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案
班级 座号 姓名
【课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在语言运用、结构特点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篇诗歌的思想内涵,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细节的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2.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学习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学习难点】
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自主学习】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48小时才把他生出来,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并找来了一个算卦的先生,说,他生下来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来就成了这个家庭里的不受欢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艾青与劳苦大众血肉般的亲情,与这段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檐头( ) 瓦菲 ( ) 青苔 ( ) 酱碗( )
荆棘 ( ) 虱子 ( ) 火钵( ) 团箕 ( )
忸怩 ( ) ( )
二、填空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人 ,原名 。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 、 和 ,本诗属于 ;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 和 ,本诗属于 。
【学生疑惑】
1、
2、
【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2.诗中两次写到“我是地主的儿子”,有什么含义?
3 .诗人说“我是地主的儿子”,又说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的大堰河的儿子”,这两处“儿子”的自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诗中许多节都是开句和结句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 诗人在第二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第四节写道“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结尾写道“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这样写对表达感情有何作用?在全诗结构上又有何作用?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大堰河——我的保姆》问题案答案
一 yán fēi tái jiàng jīng jí shī bō jī niǔ ní
二1诗人 艾青 蒋海澄
2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抒情诗; 古诗(古体诗) 新诗 新诗。
【问题探究】
1深刻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劳动妇女地位的低下。
2诗人点明自己的家庭出身,但自己只是这个家庭的“新客”,为下文赞美乳母大堰河作铺垫。同时暗含作者背叛家庭的愿望。
3诗人承认自己出生于地主家庭,但养育“我”长大的是大堰河,只有她才是“我”真正的母亲,她给予了“我”母亲般的爱抚和教育。
4这是反复的修辞,这种前后照应,反复吟诵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回荡气势,从而渲染了气氛,突出了各节的主旨。
5本课是一首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诗。由于具有回忆性,用“她”便于写实,写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纯朴,但不便抒情;而用“你”则有利于抒发自己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赞美之情,更容易激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共鸣。
6、这是反复的修辞手法,能增强抒情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结构上前后照应,使全诗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