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主如天万物春
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
千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
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
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狱中寄弟子由》
前赤壁赋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
文章位唐宋八大家之列,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巅峰人物之一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
特征,
特点是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
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
讲究文采和韵律
,
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
;
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
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压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有时
虚设主客
,通过
“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1、听录音:播放
鲍国安
朗
诵
《
前赤壁赋》的录音,感受苏轼的文风
2、作标记:听读过程中注意纠正字音,划清句读,标注节奏,体会其中的抑扬顿挫
翻译课文
壬戍之秋,七月
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
于
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
属客
,诵
明月之诗
,歌
窈窕之章
。
既望: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
属客:
劝客人饮酒。属:
通 “嘱”,
倾注,引申为劝酒
明月之诗:
指《诗经·陈风·月出》
窈窕之章:
指《月出》篇中《月出皎兮》一章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
与客人在赤壁下的江面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
江
上风平浪静。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
斗牛
之间。
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
纵
一苇
之所
如
,凌
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
如
冯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
遗世
独立,
羽化
而登仙。
少焉:
过了一会儿。
斗牛:
星座名。斗宿和牛宿
白露:
白茫茫的水气
纵
:任凭
一苇:
喻指苇叶似的小船
如:
往
浩浩乎
:广大的样子
冯:
通“凭”,靠,依托
虚:
太虚,指天空
御:
驾御
遗世:
脱离尘世
羽化:
道教称成仙为羽化,认为成仙后可以飞升
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
天
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
,
觉得像在浩浩荡荡的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像是飘飘悠悠的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于是
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
兮
兰桨
,击
空明
兮
溯
流光
。
渺渺
兮予怀,望
美人
兮天一方。”
于是:
在这个时候
桂棹:
桂树做的棹
兰桨:
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
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溯
:
逆流而上
流光:
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渺渺
:悠远
美人:
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
道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
而
和
之。其声
呜呜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
嫠妇
。
倚歌:
指按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和:
伴奏
呜呜:
象声词,常指凄凉的音调
舞:
使……起舞
泣:
使……之泣
嫠妇:
寡妇
客人中有
会
吹洞箫的,便按歌曲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
仿佛
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
愀然
,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
望夏口,
东
望武昌,山川相
缪
,郁乎
苍苍
,此非孟德之
困
于周郎者乎?
愀然:
形容神色严肃或忧愁
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
西:
向西
东:
向东
缪:
通“缭”,盘绕
苍苍:
深青色
困:
击溃
我
忧伤得变了脸色,整好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
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
临江,
横槊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方
:
当
舳舻:
指战船
酾酒:
斟酒
横槊:
横持着长矛
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匏樽
以相属。寄
蜉蝣
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侣、友:
意动用法,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匏樽:
用匏做的酒器。匏:葫芦的一种
蜉蝣:
一种昆虫,生命短促,只能活几个小时
何况我与你在江边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像一张叶子似的小舟,举起葫芦似的酒器互相敬酒。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像大海里一粒小米那样渺小。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
飞仙以遨游,
抱
明月而
长终
。知不可乎
骤得
,
托遗响于悲风
。”
挟:
持,带。这里指偕同
抱:
环绕
长终:
长存始终
骤得:
迅速得到,轻易得到
托遗响于悲风:
把洞箫的余音寄托给悲凉的秋风
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想,所以只好借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
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
彼
,而
卒
莫消长也。
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
曾
不能以一瞬;
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
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斯:
这,指水
彼:
那,指月
卒:
最终
盖:
假若
曾:
表示强调,有“竟然”的意思
自:
如果
我
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
你
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
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
之
无尽藏
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
。”
且:
况且
苟:
假若
造物者:
指天,指大自然
无尽藏:
佛家语,意谓无穷无尽的宝藏
食
:
通“适”,
享用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
无法占有
,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
的
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
核既
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
白。
洗盏更酌:
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核:
果品
相与:
相互
枕藉:
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
既:
已经
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
作业
朗
读
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对句读,读清节奏
勾画圈点:勾画重要之处、欣赏之处及不懂之处
理清线索:
贯穿
本文
的
线索
是什么
?可分为几部分?
完成《评价手册》“积累运用”和“研习探讨”
文章结构
感情变化内在线索:
乐——悲——感悟——喜
为何而乐?
观景而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朦胧迷离,羽化登仙(景美)
夜游赤壁,本来是一件“饮酒乐甚,扣舷而歌”的乐事,但随后却由喜转悲,那么悲从何来呢?
阅读文章第二、三段,找出这两段中与“悲”相关的内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悲从箫声中来
客人吹箫,箫声幽怨,幽声生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周瑜
、
曹操
在历史上曾各自横扫南北方而无人能敌,并在长江两岸激烈对抗过。他们在生前曾
获得过巨大声誉、
创造过伟大业绩,甚至力量大到可以操纵历史的进程。但当他们死去之后,连自己的躯体都化为灰土,更不论他们生前所获得的名利早已烟消云散。最后还是落得两手空空的归去,一如他们两手空空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历史人物的遭际使之感叹人生虚无
悲从历史人物中来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世如天地沧海,而自己如其中微小一粒。连那么伟大的人物都不能永久得到的事物,自己这样微不足道的角色更加无能为力
不仅如此……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长江无穷,而自己却生命短暂。想要获得长江一样无穷的生命以有足够的时间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完全不可能的
悲从人生中来(人生苦短)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
兮天一方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悲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
)
由喜入悲
政治失意(苏轼)
历史沧桑
个人渺小
人生短促
人生苦短
箫声幽怨悲凉
人生虚无
(客人由此感叹)
针对“客”的两大“悲”,苏轼都有哪些感悟?
阅读文章第四段,找出这两段中苏轼有所感悟的内容?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
皆
无尽也
水
月
人
变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食
不能得
能得
天地万物
耳得之声
目遇之色
物各有主
主观存在
原因
人生苦短
人生虚无
天道长存
万物不变
声色心生
无穷无尽
何悲之有?
生命和万物都是无穷无尽,可以尽情享用由心而生的声色,不用杞人忧天
夜游赤壁(喜)
乐甚而歌
(政治失意)
人生虚无
人生苦短
变与不变
取与不取
释然而笑
人生美好
悲
悟
主客之辩
内容上,通过夜游赤壁、主客之辩来体现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写法上,
本文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手法,
在结构上通过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
将写景、抒情、说明三者融汇统一。
作为一篇文赋,本文的句式胼散相间,错落有致
相对于《前赤壁赋》,同有“一洗万古”之妙的《后赤壁赋》同样精彩。古人认为“若无前篇,不见此篇之妙;若无此篇,不见前篇之佳。
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开
”
作业:完成《评价手册》P76页“拓展延伸”,并预习《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评价手册》P78页“积累运用”“研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