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会考课课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会考课课练

ID:569766

大小:46.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1-03-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会考课课练《赤壁赋》‎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 )‎ A.①举酒属客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①杯盘狼籍 ②倚歌而和之 C.①渺渺兮于怀 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举匏樽以相属 ‎2.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 A.①白露横江(白色的霜露) ②凌万顷之茫然 (旷远的样子)‎ B.①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旷明朗)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所思慕的人,指贤臣或圣主)‎ C.①舳舻千里(首尾相接的船只) ②举匏樽以相属(互相劝酒)‎ D.①击空明兮溯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同适应)‎ ‎3.选出加点字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 ( )‎ ‎ 例句:泣孤舟之嫠妇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舞幽壑之潜蛟 C.扣舷而歌之 D.顺流而东也 ‎4.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徘徊于斗牛间之 D.客有吹洞箫者 ‎5.选出对下列句式特点说明不当的一项( )‎ A.凌万顷之茫然(宾前句) 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C.而今安在哉(宾前句) D.而又何羡乎(宾前句)‎ ‎6.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倚歌而和之 ④驾一叶之扁舟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7.选出对下列加点的“乎”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而又何羡乎 ④相与枕藉乎舟中 A.只有①②同 B.只有①④同 C.只有②③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8.选出下列画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却不知它要要停留在何方】‎ B.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我的胸怀太渺小了啊】‎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在天地间寄托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4‎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9.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既望(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③纵一苇之所如( )( )‎ ‎④冯虚御风( ) ⑤倚歌而和之(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③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1.第二段划线的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二段中表现作者忠君爱国、理想高远的一个句子是 。‎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5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给加点字注音:‎ ‎①苏子愀然( ) ②挟飞仙以遨游( ) ③举匏樽以相属( )④酾酒临江( ) ‎ ‎14.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而今安在哉?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15.本段文字作者借 的方式,以客之口,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从眼前的江水、明月、山川联想到一代英雄曹操,再想到自己身贬黄州的处境,禁不住发出了岁月无情、物是人非的深深感叹,表达了 的悲伤之情。‎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4‎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逝者如斯( )②卒莫消长( )③曾不能以一瞬( )④苟非吾之所有( )‎ ‎⑤虽一毫而莫取( )⑥所共适( )‎ ‎17.选出对本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 A.“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展示了他力求排遗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B.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非但不必“羡其无穷”,反倒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从中得到乐趣,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 C.在作者看来,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因此对人来说,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而应当抓紧时间,积极进取,力争创下惊世伟业。‎ D.本段文字字里行间也流露了作者遭贬后身处逆境,寄情山水,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18.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D 5.A 6.D 7.A 8.B ‎ ‎9.①既望(农历每月十六)②徘徊(来回移动)③纵、如(任凭)(往、到 )④御(驾)⑤和(应和)‎ ‎10.①任凭小船飘荡,穿越那辽阔的万顷江面。‎ ‎②浩浩荡荡地,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要停留在哪里;身体轻飘飘地,好像要飞离人世独自一人,身上长出翅膀而登临仙境。‎ ‎③那声音呜呜地,好像在怨恨又好像在思念,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低诉,余音婉转悠长,如同一根将断未断的细丝。‎ ‎11.运用排比、比喻、通感、夸张的手法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通过箫声的悲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使行文由乐转为悲,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12.(略)‎ ‎13.(略)‎ ‎14.①但是如今他又在哪里呢?②何况我与您只不过是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罢了。‎ ‎③我们生命短暂,就好象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 ‎15.主客问答。人生短暂、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 ‎16.①斯(这)②卒(最终)③曾(竟然、甚至)④苟(如果)⑤虽(即使)⑥适(享受)‎ ‎17.D ‎18.①一切事物的消逝就好像这眼前的江水一样,但它们从不曾消逝过;一切时圆时缺的事物就好像这眼前的月亮一样,但它们最终却没有什么增减。‎ ‎②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在飞快地变化,甚至不能用眼睛看一下;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我们又要羡慕它们什么呢 ‎③假如不是我所拥有的东西,那么,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④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取得它们,无人会禁止,享受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19.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听任自然、乐观旷达。‎ 4‎

资料: 4.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