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社戏
南京市板桥中学 魏金枫
社
,
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女,当代著名散文家(一级作家)
--
安徽省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过
《
守望灵魂
》
、
《
求道者的悲歌
》
、
《
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
、
《
王英琦散文自选集
》
等十七部散文集。早年写过电影文学剧本
《
李清照
》
(由西影厂拍摄)。散文曾获全国及省级奖,曾被介绍到日本、印度及欧洲诸国,并被新出的
《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
、
《
中国当代散文史
》
、
《
中国现代文学历程
》《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
》
等书列为专章介绍的中国少数几位重点散文家之一。创作上多年来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感。在报刊多次撰文谈到中国文学的弊端。呼吁文学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散文应打破传统单一的美文观,向人类文化的多极性、高阶美发展。注重散文作者人格的自我修炼及自我完善,提倡作家用整体人格与世界对话。
初读课文
:
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的题目叫“看社戏”,是以看戏为主吗?
2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侧重点是什么?
3
:作者看社戏“看到并记住一些什么”包括哪些东西?“我的心仍是满满的、怅怅的”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研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这一部分分为几层?
1
:作者对社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作家在这里真实的道出了自己的情感认知,道出了审美层面的“俗”与“雅”的认知标准问题。
“ 雅”并不取决于它的外在条件,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段与形式。
对于俚俗的所谓的“末流杂艺”,在没有入门之前武断地“横眉冷对、不屑一顾”,那是浅薄的表现。
3
:
作者喜欢花旦的“兰花指”,可武旦的“兰花指”却“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真能遮住半个天”,这是什么样的写法?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种表里藏意的写作技巧,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深意藏埋于喜好与感想的文字背后,让读者清楚的看到艺人们有着高超的技艺,看到令人遗憾的粗大的兰花指实际上正是他们艰苦生活的缩影,看到大众真正的心理渴求与淳朴的审美趣味。
这种写法是独巨匠心的!
研习第二部分:思考
豫剧这一地方戏有顽强生命力的原因是什么?
1
:是豫剧历史悠久,是“四大梆子”之一,是拥有剧团最多的全国第一大剧种;
2
:是它地理位置的优势使它能“兼收并蓄”、“不搭架子,不囿陈法”,“不分调名,亦无板眼,乃‘郑声之最’”。
后者是最为主要的,这说明最具有民间性,最能迎合观众、让观众接受的剧种才能“活着有滋有味”,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研习第三部分:思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全面真实的反映艺人们的生活状况?
所见、所谈、所想
一是重点写了两个典型人物
二是艺人们的饮食
两个人物是全体艺人的代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些都寄予了作者无限的同情。
小结各段的侧重点
第一部分侧重从作家对戏剧角色喜好的角度写自己的认识
第二部分侧重从文化因素和作者所见、所谈、所想的角度,阐述豫剧何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真实地反映艺人们的生活状况
第三部分侧重从自己与艺人交往的角度,表达对艺人的同情
小结课文:
这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生存境遇的散文。作家通过对一个民间豫剧戏班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他们艰难的生存状况,对他们的命运遭际寄予深切的同情。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1
:群像扫描与典型聚焦相结合
2
:感性抒发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3
:对比与照应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