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省襄阳市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 分值:150分 命题牵头学校:曾都一中
命题教师:
学 校: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答题卡上相关信息填写清楚。
2.1-11、16题为选择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12-15、17-23题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否则做零分处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寒暄(xuān) 驯熟(shùn) 朱拓 (tà) 盥洗(guàn)
B.两靥(yè) 间或 (jiān) 厢庑(wǔ) 桅杆(wéi)
C.舟楫 (jí) 叱咤 (chà) 残骸 (hái) 朔漠(shuò)
D.监生 (jiàn) 旋风 (xuàn) 炮烙 (páo) 嗔怒(ch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攥住 暇想 战栗 沧海一粟
B.广袤 嬉闹 驽马 强驽之末
C.吞噬 逡巡 波涛 白浪滔天
D.缪种 歆享 契约 锲而不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春季新片_________会上,电影局副局长特别推荐了张艺谋的最新影片《归来》。电影局给出的官方评价为:“影片带来深沉的_________,是生活减法的__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思想力量,其票房的高低,正是民族希望的试金石。”
A.推荐 震动 极端 蕴含 B.推介 震撼 极致 孕育
C.发布 感动 极品 含有 D.宣传 感悟 极著 暗含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体验馆是目前市场上一种特殊类型的商铺,属于精神方面的消费,但对许多消费者或投资者,还很陌生,蒙着神秘的面纱。
B.经在市繁华路段测试,原来一分钟内有19人乱扔垃圾,现在20分钟内仅一人乱扔垃圾,另外车窗抛物率也明显减少,市城管局组织的环境治理活动已初见成效。
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四篇。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还有其后发表的《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
B.王熙凤是贾珍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和权术,因而成为荣国府的管家媳妇。在她的性格中,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有爽朗大度的一面;她虽精明干练,但也有其艰难窘迫之处,在贾府捉襟见肘的衰落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于在后40回中,因心劳力拙而死去。
C.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恩格斯称《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D.美国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善于探索“人的本质及其悲剧性”,将人物隐蔽的动机充分揭露,《老人与海》是其代表作,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惭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錊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6.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C.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诗歌呈现 出不同的风貌。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D.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是重要原因之一。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体现了诗歌发展的趋势。
C.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D.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9分)
武昌九曲亭记①
(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豁。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绝:隔绝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轻视
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苏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说明苏轼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乐。
C.文章第二段具体说明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苏轼此举兴废利众,符合天意,而苏轼本人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文章最后议论苏轼所追求 “适意为悦”,不计较个人的功利得失,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委婉地说出了苏轼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3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④熊升树:熊爬上树。⑤何许:何处,哪里。
(1) 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 ,无以至千里。(《劝学》)
(2)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3)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5)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6) ,愁空山。(《蜀道难》)
(7)寒衣处处催刀尺, 。(《秋兴八首(其一)》)
(8)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体 面
邢庆杰
韩六子原是郊区的农民,因为扩城占了他们村的地,他无地可种了,做大生意又没本钱,所以就试着在路边摆了个卖羊杂汤的摊子。
韩六子家世代都是种地的,他见了城里人就有些自卑。他知道,那些天天来这儿喝羊杂汤的人都是有些身份的。韩六子算过一个账,如果一个人每天早上喝一碗羊杂汤、吃两个火烧,那他一个月的早饭钱就接近100元钱,再加上中午饭和晚上饭,那他一个月的饭钱就是四五百元,再加上养家糊口什么的,那得挣多少钱才够呀!所以,他知道,那些做小生意的和每月挣几百块钱的工人,是不可能天天喝羊杂汤的。凡天天来这儿的,不是在高薪单位上班,就是在做大生意。所以,韩六子对来的每一个人,都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客人来了,刚坐下,他就会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端过来,躬着腰给客人放在矮桌子上,然后脸上堆着谦卑的笑说,料子自己放,怎么对口怎么调,要加汤,招呼一声就行!
