16. 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3分):
17.小说中的“琴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4分)
18、结合全文,探究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分点概括。(3分)
1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
B.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C.“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赴死。
D.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留给人一些深思。
8
E.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人一类。
六、语言综合表达(15分)
20.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中医生的装扮,先拟一个恰当的题目(严禁用“无题”),再对漫画内容进行说明介绍,对漫画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简要评析。(200字左右)
七、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这个字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功夫/把“功名利禄 ”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请根据你读诗的联想和感受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联想和感受要与诗歌的寓意相关联;②自拟标题,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书写规范,不少于700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