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
苏 轼
一粒长仅
4.5
厘米,宽只
2
厘米的榄核底部,竟能刻出全首
《
后赤壁赋
》
,合共
357
个字,这件罕有珍品,乃出自清朝的吊饰。这件珍品会在星期六(
2002
年
6
月
8
日)的香港艺术珍宝周末拍卖会上出售,底价为
4000-4500
万元。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苏 轼
黄庭坚 (诗)
“苏黄”
辛弃疾 (词)
“苏辛”
韩 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散文)
“欧苏”
苏
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
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
21
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
《
前赤壁赋
》
和
《
后赤壁赋
》
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良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岭南惠州,再贬海南儋州。
公元
1100
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
7
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
《
自题金山画像
》
中写到“
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了。
要想了解苏轼的生平
,
可以参考
:
林语堂
:
>
余秋雨
:
>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
1079
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
《
赤壁赋
》
和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
》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
《
后赤壁赋
》
。
前赤壁赋
苏 轼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前赤壁赋
》
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
﹃
而今安在
﹄
,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文中有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这些美景。也有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的感叹。
后赤壁赋
宋
·
苏轼
初品美文
再品美文
三品美文
听录音赏析课文
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后 赤 壁 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象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括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象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诸”字的用法
1
)形容词:众多,各
2
)兼词:“之于”“之乎”
3
)第三人称代词。
判断下列句子中诸字的 用法:
1
)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赢。
2
)秦伯谓子桑:“与诸乎?”
课后练习题
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
:
先写黄泥坂
夜游
,
为游赤壁作铺垫。
思考: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
对复游赤壁时所见景色
,做
了
具体的描写.
如何理解: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
)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
60
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阅读前两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里面的内容来画一幅
《
赤壁夜游图
》
你会准备那些景物
?
如何运用色彩?
内 容:月、水、风、舟
景物
色 彩:淡雅朦胧
整体效果
:
人与自
外貌、神态
然之间是那样和
人物
活动
谐亲近
(
体现出来的感情
)
自读第三自然段,复述它的内容.
第三段:
叙述夜逢孤鹤和
梦会道士两件事。
1
在我国传统意象里啊,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为作者所偏爱,苏子曾作
《
放鹤亭记
》
,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作者是如何逢鹤的?
2
对鹤和道士的描写表现了苏轼的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 无论对梦还是对鹤作者的描写感觉都是很真实的。但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何也?
讨论 探究
第二课时
自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
提示:
1)从游的方式上去比较.
2)从景色描写上去比较
3) 写作重点上去比较.
4)从作者心情变化去比较
限于舟中
主要写岸上
字字秋色
句句冬景
谈玄说理
亦实亦幻
主调旷达乐观
略为虚无缥缈
前赋
后赋
点 景 重 情
形式、思想:
就形式而论之,前赋主客问答,中规中矩之赋也;后赋,散文化,更具“以文为赋”之特质。
就思想而论之,前赋虽然有乐有悲,但存在乐观旷达,变与不变之辨证,清风与明月之所共适;后赋写景叙事中给人一种罹难的惊恐,孤鹤鸣而掠舟,鹤化而为道士,是梦?“还是梦醒了无路可走的”的痛苦?是想超尘绝世,还是眷恋人世间?
前人点评:
“前赋设为问答,此赋不过写景叙事。而寄托之意,悠然言外者,与前赋初不殊焉也。”
(卷十四)
《
古文观止
》
:“前篇写实情实景,从‘乐’字领出歌来;此篇作幻境幻想,从‘乐’字领出叹来。一路奇情逸致,相逼而出,与前赋同一机轴,而无一笔相似。”
李扶九评:“后篇亦写客、写歌、写风、写月、写乐、写酒、写肴,一一与前篇同,而
各位置
不同。前篇同在舟中,次早还在;此篇有登岸一举,半夜即归,则前篇所未有也;前篇借客生波,尚似实情;此篇忽鹤忽道士,奇幻极矣,乃神似
《
南华
》
,非袭其貌也;至前篇说悲处,在客口中;此篇悲则公自言矣。”
讨论:你认为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是什么?
1.
景、情、理的交融
2.
语言上骈散结合
苏轼的名篇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
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
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
断肠
处,明月夜,短松岗。
不思量”极似无情,“自难亡”则死生契阔而不尝一日去怀。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读惯了词中常见的那种“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的爱情浓烈的词句,再来读苏轼此词,可以感受到它们写出不同人生阶段的情感类型。前者是青年时代的感情,热烈浪漫,然而容易消退。后者是进入中年后一起担受着一生忧患的正常的夫妻感情,它象日常生活一样,平淡无奇,然而淡而弥永,久而弥笃。苏轼本来欣赏“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就是如此,因此才能生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