每天,韩六子从早晨鸡叫起,一直忙到掌灯才收摊。这十几个钟头,他几乎一刻不停地穿梭在十几张矮桌的夹缝里,为客人加汤、送火烧。有客人说,韩六子,你就不能歇会儿吗?累不累呀?韩六子就笑笑说,咳,累啥呀?比种地轻松多了。
韩六子的羊杂汤实惠又好喝。那汤,全是头天晚上用羊腿骨和大梁骨通宵熬的,又香又稠;那羊杂,全是头一天的新鲜货,提前用大料炖得烂烂的,第二天用羊汤一热,那个香,隔老远就闻得见。凡是卖羊杂汤的,大都有两个毛病:一是在汤上做手脚,少熬,节省羊骨头钱和炭火钱,到时候一看人多,就往里加水,来得晚的往往只能喝清汤;二是在羊杂上做手脚,羊杂贵,就往里掺牛杂,多掺那些最便宜的牛肺。这种事韩六子从来不干,所以他的羊杂汤就和别人的不是一个味儿,再加上他的谦卑和热情,生意就越来越好了。
后来,韩六子一个人怎么也忙不过来了,就开始雇小工,一个两个,一直发展到了6个,才勉强喘过气来。按一般人的理解,一个卖羊杂汤的能挣多少钱?说了您别不信,你可以算一算,6个人从早上天麻麻亮就开始往桌子上端汤,一直端到万家灯火,这得端多少碗?几年下来,了不得了,韩六子发了。
韩六子先在一个新建的小区里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后来觉得钱还是有点儿多,正赶上流行买私车,就买了一辆“本田”,还利用业余时间考了个驾照。开上私家车后的韩六子,觉得自己卖羊杂汤的那套行头和车太不协调了,就又置办了“红豆”衬衣、“新郎”西服和“红蜻蜓”皮鞋。这么一装扮,韩六子就整个儿换成大款模样了。
韩六子的心理慢慢地也有了变化。他发觉,来他这儿喝羊杂汤的,其实也没有几个能比他有钱的,无非是单位好点儿,工资高点儿;干生意的,也不是什么发大财的,这从他们的交通工具上就看得出来。他们大多数是骑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来的,也有几个开车来的,车的档次也不如韩六子的“本田”。
这样一想,韩六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冲他们露出那种谦卑的笑了,更不愿意躬着个腰挨个儿给他们加汤了,他想:凭什么我伺候你?我比你们有钱哪!这年头,钱就是体面呀!
韩六子不干了。他把羊杂汤摊子交给了他的几个伙计,自己躲清闲去了。
韩六子开着他的“本田”,整日里游山玩水,和一帮朋友出入歌厅酒楼,过得好不潇洒。
这样过了大约半年的时间,韩六子的积蓄花得就差不多了。这时候,他的那个卖羊杂汤的摊子,由于那几个伙计偷工减料,很快就黄了摊子。
这时候的韩六子,根本不可能再卖羊杂汤了,那多掉份儿。要做生意,也得做体面一些的生意。他的一位朋友极力撺掇他炒股票,又体面又赚钱。他便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贷了款炒股。一入市,他就搞大动作,几天的时间就把20多万元钱全套进去了。后来,他卖了车,又向朋友借了钱,再炒,结果又被套住了,他哪有炒股的经验呀!
