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ppt课件(37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ppt课件(37页)

ID:569762

大小:966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2 、体会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 。 3 、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情怀。 二、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 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 《 赤壁赋 》 。 赋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 时 虚设主客 ,通过 “抑主伸客” 的方式阐述观点。 【 现实人生 】 苏轼( 1036---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 苏洵 ( 1009---1066 )、弟弟 苏辙 ( 1039 -- 1112 )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三苏 ”;与汉末“ 三曹 父子” 齐名。他还是著名的 唐宋八大家 之一。作品有 《 东坡七集 》《 东坡乐府 》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三次贬谪 1 、 1080 年~ 1084 年: 44 岁时谪往黄州 ※ 神宗死,哲宗立。 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 1085 ~ 1093 ) 2 、 1094 年~ 1096 年: 58 岁谪往惠州。 ※ 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3 、 1097 年~ 1100 年: 61 岁谪往海南儋州。 ※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 召苏还京。 1101 年北返途中病逝。 一度下狱, 三度贬官。 命运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为什么? 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沛)、蔡(襄)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 、 壬戌 ( ) 10 、 酾 酒( ) 2 、桂 棹 ( ) 11 、横 槊 ( ) 3 、余音 袅袅 ( ) 12 、渔 樵 ( ) 4 、幽 壑 ( ) 13 、 扁 舟( ) 5 、 嫠 妇( ) 14 、 匏 樽( ) 6 、 愀 然( ) 15 、 蜉蝣 ( ) 7 、山川相 缪 ( ) 16 、无尽 藏 ( ) 8 、 舳舻 千里( ) 17 、狼 籍 ( ) 9 、 旌 旗( ) 18 、枕 藉 ( ) rénxū zhào niǎo hè lí qiǎo liáo zhúlú jīng shī shuò qiáo piān páo fúyóu zàng jí jiè 泛 舟:泛,漂浮 清风 徐来 :徐来,徐徐吹来 举酒 属 客:属,同“嘱”, zh ǔ  劝酒. 斗牛 之间:指星宿名 白露横 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笼罩. . 浩浩乎:广阔的样子。         饮酒乐甚:喝着酒,快乐极了。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 御,驾;御风,乘风. 遗世独立 :离开人世,超然独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哭泣。舞、泣,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拉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遨游,抱着明月长久存在下去。挟,夹持。以,连词,同“而”。长终,指与明月相终,即永远存在。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 洗盏更酌:洗净杯子,重新斟酒。  ( l )第一段可分三层 : ① 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 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 2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鉴赏: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假如让你以第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 《 赤壁夜游图 》 你准备怎样画 ?  内 容:月、水、风、舟  景物         色 彩:淡雅朦胧   整体效果 : 人 与自 然之间是     外貌、神态  那样和 谐亲近 人物  活动      ( 体现出来的感情 )  爽朗、柔和的清风缓缓吹来,广阔的江面笼罩着茫茫雾气,朦朦胧胧,波平浪静。明月似若有情,徘徊在东边的天空中,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仿佛是一个神话的世界,摇曳多姿,如真似幻。茫茫万顷的波光之上,一叶扁舟任意飘荡,如凌空乘风归去。苏子与客仙袂飘飘,饮酒诵诗,好像要飞离人世,登上仙境。 第一段想像 1 . 清风、明月、苏子与客、一叶扁舟,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苏子与客夜游赤壁的心情如何? 悠然自得、怡然自乐。 何等自在!何等惬意!何等快乐!何等逍遥! 2. 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此处反映了他什么思想?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充分理解、深入体会第一段的情与意。 明确 : ( 1 )第二段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萧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 2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 3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 4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存。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 5 )转折过渡 明确 : ( 1 )第三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 2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 “客人”之悲之由有三: 历史人物与自身对比。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 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对比。 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 现实与愿望的对比。 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乐极悲来”悟读 讨论: 第三段客的话是否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如果是,那么苏轼一贯的豪放风格与文中“悲”的感情是否矛盾? 赋通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写。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李白高呼:“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并提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但苏轼不用此法。 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 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 沿用赋家“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 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明确 : ( l )第四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 2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 3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的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苏子的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无论水、月或人自身,都时时在变,又皆可不变,因此不必为“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悲伤。 二是要知足常乐,非吾所有者一毫莫取,可取用不竭者 —— 如清风明月 —— 则尽情享用 . 第五段: 明确 : ( 1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 2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 3 )“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鉴赏 :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 、主人 : 达观 , 因缘自适 , 随遇而安 2 、客人 : 悲观 , 人生短暂 , 生命渺小 面对灾难性命运,苏轼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艺术特色鉴赏: 1 .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2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总结:     清风徐来 白露   遗世独立 1 、游 月出   写景 乐 水波不兴 水光   羽化登天 2 、乐 歌 箫声   怨慕 泣诉   苏子   客 孟德 哀吾生之须臾 3 、   问   而今安在哉 抒情 悲   愀然  答 周郎 羡长江之无穷   水 —— 逝者如斯 变:天地不能一瞬 清风 4 、 议论 乐  月 —— 盈虚者如彼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明月 5 、喜笑 更酌 狼籍 枕藉 给弟弟苏辙绝笔诗中有: 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 给妻子王闰之绝笔诗中有: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 D ān )州。 说明: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 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 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 慨万千,写下了 《 自题金山画像 》 。       定风波 · 赞柔奴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坦然的心境欣赏“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到大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 。 苏轼少时就立下凌云壮志,步入仕途之时,也曾有:“胡巢何足恋,鹰隼岂能容”的远大抱负和万丈豪情。更因才华横溢,深得众望,文人儒生皆以“夫子”呼之。 元丰二年,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生活贫困,行动不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自己黄州的生活:“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之间 …… 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 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 、属 —— 2 、冯 —— 3 、缪 —— 4 、狼籍 ——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修辞手法( ) 嘱 缭 凭 藉 互文见义 2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修辞手法( ) 对偶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 ) 比喻 古今异义 美人 古义:美好的理想 今义:美貌的人 凌 古义:越过 今义:欺辱 子 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舞 幽壑之潜蛟, 泣 孤舟之嫠 ( lí ) 妇。 舞、泣:使动用法,使 … 起舞;使 … 哭泣 乌鹊 南 飞 南,名词做状语,向南 况吾与子 渔樵 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 侣 鱼虾而 友 麋鹿 侣、友,名词的意动,以 … 为侣;以 … 为伴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喜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鉴赏要点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 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 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