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纪昀
jǐ
yún
纪昀
,字
晓岚
,
清
代著 名学者
,
生性诙谐风趣,任
《
四库全书
》
总纂官,著有
《
阅微草堂笔记
》
等。
《
阅微草堂笔记
》
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
文言笔记
小说,
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
,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分古今图书为
经、史、子、集
四档,总名为“
四库全书
”。
这篇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大家猜猜在哪找到石狮?
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
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
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寻找石兽的故事。
2
、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把握课文所阐述的事理。
1
、
读准字音
河
干
(
)
圮
(
)
棹
(
)
曳
(
)
铁
钯
(
)
木
杮
(
)
湮
(
)
啮
(
)
坎
穴
( )
溯
流
(
)
臆
(
)
断
欤
(
)
自主学习
g
ā
n
p
ǐ
zh
à
o
y
è
p
á
f
è
i
y
ā
n
ni
è
xué
y
ì
y
ú
sù
2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僧 募
金
重
修
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是 非
木
杮
然
则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自主学习
划分节奏一般规律:
1
、主谓之间,如,
“
教学相长也
”
;
2
、动宾之间,如,
“
有嘉肴
”
;
3
、句首的关联词后面,如,
“
是故
”
、
“
虽
”
、
“
然则
”
后;
4
、句首表时间、地点的状语后面;
5
、后置的状语前面。
6
、
“
而
”
前,
“
之
”
后;
2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
僧 募
金
重
修
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
是 非
木
杮
然
则
天
下
之
事
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
自主学习
/
/
/
/
/
/
3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录音中的读音、节奏。
自主学习
沧州南
/
一寺临河干,山门
/
圮于河,二石兽
/
并沉焉。阅
/
十余岁,僧
/
募金重修, 求石兽
/
于水中,竟
/
不可得,以为
/
顺流下矣,棹
/
数小舟,曳
/
铁钯,寻
/
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
/
设帐
/
寺中,闻之
/
笑曰:“尔辈
/
不能究物理。是
/
非木杮
,岂能
/
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
/
坚重,沙性
/
松浮,湮于沙
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
/
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
/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
于上流。盖
/
石性
/
坚重,沙性
/
松浮,水
/
不能冲石,其
/
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
/
啮沙
/
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
/
必倒掷
/
坎穴中。如是
/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
/
反溯流逆上矣。求之
/
下流,固颠;求之
/
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
/
于数里外。
然则
/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
/
多矣,可
/
据理臆断欤?
4
、小组内对读课文,注意读音、节奏,准备小组间竞赛。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文意疏通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参考课文的注释,翻译文句。
方法提示:
先读一遍句子,再解释关键词语,最后翻译整句话 。
沧州南一寺
临
河
干
,山门
圮
于河,二石
兽
并
沉焉。
阅
十余
岁
,僧
募
金重修,
求
石兽于水中,
竟
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
数小舟,
曳
铁钯,寻十余里无
迹
。
靠近
河岸
pĭ
倒塌
一起
经过,过了
年
募集
寻找
到底,终于
zhào
船桨,这里指划 船
yè
拖着
踪迹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译文
1
一讲学家
设账
寺中,
闻 之
笑曰:“
尔辈
不
能
究 物理
,
是
非
木
杮
,
岂
能
为
暴涨
携
之去?
乃
石性
坚重
, 沙性
松浮
,
湮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
不亦
颠
乎?”
众服为确论
。
教书、讲学
听说
顺流打捞石兽这件事
你们这些人
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
fèi
木片
怎么
被
带
是
又硬又重
又松又轻
yān
埋没
荒唐
众人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是正确的言论。
译文
2
一老河兵闻
之
,又笑曰:“
凡
河中
失
石,
当
求之于上游。
盖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
反激
之
力,必于石下迎
水处
啮
沙
为
坎穴
,渐激渐深,
至
石之半,石必
倒掷
坎穴中。
代讲学家的话
凡是
丢失
应当
上下句之间表原因
水
的
形成
坑穴
等到
栽倒
冲刷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
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穴,(石下的坑穴)越冲越深,延伸到石头(底面)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
译文
3
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
不
已
,
遂
反
溯
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
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 其
言,果
得
于数里外。
然则
天下之事,
但
知其
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
欤
?
照这样
一再翻转
停止
于是
sù
逆流
固然
按照
他的,指老河兵的。
找到
既然这样,那么
……
只
主观判断
吗
,
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
像这样再次,石头又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呢?
译文
4
1
、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第四种
僧
僧
顺流而下
讲学家
原地沙下
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失败
原地水中
不可得
无迹
合作探究
2
、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
合作探究
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寺僧
1
原地水中
下游
寺僧
2
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上游
下游
老河兵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比较
理由
寺僧
1
寺僧
2
讲学家
老河兵
以为顺流下矣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原地水中
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
1
、僧:
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2
、僧
:
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3
、讲学家
:
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4
、老河兵
: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上游
下游
3
、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
合作探究
4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寺僧
:
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 代表不深思熟虑,主观臆断,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
:
“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空谈事理,脱离实际。
老河:有实际经验,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合作探究
5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
叙述
,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
议论
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写法探究
1、层层铺垫
2、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3、
细节描写增加了文采和可读性。
如讲学家的“笑”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老河兵的“笑”
(因为他富有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古今异义
古
今
干
岸
不潮湿
阅
经过,过了
看
物理
事物的道理
一门学科
是
这
表判断的动词
已
停止
已经
达标检测
一词多义
之
闻
之
笑曰
代词
,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
之
代词
,
代石兽
.
一老河兵闻
之
代词
,
代讲学家的话
.
当求
之
于上流
代词
,
代石头
.
其反激
之
力
的
至石
之
半
的
求
之
下流、求
之
地中
代词
,
代石兽
然则天下
之
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