韩六子重新沦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还负上了不大不小的一笔债,他再一次走投无路了。怎么办?他惟一有把握赚钱的生意,还是卖羊杂汤。
韩六子的羊杂汤摊子重新摆上了,同时摆上的,还有他那一脸谦卑的笑。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韩六子家世代都是种地的”一句话既交待了韩六子的家族背景,又与下文韩六子的性格转变形成强烈反差,为后文生意的失败埋下伏笔。
B.文中多次出现“谦卑的笑”,前后照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了“体面不在于外在,而关乎人心”这一主题。
C.韩六子羊杂汤店生意越来越好了,其原因在于:勤劳朴实,态度谦恭,服务周到,不掺假,实惠好喝。
D.小说主要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以及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塑造韩六子的形象,突显出了个性化的性格特征。
E.作者合理安排故事情节,在结构上,撷取生活片段,精妙地勾勒出主人公主要的心灵轨迹;语言上,通俗却不庸俗,朴实却不平淡。
17.请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答:
18.简要分析小说以“体面”为标题的深意。 (4分)
答:
19.韩六子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具有普遍意义,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生活谈谈韩六子这个人物形象给了我们哪些启示。(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一位读者到新华书店去买书,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读者:请问有没有《现代汉语词典》?
营业员:卖完了。
读者:还有哪一家书店可能有这本字典?
营业员:不知道。
读者:贵店什么时候再到货?
营业员:不知道。
营业员的三次回答非常明确,也是实事求是。但是读者听起来却感到十分不舒服。能否将营业员的回答换一种说法,基本意思相同,却能让读者感到亲切?试着把营业员的三次回答换一换。(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下列文学作品对人物眼睛的描写判断出其对应的人物。(4分)
①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②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
③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
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22.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各写一句话。(4分)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落木 雨巷 兰亭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和著名作家余华谈到余华小说《活着》时,余华说:“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都一中 枣阳一中
襄州一中 宜城一中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 (A项驯—xùn ,B项间—jiàn ,C项咤—zhà )
2、C(A暇想 —遐想,B强驽之末—强弩之末,D缪种—谬种)
3、B(解析:“推介”有推广和介绍之意,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人或组织介绍,希望被任用或接受。所以用在此处最合适。“推荐”:介绍、建议。“发布”:思想、观点、文章和意见等通过报纸、书刊或者公众演讲等形式公之于众。“宣传”: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震撼”与“震动”、“感动”、“感伤”相比,程度更深、更能表现出作品给人的冲击。“极致”:达到最高的境界。与“极品”、“极著”相比,程度和意思更加贴切。“极端”含有贬义。“孕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蕴含”、“含有”、“暗含”都只强调“含有”,没有酝酿之意)
4、C(A项,主客体颠倒, B项,“减少抛物率”搭配不当,可将“减少”改为“降低”或“下降”。D项,成分残缺,缺主语,删掉“通过”或“让”)
5、B(B王熙凤是贾琏之妻)
6、B(“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7、C(A“对《诗经》兴趣的降低”一句无根据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D
《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
8、D (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而否定语言形式追求对促进中国诗歌繁荣发展的意义。)
9、B(B项“易”应解释为“换取、交换”。)
10、D(③⑥不属于“适意而乐”)
11、B(B项,“并于此建亭”的说法不当。)
12、(1)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向南而去。(“杖策”,拄着拐杖1分;“南”,名词作动词,向南而去,1分;大意1分)
(2)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在外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暂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中”,内心1分;“无责于外”,句式1分;大意1分)
(3)(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云”和“响”名词作状语,1分;“赢”担负 1分;大意1分)
13、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译文:有个人用笼子养了一只猿猴,已经十年了,心里十分怜悯它,就把它放了。过了两天这只猿猴又回了。这人心里想:“是不是放得还不够远的。”于是,他就派人抬着猿猴,一直送到深山大谷里。这只猿猴由于长期生活在笼子里,温饱不愁,忘记在野外觅食的习性,最后得不到食物,哀鸣而死了。
(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14、(1)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1分)山林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境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这也是所谓动中有静的写法。(3分)(若答移步换景或远近结合可酌情给分,但不能给全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或闲适自得)的思想感情。(1分)如颔联: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独自出行的我迷路。“好峰”“幽径”写出了诗人游赏时的愉悦心境。又如颈联: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写出了山林的空旷和生机,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3分)(可结合任何诗句分析,答案只要关涉“景”与“情”两个方面即可。)
15、(1)故不积跬步 (2)环珮空归夜月魂
(3)蓝田日暖玉生烟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又闻子规啼夜月
(7)白帝城高急暮砧 (8)别有幽愁暗恨生
(一句1分,见错无分)
16、A D(A“为后文生意的失败埋下伏笔”说法错误。D.文中“外貌描写”不是主要手法。)
17、①开端:韩六子因无地可种摆羊杂汤摊。
②发展:韩六子诚信经营,生意越来越红火,发财之后挥霍享乐。
③高潮:韩六子黄了摊子,炒股失败,步入绝境。
④结局:韩六子再摆羊杂汤摊。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1分,共4分)
18、①一味追求的表面光鲜、物质丰富不是真正的体面,优良的品德,如诚信、热情、淳朴、谦卑等才能打造真正的体面。
②文章以“体面”为题,意蕴丰富,深化主旨,具有反讽效果。
(每条2分,共4分)
19、(1)文本理解:韩六子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开始做生意时诚信经营、谦卑热情、吃苦耐劳,(2分)生意红火之后,为追求“体面”的生活,便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步入绝境后,敢于反省,重操旧业。(2分)(2)启示:① 生活中很多人追求这种表面光鲜的“体面”生活,这并不是真正的“体面”,真正的“体面”,要注重内心品性的修养,而非单纯的享乐和爱慕虚荣。②成功之后不要得意忘形失去本心,保持优良品德。③步入困境时不要茫然,迷失了自己。(4分)(任意答两条给4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A.刚刚卖完,您来早一点就好了。
B.对不起,这我不大清楚。
C.这我说不准。不过书到了我们会在书店门口公布消息的。
(一条1分,答对三条给4分,语言简明、得体即可得分)
21、①贾探春 ②贾宝玉 ③祥林嫂 ④林黛玉(1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计分)
22、落木,你的空阔疏朗,你的萧萧而下,你的阵阵秋意,不正是游子客居他乡的叹息吗?
雨巷,你的哀怨惆怅,你的凄婉迷离,你的幽怨冷漠,不正好应和了我彷徨的心境吗?
兰亭,你的崇山峻岭,你的茂林修竹,你的流觞曲水,不正好唤来文人墨客畅叙幽情吗?
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凌云的壮志吗?
(答案仅供参考,句式、修辞1分,内容相谐1分,两句共4分)
23、参考立意:这是一则名人名言型材料作文,考生只要抓住“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的哲理和内涵立意即可,生命的存活状态是多样的,或平平淡淡,或显赫成功,或屈辱隐忍、或身残志坚,或健康快乐,或奋斗不息,只要是珍爱生命,活着就是幸福,活着就是胜利。注意文体特征要鲜明。作文评分的具体要求参照“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名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樊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豁寺。(它们)背靠山梁,面临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空寂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往来的痕迹。每当风停了,大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向南而去。山中有几个青年儒生,待客热情,喜游山水,(他们)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走到深山尽处,力气尽了便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像这样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干坦的地方,游览者走到这里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看见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山丘,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背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废弃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大多都有百围之粗、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来到树下,总是整天斜视着它们。一天,一阵暴风雷雨将其中一棵古木连根拔倒,开拓出倒树原来占据的地方,亭子就能够扩建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说道:“这是(老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子的愿望吗?”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这个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因为这件事极为高兴。
以前我年少,跟随着子瞻游览各地,遇到可登的山,可游的水,子瞻没有一次不是撩起衣服走在我前面的。有不能到达的地方,子瞻就会因此失意、惆怅好几日。至于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悠闲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拾取落在山沟中的果子,从溪中舀取水来喝,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认为他是仙人。其实天下的乐事无穷无尽.尤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最叫人喜爱。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觉得)万事万物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又没有不感到吃惊而自我嘲笑的。好比喝酒吃饭.五花八门的菜肴摆在面前,重要的是一饱肚腹,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无论好坏)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谁知道哪道菜对人有益.哪道菜对人有害呢?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在外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暂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感到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